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例 析,1/91,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意境气氛?,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画面?表示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争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气氛特点。,普通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分析作者思想
2、感情。,切忌空洞,要答详细。如光答“表示了作者感伤情怀”是不行,应答出为何而“感伤”。,2/91,分析形象型,提问方式:,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主要意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形象?,答题步骤:,什么样形象。,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点。,形象意义(诗人寄托思想情感和蕴涵哲理。),3/91,体会情感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示展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答题步骤:,先点出作者情感,,经过什么来表示感情,表示感情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4/91,分析主旨型,提问方式:,关于这首诗(词)内容,有些人认为是这么,有些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些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看法怎样?请简明说明理由。,这首
3、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就诗(词)中相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答题步骤:,分析详细诗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5/91,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关键,为何?,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考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组成全诗线索、感情基调及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能够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把握程度。,答题步骤:,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作用。,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作用考虑。,6/91,“诗眼”型题,提问方式:,诗中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从某联中找出最能表示诗人感情一个字。,此诗某联某句中某个字有版本作某字,你以为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加好,为何?,
4、答题步骤:,必定“好”或必定哪一个更加好;,解释该字在句中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示什么感情或衬托了怎样意境。,7/91,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是什么字?为何?,某字从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衬托了怎样意境,或表示了怎样感情。,8/91,炼句型:,提问方式:,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何?,某句从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描绘怎样景象;,表示诗人怎样情感;,利用了怎样手法;,蕴涵着一个怎样理趣。,9/91,句意型
5、题:,提问方式:,最终两句是什么意思?表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了解或赏析。,答题步骤:,说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深层意思;,指出诗句描写作用,或表示了什么感情和旨趣。,10/91,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有何效果?,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感情。,11/91,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语言格调(艺术)。,答题步骤:,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析:用诗中相关语
6、句详细分析这种特色。,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感情。,12/91,比较评价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步骤:,(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写法,包含作家作品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现有总体分析,又有详细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13/91,答题示例:,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荷花”
7、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展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6分)(08年浙江卷),1,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2)这两首诗都利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不一样情感特点,并作简明分析。(4分),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能够,当然假如详细说明,也没错。第二问
8、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示出情感不一样,所以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内容,14/91,2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15/91,给你以下五个答案,你选哪个?其它为何不选?,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心;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表现了诗人难过、惜别、孤苦离恨愁。,作者用凄凉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画面,抒发自己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经过对燕子等景物描写,写出自
9、己离恨苦,衬托出自己苦闷心情。,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意象表示景物无情人有情情感,抒发了自己离恨苦。,以译代析,没有鉴赏,南辕北辙,,答非所问,笼而统之,,以空对空,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浮在表面,缺乏分析,16/91,蝶恋花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孤独和对离人思念期盼;最终两句再次使用拟人写法,埋怨月光无情,以明月“不
10、谙”来称“人谙”。重复使用借景抒情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愁。,17/91,3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春”字在抒发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春天是一年开始,代表着万物复苏,是给人带来希望季节,作者陶醉于春天,表示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生活态度,抒发了高兴情感。,作者借“春”表示了对生命热爱和为国效忠强烈愿望。诗人连做梦都想随春风来到洛阳,可见诗人怀才不遇,渴望一展雄才豪情壮志。,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无中生有,任意拔高,18/91,4庆庵寺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此诗利用主要表现手法是什
11、么?,渲染、夸大、白描、比喻、拟人、象征、起兴、怀古、引用、讽刺、借古讽今、开门见山、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画龙点睛、小中见大、卒章显志,乱箭齐发,,泛化技巧,19/91,解题失误,没有读懂题干就盲目答题,不会利用诗作已经有信息,不会用诗歌鉴赏惯用词语,缺乏古诗词传统审美意识,鉴赏思维流程不太合理,不会就诗论诗和设身处地,20/91,原来历年选入试题古诗词所抒发都是人之常情,文字较浅易,切入角度较小,回答起来也并不是极难。但答题结果年年失分严重。,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开放性,勉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但还要,依据试题要求,问什么,对应答什么,所答即所问,。,另外,,
12、答题一定要规范,才不易丢分,。假如答题目不规范,泛泛而淡,极易遗漏一些关键点,造成整体“意会”,而“言传”不到位。,21/91,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意境气氛?,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画面?表示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争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气氛特点。,普通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详细。如光答“表示了作者感伤情怀”是不行,应答出为何而“感伤”。,22/91,5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季。,
1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画面?表示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此诗描绘了一派漂亮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走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心境,(步骤三),。,23/91,6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一个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理想?,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黄昏,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
