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知识集锦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知识集锦 选择题 1、林冠截留是指在降水过程中,水分被地表植被接收并直接蒸发而没有进入土壤的过程。研究表明,林冠截留能力与降水特征,以及林冠郁闭度(乔木遮蔽地面的程度)、树种组成及冠层密(厚)度等特征有关。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然林(实线)和辽东人工林(虚线)的林冠截留情况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A.地面径流 B.下渗 C.地面蒸发 D.地下径流(2)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会随降水量增加而()A.先减后增 B.先增后减 C.持续减少 D.持续增大(3)中小雨量(28
2、mm 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主要是由于人工林()A.林木低矮 B.郁闭度大 C.树种丰富 D.冠层更厚 答案:A C 2 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材料,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是地表径流,使地表径流减少了,对下渗、地面蒸发、地下径流会有影响,但不是直接影响,A 正确,BCD 错误,所以选 A。(2)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注意题目问的是率不是量,根据两条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斜率是变小的,降水量在增加,但截留量的增加速度不如降水量增加速度快,说明截留率在持续减少,C 正确,ABD 错误。(3)中小雨量(28mm 以下)时,
3、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是因为人工林,树种相对单一,郁闭度大,但林木不一定低矮。而天然林树种丰富,高低错落,冠层更厚,B 正确,ACD 错误。2、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及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影响地貌形成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 B.水汽输送 C.下渗 D.地表径流(2)图中煤层所在岩层可能发现()3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流纹岩(3)下列气候中可同时形成落叶阔叶林植被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A.B.C.D.答案:D A 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征 主要的植被类型 解析:(1)本题主要考
4、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岩石的特征及成因。(3)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分布。【解答】(1)读图可知,地貌为山前洪(冲)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故影响地貌形成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故选 D。(2)煤层所在岩层为沉积岩层,故最可能发现石灰岩;大理岩为变质岩,花岗岩、流纹岩为岩浆岩。故选 A。4 (3)根据所学知识,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 D。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有()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使
5、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A.B.C.D.答案:B【提示】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吸收、转化、传输的作用,缓解不同纬度 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错。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它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对。故选 B.4、如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回答下列小题。5 (1)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的最主要补给分别是()A.湖泊水
6、、高山冰川融水 B.雨水、地下水 C.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川融水(2)从该河的径流量变化来看,关于参与该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内陆水循环 B.大多是内陆水循环、少量是海陆间水循环 C.大多是海陆间水循环、少量是内陆水循环 D.只有海陆间水循环 答案:C C【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6 (1)结合图文材料信息,河流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分析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判断补给类型。(2)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答】(1)该河上游 7 月份流量最大,即出现夏汛(该河在北半球),但是整体流量不大,因此是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下
7、游在冬季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不会是冰川融水,只能是大气降水补给。故选 C。(2)该河流位于北半球,下游 2 月份径流量最大,说明冬季降水多,8 月份径流量小,说明夏季干燥少雨,因此该河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区河流参与海陆间循环;位于大陆西岸地区,大多是海陆间水循环,少量是内陆水循环。故选 C。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也特别注意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据此完成(1)(2)题。对雨水的积存,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环节产生影响()。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径流 答案: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
8、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综合题 7 6、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地形、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2)有关甲沿岸的洋流叙述正确的是()A所在海域形成了顺时针环流 B减轻了甲地区的寒冷程度 C势力的强弱变化与乙地区的降水成负相关 D不利于甲地区沿海的沿海建港 答案:(1)B(2)B 解析:(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地位于欧洲西部,该地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照条件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乙地位于中亚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僵尸较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2)
9、甲地区位于欧洲西部,沿岸为北大西洋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减轻了家地区的寒冷程度;所在海域形成了逆时针环流圈;势力的强弱变化与乙地区降水量呈正相关;与甲地区沿海建设港口关系不大。【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8 7、读下面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 ,在 C 海区附近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形成,与图示中的 (水循环环节)有密切关系。(2)A 是水循环中的 (环节),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 。(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 和重力能。(4)若在 B 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 和 问题。答
10、案:(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地表径流(2)水汽输送;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水分平衡(3)太阳辐射能(4)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循环;C 是大陆架海区,其丰富渔业资源的形成与地表径流环节带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关。(2)根据箭头的指向可看出,A 为水汽输送环节,由此可以实现海洋和陆地的热量及水汽调节。(3)水循环得以实现的内因是在常温下水可以进行三态变化,而外因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4)B 位于沿海地区,若在 B 处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会引起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小提示】水循环的环节判断:9 第一步,分清空间区
11、域,如从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在地面以下为地下径流。第二步,看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蒸腾);箭头向下为降水;箭头由地表指向地下为下渗。第三步,分析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8、2019 年 8 月底,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发生了大火,烧毁了约 80 万公顷森林。下左图为“巴西大火、大豆种植区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巴西利亚的气候资料示意图”。(1)控制亚马逊河干流地区的主要气压带是 ,在其控制下,该地区的降水特征为 。(2)首都所在的地形区为 ,从气候角度分析大豆选择 9 月底 10 月初开始播种的原因 。(3)监测火势的最佳技术手段是 ,观测发现大火由东南向西北蔓延,影响因素是
12、 。(4)简述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烧毁对水循环环节强弱的影响:。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全年多雨,季节变化较小(2)巴西高原;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赤道低气压带南移控制大豆种植区,进入雨季,降水增加,为大豆提10 供水源(3)遥感(RS);大气环流(或东南信风)(4)蒸发、蒸腾减弱;下渗减弱;地下径流减弱;地表径流增强 解析:(1)图中显示,亚马孙河干流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因此控制亚马孙河干流地区的主要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在其控制下,当地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形成终年多雨的降水特征,降水季节变化较小。(2)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巴西大豆选择 9 月底 10 月初开始播种,据图可知,9
13、 月底 10 月初该地降水增加,进入雨季,为大豆提供水源。原因是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赤道低气压带南移控制大豆种植区,进入雨季,降水增加。(3)监测火势的最佳技术手段是遥感(RS),遥感主要用于获取信息,如果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可以知道火灾的范围、火势蔓延方向,观测发现大火由东南向西北蔓延,是受东南信风影响,风向西北吹。(4)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烧毁对水循环环节强弱的影响主要从蒸腾、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环节进行叙述。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烧毁,植被面积减少,植被的蒸腾作用减弱;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烧毁,当地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功能减弱,下渗减弱;下渗减少,地下径流量则减少;蒸腾减弱、下渗减少,则地表径流增强。【小提示】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