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术大观大观专栏052朱茂时画像及其琐记考文 杨丽丽内容摘要故宫博物院收藏卞久、卞祖随合画以及卞久补图的朱茂时肖像画 14 件套,共 31 幅,又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卞久画写景小像轴 1幅,合计 32幅。本文将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朱茂时琐记与这 32 幅肖像画作图文对比,并结合地方志等历史文献,认为 32 幅肖像画大部分是依据朱茂时琐记创作的。朱茂时意在以图文的形式记录一生的事迹,其命名应为王时敏在画像中所题之名,为鹤洲主人图传。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卞久肖像画也应为图传之一。同时,朱茂时肖像画中的题记也为现存朱茂时琐记提供依据,可补其缺字、漏字等。有关朱茂时画像及琐记的研究,为嘉兴南湖放鹤洲的文化旅游建设
2、提供了可信的历史资料。关键词秀水朱氏家族朱茂时画像卞久卞祖随鹤洲主人图传朱茂时事迹图朱茂时琐记张南垣释晓青放鹤洲真如塔在笔者所知的明末遗民、贵州太守朱茂时画像中,包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15 件套,分别是:18 幅为 1 件套的画轴,定名为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图1-2 图 1-19);另冠有单独文物号并定名为“清人画卞久补图”的作品 13 件;谢彬写照、项圣谟补景朱葵石像轴 1 件。此外,还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朱茂时像轴 2 幅,这两幅画像于 2021 年年底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一幅为卞久画写景小像轴,另一幅为谢彬、周行画朱茂时终身慕孺图。这两件藏品的题记、像主面容、画幅尺寸等方面均与故宫
3、博物院的藏品相统一,同时也可以断定卞久画写景小像轴的像主为朱茂时。以上朱茂时画像共计 34 幅(表 1),内容为描绘朱茂时生平事迹,包括仕宦生涯、归隐后的生活、个人肖像等。有的画像诗堂,还有题记,记录所画事迹。其中,在 18 幅为一件套的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中,还另有清初王时敏(15921680)的题名一幅,图 1-6 卞久、卞祖随合画 朱茂时像 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1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2 卞久、卞祖随合画 朱茂时像 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3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7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4 卞久
4、、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8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5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Art Pan rama大观专栏 053 其上曰“鹤洲主人图传。弟王时敏书为葵翁老世台词宗”,钤“王时敏印”(白方)、“西庐老人”(朱方)(图 1-1),可知此套藏品应名为“卞祖随画像、卞久补图鹤洲主人图传”。另外,王时敏称朱茂时为“词宗”,可见对他的敬仰之情。本文通过画像与文献的相互印证,认为除了谢彬创作的 2 幅朱茂时像之外,其他 32 幅图像大多可认定为鹤洲主人图传中的内容。同时为了便于本文叙述,暂且将此卞久、卞祖随父子创作的 32 幅画像统一命名为
5、“卞祖随画像、卞久补景朱茂时事迹图”(简称事迹图)。朱茂时(15951683)1,字子葵,号葵石。明代光宗时户部尚书朱国祚侄子、崇祯时期刑部右侍郎朱大启之子。朱茂时以恩贡入太学,荫受国子典簿,升顺天府通判、都水主事、贵阳知府等职。朱氏家族是明代嘉兴望族,家学渊源,家族成员中尤以词家最多,图1-9卞久、卞祖随合画 朱茂时像 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13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10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14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17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11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
