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笔记重点大全.pdf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5998496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笔记重点大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笔记重点大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笔记重点大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笔记重点大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笔记重点大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名师选题名师选题)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笔记重点大全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笔记重点大全 选择题 1、2020 年 9 月 7 日 7 时 30 分台风“海神”在韩国登陆,9 月 8 日 3 时进入我国吉林省。下图为 2020 年 9 月 7日 17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hPa)。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此时长春的风向为()A.西南风 B.正南风 C.偏北风 D.正西风(2)伴随着台风“海神”的到来,长春市可能出现()A.沙尘暴 B.风暴潮 C.寒潮 D.暴雨 答案:C D【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 气象灾害 气压系统与天气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

2、、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此时长春的风向为偏北风。故选 C。(2)结合所学可知,台风可以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长春市属于内陆城市,最可能出现狂风、暴雨问题。故选 D。2、城市林地“冷岛效应”是指城市林地具有降低局部地区气温的作用,其强度受城乡区域差异、林地斑块面积大小、林地类型及天气状况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 2017 年 8 月某日上海市不同区域林地斑块“冷岛效应”强度差异。据此完成下

3、列小题。(1)城市林地斑块降温幅度()A.小斑块大于大斑块 B.郊区大于城区 C.灌木林大于乔木林 D.晴天大于阴天 (2)中心城区林地斑块降温幅度最大的原因是()3 A.雨岛效应强 B.大气散热快 C.热岛效应强 D.林地比重大(3)研究发现崇明岛没有明显的林地“冷岛效应”,其原因可能是()阴雨天气多水域影响大城市用地少大气质量好 A.B.C.D.答案:D C B【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冷岛效应”。(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冷岛效应”。(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冷岛效应”。【解答】(1)由图可知,大斑块的降温幅度大于中等斑块和小斑块,A

4、错误;城区降温幅度大于郊区,B 错误;“冷岛效应”强度与林地(植被)类型有关,具体表现为:乔木林灌木林草坪,C 错误;晴天白天升温快,环境温度高,降温幅度对比阴天更明显,D 正确。故选 D。(2)分析可知,降温幅度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热岛效应最明显,温度最高,因此降温幅度最大。故选 C。4 (3)崇明岛位于上海远郊区,四面环水,相对湿度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热岛效应不明显,温度较低;因此没有明显的“冷岛效应”(降温幅度不明显),正确;没有证据表明崇明岛阴雨天气多,错误;大气质量与“冷岛效应”关系不大,错误。故选 B。3、云对地气系统的辐射传输和能量平衡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情

5、况下,云量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科学家在西藏多地的观测表明,当云量较少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反而随云量加大而有所增加。随着云量加大,大气逆辐射增强,云底高度越低,大气逆辐射增强的效应越显著。据此完成(1)(3)题。(1)云量较少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反而随云量加大而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云()A.增强了太阳辐射的能量 B.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C.对太阳辐射的强烈吸收 D.对太阳辐射的多次反射(1)高云(云底位置高的云)增强大气逆辐射的效应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高云()温度低规模小大气逆辐射散射比例大大气逆辐射传播路径长 A.B.C.D.(2)推测以下四种气候类型区中,云对大气逆辐射增强

6、效应最显著的是()A.苔原气候区 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热带沙漠气候区 D.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答案:D B D 5 【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 B D 4、下图示意某年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 N 地的气压值可能是()A.1012hpaB.996hpaC.1018hpaD.992hpa(2)据图示判断下列各地风向和天气表述正确的是()A.甲地刮西北风低温雨雪天气 B.石家庄吹南风降水概率较高 6 C.哈尔滨偏南风气温上升天晴 D.地刮西北风低温少雨 答案:B C【提示】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7、锋面气旋 锋面系统与天气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系统和等压线的判读。(2)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系统及其影响。【解答】(1)图中以 N 地为中心形成了锋面气旋,说明 N 地为低压中心,图中相邻两条等压线差值为 5hpa,根据等压线的递变规律可知,N 地的气压值为 9951000hpa。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2)在水平方向上,气流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图中甲地、石家庄、地风向为西北风,哈尔滨偏南风;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单一冷气团影响,天气晴朗,石家庄位于冷锋锋前,降水概率较低,哈尔滨位于暖锋锋后,受单一暖气团影响,气温上升,天气晴朗,

