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069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邓毓政(贵州理工学院党委办公室贵州 贵阳)摘 要:简要回顾了通识教育的发展过程通过对贵州理工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运行及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与总结研究提出了强化通识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运行机制和打造通识教育“金课”的措施与建议以进一步促进通识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探索实践对策建议 引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对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至今没有一个准确和统一的通识教育的概念从它的性质、目的、内容等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释广义上看通识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成

2、为具有广阔视野、扎实基础、融会贯通、博雅精神的健全的人更赋有人格魅力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的发展过程通识教育的思想古今中外源远流长 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亚里士多德主张的“自由人教育”纽曼倡导的博雅教育都是典型 年美国博德学院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通识教育”这个概念认为大学课程的一部分应由共同核心组成为学生任何的专业学习做准备 在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语境下钱穆先生最先提出“智识贵能汇通”的观点和“通识”一词梅贻琦先生等也提出了“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的著名论断 我国高等教育先后经历了倡导通才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及

3、相关试点实践开展了从文化素质教育到通识教育的探索逐步改革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入 世纪中国高校通识教育逐渐升温借鉴以哈佛大学等美国高校经验做法通过设置通识教育学院、试点不分专业招生的通识教育、开设实验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了包括课程模块设置、核心课程教学、经典阅读计划等在内的通识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其中以北大、复旦、浙大等 联盟高校改革为代表掀起热潮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通识教育研究实践经过实践形成了许多丰富的通识教育经验和研究成果 孙向晨等指出二十多年来通识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学者研究与推动研究型大学实践各级各类高校实践”过程要邓毓政: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收稿日期:基金项目

4、:贵州理工学院 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作者简介:邓毓政()男贵州桐梓人教育学硕士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应用建立有根、有魂、有效的中国通识教育体系要完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优化通识课程体系、促进通识课程与时俱进、开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吴朝晖认为面向 世纪的通识教育应致力于传授宽厚的知识锻炼卓越的能力培育全面的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当然国内学者也指出通识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王国强等认为工程高等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对工科通识教育理念认知及定位偏差、课程整体设置及课程间关联衔接不科学、通识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等问题 这些研究对深化我国通识教育改革实践都起到积

5、极的指导作用 我校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理工学院是一所新建理工类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十分注重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坚持“高起点、开放式”办学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 学校实施 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于 年接受并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近年来学校在通识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当然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空间.经验与成效.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健全学校实施 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的形式在“三大平台、九大模块”的理论教学平台中设置了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培养学生

6、独立思考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方式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融与互补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通识教育必修课是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定要求并结合学校各专业培养需求进行设置 包括思想政治课类和外语体育等公共课类按要求开齐开足 通识教育选修课设置了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经济管理与世界视野、语言与基本技能、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与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与创业教育等八个类别课程 各专业要求学生选修为 学分 学校将“创新能力与创业教育”纳入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按上级主管部门近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提出的相关规定要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并纳入通识教育限选课程学分并要求人文素养与文化传承类课程限制选修不少于 学分非管理类专业学生限选“经济管理与世界视野”模块至少限选 学分 学校按要求设置必修环节本文主要针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部分进行探讨.通识教育课程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学校制订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将八个类别课程分别归属相关教学单位对开课要求做了规范新增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需通过教师申报、开课单位审核、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环节严把课程入口关 同时根据发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成立了人文素质教育中心进一步统筹和加强全校人文艺术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逐步增强对艺术类课程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丰

8、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成效较好近年来学校开设了 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其中线下课程 门线上课程 门积极引入学堂在线、智慧树、中国大学 等国内知名 平台的课程资源充实开课数量和质量 学校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引领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加强一流课程、核心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建成了“:趣谈一带一路国家”“神奇的材料世界”“现代礼仪与修养”等 门通识教育课程在学堂在线、智慧树等知名开放 平台运行 门课程获国家级一流课程、门课程获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魏晋风骨品论”等开展核心课程改革的线下课程教学获得好评课堂讲授与研讨结合的教学形式广受学生欢迎邓毓政: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反响符

9、合预期通过对全校各专业年级学生随机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识教育选修课内容体现学科前沿教学与时俱进老师理论素养深厚、专业功底扎实、语言风趣幽默授课通俗易懂 超过/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新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科交叉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树立了正确价值观培养了人文情怀约 的学生对课程类别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等表示满意或很满意超过 的学生认为线下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质量高对考核方式和学习效果满意约.的学生对线上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安排与支持服务和学习效果表示满意.问题与不足经过几年的建设和运行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通识教育教