6、宫博物院藏图 1-15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18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12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16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1-19 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故宫博物院藏美术大观大观专栏054他本人著有咸春堂遗稿河政纪北河纪略等。明朝灭亡后,朱茂时不愿出仕清廷,遂隐居家乡,在南湖放鹤洲重建庭园,取名“鹤洲草堂”,并自号“鹤洲居士”。其侧室黄媛贞(16061675)是当地的才女诗人,能诗善画,字皆德,著有黄皆德诗草云卧斋诗稿。明清易代,朱氏家族遭受重创,家族成员很多转向了文学领域,出现了
7、著名的词人朱彝尊、朱昆田等(故宫博物院藏有二人画像)。以上内容主要见于秀水县志嘉禾徵献录,朱荣等续修秀水朱氏家谱。画家卞久,字神芝,号大拙,娄县(今属上海松江)人。其子祖随,字虞逸,工写真,久常为之补图2。从总体内容上来看,事迹图可分为宦迹和归隐两部分:前部分记录了朱茂时在明代任官时的仕宦生涯和政绩;后部分记录了朱茂时的归隐生活,包括建构私家园林放鹤洲、参与地方佛事,以及秀水当地文人结社等活动,此外还有行乐以及家庭事物。事迹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朱氏家族崇尚清廉、尊崇儒学教育、敬佛礼佛的家族文化特征。事迹图及其他相关肖像画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朱氏家族的文化以及嘉兴地方文化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
8、史料的缺乏,事迹图一直没有被表1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朱茂时画像画像序号图版编号文物名称作者画像创作时间诗堂题记质地(绢本,设色)尺寸(纵横,单位:厘米)收藏地点1图1-2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卞久、卞祖随上诗堂题“寒衾独拥”6548.9故宫博物院2图1-3上诗堂题“分还助饷”67.348.4故宫博物院3图1-4(上诗堂无题记)64.550.2故宫博物院4图1-5癸巳(1653)初秋画心卞久题“烟波钓艇”6448故宫博物院5图1-6(上诗堂无题记)66.748.2故宫博物院6图1-7(上诗堂无题记)67.748.2故宫博物院7图1-8癸巳初秋(上诗堂无题记)67.748.3故宫博物院
9、8图1-9始于癸巳,1653年;成于癸卯1663年上诗堂“大挑运河”64.250.3故宫博物院9图1-10上诗堂“北窗高卧”67.548.5故宫博物院10图1-11成于壬寅1662年之后上诗堂“鹤庵静对”69.847.2故宫博物院11图1-12上诗堂“扫径落花”,画心卞久题记6750.3故宫博物院12图1-13癸巳(1653)冬日(上诗堂无题记)7048.2故宫博物院13图1-14(上诗堂无题记)画心卞久款识“卞久写景”钤“神芝”(朱方)66.848.2故宫博物院14图1-15(上诗堂无题记)67.448.3故宫博物院15图1-16(上诗堂无题记)67.648故宫博物院16图1-17(上诗堂无
10、题记)67.548.6故宫博物院17图1-18(上诗堂无题记)6450.3故宫博物院18图1-19上诗堂朱茂时题“江干析别”,画心卞久钤“神芝”(朱文葫芦印)64.548.8故宫博物院19图3卞久画写景小像轴卞久癸巳(1653)(上诗堂无题记)绢本,设色65.646.7南京博物院20图4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汶庙待雨图像轴清人画卞久补图上诗堂“汶庙待雨”,画心朱彝尊收藏印“竹垞珍藏”(朱方)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21图5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武场教练图像轴清人画卞久补图上诗堂朱茂时题“武场教练”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22图6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阁衙庆宴图像轴清人画卞久补图(上诗堂无题记)画心右下朱彝尊
11、收藏印“竹垞珍藏”(朱方)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23图7卞久画朱茂时剿乌图像轴卞久上诗堂朱茂时题“剿乌”,画心右下朱彝尊收藏印“竹垞珍藏”(朱方)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24图9谢彬、周行画朱茂时终身慕孺图轴谢彬画像、周行补景癸巳(1653)上诗堂道盛书“朱葵石郡侯孺慕题辞”,崇祯十五年画,朱茂时题记;画心左下题记“合溪周行补图”绢本,设色65.648.5南京博物院25图10卞久画朱茂时访祖茔图像轴卞久上诗堂朱茂时题“访祖茔”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26图11卞久画朱茂时祭先像轴卞久(上诗堂无题记)66.247.2故宫博物院27图12卞久画朱茂时仲弟永诀像轴卞久上诗堂朱茂时题“仲弟永诀”吗,画心卞久钤印