8、地受高压影响,低温少雨,冷锋主要是锋后降水,地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地位于冷锋锋后,降水较多。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5、给曲流域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地处中部喜马拉雅山脊带,流域总面积为 513.79km。高海拔处受谷风影响7 显著,成为水汽的凝聚中心。该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地势起伏大,平均海拔 5752m,属典型高寒气候区,流域内现代冰川广泛发育。下图示意 2016 年给曲流域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给曲流域冰川集中分布于海拔()A.53005600mB.56005900m C.59006200mD.62006500m (2)与海拔 60006500m

9、相比,海拔 53006000m()A.风力作用强,冰川面积变化显著 B.水汽凝聚,冰川面积变化不显著 C.冰川面积基数小,冰川受自然条件影响显著 D.海拔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3)海拔 6800m 以上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周围谷风汇聚 B.逆温现象显著 C.周围山风汇聚 D.地势变化频繁 答案:C C A【提示】8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同时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3)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同时考查学生论

10、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答】(1)据图可知,给曲流域冰川集中分布于海拔 59006200m 之间。故 C 选项正确。(2)由图可知,53006000m 之间的冰川面积基数较小,而 60006500m 之间冰川面积基数较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53006000m 之间的冰川面积变化更明显。故 C 选项正确。(3)在海拔 6800m 以上,冰川面积呈微弱的增加,但并不显著,这与高海拔区域受周围谷风汇集,成为水汽凝聚中心,形成山体“湿岛效应”有关。故 A 选项正确。6、2017 年 11 月 15 日,安徽某段高速发生多点多车追尾,70 多辆车不同程度受损。事故原因为早上突发团雾天气,能见度低于百

11、米,团雾指的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影响,形成的小范围浓雾。下图为团雾发生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各题。(1)推测该路段团雾多发的季节是()9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2)下列关于该路段团雾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 水汽充足 汽车尾气中排放的微粒多 昼夜温差小 A.B.C.D.答案:C B【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系统与天气 解析:(1)雾的形成与气温高低和空气中水汽含量及灰尘颗粒多少有密切关系。(2)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突出考查雾的形成原理,难度一般。【解答】(1)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

12、的小水滴,需要具有水汽充足、降温、静风等条件。团雾指的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影响,形成的小范围浓雾。推测该路段团雾多发的季节是秋冬季,空气中水汽充足,气温呈降低趋势,C 对。夏季气温高,不易成雾,A、B 错。春季空气中水汽少,D 错。10 故选 C。(2)该路段团雾多发,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对。水汽充足,降温时水汽易凝结成水滴,对。晴天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错。汽车尾气中排放的微粒多,凝结核充足,对。B 对,A、C、D 错。故选 B。7、雷暴发展指数越大,需暴发生的可能性越高、强度越大。下图示意刚果盆地北部某气象站,不同月份需暴发展指数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1)与 2 月相比,该地 5 月雷暴发展指数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 B.植被覆盖率 C.大气环流 D.下垫面性质(2)与该地一天中雷暴发展指数呈正相关的是()A.夜晚下垫面温度 B.天空中的云量 C.下垫面相对湿度 D.近地面风速 (3)据雷暴发展指数的变化推测,刚果盆地趋向()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答案:C B A【提示】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由图可知,5 月的雷暴发展指数高于 2 月,因为该地在赤道附近,5 月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时间

14、长,对流更加旺盛,2 月受信风的影响时间较长。故 C 选项正确。(2)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下垫面温度不可能在人夜之后回升;午后温度高,相对湿度小;雷暴是对流运动的结果,强调大气的垂直运动,而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雷暴发展指数越大,对流性的云量越大。故 B 选项正确。(3)本题考查气候变化,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由图可知,雷暴发展指数的峰值提前,说明下垫面变暖,增温加快,达到强对流的时间提前。雷暴发展指数的峰值降低,可能是因为水汽含量降低,说明气候变干。故 A 选项正确。8、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5、材料一: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注:TSP 为总悬浮颗粒物。材料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每年 2000 万吨煤的燃烧,200 多万辆机动车的排气,5000 多个建筑工地的杨尘,大大加剧了北京的大气沙染。贵阳曾经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大酸雨污染城市之一,是贵州省酸雨污染的中心,也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20 世纪 90 年代,贵阳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国家 2 级标准两倍多,酸雨出现的频率占全年降水的 21%。12 (1)北京和贵阳的首要污染物分别是()A.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B.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 C.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二氧化硫(2)北

