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的价值与路径_余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024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的价值与路径_余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的价值与路径_余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的价值与路径_余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8 卷第 3 期2023 年 6 月 25 日 Vol.28No.3Jun.25,2023Journal of Hebei Open University河北开放大学学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的价值与路径余 涛,杨晗煜,李英林(吉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将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再传承”与“再创新”,还能充分体现学生文化教学三重维度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基本目标、核心内容与方式方法三个层面都存在高度契合性,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现实

2、基础。有鉴于此,提出具体融合路径:在理想信念层面上,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融入”的基本前提;在师资队伍层面上,要以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为“融入”的重要基础;在体系建设层面上,要以构建科学性课程体系为“融入”的关键举措。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G 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567(2023)03-0081-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的政治文化资源与思想道德之智,其独特精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壮大,形成了极具民族性与独特性的精神标识,极大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所具备的生机活力与显著优势。高校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的主战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充分融入并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还要深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契合性,进而准确把握其实践路径,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成效。1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1.学生维度:增强高校青年的文化自信新时代培育高校青年的文化自信不仅关系到高校学子能否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关系到他们能否尽快实现坚定理想信念的嵌入式发展。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外文化交织输入,不同文化间的观点主张均不相同,“精华”与“糟粕”的交叉性输入现象尤为明显。高校作为文化输入的一线阵地,更加需要坚守教育底线,精准识别文化性质,用优秀文

4、化成果持续浇灌,在不断增强高校青年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实现增强文化自信质的飞跃。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认可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创新的有力举措,更是切实增强高校青年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密结合能够提高高校青年明辨是非的能力,探究事物本质,不被错误思想“带偏”。2.文化维度: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我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和优秀智慧,对现今的国家治理体系、选人用人制度、生态工作方向、对外交往原则等都产生极大影响。传承和创新中

5、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持续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结合课程内容向学生传递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德为先”的做人原则、“天人收稿日期:2023-02-10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的文化塑造研究”(JJKH 20230362 SZ)作者简介:余涛(1998-),男,安徽桐城人,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OI:10.13559/ki.hbgd.2023.03.01382第 28 卷河北开放大学学报合一”的生态精神以及“合和

6、万家”的处世之道,不仅有利于培育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一定程度上还能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与实践中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从高校的角度而言,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深厚力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头脑风暴”,碰撞出新的知识“火花”,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性意义。从青年学生的角度而言,大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普遍意义上拥有一定的学习创新能力,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不仅能够推动知识体系等教学理论上的创新,还能推动校内社团、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的创新,在“以文育人”的基础上不断

7、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3.教学维度:丰富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高校思政课是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抵御错误思想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激励大学生朝着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方向不断努力;另一方面能够推动大学生更好地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将其应用到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各个方面,便于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活动中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和洗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大道理”,能够极大丰富高校思政课程内容,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从用人精神的角度而言,重“品德”一直是我国古代选人的重要标准,尧之佐、舜之友、禹之丞、汤之辅均是古时讲究德才并重、广招贤

8、能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当今主张“培养选拔新时代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重要来源,对于培育大学生品德、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从生态理念的角度而言,“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理念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了诸多有关生态的哲学理念,如浑然一体、生生之谓易、万物相生又相联、用养结合、休生养息、适度原则等,这些都是现今“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主张的历史来源,能够极大丰富高校思政课程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观念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4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契合性1.基本目标的一致性基本目标,即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特定时期进行的特

9、定教育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预期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传播思政知识,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都能够在接受思政知识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并不断教育和引导人的行为有着高度一致的基本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是向人们传播文化知识,推动其把握民族精神,践行好“知行合一”的理念,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做好“教育人、培养人”的大文章。在素质培养方面,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非常注重对人们伦理道德的教化。在知识培养方面,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以“仁以处人”为中心,倡导“仁”“义”“礼”“智”“

10、信”,道家思想将“道法自然”作为其主张“清净无为”的核心,墨家思想关注现世,高度倡导人们之间的相亲相爱,避免相互斗争。法家思想则以重视法律为基础向世人宣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主张,阴阳家则以五行学说为基础,传播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的发展规律,这都是对人们进行知识传播的最好体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都是重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且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推动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并不断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以培养个人为基础,推动实现社会乃至国家的全面发展。52.核心内容的交互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受教育对象实施

11、教育的具体要素,核心内容不仅是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因素,还是思政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对教育目标的完成程度有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一般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五个方面,内容广泛全面。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极强的交互性。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强化思想引领、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掌握伦理知识与思维方式、培育高尚人格等。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从培育民族精神的角度来讲,孔子曾提出了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思想主张,这同时也体现出民族精神的思想态度。易经象传乾中曾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点,鼓励人们在积极进取、永不退缩中坚定理想信念,

