1、Fashion China 87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中式美学在服装线迹设计上的应用李家军 任力第一作者:李家军,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通讯作者:任力,浙江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CLOTHING STITCHING DESIGN摘要:文章对中国的美学艺术和线迹设计进行拆解、分析以及重新组合,解读在不同美学属性上对于线迹装饰的挖掘方式,从而探究当今设计师该如何在线迹这一装饰元素上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结果表明,“线迹”作为民族与传统服饰的装饰表现形式之一,有天
2、然的艺术土壤,在“线迹”上挖掘可能性可以提炼出关键点服务于当今的服饰设计行业。关键词:线迹工艺;中式美学;服饰之美;线性艺术Key words:Stitch craft;Chinese aesthetics;The beauty of clothing;Linear art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256(2023)05-0087-04美的历程提出一个命题叫“线的艺术”,认为中国的艺术史,例如书法和建筑都是从线中延伸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古代的艺术史与“线”息息相关。而服饰之美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成就:“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3、”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并重,中华民族因此被称为华夏民族。中国在纺织工艺和材料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传统服装的美学成就提供了物质基础。线迹作为传统的缝纫技法不只发挥作为缝补衣物的固定功能性,其蕴含的精致、手作属性可以让人欣赏美、感受衣服的细节,让处在现代都市快节奏中的人们慢下来重拾设计的艺术感受。当今对线迹装饰属性的诠释成为了设计界的新宠,设计师们将其与民族特色进行融合更能体现线迹设计的地域独特性,并从中延伸尝试多种创新实践组合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文章将会以民族气质的不同方面与线迹设计领域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作为分析,分析设计师如何将自身民族文化气质与线迹设计进行融合,诠释出全新的视觉语
4、言。一、当今中国服饰设计师对于线迹设计的应用概述优秀的中国服装设计师作品中的线迹设计应该具有“以形写形”的抽象(乃至哲学)视角,而不是西方绘画或者艺术家推崇的透视和逼真。反映在艺术风格上:西方艺术讲究的“印象主义”与“立体主义”,不外乎就是极端的描摹目睹的印象,而中国艺术讲究“境界层”上的抽象描摹与超实相的解构,线的形式讲究流动变化、意义丰富。线迹不仅仅是功能和装饰的勾勒,更是设计的组成部分,如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形成一种整体的和谐之美。蜿蜒流畅的线迹是中国古代线性艺术文化的延伸。在装饰能力的解读上,线迹能以其流畅的线条,多变的组合形式,动态的色彩碰撞营造出情绪多样的服装。而如何把握里面特有的
5、中式美学属性,考验着中国服装设计师对于传统线性艺术文化的理解深度。“兆舊”作为一个挖掘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设计师品牌,品牌初心以跨过时间的界限,传达长远存在的温良中式意绪,用以在现代寻求恬静。他们传达线4p-李家军-中式美学在服装线迹设计上的应用.indd 872023/4/17 13:16:04DOI:10.20100/11-4548/ts.2023.05.00288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迹装饰的手工温度,用手工线缝出长度不一的参差线迹,与此同时保证了整体视觉上的统一性与融洽性。在浅纯色的面料上这一举动既能给服装增添可鉴赏的细节也能给静态的衣物
6、平面赋予中式意象美学。UmaWang以其沉稳内敛的品牌基调,从材质、剪裁、线条透露出一种恰到好处的稳重柔和。如同王汁本人一样,她的作品能让人感受到浓重的中式美学抽象,件件服装都是设计师气质的表达。UmaWang的线迹设计是为结构服务的,在设计时对线条的把控非常严谨,似有结构而无结构,似对称而不对称,不是简单的宽松或收省,而是服装行走时自然的状态,强调人与服装的空间感,线迹的出现为的是风格的泰然与优雅。将以上品牌举例出来说明为的是表达出与中国传统美学属性视角下的中式线迹设计应该超脱西洋印象派注重实景的描刻,而注重捕捉物象骨气,描绘物的内部生命。超脱刻板的立体空间、凹凸实体,将意象融入服装实体中,
7、所谓中国画所表达的“笔笔灵虚,不滞于物,笔笔写实,为物传神。”二、中式美学属性在现代服饰线迹设计中的融入方法(一)简朴自然,素以达雅论语雍也篇记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一个人外在形象和行为方式,应该与其内在的德行修养一致,才能体现出和谐的美。自古以来,中国的审美文化强调含蓄、隐忍的美,不张扬、不夸张,重视内在的意蕴、神韵。因此中国传统的服装设计呈现出优雅含蓄且内敛的美学特点,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美学思想是一致的。中间尽管有过唐代时期社会文化自由开放导致的风格上的华丽奔放的阶段,但是总体而言中国的传统服装风格仍以淡雅、含蓄、朦胧作为主要代表特征。而作为服装上