16、京与贵阳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北京大气污染物中汽车尾气含量小于贵阳 B.北京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含量大于贵阳 C.贵阳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最低 D.贵阳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含量大于北京(3)贵阳的酸雨除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大量使用高硫煤外,可能还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贵阳地处山间盆地,风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贵阳大风天气多,比较干燥 南方多为酸性土壤,加剧了酸雨危害 南方降水量大,大气中含有碱性沙尘 A.B.C.D.答案:A D B【提示】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3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图表信息的判读。(2)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污染及其防治。(3)本题主要考查酸雨

17、的形成。【解答】(1)由表格资料可知,北京和贵阳的首要污染物均为 TSP,即可吸入颗粒物。故选 A。(2)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主要是机动车的排气,汽车尾气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再就是北京建筑工地的扬尘多;贵阳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二氧化硫的含量超标多。故选 D。(3)酸雨的形成与降水多和酸性气体多有关;贵阳地处山间盆地,风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酸性气体在当地上空聚集,正确;贵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较为湿润,错误;南方多为酸性土壤,对大气中的酸缺少中和,加剧了酸雨危害,正确;南方降水量大,大气中碱性尘沙含量少,不利于降解酸雨,错误。故选 B。9、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美

18、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经验对长江的综合开发有借鉴意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是()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长江径流量大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大 A.B.C.D.(2)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的降水变化表现为在库区稍减,远处稍有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水面全年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B.附近陆地全年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14 C.夏季水面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D.冬季水面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答案:D C【提示】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候的

19、主要因素。【解答】(1)长江三峡地处第二、三阶梯交界处的巫山山脉,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错误,正确。长江径流量大,正确。故选 D。(2)降水的变化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含量和大气运动有关,我国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库区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气流下沉,降水减少,而附近陆地夏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且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多,降水量增加。冬季库区气温较周围地区高,气流上升,降水概率增加。故选 C。10、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用木板、铁丝修建的“挡头”矗立田地(左下图),还有用于风干、存放牧草和青稞等农作物的“干草架”(右下图),是当地常见的乡村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5 (1)和青藏高原

20、地区整体性特征相符的是()A.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弱 B.昼夜温差大,植株高 C.因高寒,植被外表大多覆毛 D.因水源,人口分布在河谷(2)“挡头”的主要作用是()A.防牲畜践踏农作物 B.旅游标识物 C.田地分界的标识 D.阻挡风沙侵入 (3)“干草架”离地较远考虑的是()A.空中光照强 B.地面温度低 C.地面湿度大 D.防虫蚁破坏 答案:C A B【提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大气的受热过程 16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青藏高原地区地处高寒,大气稀薄,光照足,温差大,植被表面大多毛茸茸、植株低;人口分布在海拔低、热量足的河谷地区以应对高寒。(2)青藏

21、高原地区地处高寒,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面积小,用“挡头”可阻断大量牲畜对农作物的破坏,从而保证质量;具有土地分界标识作用,但不是主因,起不到旅游标志和阻挡风沙的作用。(3)青藏高原地处高寒,近地面温度低,修建“干草架”可避免近地面低温对晾晒草料的影响;“干草架”所处高度和近地面光照强度差别不大;地面湿度不一定大;高寒条件下,虫蚁存活率低。11、2021 年 1 月 6 日,一场寒潮席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不足一 10,南方各城市气温则会在 7日至 8 日触底,这次寒潮降温后的低温程度有一定的极端性,一些地方气温之低甚至可能是历史同期少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与寒潮密切相关的是()A

22、.暖气团北上 B.冷空气南下 C.水汽短缺 D.云层增多(2)在寒潮来临之前,北京郊区农民采用浇水的方法防御寒潮造成的冻害,这种做法是为了()A.增强太阳辐射 B.减弱大气反射 C.减弱地面辐射 D.增强大气逆辐射 答案:B D【提示】锋面系统与天气 17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与寒潮密切相关的是冷空气南下。(2)在寒潮来临之前,当地农民采用浇水的方法防御寒潮造成的冻害,主要是由于水汽蒸发会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12、下图示意热力作用引起的等压面分布(高空)。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至点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A.B.C.D.(2

23、)关于、两地近地面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地面为高压 B.近地面为高压 C.近地面气温高 D.近地面气温低 答案:C A【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18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读图可知,图中、两处位于等压面之上,气压应低于等压面上的气压值,位于之上,因此的气压低于;图中位于等压面上,气压值等于等压面上的气压值;图中位于等压面之下,气压值应高于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由此判断,图中至点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2)读图可知,、两地位于 3000 米高空,处等压面凸起,处等压面凹陷,表明处气压高于处。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等