14、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景象,(步骤一),。作者经过塑造这么一个幽静深寂意境,(步骤二),,反应了诗人对平静淳朴生活向往和对污浊官场厌恶,(步骤三),。,24/91,7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对乌衣巷描写有一个怎样情境气氛,请简明分析。,东晋时乌衣巷繁荣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房基,偏斜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屋舍上翻飞,(步骤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画面,(步骤二),。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叹沧海桑田,繁荣不再、人生多变深意,(步骤三),。,25/91,8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
15、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意境?,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江村生活: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惫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浮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骤一),?意境真切而甜美,(步骤二),诗人经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景色跃然纸上,(步骤三),。,26/91,9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示了诗人怎样情感?,这首诗描写
16、了海滨暴风雨降临前壮美景象,(步骤一),。诗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壮观,(步骤二),,进而表示了诗人开阔胸襟和内心豪情,(步骤三),。,27/91,常见意境术语:,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友好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8/91,可供两两组合词有:
17、,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荣、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凉、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29/91,分析形象型,提问方式:,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主要意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形象?,答题步骤:,什么样形象。,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点。,形象意义(诗人寄托思想情感和蕴涵哲理。),30/91,10瀑布联句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究大海作波涛。,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艺术形象?,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
18、千岩万壑,冲向大海,形成汹涌波涛,(步骤一),。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瀑布艺术形象,(步骤二),。表示了作者决不满足现实状况,陶醉自己已取得成绩,在艰辛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伟大理想理想,(步骤三),。,31/91,11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中描写了什么主人公形象。,上片写梅花遭遇:它植根在荒凉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黄昏时候风风雨雨,下片写梅花一任百花嫉妒,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步骤一),。作者塑造了梅花
19、虽遭磨难,仍保持自己高洁品行艺术形象,(步骤二),,写出他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精神,是作者高洁品行化身,(步骤三),。,32/91,12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诗中杏花是怎样形象?作者用意是什么?,诗中杏花是妖娆漂亮,高洁坚贞形象,(步骤一),。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步骤二),,深沉而形象地表示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悲壮感情,(步骤三),。,33/91,13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明分析“蓑笠翁”形象。
20、,是一个清高孤傲形象,(步骤一),。在这么一个严寒寂静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记一切,专心钓鱼,形体即使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步骤二),。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思想感情寄托和写照,(步骤三),。,34/91,35/91,14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明,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结合全诗,简明分析诗中人物形象。,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老人形象,(步骤一),。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辛酸也写出了现实状况
21、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超人才智,(步骤二),。诗人借此表示了自己对当初社会傲视和嘲弄,(步骤三),。,36/91,37/91,15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陆鸿渐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请简明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经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隐居之地景物描写,表现了他高洁不俗。最终两句经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叙述,侧面衬托了陆鸿渐潇洒疏放,(步骤二),。
22、作者经过陆鸿渐这一形象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向往和追求,(步骤三),。,38/91,16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诗人形象。,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诗人形象,(步骤一),。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有情”,愈是表现出人“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傲岸倔强性格,(步骤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高兴,忘怀得失思想感情,(步骤三),。,39/91,
23、17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试分析诗中所塑造诗人形象。,描写李广将军猎虎故事,刻画了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将军形象,(步骤一),。明亮晨光中,看到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尖突石棱这需要多大臂力,多高武艺啊,(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对英雄追慕,(步骤三),。,40/91,18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三山。,简析这首宋词人物形象。,诗歌
24、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诗歌经过这一形象塑造,表示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感叹,(步骤三),。,41/91,常见艺术(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思想,也反应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但仅停留在个人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性格。,
25、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是悠游自在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厌恶,对田园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经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描写,表示了对山水风光喜爱。,42/91,常见艺术(人物)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怀才不遇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形象。,陆游和辛弃疾许多诗歌都反应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形象。,如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
26、日忆山东弟兄,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形象。,如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艺术形象。,43/91,体会情感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示展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答题步骤:,先点出作者情感,,经过什么来表示感情,表示感情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44/91,19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这首诗表现了他怎样思想感情?,此诗表示了对人内在品格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步骤一),。这首