8、的装饰元素,线迹设计不能喧宾夺主破坏衣服整体气质,重视服装各元素之间的整体效应,作为点睛之笔在结构上交代细节,以细致入微的视觉点缀表现出作为着装主体的人的精神意韵。孔子曾言:“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故也。”2他认为一种材质如果自身已经很美,就不需要再添加多余装饰了。最高境界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在这种纯粹之美上随意增加装饰反而会破坏这种整体美。中国的服装造型特色是平面的、追求写意性的,这也与传统的中国画那般。古人受到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追求精神与意境的世界。意境的特征之一为“情景交融”,即通过具体的景象与情感交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3宗白华先生说:“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
9、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4中国文化认为艺术之美、人格之美都趋向于玉的美:温润平和、晶莹剔透,虽然里面有光采,但这种光采是含蓄的、内敛的,是极绚烂又极平淡的。对于简雅朴素的美学风格的推崇,尤其体现在中国文人的服饰美学观念里。一件面料、版型都遵循中式美学设计的服饰以点缀式的线迹设计能达到中国画那种“点睛之笔”般的效果。并且相对的为了避免“画蛇添足”,设计师们也需要去查阅各种中国历史服饰文献,了解中国传统的服饰气质,把握精髓培养较高的审美水准,才能很好地驾驭这种线迹设计手段。目前出现的较为成功的例子有在省道线的背面用手工以Z字型线缝穿插缝入,在省道的正面实现出来的效果既不破坏衣服整体的素雅
10、气质(图1,图2),并且其手工的痕迹带给了这件服装更多的人文气息,赋予其温度。而在西装大小领子上的回针缝巧妙地将同侧的两片衣领在视觉效果上以一个点巧妙地连接在一起,颇具四两拨千斤的游刃有余(图3)。图1图2 图3(二)“龙飞凤舞,华彩缤纷”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用“龙飞凤舞”形4p-李家军-中式美学在服装线迹设计上的应用.indd 882023/4/17 13:16:07Fashion China 89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容了一种现象:在中华艺术洪流之中,原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在各位文人大家的激昂情绪中展现出来,而他们在各个艺术场景中挥洒自己的艺术激情所呈现出来的艺术
11、场景,便是乐舞精神。它是一种有节奏的生命,体现了生命的狂舞。而线是乐舞精神的最终形态,线的艺术是乐舞精神的演变。在中国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通过对线条跃动般的塑造将抽象的“乐舞”形式化,从而赋予“线”以精神动态,在流畅的线条中追求灵动之美与生命节奏。具体表现为线的使用体现着速度、运动的动态美,这种简短穿插的流畅线条也是中国艺术创作在许多领域的经典特征。在服饰上对于这种线条的运用可以参考在中国画中对于各种线条的交错组合,虚实相间,或断或续,简练道劲,变幻飘逸的特点,最初是作为二维层面上的中国书画特有的神韵与美感也可以作用在服饰上面。可以说就是在面料的表面上以线迹为画笔绘制一幅充满东方美学韵律的书
12、画。以跳动变化的节奏美,浓淡虚实的韵律美,远远超出造型的表现和形体塑造的功效,既能成为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也能传递出一种内在的气质之美和神韵之雅,传达着生命的表现力。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在寻求品牌定位时能够找到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羁绊”将更能使品牌在一众时尚品牌中跳脱出来,并在国际中站稳脚跟。(三)“绣衣锦缘,美在意象”酌中志曾有段对明代内臣王体乾的记载,身着真青油绿色纱衣,内衬玉色素纱,穿着后“满身活文,如水之波,如木之理”。5在传统服装设计中,纹绣、边饰都极为丰富,把服装的平面性与装饰性结合起来了。无论是刺绣还是印染,往往纹饰精美、技艺精湛,装饰纹样都非常生动丰富,使传统服装具有抒
13、情化的审美趣味。这种将中国人的重视抒情与意象的情绪结合起来的表现形式通常是以手工线迹线缝出具有故事感的纹样,例如各种吉祥纹样、自然事物,甚至是当地的宗教文化、生活习俗等地域性主题,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有内涵的追求。这种精密手工作业也代表了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也因为其手工属性使得刺绣更像是一种昂贵的艺术创作。比如王汁本人一手打造的高级定制品牌“GUOPEI”便喜好将中式元素融入其服装创作中,其“东宫”系列设计以古代的宫廷服饰为引,将花鸟纹、龙纹、牡丹纹、卷草纹等中国传统意象符号用传统的绣法将中国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三、中式美学属性在现代服饰线迹设计中的应用注意点内部结构的“
14、线性化”。内部结构的“线性化”作为一种概念,常用在舞台剧、戏曲的剧本中。大致解释为:“在艺术作品中,线的延伸总是会在规定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延申。”这是古代“线性艺术”宏观框架下的内部制约属性。在此影响下中国传统线性艺术创作在自由意志下总会遵循一个美的秩序,对于线的使用会在空间上予以规定,内部纵使线条跃动蹦跶,但是需要稳定在一个规定的空间内去执行。这也在众多艺术创作领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服饰上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服饰本身就是点线面形成的一个整体,讲究整体的和谐。由于服饰的作用对象是人,如何使服饰品能够在保持艺术感的前提下也具有衬托使用者的积极作用,这是设计师更需考虑的问题。如今太多品牌为了设计出
15、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而忽视了服饰品本身对于人体的功能属性,设计是为人服务的,点线面的综合考虑与和谐可以给予使用者各方面的良好体验。对于如何将此具象化到装饰上,举个例子,很多国内设计师品牌把线迹装饰延伸出服装整体结构,从袖口抑或是下摆处耷拉下来,这种装饰手法缺乏了内部结构的约束性,这种设计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情绪上的自我宣扬而不会是一个受到多方面因素考虑的优秀设计。无效冗余的装饰不会带来更多的艺术涵养,“龙飞凤舞”的线迹元素受到考究廓形以及美学思想的制约,结合面料的合理搭配完善艺术属性下的实用功能,这应是作为一个面向市场面向世界的中国服饰设计师急需关注的点。4p-李家军-中式美学在服装线