24、压面分布特征是热力作用形成,因此高空气压形势与近地面气压形势相反,则处近地面为高气压,处近地面为低气压,因此 A 正确,B 错误;按照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判断,处近地面为高气压,应是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形成,处近地面为低气压,应是气温高膨胀上升形成,因此 CD 错误。故选 A。13、下图为某时刻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B.C.D.(2)此时,北京的风向是()19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偏北风 答案:D B【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 B 14、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

25、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A.减弱大气辐射 B.减弱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2)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A.甲、乙打开,丙、丁关闭 20 B.乙、丁打开,甲、丙关闭 C.甲、丁打开,乙、丙关闭 D.乙、丙打开,甲、丁关闭(3)与上海相比,该地节能房光伏发电效率更高,主要是因为拉萨()A.纬度较低 B.气温较高 C.昼长较长 D.大气稀薄 答案:D B D【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15、克

26、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重镇和教育文化中心。市区内河道蜿蜒曲折,河面开阔,每年冬季,市内入夜多降雪,次日黎明转晴,形成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1 (1)图中最容易出现凌汛现象的河段是()A.B.C.D.(2)影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纸浆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 B.原料 C.能源 D.政策(3)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冬季多夜雪的主要原因是()A.河面水汽上升,遇冷空气凝结 B.植被覆盖率较高,水汽丰富 C.城市较郊区气温高,热岛效应明显 D.河面水温偏低,气流下沉 答案:D B A【提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 工业区位因素

27、及其变化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22 解析:(1)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2)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3)本题考查热力环流。【解答】(1)由图可知,河段河流从南往北流、从低纬流向高纬,上游纬度低气温高,下游纬度高气温低,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故选 D。(2)纸浆厂生产需要大量木材与水资源,布局需要靠近森林及水源,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故选 B。(3)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夜晚河流水面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凝云致雪,故夜雪较多。故选 A。16、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湖区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地带,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河流形

28、成的沉积物。下图示意青海湖区水系及地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两地所处的地貌类型分别是()A.冲积扇河漫滩 B.河漫滩三角洲 C.河漫滩冲积扇 D.冲积扇三角洲 23 (2)青海湖区的盛行风向可能是()A.西北风 B.东北风 C.南风 D.东风 答案:D A【提示】常见地形地貌的特征及分布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青海湖区盛行风向。【解答】(1)图中地位于山前,且呈扇形,为冲积扇或洪积扇。地位于河流入湖口,为三角洲。故选 D。(2)由材料可知,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河流形成的沉

29、积物,因此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故选 A。17、下表为 2019 年 6 月 19 日我国部分城市的气温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影响表中南、北方城市该日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24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气象条件(2)表中城市该日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最明显的是()A.北京 B.福州 C.上海 D.济南 答案:D B【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夏季,中国南北方普

30、遍高温,而图中显示,南方气温低于北方地区,可判断南方地区可能受到阴雨天气影响,故导致表中日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气象条件。故选 D。(2)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最明显的城市是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城市。根据表格材料可知,福州气温日较差最小。故选 B。18、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和高空热力环流示意图(曲线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各题。25 (1)图中四地气温最高和气压最低处分别是()A.B.C.D.(2)此时近地面 a 处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答案:D 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D(2)C 19、湖效应降水是指在一定大气

31、条件下,湖泊在其上空或下风侧激发或加强降水的特殊天气过程。在湖陆温差影响下,激发出向湖体中心辐合的湖陆风环流,并在有利环境条件中触发对流,形成激发型湖效应降水;湖体还会影响穿越其上空的天气系统,加强湖体上空或下风侧的降水,形成加强型湖效应降水。下图示意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6 (1)属于鄱阳湖湖效应降水多发时段的是地方时()A.9:00-12:00B.0:00-8:00 C.12:00-15:00D.16:00-20:00 (2)11 月次年 2 月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很低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水域面积小 B.盛行冬季风 C.地表植被少 D.湖面封冻(3)导致 7