12、“卞久”(朱方)、“神芝”(朱方)65.246.7故宫博物院28图13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轩阁移石图像轴清人画卞久补图癸巳(1653)腊月(上诗堂无题记)画心卞久款识“癸巳腊月卞久写”,右下朱彝尊收藏印“竹垞珍藏”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29图14卞久画朱茂时授书图轴卞久(上诗堂无题记)画心卞久钤印“卞久”(朱方)、“神芝”(朱方)66.347.1故宫博物院30图15卞久画朱葵石五老联吟图像轴卞久上诗堂“五老联吟”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31图16卞祖随画卞久补图朱茂时像卞祖随画卞久补图上诗堂朱茂时题“再生”,画心卞久钤印“卞久”(朱方)、“神芝”(朱方),裱边姚虞琴题记62.346.9故宫博物院32
13、图17谢彬写照项圣谟补景朱葵石像轴谢彬、项圣谟癸巳(1653)项圣谟题“松林般薄”69.549.5故宫博物院33图18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邓尉观梅图像轴卞久癸巳(1653)前六月(上诗堂无题记)画心右下朱彝尊收藏印“竹垞珍藏”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34图19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虎丘漫游图像轴卞久(上诗堂无题记)画心卞久款识“古娄卞久补虎丘图”,钤“神芝”(朱方);左下有收藏印“葵石溪藏”(朱方)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注:本表格中,序号2、8、10、18、20-21、23-25、27、30-31为画像诗堂题记与琐记内容基本相一致(包括谢彬创作1幅);序号3、5、12、14-15、17、19、22、2
14、6、28-29为笔者考证出的图像内容与琐记内容相一致。其他为图像内容未确定。Art Pan rama大观专栏 055 完整细致地梳理和解读。值得庆幸的是,2021 年 7 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赵青女士整理的黄媛贞黄媛介合集,其中收录了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朱茂时琐记(以下简称琐记)。为我们解读事迹图提供了最直接可信的线索。据赵青女士披露:上图藏 琐记 为稿本,已经残破不全,前后都已缺页,是经过上海图书馆工作人员修补后才公布于众的此集原为何名已经不得而知,本地方志、艺文志中亦未见有记载,因此“琐记”之名应是上海图书馆在修补后以其内容所冠。琐记为手写稿本,行草,有缺页,共计 76 段文字,其中遗失第
15、 17 段和第19 段文字。是否只有 76 段,不得而知(图2)。琐记 记录了从万历四十五年(1617)至顺治九年(1652),朱茂时 23 岁到 58岁在明末的宦迹和入清的隐居生活。这部手稿的发现为研究事迹图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依据。两者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笔者在对比中发现,在目前所见到的 34 幅肖像画中,有12幅画像在诗堂的题记与 琐记内容几乎完全一致(包括南京博物馆藏谢彬创作的 1 幅画像);有 11 幅画像虽然没有题记,但画面内容和细节与琐记记载相同,基本可以确定相对应的关系;剩下的 11 幅画像中,除了 2 幅有明确的故实情节和人物未能确定,其他 9 幅为独立画像,其主题大部分可以确定
16、是表现朱茂时归隐之后的生活状态和情趣(包括 1 幅故宫藏谢彬画像、项圣谟补景的朱葵石像)。由此可以看出,卞久、卞祖随父子创作的事迹图是依据琐记而来的。但从两者的数量和内容来看,并不是每一段琐记文字都对应一幅画像,当琐记以若干段落记录同一件事或者主题时,多用一幅画像表现。由于事迹图留存不全,且其排序在流传中变得混乱不清,以下依据琐记的时间顺序,结合秀水县志 贵阳府志等文献将留存的 32 幅事迹图作初步的梳理、排序和解读(谢彬创作的 2 幅不在其中)。在图文相互对比、印证中,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朱茂时一生的重要事迹和思想历程。以下,分为官之前的居士生活、仕宦生涯、归隐鹤洲三个部分进行论述。一、为
