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护理后,专职组护理期间发生肾功能异常、贫血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4.5%;对照组发生肾功能异常、心脏受损各3例,贫血4例,神经系统受损2例,并发症发生率2 7.3%。专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4 9 4,P0.0 5)。3 讨 论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包括翻身与体位护理、咳嗽训练与吸痰、理疗电极治疗等,能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使患儿早日康复3。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专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 5);专职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X线片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 5),表明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2、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能促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促进了患儿整个肺部功能改善,可通过定时为患儿翻身,保持适当的体位,可以让患儿更容易排痰,并提高肺的顺应性,还可让粘稠痰液的表明张力缩小,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4。咳嗽训练有助于建立防御性反射,有效的咳嗽是排除分泌物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吸痰有利于呼吸道内黏稠痰液吸出,改善通气功能;理疗电极治疗能有效地补偿胸部病变时胸式呼吸的不足5。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两组的S a O2值高于护理前(P0.0 5),P C 02值低于护理前(P0.0 5),且专职组S a O2值、P C 02值优于对照组
3、(P0.0 5),说明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能提高患儿的血气状况。同时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能改善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吸入气体和肺血流的分布的不均匀和肺泡通气的不均匀,促使患儿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提高患儿的耐受性。本文结果还显示,专职组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 5);护理后,两组P F S-R均较前均有所好转,且研究组P F S-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 5);干预后,两组患者MQ O L、T-D A S评分较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 5)。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症状管理理论的姑息性护理,具体如下:(1)成立姑息干
4、预小组:内部组员分工明确,熟练掌握症状管理理论及姑息性护理的流程与意义,保证护理内容执行到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治疗方案、病情进展、循证依据等制定照护措施,追求围治疗期最低的并发症风险与心理不适,癌症患者加强镇痛等生理层面的不适护理等,由专科护士负责落实。疼痛护理:针对性使用相应的疼痛措施,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 S)制定护理对策,如VA S5分可使用非药物镇痛方法;VA S5分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干预。(3)生活照护。做好饮食护理,指导家属根据患者喜好准备适当的饮食,增进患者食欲;鼓励患者多饮水,调节病房温湿度至适宜状态,灯光调至暖色调,睡前播放舒缓轻柔的纯音乐,必要时给予适量助眠药,提高患者
5、的睡眠质量。(4)社会与心理照护。评估患者心理情况,给予心灵支持,进行死亡教育,提供信息支持,引导患者生前预嘱,做好情绪应对,开展生命回顾疗法,给予适当的志愿者服务。指导家属根据患者喜好准备消磨时间、分散注意力的物品。尊重患者家庭文化与宗教信仰,开展一系列文化照护,使患者感受到心灵上的归属感。(5)临终照护。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舒适照护,适当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音乐疗法、芳香疗法、水疗;准确识别患者濒死征象,对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心理疏导,指导家属与患者有效沟通,尊重患者意愿,在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基础上,让患者有尊严地死亡,并予以患者家属居丧支持等。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采用癌因
6、性疲乏评分(P F S-R)5评估两组患者认知、躯体感觉、行为、情感情况;采用中文版死亡焦虑量表(T-D A S)6评估两组患者死亡焦虑程度情况;采用M c G i l l生活质量量表(MQO L)中文修订版进行评估7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2 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 5);护理后,两组P F S-R均较前均有所好转,且研 究组P F S-R评分 明 显低 于对 照组(P0.0 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 F S-R评分比较(x-s),分,n=5 0项目研究组护理前护理