32、-8 月鄱阳湖激发型和加强型湖效应降水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大 B.夏季风强劲 C.副热带高压控制 D.台风频率高 答案:B A C【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27 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20、某日清晨,大连附近海域的海水就像开了锅一样沸腾,蒸汽腾腾、雾气缭绕,很是壮观,当地人称之为“海浩”。海浩属于气象学中的蒸发雾,是表面海水急剧蒸发,水汽达到过饱和,快速凝结成雾状水滴或者小冰晶的天气现象。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某温度条件下空气中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图 2示意空气饱和曲线,图 3 为海浩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正确表示海浩

33、形成时空气相对湿度变化过程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利于海浩现象持续发展的天气状况是()A.逆温 B.高压 C.无风 D.强风 答案:C D【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28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7 年苏门答腊岛的锡纳朋火山已发生三次喷发。材料二:2017 年 11 月 4 日台风“维达”登陆越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材料三:左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为曼谷气候统计图。(1)从气流运动角度,台风属于 (填天气系统),此次台风登陆时乙地的风向是 ;受该台风影响,甲地区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2)苏门答腊岛火山

34、喷发频繁的原因是地处板块的 边界,地壳运动和 频繁。(3)新加坡由于终年受 影响,全年高温多雨,其自然带类型主要是 。(4)从天气状况角度分析曼谷 7 月均温低于 4 月的原因。答案:(1)气旋;东北风;洪涝(暴雨)(2)消亡;岩浆活动 29 (3)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带(4)7 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解析:从气流运动角度,台风属于气旋,乙位于台风的北侧,北半球气旋北侧为东北风;台风的灾害是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受该台风影响,甲地区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洪涝、暴雨。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苏门答腊岛火山喷发频繁的原因是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交界

35、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全年高温多雨,其自然带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带。结合降水条件分析,降水少,大气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相反,降水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所以答案是:(1)气旋 东北风 洪涝(暴雨)(2)消亡 岩浆活动(3)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带(4)7 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小提示】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台风及其危害,板块运动及火山活动,区域的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综合考查对区域地理知识。22、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

36、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示意图(图甲)30 (1)若图甲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模式,甲表示岩浆,表示外力作用,则下图中岩石景观出现在图甲的 (甲、乙、丙、丁)中;结合图甲,说明下图中岩石景观形成过程。(2)若图甲表示城市风环流,则下图气象资料采自于图甲的 (甲、乙、丙、丁)中;结合图甲,说明下图大气现象形成的过程(任选气温、降水之一作答)。(3)若图甲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结合图示甲,说下图景观对水循环的影响及意义。答案:(1)丙;甲处岩浆受地球内部

37、高压影响,沿地壳薄弱处上升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岩(花岗岩),岩浆岩裸露受风力、流水、冰川等外动力影响,在河流上游平坦地区沉积、固结成岩 31 (2)甲;城市地区集中了大量工业企业、高密度交通、大密度人口,地表热力性状改造彻底,有大量废热向空中释放,形成城市热岛;或: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形成城市风;城市空中的粉尘随热岛环流上升,成为雨滴的凝结核,且气流上升冷凝,故形成城市雨岛(3);影响:改造了水循环地表(地下)径流的流速和方向(时空分布状态);意义:净化了水质,塑造了一个公民四季可赏景、休闲健身、教育科研的综合人工湿地 解析:(1)由材料可知甲为岩浆,岩浆只能冷凝变成岩浆岩,

38、所以丁为岩浆岩;为外力作用,所以丙为沉积岩,有图岩石景观可知,该岩石为砾石沉积形成,故为沉积岩;沉积岩形成过程为甲处岩浆受地球内力作用影响,岩浆活动,沿地壳薄弱处上升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岩浆岩,岩浆岩裸露地表受外力作用经风化、风力、流水、冰川等外侵蚀搬运影响,在河流上游平坦地区流速减慢,沉积、固结成岩。(2)如果考虑气温作答,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有大量废热向空中释放,是其温度高于周围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如果考虑降水作答,城市的热岛效应产生的热岛环流使市区内的上升气流加强,有利于云的形成,城市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凝结核,尽管绝对湿度小

39、,但吸湿性凝结核的增多仍然有利于云的形成。(3)若图甲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为海洋水汽蒸发,为水汽输送,为降水,为地表径流,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为地表径流;景观图为城市绿地水域,城市绿地由涵养水源的功能,增加下渗,影响地下径流,减免地表径流;可净化空气同时改善水质,可以提供一个公民四季可赏景、休闲健身的综合人工湿地。【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水循环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题中地下的岩浆侵入地下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出露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城市风是热力环流一个实例。城市气温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的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有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扩散。