27、诗经过写蝉饮清露,不借秋风就能把自己嘹亮声音传向远方,(步骤二),。利用托物言志手法说明立身高洁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凭借自然申明远扬,(步骤三),。,45/91,20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作者在诗中出发了怎样感情?,本文抒发是作者离别之愁,(步骤一),。这首诗经过“劳歌一曲”,“解舟行”,“西楼”等带有离别特征词写离别,(步骤二),。本诗以青山红叶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改变,(步骤三),。,46/91,分析主旨型,提问方式:,关于这首诗(词)内容,有些人认为是这么,有些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些人认为是二者
28、兼有,你看法怎样?请简明说明理由。,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就诗(词)中相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答题步骤:,分析详细诗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47/91,21江城子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荣,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景色,(步骤一),;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生活一去不复还,(步骤二),。,或:“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荣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步骤一),;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覆辙
29、,(步骤二),。,48/91,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关键,为何?,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考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组成全诗线索、感情基调及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能够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把握程度。,答题步骤:,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作用。,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作用考虑。,49/91,2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何?,“折柳”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笛声引发,(步骤二),。可见“折柳”
30、是全诗关键。,50/91,“诗眼”型题,提问方式:,诗中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从某联中找出最能表示诗人感情一个字。,此诗某联某句中某个字有版本作某字,你以为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加好,为何?,答题步骤:,必定“好”或必定哪一个更加好;,解释该字在句中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示什么感情或衬托了怎样意境。,51/91,2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第三句“潮平两岸阔”“阔”,与“湖平两岸失”“失”字,哪个更加好。,“阔”字愈加好,(步骤一),
3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步骤二),;春湖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敞,(步骤三),;“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愈加开阔强烈感受,(步骤四),。,52/91,24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明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怎样营造意境。,最能表达诗人感情是“凉”,(步骤一),。“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凉(心境孤寂),(步骤二),。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步骤三),。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意
32、境,(步骤四),。,年福建卷,53/91,25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绿水人家绕”中“绕”字,有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何?请简明赏析。,“绕”字好,因为它切实详细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场景,生动形象,含有动态美。,或:“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清新气氛,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辽阔想像空间。,54/91,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是什么字?为何?,某字从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含义
3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衬托了怎样意境,或表示了怎样感情。,55/91,26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日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好像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全部致地表现了离别酸楚,(步骤三),。,56/91,27菩萨蛮 李白,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古典诗词尤其考究炼字
34、。请简明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作用。,“空”是徒劳之义,(步骤一),,表示了苦苦等候而没有结果孤寂、惆怅,(步骤二),,增添了全词“愁”味,使主题愈加鲜明,(步骤三),。,57/91,28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午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些人说,结尾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瘦”是全篇词眼,试分析。,这首词情景交融,写美好环境中愁闷心情,写出了女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性格情态。结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形象地概括了全篇词意,画龙点睛,使形象和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35、突出这些美好景物描写,目标是加强刻画她离愁。所以一个“瘦”字是全词词眼。,58/91,29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讨教于郑谷,诗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未若一枝佳。”你同意这种看法么?试说明理由。,同意,(步骤一),。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背景,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一样寻常,(步骤二),。创造了一个高远境界,隐匿着自己影子,含蕴而丰富,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
36、个性,(步骤三),。,59/91,60/91,61/91,炼句型:,提问方式:,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何?,某句从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描绘怎样景象;,表示诗人怎样情感;,利用了怎样手法;,蕴涵着一个怎样理趣。,62/91,30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和处达,归雁洛阳边。,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是表示时序交替,而且是那样急忙不可待(步骤一),这怎么不叫身在“客路”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步骤二)?这两句炼字炼
37、句极见功夫。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而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意志和情思(步骤三)。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个自然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进人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含有普遍意义生活真理(步骤四)。,63/91,句意型题:,提问方式:,最终两句是什么意思?表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了解或赏析。,答题步骤:,说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深层意思;,指出诗句描写作用,或表示了什么感情和旨趣。,64/91,31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
38、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谈谈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了解。,写出了曲终时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状态,(步骤一),;侧面描写了琴声魅力,(步骤二),。,65/91,32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六朝如梦鸟空啼”抒发了作者怎样感叹?,“六朝如梦鸟空啼”写在霏霏细雨中、如茵碧草间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台城。当年豪华壮丽台城现在已经成为历史遗址,荒凉颓败,只有不解人世沧桑鸟儿在发出欢乐啼鸣,(步骤一),。作者利用比喻、对比、联想方法。抒发了忧国之情,担心唐王朝会重演六朝悲剧,缥缈意境中流露出浓