17、官之前的居士生活根据琐记记载,朱茂时在 40 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嘉兴。他除了读书之外,对佛事极为痴迷。明末嘉兴佛教兴盛,许多文人信奉临济宗成为居士。朱氏家族中,朱茂时的叔父朱国祚、父亲朱大启均为临济宗居士,朱国祚身为吏部尚书,尤为著名3。受到世风和家族的影响,朱茂时在青年时期即热衷于佛事,23 岁时成为居士。琐记第 811 段记录了朱茂时为宦之前的居士生活、“葵石”名号的由来,以及科举考试的失利。与此段文字记载相对应的图像有 2 幅,即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第 14 幅(图 1-15)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卞久画写景小像轴(图 3)。以下将依次解读图文对比。1.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第 1
18、4 幅。此图无题字纪事,画面中心松树主干上有卞久款题:“卞久写图”,钤“神芝”(朱文葫芦印)。图绘朱茂时与一僧人行于山林。山间云雾缭绕,松林巍峨,茂竹青翠,其间一条幽深的小径通往寺院。院内无人,像是许久无人居住。院门两旁长有满地的灵芝,可谓奇景。朱茂时一手持灵芝,一手指向院门与僧人对语。灵芝预示着吉祥,也被佛教奉为圣物。琐记第 8、9 段记录了朱茂时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即 23 岁时在余杭径山参与的一次佛事活动,并在第二年与佛教云门宗创始人圆信禅师交往并拜其为师4。从此,朱茂时以居士的身份参与嘉兴地方的佛教事务中。在琐记第 8 段记载朱茂时听佛教大师开示,“豁悟皈依”,探寻西径山静室所
19、遇,并生买山之意。其文曰:(上缺)亭午,从陆繇双径登大殿,主僧廓参贝林师、无穷师、雪庭师、无不比肩澄、方驾、林远诸师。慧觉开示,令人豁悟皈依。适有言西径幽深,一静室欲售。予次日凌晨即同康侯披荆觅路,直上山椒,荒凉无人迹。惟见殿隅倾圮,阶砌皆仙芝瑞中。予采得满篮,将所携竹杖挑归。今所云西径峰,即向日采芝处也。一时擎伴买山之繇,不可不记。图文对比,此幅画面有许多细节与琐记第 8 段中灵芝、静室、采摘灵芝的记载相吻合。画像中的朱茂时为黑须,头戴飘巾,是年轻时的面貌。可以看出,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第 14 幅正是描绘琐记第 8 段的内容。2.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卞久画写景小像轴。画心上方款印“癸巳又
20、六月写景,大拙卞久”钤“大拙”“卞久”(朱文方印)。癸巳为顺治十年(1653)。画面中人物有 30 多岁年纪,身着红色长袍,骑黑马行于山路之中,一边行走一边手指前方。旁边一身着白袍者似是送行,其白马背对图 3 卞久画写景小像轴,南京博物院藏图 2朱茂时琐记,上海图书馆藏(图片选自赵青整理黄媛贞黄媛介合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美术大观大观专栏056画面,体态儒雅。画面远处层峦,白雪皑皑,近景山道崎岖,巨石嶙峋,树木凋零,寒气袭人。琐记第 11 段记载了朱茂时在南京会考失利后去拜访旧友,途中冒雪赶路的狼狈之态:江右陈伯达为先君首拔士,其在都门,又受恩于先君,与予契分亦深。因南中失志,冲寒冒雪
21、,过濠梁访之,冻馁而归,作此狼狈。王子猷笑人,然诗思正在灞桥风雪驴子上耳,不能作士不遇赋,聊为此图。图文对比,图中所画像主应该是朱茂时,画面意境和气氛均与琐记第 11 段相符,人物肖像与其他朱茂时肖像相同,可定为朱茂时画像。送行者或为琐记中提到的陈伯友。从画面尺寸和装裱形式来看,与故宫收藏的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图 1)应该是一套图像,此图应为士不遇图。在为官之前的这一部分,琐记第10 段的记载也尤为重要。此段朱茂时记录了在崇祯二年(1629),自己 35 岁时因梦得“葵石”别号之事,并且请康侯作图记之。此段末尾记载道:己巳六月小病,寻愈。至二十日,方寝,梦人入驰场,意颇纷孥。后至土坡临
22、水,见鸟雀自触石,雀躯体离散。予心动焉,若感其灵之性,虽禽鸟不灭也。俄而一人附耳而言曰:“以一念之忠贞,成千秋之灵应。”予不觉毅然自决,遂化为石,峰不甚高,独峙乎大水之滨,对一古刹,中供弥勒,环视者渐众。予亦不知有四体,惟一念炯然,精神结束,若可永垂者。觉而甚喜,因自号葵石。康侯为予作画,友人多以韵言见赠,当与鹤洲诗并刻。这段记录中,包含四个信息。第一,朱茂时别号“葵石”之由来,由此也体现了朱茂时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名号的缘起在他个人的事迹中是很重要的事情。第二,朱茂时当时为此梦境请了画家作图记录并请友人题诗文纪念。根据现存三山灯来禅师(16141685)为朱葵石先生题梦葵化石图序文5,可知这
23、幅画像题名是“梦葵化石图”,朱茂时还有刻石为记的计划。第三,文中提到的“康侯作图”,号“康侯”者,即戴晋,此人在前文琐记第8段也曾出现,他是朱茂时妻戴氏之兄6。据秀水朱氏家谱和嘉兴府志记载,戴晋,字康侯,号松厂,居浙江嘉兴墙头村。幼孤,慕陆羽为人,终身不娶。从其叔灏至同里项氏窥天籁阁所藏有名迹,遂工书。后寓精严寺与方外秋潭、高士殷方叔、高元雅辈交好。常游金、焦、北固间,所至必图其景以赠人。曹溶静惕堂诗集卷八有过戴高士墓诗7:戴康侯善画终身不娶,孤洁自喜,吾郡高士。崇正己卯,年六十五无疾而逝。朱葵石为之葬于放鹤洲旁。探梅鹤洲旁,但见高士椁。举头访逸事,回头应无错。主人向我言,戴生耽丘壑。少小善丹