12、保家卫国。而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也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进。从培育家国情怀的角度来讲,大学中曾提到了“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83 第 3 期的思想主张。家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和心齐则国得以长久安宁,国安则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作为理想信念中的一环,不断推动中华儿女爱家爱国,推动社会向着和谐美好的方向不断发展。从培育德性修养的角度来讲,“崇德向善”一直是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大学中开篇明义便是阐述“明德”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生中难能可贵的精神境界便是追求德性修养,追求至真至善。这种追求德性修养的优秀精神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活力,也推动

13、华夏儿女不断修身养性,注重自身德性的培育,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添砖加瓦。3.方式方法的贯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有五个基本方面,主要包括理论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和激励教育法,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同样也是以此类方式方法进行传播与培育,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涵盖的优秀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的方式创新,二者之间在方式方法上具有很强的贯通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以重引导、勤讲授、立典型为原则,传播其精神内涵。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高度贯通,要注重引导,提高学生对待错误思想言论的敏锐性,并将错误思想摆正到正确的轨道中来。7孟子主张“深

14、造自得”“自我反省”“向心求索”的方式方法,注重发挥自主、自觉、自悟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应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深入到知识中来,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的过程。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自我教育方法不谋而合,受教育者即学生,在自己已经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基础上,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自觉领悟,并监督自身朝着实现学习目标不断努力,最终实现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礼记中庸中提到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方式方法,阐述了学习而后求知,求知而后探索的学习过程,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出真知”方法高度贯通,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实践条件。三、中

15、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1.理想信念层面: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融入”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发展一切事业所必须坚持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对我国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融入”的基本前提。8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是顺利“融入”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作为思政教育工作中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中西方文化的基本前提,并确保二者在结合的过程中形成有益于实现高校全面育人目标的相互关系,

16、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明辨文化属性的基础上进行“融入”,坚决避免传统封建迷信等错误思想的缓慢渗透,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路线不动摇。此外,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这一最高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所构建出的内容体系与评价标准均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确保融合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92.师资队伍层面,以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为“融入”的重要基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重要基础就是最大程度上发挥“师”的育人作用与育人价值,并注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推进高

17、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师引导与讲授的全过程,在涵盖传统文化的优良学习氛围中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力量,有针对性地构建起以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为重点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并注重增强教师团队在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理论基础研究,共同致力于提高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的理论性与科学性水平。同时,要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协作,发挥好辅导员教师及其他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功能,以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为依托,推动教师间的通力协作,避免“融入”过程的碎片化问题,实现教育教学“融入”过程的整体性发展。此外,“高质量”不仅意味着

18、理论知识水平的“高”,还意味着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高”。高校教师要不断创新授课模式,利用好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质,打破常规的“灌溉式”教育,将互动式教育、案例分析式教育以及实践式教育方法引入思政教育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余 涛,杨晗煜,李英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的价值与路径84第 28 卷河北开放大学学报3.体系建设层面:以构建科学性课程体系为“融入”的关键举措课程体系作为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传播载体,是高校学生接收知识的最直接来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就必须将构建科学性课程体系放在关键性位置,打

19、造出全方位全过程的涵盖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大思政课”,推动高校学生真学、真懂、真思考,切实领悟传统文化的优秀精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思政课的创新性建设密切相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中来的关键性举措就是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程的知识传播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思政主课程的创造性“扩容”。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具体思政课程的显著特点,结合实际引导学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观点,丰富其对思政课程的领悟,并以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明辨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增强高校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在对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等教材进行学习时,要在课程讲授过

20、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用“中国做派”和“中国气度”来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必然性,增强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此外,当代大学生受多元文化冲击不断增强,亟须优秀文化的滋养,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应高度关注学生的文化需求,并与学校具体实际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提供理论讲授及实践探索两种课程属性,实现课程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参考文献:1 吴萧萧.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10):112.2 魏恒,刘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语文建设,2022(13):88.3 郑晓绵.高校

2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路径研究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2022(8):100-101.4 邹国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5):81-85.5 陈翠芳,李小波.价值维度视角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14-16.6 胡萱,胡小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4):64-66.7 柏嫱,柏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

22、19(16):52-53.8 祝灵君.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J.党建研究,2020(2):28-29.9 黄宪起.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 J.中国纪检监察,2019(22):46-49.The Valu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YU Tao,YANG Han-yu,LI Ying-lin(College of Marxism

23、,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118,China)Abstract: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ntains rich national spirit and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Inte-grating the excellent spiri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

24、versities not only promotes the“re-inheritance”and“re-innovation”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but also fully reflects the value of the time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tudent,culture and teaching.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25、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universities at three levels:basic goals,core content,and methods,which provides a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In view of this,the specific integra-tion path is proposed:at the level of ideals and beliefs,the basic premise of“integra

26、tion”should b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Marxism.At the level of teaching staff,we should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teaching staff as the important basis for“integration”.At the level of system construction,we should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curriculum system as the key measure of“integration”.Key words: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value of the times;the path of practice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