39、重伤感情绪,(步骤二),。,66/91,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有何效果?,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感情。,67/91,33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试分析这首诗歌表示技巧。,这首诗主要利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手法,(步骤一),。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观赏,以乐景写
40、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出色才能,(步骤二),,表示了诗人对诸葛亮敬仰之情,(步骤三),。,68/91,34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而“草虫鸣”反衬出环境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发孤独寂寞,(步骤三),。,69/91,35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表示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采取对
41、比,(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步骤二),。诗人同情与愤慨渗透其中,(步骤三),。,70/91,36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分析这首诗表现手法。,这首诗利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终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尤其深切,(步骤二),,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历史思索,(步骤三),。,71/91,37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利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示了
42、怎样思想感情。,这首利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托哀情艺术手法,(步骤一),。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作者面对如画景色,非但引不起游玩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感伤,(步骤二),,尤其是最终一句,流露出归心深切思乡之情,(步骤三),。,72/91,38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么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示了作者怎样情感?,该句使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盎然
43、生机,(步骤二),。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田园生活喜爱之情,(步骤三),。,73/91,39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是采取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示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详细分析。,这首诗构思巧妙之处是“主客移位”,(步骤一),。前两句细写春风中柳条藤蔓修长柔软,并赋予其以人感情,一个“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牽衣拉裾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深情。后两句更是将黄莺人格化,就像即将分别老朋友,一个“啼”字更似凄凄惜别,难舍主人离去,(步骤二),。这么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示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之
44、情,(步骤三),。,74/91,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语言格调(艺术)。,答题步骤:,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析:用诗中相关语句详细分析这种特色。,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感情。,75/91,40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这首诗语言特色。,这首诗语言明白晓畅、多用口语,(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纯真娇憨,“莫教”、“惊妾梦”等语言口语化,民歌色彩浓厚,(步骤二),。表示了闺中少妇对征人思念之情,(步骤三),。,76/91,41长干曲四首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
45、乡。,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特色。,这首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经过自问自答对话形式,采取朴素口头语言,不加雕琢,衬托出一个素朴真率船家女形象,(步骤二),。这首诗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孤寂,(步骤三),。,77/91,42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语言有何特点?,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步骤一),。这首小诗,无华丽词藻,以平惯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步骤二),。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惆怅之情,(步骤三),。,78/91,43横江词(其一)李白
46、,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本诗在语言利用方面有何特色?,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步骤一),。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夸大,想象奇特,焕发着主动浪漫主义光彩,语言明朗率真,(步骤二),。诗人以浪漫主义彩笔,驰骋丰富奇伟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步骤三),。,79/91,清新,用语新奇,不落俗套。普通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奇独到,包含着作者喜悦之情。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格调是平淡。,如杜甫绝句:“两
47、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80/91,平淡,又称质朴,语言力争朴素,不追求辞藻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特点。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返璞归真,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表达了诗人真功夫,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轻易却艰辛。,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情趣。,81/91,自然,即不加雕饰率真朴素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李白曾用“清水
48、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格调。,如:李白古朗月行中“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 青云端”。写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认识,表现出月亮形状和月亮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82/91,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滚滚长江奔涌而来,与历史、人物融为一体,表现了历史涤荡千古风浪奔放气势,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简练明快,壮怀激昂气魄如在眼前。,83/91,工丽,既考究辞藻华丽,又考究对仗工整。绚丽工整诗风上,要注意是李商隐与李贺。,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49、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该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词工语丽,因而博得“旷代之作”“古今七言之冠”盛誉。,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间两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笔细腻,用语工整,从早春景色描写中透出姹紫嫣红盎然春意,景象饱满。,84/91,含蓄委婉(婉曲、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经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波折折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绝句,李清照后期词。,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
50、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茂盛和花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示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惋惜之情。,85/91,雄浑壮阔(雄健、境界辽阔),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雄浑辽阔是盛唐诗歌时代格调,它反应了盛唐朝气蓬勃活力和欣欣向荣景象,其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边塞诗作,大多含有此特征。,王昌龄出塞:“青海长云暗雪上,孤城遥望玉门关。”,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86/91,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艺术格调。此格调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