24、青,读书天籁阁(康侯幼读书于项氏天籁阁)。日玩古画图,云烟弥开拓。深得倪迂神,晩爱鸳渚泊。舟居仍陆处,入山思来药。尽岀旧时制,五月十日作。金焦雁荡间,解衣自盘礴。七影绘破窗,半砚充布槖。终身不娶妇,妻梅子是鹤。谁知南湖叟,有与君复若。试刊片石碣,用以表孤格。魂返鹤飞来,魂去梅花落。(放鹤洲主人出观康侯高士所画金焦北固长卷、雁荡山卷、放鹤洲图 破窗七影册、半砚斋图,余拟作墓碣表之)由曹溶记载可知,戴晋生于万历元年(1573),卒于崇祯己卯(1639),擅画山水,风格得倪云林神髓,是一位孤洁自喜,放情山水的高士。故宫收藏有戴晋松石图卷,其中款识“天启二年壬戌(1622)七月八日为子葵兄写于咸春堂”
25、,在故宫收藏的另一幅戴晋山水扇面(此图后归还私人收藏家),其上款识“为子葵妹丈画”,此外在香港淳浩拍卖有限公司 2015年 11 月的秋季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幅戴晋山水扇面,其上题记为“清明后一日为子葵妹丈画”。琐记第 10 段提到的“康侯作图”,应是一幅山水画作。第四,琐记中说此图“当与鹤洲诗并刻”,可知朱茂时还有鹤洲诗。在这 32 幅画像中,其中独立画像或与鹤洲诗相关联,不得而知。二、朱茂时的仕宦生涯朱茂时在四十岁时,以恩贡入太学,荫受国子典簿,从此步入仕途。此后依次任顺天府通判、都水主事,后升为贵阳知府等职,为官十年,直到明朝灭亡,他退隐还乡。朱茂时继承了朱氏家族为官的清廉作风,文献记载中对
26、他政绩的评价是“清慎勤敏”“不避劳苦”“喜士,有知人鉴”。琐记第 12 55 段,真实细致地记录了朱茂时的为官生涯,同时也记载了他的为官思想和理念。可以说,朱茂时是朱氏家族继朱煜、朱国祯、朱大启之后“清德”门风的继承和延续8。文献当中,除了 秀水朱氏家谱 和 琐记之外,康熙时期的秀水县志9是记载朱茂时宦迹最为完整详细的史料:朱茂时,号葵石以恩贡入太学,荫受国子监典簿,升顺天通判兼摄宛平县及司李。催科抚字,以清慎勤敏称。升工部主事,转员外,督理张秋河道。张秋为漕运咽喉,时设立漕规法,悉遵旧制。筑堤濬浅,节宣启闭,皆亲自督率,不避劳苦,以考最擢贵阳知府。适流寇猖獗,怀宗知时才,命建神机营大纛之牙,
27、鸠工庀材,悉出家资,二月工竣。将应不次之擢,因司礼大珰赖军容使,时即单车之贵阳。贵阳,苗民难处,且安奢乱后,疮痍未复,时至,一以不扰为治。旧制,守得开鼓,时辞让监司。郡有三关,时下令国课之外,纤毫无。时安酋余党未靖,总督李若星檄时,帅师进剿。战于凉水,生擒巨魁老乌,贼骇散。论功加服俸一级,举卓异。丁外艰,回籍家居,四举乡饮,年八十有九卒。此外,在乾隆时期的贵州通志记载了朱茂时任贵阳太守时的政绩10:朱茂时,字对仲,秀水人,以官生起家。崇祯中知贵阳府,刚果明决、摘伏如神。喜士,有知人鉴。凡所奖拔,悉为胜流,人以此称之。以下依据朱茂时官职工部主事和贵阳太守两个部分介绍事迹图相关内容。(一)任工部主
28、事阶段琐记第 12 41 段共 20 段,记载了朱茂时 39 岁崇祯六年(1633)至 45岁崇祯十二年(1639),在京都共 7年的仕宦功绩。朱茂时在 39 岁时北闱落第,以父荫受国子监典簿,后升顺天通判,兼摄宛平县及司李。又升工部主事,转员外,督理张秋河道。45岁以考最擢升贵阳知府。在目前所知收藏的事迹图中,这七年的宦迹图保存得并不完整,仅有 5 幅画像内容与琐记中的第23段、第32段、第 35 段、第 37 段、第 38 段记载基本相符,描绘的是朱茂时任工部主事的事迹和经历,而描绘任国子监典簿和顺天通判的宦迹图应该是散佚了。依据琐记的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5 幅事迹图顺序,分别是诗Art
29、Pan rama大观专栏 057 图 4 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汶庙待雨图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6 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阁衙庆宴图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 5 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武场教练图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堂有题记的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之“大挑运河”(图 1-9)、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汶庙待雨图像轴(图 4)、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武场教练图像轴(图 5)、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阁衙庆宴图像轴(图 6)和没有题记的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之“分还助饷”(图 1-3)。以下依据琐记和上面两段文献,以琐记中的年代顺序对 5 幅图像进行分析。1.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第 8 幅之“大挑运河”。此