16、迹设计上的应用.indd 892023/4/17 13:16:0790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四、中式美学属性在线迹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发展注意点中国在悠久的历史演变下形成了不同于他国的审美、习惯和追求,这是受自身民族文化和本土风俗的影响。上下五千年的线性艺术历史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攒下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探索民族文化情绪的独特性既能给服装市场的同质化注入个性因子,也能使中国的服饰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辨识度。往宏观方向说,将中国民族气质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不仅可以促进民族文化之间久违的再碰撞、再对话,同时也推动我国现代服饰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中国艺术文化背景
17、下的线迹设计强调线性艺术的二维平面性,这也是民族艺术文化的痛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服饰设计师应当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民族文化代表性的诠释,否则将陷入一种民族的身份缺失感,也丧失了与世界其他民族并行的权力。这种缺失感甚至容易被理解为“抄袭”的嫌疑。中国设计市场上充斥着西方印象派思维影响下的服装设计(图4),其中运用的线迹设计更多是源于西方的哥特式宗教神学体系和印象派的产物。这些品牌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但是无法表达民族的概念,难以突破更高的艺术性造诣。对于自身民族的文化深刻解读才能了解线性美学本质,内化民族文化特质才能够找到最适合中国人自己的设计。作为世界民族体系中独特的存在,日本民族独特的摄取
18、性和纯粹性,使得日本的服饰设计杂揉了西方的哥特主义美学,也包含了日本自身的自然主义美学,这种独特的艺术环境造就了日本的服饰包含混乱、空寂、自然的视觉感受,这也是日本的线迹设计中注重块面的分割与野蛮主义的体现(图5),这些应用思路对于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图4 图5结语中国的服饰设计急需找到一条符合自身民族文化的道路,盲目地模仿西方或日本并不能让世界很好地注意到中国设计,将民族的独特美学融入到服饰设计中去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中国设计能在国际舞台发光发热的重要方式。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正确传承民族文化元素,做到设计形式上与功能上的统一,真正做到服饰设计与民族文化联系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设计道
19、路。为了体现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其精准的把握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民族文化特有的美学属性融入且运用于服饰设计,才能使中国服饰响誉世界,让世界认可中国服饰设计。注释:1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M,方向东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第2148页。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第61页。3杨文钰、郑广泽:传统美学观念在华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服装设计师,2023年第1期,第70页。4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第327页。5伊永文:明代衣食住行M,北京:中华书局,2012,第14页。参考文献:1、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第256
20、-280页。2、李心峰:日本四大美学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21,第52-65页。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第211-245页。4、石丹:新时代传统刺绣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路径J,纺织报告,2022年第9期,第66-68页。5、邢颖:现代服装设计中国美学思想“风骨论”渗透J,印染,2022年第11期,第87-88页。6、杨林:中国画“线”性艺术审美初探J,书画世界,2021年第8期,第75-76页。7、徐敏思:中国传统服饰特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大众文艺,2021年第4期,第64-65页。8、梁梅:被体深邃,美在意象中国传统服饰设计的美学思想J,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第4期,第33-44页。9、孙明昳:日本“孤立文化”对日本艺术的影响J,美与时代(下),2016第10期,第44-46页。10、杨文钰、郑广泽:传统美学观念在华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服装设计师,2023年第1期,第70页。4p-李家军-中式美学在服装线迹设计上的应用.indd 902023/4/17 13: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