7、后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 认知8.9 5 0.5 63.6 8 0.4 3*#8.9 2 0.5 3 4.3 6 0.3 1*躯体感觉1 1.9 8 0.2 23.6 4 0.3 4*#1 1.9 4 0.4 0 6.1 3 0.2 1*行为6.8 4 0.3 52.5 2 0.2 2*#6.8 1 0.3 1 3.2 4 0.1 2*情感5.8 1 0.2 42.1 5 0.1 1*#5.7 2 0.2 2 2.7 1 0.3 3*总分3 0.2 7 3.7 7 1 0.2 8 1.6 3*#3 0.5 2 3.6 1 1 5.7 9 1.4 4*注:干预后,组内比较*P0.0 5;组间比较#P
8、0.0 5);干预后,两 组 患 者MQ O L、T-D A S评 分 较 前 明 显 改 善(P0.0 5),且研究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 5)。见表2。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MQO L、T-D A S评分对比(x-s),分,n=5 0组别MQ O L干预前干预后T-D A S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7 94.3 5 5.1 71.0 8*4 2.3 95.6 7 3 7.2 33.4 5*研究组4.3 65.2 4 7.4 31.1 6*#4 1.1 74.7 6 2 9.1 23.5 2*#注:干预后,组内比较*P0.0 5;组间比较#P0.0 5。3 讨 论宫颈癌发展至晚期的人数
9、逐渐增加,此类患者因无法治愈,加上长期的治疗和疼痛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以癌因性疲乏较为常见,导致消极应对治疗,甚至产生抗拒情绪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8。因此,在宫颈癌晚期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关键9。症状管理理论的姑息性护理是将二者结合的一种新型整体护理,秉承着灵性照护的理念,为患者提供身体照护的同时,也重视其心理、精神等多方面支持,旨在帮助晚期癌症患者在离世前获得足够的尊重,维持舒适与平静的状态1 0。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P F S-R、MQO L、T-D A S评分均较前有所好转,其中研究组P F S-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与对照
10、组相比在降低T-D A S评分、升高MQ O L评分方面有明显优势(P0.0 5)。说明在症状管理理论的姑息性护理的实施同时处理生理、心理、社会等问题,提供生理和心理的照护,向患者灌输安详而逝的理念,情绪宣泄指导等使患者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减轻患者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焦虑,提升生活质量1 1。综上,对宫颈癌晚期住院患者实施症状管理理论的姑息性护理,不仅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同时改善其死亡焦虑和生存质量,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参考文献1 陆云.姑息护理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 0 1 8,5 0(1 2):1 5 2 4-1 5 2
11、6.2 代玲,王涛英,邹婵,等.危机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手术后应对方式及希望 水 平 的 影 响 J.检 验 医 学 与 临 床,2 0 1 7,1 4(1):4 2-4 4.3 黄平利,邵鹏.肝癌晚期患者生命末期姑息护理模式的构建J.国际护理学杂志,2 0 2 2,4 1(4):7 3 9-7 4 3.4 石玲,曹娟,夏燕燕.基于人本理念的姑息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 0 2 2,3 1(6):8 5 1-8 5 4.5 蒋富华,孙小琴.死亡教育为基础的姑息性护理对晚期胃癌病人死亡态度、不良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全科护理,2 0 2 1,1 9(8):1
12、 0 4 6-1 0 4 8.6 肖玉,韩秀丽.以症状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姑息性护理对胰腺癌晚期患者癌因性乏力、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 0 2 1,4 0(2 4):4 4 8 8-4 4 9 1.7 崔桂琴,潘骥群.个体化心理干预结合姑息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 0 1 7,3 4(2 0):1 6-2 0.8 王慕卿,林美华,冯娜娜.早期姑息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 0 1 7,1 4(2 0):9 6-9 8.9 潘素群,陆勤,丘爱平.人生回顾联合生命陪伴对肺癌晚期接收姑息治疗患者临床护理 观察J.西部中 医药,2 0 2 2,3 5(4):1 3 5-1 3 8.1 0 奚腾华.姑息护理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 0 1 9,3 4(8):7 2 7-7 2 9.1 1 韩琳,李玲,司壮丽.姑息护理对癌症晚期患者癌因性乏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2 0 1 8,3 9(1 3):2 0 8 2-2 0 8 4.(收稿日期:2 0 2 3-0 2-1 3)879G u i z h o u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2 0 2 3,V o l.4 7,N 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