30、幅上诗堂题记:大挑运河汶水自古东北入海,以致力导引,使南接淮、泗,北通白、衞,自元人始,今运河是也。三汶之水到南旺,南北分流沙于水浅。旧例,两年一大挑,先期详请总河部院筑打南旺分水口大坝(文不录)予驻剳南旺,昼夜巡督,遇大寒,人夫冻馁,予设法犒以酒食,分给炒熟椒盐。亦奉公恤下之苦心也。时丙子丁丑冬春两月。图始于癸巳而成于癸卯。予笔拙,托六弟子蓉代书数叶。此幅为全景构图,运河河面开阔,山峦清秀,微风细柳。依据诗堂题记中朱茂时的记载,画面描绘是丁丑年即崇祯十年(1637),朱茂时年 43 岁朱茂时督管南旺筑坝的场景,十分写实。画面人物众多,场面热烈,为劳作的百姓,旁边穿长袍者为督管的官吏。画面近景
31、,朱茂时坐在临时搭建的工棚下指挥施工。身旁站立的官吏随时听候指令。从记载上看,此项筑坝工程依据命令,必须在十八日内完成。朱茂时昼夜巡督工程,督备酒食犒劳百姓,极为辛苦。从题记可知,此图始画于癸巳 顺治十年(1653)而成于癸卯 康熙二年(1663),耗时 10 年。这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极为少见的现象,在肖像画中更不常见。从诗堂上题记的“托六弟子蓉代题数稿”来看,事迹图中有部分是六弟子蓉代笔。朱茂时所谓“成于癸卯”,盖指的是子蓉题记之事。子蓉即朱茂时祖弟朱茂,著有镜云亭集11。“大挑运河”这幅图的题记在琐记中不见全文。但琐记第 23 段与题记开头的一小段相同。显然,琐记遗失了大部分文字,此图可以
32、补充其内容。2.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汶庙待雨图像轴。此幅上诗堂题记“文庙待雨”(文不录),内容与琐记第32段相同,除了个别字句不同外,题记可以补充琐记中遗漏字。如“时未朝餐”“汶河之水口”“雨水不竭”“因加袍树旌而略重修葺”“详所刻河灵小纪”等。此外,琐记中“气忽滃浡”四字之前应遗漏“云”字。“文庙待雨”款识时间是戊寅七月,即崇祯十一年(1638),朱茂时年44岁。这一年,朱茂时针对分水南柳林闸开水之事,与内府官员发生异议,由于对方强势,他不得不听从指令开闸放水。之后,朱茂时愤然回到南旺,又担心水不归位,有人会归罪诬陷于他,因此到龙王庙求雨。心诚则灵,将暮,大雨倾盆而下,河水充盈,六七百艘船只
33、全部开放通行。朱茂时还作河灵小纪,刻石铭记。画面则描绘朱茂时在龙王庙前祈祷之景。酷日之下,朱茂时坐于中庭。为了表示虔诚,他“不令张盖”,从早直到傍晚未尽饮食。旁边有两名侍者,美术大观大观专栏058一人拿着蒲扇,一人捧着他的官服,以此暗示天气的炎热,突显朱茂时的恪尽职守和虔诚。天色晕染暗淡,摇曳的树叶预示着暴雨的来临。画面基本诠释了记载中的细节,背景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求雨成功的气氛。3.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武场教练图像 轴。此幅上诗堂题记“武场教练”(文不录),内容与琐记第 35 段记录相同。除了个别字句不同外,题记可以补充 琐记中遗漏字。如“衙兵,在各衙门中选择或有力者,或无力者听其均充,即作防
34、护衙门之兵。宦兵,各乡绅子弟雇募家丁义男,或一百,或五十,照力轮励”。此外,琐记中“后其兵至,果远望不能攻”中“其兵”应为“北兵”,即指后几段中记录的防御清兵攻城之事。“武场教练”款识时间是戊寅(崇祯十一年,1638)年,朱茂时年 44 岁。与“汶庙待雨”是同一年事。朱茂时在文中记载了在张秋招募民兵御敌之事。他将张秋镇内各色百姓有效地组织成民兵、回兵、客兵、宦兵、衙兵五个兵种,共两万余人,进行操练。同时挖城壕,成功阻挡了清兵入城。使东昌镇也得以保全。画面描绘朱茂时操练五种民兵的场景,朱茂时身着官服,坐在操场台上,五个兵种各司其职,或骑马,或拉弓,或担运,士气高涨,旌旗飞扬,操练场面有条不紊,气
35、氛热烈。4.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阁衙庆宴图像轴。此图诗堂无题记,其画面内容与琐记第 37 段记录相吻合,可以推断描绘的是朱茂时在崇祯十二年(1639 年)督管张秋,守城大捷之后,在衙门举行庆功宴之事。琐记第 37 段记载道:己卯元旦,因孤城全保,予捐俸百余金,备办米面、猪羊、果酒。每两人一桌,每桌干果二色,鱼肉四簋,面食八板,酒饭任其醉饱,共计五百余桌。上自府厅县佐及合衙门官舍吏书、下则壮决及家丁,并合城头目乡约人等,自堂上摆设,至头门外“万年国脉牌楼”之下。予先设香案,拜谢天地,独坐堂上,府厅县佐分别两旁,随接旨,舍吏、王人等各席地而坐,欢呼共饮,以庆余生。画面中描绘的即是衙门内宴饮欢庆的情
36、景,场面正式而隆重。正堂前摆放着香案,朱茂时身着官服,坐于正堂之上,各级别官员,按照官阶依次坐在正堂左右。院子里分为两边,等级有序,身着官服者应是府厅县佐,坐于桌案之后;各类接旨、舍吏等席地而坐,几位少数民族打扮的王爷也在其中。衙门大门口两旁,有鼓乐齐奏,有百姓正忙着担酒送饭。画面右下角的牌楼也十分醒目,应是琐记中提到的“万年国脉牌楼”。整个画面构图考究,景物安排有序,基本诠释了琐记中的内容。5.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之“分还助饷”。此图上诗堂题记不见于 琐记,但与琐记第 38 段文字相关联。题记文曰:分还助饷北兵未到之前各乡绅士庶助饷千余金,予两月犒赏操练备办火器,除自费不计外,捐助银两