10、学理念待深化 由于受传统注重专业教育的影响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被弱化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拓展视野及交叉融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有的课程教学内容停留在知识普及被认为仅仅是教学的补充有的教师存在开课为了满足某些资格需求的“不纯”动机缺乏持续性的教学投入以致出现多个学期停开的“僵尸课”和课程质量不高的“水课”偏离了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初衷()通识教育运行机制待改进 调研发现:近一半的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要求回答了解为“一般”甚至有.的学生回答不清楚约/的学生认为选课安排欠合理线上课程平台较多学习支持跟不上与多数高校相似我校通识选修课大多为晚上授课有的课

11、程存在学生出勤和上课积极性不理想的情况 有部分观点认为通识教育是教务等个别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课程重视形不成合力存在缺乏课程监管、课程评估和退出机制等相应保障措施()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待加强 尽管我校通识选修课有多门省级以上一流课程但有的课程还存在教学内容深度不够、教师授课质量不高、教学方法单一、可供选课数量有限等情况教学单位缺乏对课程规范管理的指导和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视 调研发现:的学生认为线下可供选课数量有限约/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吸引力不足不少学生反映课堂研讨交流缺乏、甚至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约 的学生反馈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老师讲授不具吸引力等近 的学生希望增加课程深度 同时的学生主要通过线上选修或线

12、上线下结合(线上居多)获得学分.的学生更喜欢线上教学学生热衷线上选修和对课程实践的期待等现象需引起我们的反思()通识教育学生满意度有待提升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学校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安排总体评价满意度为“一般”的占.对线下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设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满意度为“一般”的分别占.和.对线上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安排与支持服务和学习效果 满 意 度 为“一 般”的 分 别 占.和.同时以上事项调查中均有约 的学生反馈为“不满意”改善通识教育的措施与建议通识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环节是一种全人教育 目前统一设计和规划尚不清晰总体上属于各高校自行探索的状态 我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通识教育

13、现状()强化通识教育理念 要强化学校通识教育顶层设计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指导意见突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交叉融合强调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批判思维、国际视野、沟通表达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对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和解决复杂工程能力的跨界应用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强化学院通识教育保障落实通过修订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形成保障通识教育课程学分的共识把通识教育邓毓政: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限选课程调至必修课部分保障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学分实际选修空间可用整合专业课程、加大核心课程学分、减少课程数量、增加学分总数等方式来实现 要强化学生通识教育引导认识通过新生专业介绍、新生研讨课等

14、环节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尤其要强调通识教育重要性认识和学分要求把大学课程设置的逻辑关系支撑讲透向学生公布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要求增强学生对通识教育培养的认知()优化教学运行机制 优化课程类别设置和归属管理总结梳理近年来课程建设数量和运行情况结合实际整合课程类别为 个借鉴国内多数高校的做法对现有人文素质教育中心职责调整或设置通识教育中心来统一管理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优化课程建设机制把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纳入各教学单位的任务要求对课程数量、年度开出率等列入考核指标给予相应的教改项目支持同时建立健全课程日常监控、质量评估和退出等运行机制 优化课程教学安排学校提供足够数量的课程供学生选修线下课程班级规模以

15、人左右的中小班为主开课下限可降至 人要求线下课程修读学分至少达到一半加大线上课程支持服务和可能的线下面授安排统筹并减少晚上选修课程安排()打造通识教育“金课”引导教学单位重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师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加强教学研讨在课程增设、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围绕“通识”属性多下功夫注重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工科通识教育开设普及深化新工科建设改革和通专交叉融合的理念增加课程深度广度、探索开设部分 学分的通识课程多采取讲授与课堂小组研讨、演讲辩论报告、参观实践等方式结合的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步建设一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打造线下通识教育“金课”并支持

16、和鼓励有条件的课程开发 教学资源打造线上通识教育“金课”用好本校和校外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 教学打造线上线下混合通识教育“金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逐步构建有灵魂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 结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高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17、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发挥育人功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未来而学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课程体系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和内涵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增强学生文明素养、责任意识、实践本领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着力推进“三全育人”理念推动落实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做出积极的贡献参考文献:孙向晨刘丽华.建立有根、有魂、有效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复旦教育论坛():.吴朝晖.为未来而学习 面向 世纪的通识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王国强卢秀泉金祥雷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新工科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责任编辑:杜 凯)邓毓政: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