40、水循环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这六大环节连续运动来实现的物质更替和能量转换的。23、根据下图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32 (1)图中、各表示什么辐射:辐射;辐射;辐射。(2)图中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3)影响图中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这是因为 。(4)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 ,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 。(填代号)答案:(1)太阳;地面;大气逆(2)削弱(3)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4);解析:(1)图中显示,来自太阳,应表示太阳辐射,来自地面,应表

41、示地面辐射,由大气指向地面,应表示大气逆辐射。(2)图中显示,有吸收、反射、散射三种形式,当然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图中表示太阳辐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影响最大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而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直接相关,因此影响图中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这是因为纬度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4)地面主要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因此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太阳辐射),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因此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小提示】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辐射的方

42、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33 24、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 分别是大气的 层、层、层。(2)A 层中水汽、杂质集中,对流运动显著,所以 复杂多变。(3)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人类通信。电离层存在于 A,B,C 中的 层。(4)B 层有利于飞机飞行,主要原因是天气 和大气比较稳定。(5)C 层中有 层。耀斑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6)目前人类活动主要使 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成分比列发生变化。(7)ABC 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 。答案:(1)对流;平流;高层大气(2

43、)天气(3)C(4)晴朗(5)电离;无线电短波(6)对流(7)逐渐变小 34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 是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B 是位于对流层上面的平流层,C 位于最高处为高层大气。(2)地球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 75%的大气的质量和 90%以上的水汽质量,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所以天气复杂多变。(3)60 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位于 C 层。(4)B 层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是由于该层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温度升高,所以大气层越高,气温也越高,无对流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平稳、利于空

44、中飞行。(5)C 层中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的作用;耀斑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6)目前人类活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破坏森林,使对流层的大气成分比列发生变化,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7)越往高处大气越稀薄,大气密度越小,ABC 大气密度逐渐变小。【小提示】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 1718 千米;中纬厚度约 1012 千米;高纬厚度约 89 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

45、 5055 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 20003000 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25、读“亚洲季风图”,回答问题。(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 图,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2)图甲中低气压中心名称是 。(3)图中 A 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 。35 (4)图中 C 表示南亚 季风(风向)。答案:(1)乙;夏季(2)亚洲低压(印度低压)(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西南 解析:(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乙图,1 月份亚洲大陆是高压,风由陆地

46、吹向海洋。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夏季。(2)图甲中亚洲大陆受低压中心控制,低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低压。(3)图中 A 季风是东亚地区的夏季风,东南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图中 C 位于南亚,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表示南亚西南季风。【小提示】海陆分布导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着季节由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的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代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

47、形成的。o:p 26、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A ,B ,C 。(2)A 层气温变化的规律是 ,原因是 。(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 (填出相应字母),主要原因是该层大气 。人类目前利用 B 层最主要的方式是 ,原因是 。36 (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填字母)层中的电离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3)A;上部冷下部热;高空飞行;该层大气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天气晴朗(4)C 解析:(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可知,近地面到高空 12

48、Km 左右,称为对流层。对流层顶至高空 55Km左右为平流层。最上层是高层大气。大气层 A 是对流层,B 是平流层,C 是高层大气。(2)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可知,A 层气温变化的规律是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3)A 层位于近地面,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大气温度上冷下热,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因此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 A。B 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与运动为主,气流平稳,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4)高层大气里面含电离层,会干扰无线通信。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

49、电短波通信。【小提示】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 1718 千米;中纬厚度约 1012 千米;高纬厚度约 89 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 5055 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 20003000 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27、依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 d 为莫霍界面,飞机平稳飞行时应该与 曲线最为接近。a

50、b 之间为 层,该层 问题严重,ba 层气温变化特征是 。37 (2)若 ba 层 产生,对(1)题中 a 线以上的大气层有强烈的影响(极光),那么 cd 层是 ,对应的太阳活动是 ,周期是 。(3)若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的土壤层,需要土壤层具有减少水分渗漏覆一层黏土,也需要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而覆一层沙土,生长植物需要有机土层,那么黏土层应该为图中 之间(填字母,下同),沙土层应该为图中 之间。答案:(1)b;平流层;臭氧空洞;高度升高,气温递增(2)太阳风;光球层;太阳黑子;11 年(3)cd;ab 解析:(1)据图可知,若 d 为莫霍界面,则 cd 之间为地壳,cb 之间为对流层,ab 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