37、止动支二百余金,予解任时思此项存贮日久,未必明白。于是仍补足前数,一一分还主(笔者注:“主”字点去)原主,时大中丞宋鹿老惊异答予手札云:“救一城之百姓于万死一生,丝毫不染,诚古人行事也。可以传矣!”乱后复从马矢间得其遗札,岂当时一段真诚,不容埋没耶。姑纪其事,以见临难受命,思义之意云。时己卯仲春。钤印“朱茂时印”(白文)。琐记第 38 段中仅有一行文字:同。予赔补,予“补足原数”。“粪”改“矢”。“精”改“真”。对比以上两段文字,可知琐记第38 段所言实际上是一篇草稿的“文字修改说明”,其中提及的修改之处,基本上在画的题记当中出现(见题记中标示的粗体字)。也就是说,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这一版本琐记
38、(以下简称“上图本”)曾经有一份“草稿本”。所谓“同”,即是上图本琐记与这份“草稿本”内容基本相同。而第 38 段的文字正是对“草稿本”中第 38 段的修改注释。这一细节说明朱茂时先有一本草稿,上图本琐记是对草稿的誊写和修订。画家在创作事迹图时依据了“上图本”和“草稿本”两个版本。而朱茂时或六弟子蓉在 事迹图 上抄写 琐记内容时,又有细微修改。在上图本琐记中,类似情况的“同”字还出现过2次,分别是第 28 段、第 31 段,应该都是这一原因。因此,事迹图上的题记也恰恰可以弥补琐记中的阙文。“分还助饷”是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朱茂时年 45 岁。题记中记载了朱茂时组织募捐钱款抵御清兵。清兵
39、退后,他将募捐未用之钱款,自己又添加了银两,凑齐原数一一归还原主之事。画面上描绘的正是这一情景。朱茂时坐在台上,桌上放着详细的账簿,亲自登记账目,有衙役正忙着称量银锭。旁边有乡绅正在交耳议论。亭台旁有仙鹤一只,翠竹嘉树,景色宜人,一片政清景和的气象,由此烘托出朱茂时的廉洁奉公。文中还记载了“分还助饷”得到了大中丞宋鹿的赞赏:“救一城百姓于万死一生,丝毫不染,诚古人行事也。”(二)任贵阳太守阶段崇祯十三年(1640)至十五年(1642),朱茂时任贵阳太守,三年期满。琐记从第 4455 段共计 12 段,记载了朱茂时46 岁 崇祯十三年(1640)至 49 岁 崇祯十五年(1642)任贵阳太守的政
40、绩,包括管理当地苗夷、平定阿乌叛乱、置师兴学、集资赈灾、劝课农桑等事迹。琐记体现了朱茂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以“仁”为核心,以“诚”为教诲的为官思想和理念。例如,他对性格悍直、不尚虚浮的苗夷治理原则是“可以恩抚,不可以威慑;可以情动,不可以法绳”(琐记第 47 段)。图 7 卞久画朱茂时剿乌图像轴,故宫博物院藏Art Pan rama大观专栏 059 朱茂时在贵阳任职的功绩,得到“奉旨优升,后因丁艰,未得沾恩”(琐记第48段)。事迹图中所存的这一段宦迹图同样不完整。其中 3 幅分别与琐记第 44段、第48段、第54段记载相一致。依据 琐记顺序,分别是诗堂有明确题记的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之
41、“江干析别”图(图 1-19)、卞久画朱茂时剿乌图像轴(图 7);没有题记的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第 17 幅(图 1-18)。以下分别记述。1.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第 18 幅“江干析别”图。此图题记“江干析别”,与琐记第 44 段内容基本相同(文不录)。仅个别词句不同。如题记中“亲家金双老、胡君宣子供帐湖上”,琐记中为“铨部金双老、胡君宣子供帐湖上”;题记中“疾草数语”,琐记中为“易箦数言”等。可知朱茂时在题跋本幅画像时又有所修改,文字也更为严谨。画面描绘朱茂时赴贵阳任,父亲朱大启12送行,行至江干,父子惜别的场景。朱茂时拱手跪拜在父亲膝前,不忍离去。朱大启头戴东坡帽,身着红衣,
42、面目慈祥,紧握着朱茂时的手,似有千言万语的嘱托。此时已经是接近日落,江岸垂柳微拂,河水波涛汹涌,摇摆的船只似是在催促出行,也似乎预示着不幸,这竟是最后的道别。三年后,父亲去世。朱茂时 71 岁时,亲自书写下这段回忆,他在题记后记道:“庚辰至乙巳已二十六年矣,九月三日挥泪而书,不孝子茂时。时年七十有一。”2.卞久画朱茂时剿乌图像轴。此图题记与琐记第 48 段内容基本相同。题记曰:安酋向已归顺,安世授职。有阿乌者,安世之从父也,阳为效顺,阴怀梗化久矣。壬午春,李制台发兵讨之,委予监军,亲历行间,而调兵督饷,筹画居多。幸擒获渠魁,上疏首叙,奉旨优升,后因丁艰,未得沾恩。在琐记中“李制台发兵讨之,委予
43、监军,虽未亲历行间,而调兵督饷,筹划居多”一句,在图像题记中,删去了“虽未”二字。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朱茂时在画像上题记时细致的心理活动。琐记和题记记载了朱茂时在平定阿乌叛乱的过程中,担任监军,调兵督饷的事迹,但画面上并没有表现贵阳发生的战争场面,而是选取“丁艰”在家这一细节,描绘出鹤洲及周边南湖一片安宁的景象。这大概是因为画家卞久没有亲历贵阳,更没有经历战场,因而巧妙地采取了这种委婉的表现形式。3.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第 17 幅。此图无题记,画面为初夏景色,山清水秀,树木翠绿,田间有百姓或插秧锄地,或以牛耕地,农舍内有妇女纺织劳作。朱茂时头戴乌纱帽,着长袍,坐于田垄之上,正在询问农事,
44、指导农耕。身后随从有人手捧着官服,有人撑伞摇扇,有人手持水壶和饭匣,以示天气的炎热和考察的艰辛。结合琐记第 54 段记载:太守行春,勤课农桑,此两汉时事也。今中土不闻此风。黔为荒服,犹能行之。予每年初夏,提醪酒挟膳至深乡,劝民及时耕植,勿致荒芜。因访问地方利弊,与父老讲究耕耔之事,独愧雨车鹿毂,不逮古人耳。图画中除了主要内容之外,许多细节,如水壶(应是装着酒)、饭匣、耕牛,均与 琐记内容相一致。三、隐居鹤洲放鹤洲,位于嘉兴市城南路西南湖南端,四面依水,烟波浩渺,蟹舍渔村,风景雅致。唐德宗时陆贽建宅园于此,因园中有放鹤亭,便取名“鹤渚”。唐文宗时,宰相裴休又在洲上建别墅,改名为裴岛。南宋时,著名
45、词人朱敦儒寓居嘉兴,辟裴岛为放鹤洲。放鹤洲因此有了人文内涵。明朝时期,放鹤洲为朱茂时所得。嘉兴府志卷十五“放鹤洲”条记载:“放鹤洲在鸳鸯湖畔,贵阳知府朱茂时别业。初,茂时筑此园以奉从祖文恪公尚书,茂时宴赏归田后乐志烟霞,教群从读书,结文社其间者四十年。”朱茂时琐记第 69 段记载:“自丙辰年得裴相故址,名放鹤洲。”在琐记第 71 段中,又记载道:“鹤洲无鹤,文恪公五十诞辰,人馈以鹤,因送鹤洲。”13由此可知,放鹤洲原为朱国祚的园子,丙辰年 万历四十四年(1616)才归朱茂时。这一年朱茂时 22 岁。在彭玉兰、王利民浙江秀水朱氏家世考14一文中,谈到秀水朱氏的家族组织形式是个体小家庭聚族而居,家
46、族内部各分支有着贫富不均的情况。朱国祚为人方正宽厚,敢言力谏,廉洁自律。朱氏家族的其他为官者继承了这一品质,“清廉”成为秀水朱氏门风。相对于朱国祚的子孙而言,朱国祯之子朱大启这一支是比较富裕的,擅于经营家业。因此放鹤洲很有可能是朱大启从朱国祚家购得,朱茂时继承了家产。1645 年“乙酉兵乱”,朱茂时的放鹤洲也同样遭遇了毁灭性的灾难。他不愿效力清廷,不再出仕。战乱后,朱茂时重建放鹤洲,种花、课子、结文社、参与地方佛事等,开始了晚年的田园生活。他在鹤洲夜归 中写道:“秋月清于水,孤舟放鹤归。不知荷叶露,风卷上人衣。”15表达了经过时间的洗涤之后的心境和生活状态。顺治十年(1653),项圣谟应邀泛舟
47、放鹤洲,曾为其创作放鹤洲图16(图 8),描绘了修复之后的放鹤洲烟波浩渺、清朗安宁图 9 谢彬、周行画朱茂时终身慕孺图轴,南京博物院藏图 8 清项圣谟放鹤洲图轴,故宫博物院藏美术大观大观专栏060的景象。项圣谟(15971698 年),字逸,后字孔彰,浙江嘉兴人,为明末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孙辈,是一位遗民画家。项、朱两大家族均为嘉兴望族,有着姻亲关系。明清易代,两家同时遭受重创,项家富可敌国的收藏被清兵洗劫一空,家破人亡。在清代,两个家族同样遭遇衰落的命运。朱彝尊曝书亭集记载,项圣谟与朱茂时两家对邻而居17。相同的命运,使得两人成为意趣相投的知音。琐记第 5676 段,共 21 段,是对这一段生
48、活轨迹的记载。对应时间是从明崇祯十五年(1642)至清顺治九年(1652),朱茂时 4958 岁。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从第 5663 段,朱茂时真实记载了“乙酉兵乱”时嘉兴城白骨磷磷、百姓流离失所的灾难。朱茂时的放鹤洲被烧,家财被抢,他带着家人辗转在城外深乡藏身,不时托人打探城内动向,狼狈至极。甲申年明朝灭亡之前,朱茂时仍旧是以明朝官员的身份丁忧居家,直到明朝灭亡,朱茂时削发隐居。与琐记这一部分相关联的朱茂时肖像共有 3 幅,谢彬、周行画朱茂时终身慕孺图轴(南京博物院藏)(图 9)、卞久画朱茂时访祖茔图像轴(图 10)、卞久画朱茂时祭先像轴(图11);后一部分,从第 64 76 段
49、,记录了入清之后,朱茂时在放鹤洲的田园生活,图文明确对应的共有 8 幅,分别为:卞久画朱茂时仲弟永诀像轴(图 12)、清人画卞久补图朱茂时轩阁移石像轴(图 13)、卞久画朱茂时授书图轴(图14)、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第 5 幅(图 1-6)、卞久画朱葵石五老联吟图像轴(图 15)、卞久、卞祖随合画朱茂时像轴第 3 幅(图 1-4)、卞祖随画卞久补图朱茂时像(图 16)、卞久、卞祖随合画 朱茂时像 轴第10幅(图1-11)。共计 11 幅,以下逐一记述。1.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谢彬、周行画朱茂时终身慕孺图 轴。诗堂有道盛和尚题“朱葵石郡侯孺慕图题辞”及朱茂时题记,可知为朱茂时肖像。诗堂下方朱茂
50、时题记曰:壬午十一月廿六日抵里,距先府君讳日已五阅月矣。独非人子,病不尝药,殁不视含,呼天抢地,真万死莫赎。谢文侯为予作终身孺慕图。不孝子茂时。此段题记与琐记第 57 段完全一致。壬午年 崇祯十五年(1642),朱茂时贵阳任已三年期满,忽然收到父亲亡故的消息,匆忙赶回嘉兴。按照惯例,朱茂时需丁艰三年。画面中,朱茂时披麻戴孝,面容悲恸,跪拜在先父遗像之前。灵堂的帷帐巧妙地遮盖了遗像的面容,以突出图像的主题。画心下方款识“癸巳秋中合谿周行补图”。癸巳为顺治十年(1653)。肖像画家谢彬(16011681),浙江上虞人,字文侯,号仙臞(一作癯),工写真,波臣派代表画家曾鲸得意门生之一,图绘宝鉴续纂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