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常考点.pdf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5998486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常考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常考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常考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常考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常考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名师选题名师选题)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常考点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常考点 选择题 1、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 1957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 1 月和 7 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 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A.1.5kmB.8.5kmC.12.5kmD.22.5km(2)a 月,高度 1.5km 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宙站所在地()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答案:B B【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

2、类活动的影响 2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1 月份南极为夏季,气温较高,b 月气温线为 1 月气温线,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层顶部位于气温往上开始增加的位置,读图可知为 510km 之间,B 正确。(2)对流层的大气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大气近地面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地面气温低,B 正确。太阳辐射不是影响因素;冬季冰架不会融化消耗热量;冰面反射太阳辐射会增加大气温度。2、山体效应指由于隆起山体中央的温度(T1)和山体外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差异较大,从而造成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要素在山系中央的分布和外围地区不同的现象。研究

3、表明,影响山体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下图左为山体效应示意图,下图右为 38N 科罗拉多落基山脉山体内外最热月气温 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据此完成下题。山体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日照时间长 地形闭塞;同外界热交换少 基面高,大气易被加热 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A.B.C.D.答案:C【提示】3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略【解答】略 3、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回答下列小题。(1)此时,图示半球的季节可能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图中的高气压带及成因是()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原因 B.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原因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4、动力原因 D.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原因 答案:B A 4 【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向该半球,应为该半球夏季,图中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赤道低压带向北偏,即北半球为夏季。故 B 正确,A、C、D 错误。(2)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风向向右偏转,应为北半球的俯视图。图中气压带位于 30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 A 正确 B、C、D 错误。4、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 3U8633 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 9800 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

5、经验和从业 30 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机长迫降时面临来自大气环境的威胁可能有()被风挡玻璃砸伤 机内温度过低 飞机颠簸强烈 太阳辐射强 A.B.C.D.(2)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5 答案:C A【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解答】(1)受飞机内外气压差影响,风挡玻璃脱落到飞机外部,错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 100 米下降 0.6C,没有风

6、挡玻璃保护,机内温度会快速降低,正确;风挡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得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正确;太阳辐射强和飞机的迫降没有关系,错误。故选 C。(2)由材料信息可知飞机的挡风玻璃在脱落时飞机是在 9800 米的高空飞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 12 千米。故选 A。5、2020 年 2019 年 9 月以来,澳大利亚全国多地发生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山林大火。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灾情最严重,对当地居民和游客构成了严重威胁。图 2 为澳大利亚区域图,图 3 为堪培拉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 4 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 (1)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发生林火的主要自然

7、植被类型是()A.亚寒带针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正常的晴天比,林火引发的烟霾最可能会使白天的()a 增强b 增强c 减弱d 减弱 A.B.C.D.7 (3)新南威尔士州东部某山地植被几乎被林火烧光,利用水循环原理推测其带来的影响()降水量减少坡面径流增加地表水下渗率增加蒸腾作用减弱 A.B.C.D.答案:D B C【提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由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条件又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可以先根

8、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判读出该区域的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即可判断。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8 (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

9、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解答】(1)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判读堪培拉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堪培拉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此当地主要自然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 D。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林火引发的烟霾导致大气中的固体颗粒和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进而使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 增强,到达地面的有效太阳辐射减弱,地温较低,地面辐射 c 减弱,因此错、对;同时使得夜晚的大气逆辐射 d 增强,保温作用增强,错。故选 B。(3)本题考查水循环原理。森林火灾导致当

10、地植被覆盖率下降,植被的各项生态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年降水量取决于当地气候,气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短期内不会因为森林火灾发生变化,因此降水量不会明显减少,错。植被减少会导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且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因此坡面径流增加,对错。植被减少会导致蒸发(腾)量减少,对。故选 C。6、截至 2020 年 2 月初,持续近 6 个月的澳大利亚山火基本扑灭。澳大利亚山火肆虐期间,产生了大量浓烟,导致澳大利亚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雾霾。图 1 为 2020 年 1 月澳大利亚火灾分布图,图 2 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是图 2 中的()A.

11、B.C.D.(2)甲处着火点产生的浓烟受风带影响可能飘向()9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答案:B 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解答】(1)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读图 2 可知,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选 B。(2)甲处着火点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12 月份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季风,受风带影响,甲处着火点产生的浓烟飘向东南方向。故选 C。7、下图为南半球

12、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 6000 米高空的气压差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 (1)甲、乙两地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状况分别是()A.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 B.逆时针辐散、顺时针辐合 C.顺时针辐散、逆时针辐合 D.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2)丙地近地面风向与下列风带风向一致的是()A.北半球盛行西风带 B.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C.南半球盛行西风带 D.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答案:A B【提示】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 8、甘肃莫高窟西接鸣沙山,周围都在沙漠中。根据莫高窟风沙环境特征,采取以固为主,固、阻、输、导相11 结合

13、的防护原则,形成了一个由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为了保护莫高窟,“A”字形尼龙阻沙网的两个平行横向栅栏用于阻拦戈壁就地起沙,两个斜边目的在于切断或削弱主要沙源和固定流沙。据此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为()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2)人工戈壁带主要由砾石铺压而成,该防护带的作用是()覆盖沙源抑制风蚀固定沙面增加日较差保持水分增加土壤肥力砾质戈壁不易起沙 A.B.C.D.(3)对莫高窟风沙危害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运用 RS 模拟沙丘移动过程 B.运用 GPS 采集积沙量信息 C.利用 GPS

14、监测植被生长状况 D.利用 GIS 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答案:C B D【提示】1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S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题干信息“两个斜边目的在于切断或削弱主要沙源和固定流沙”及图中指向标方向可知,为了保护莫高窟,削弱来自鸣沙山的风沙危害,可以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是偏西风,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2)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人工戈壁带铺压砾石,可以覆盖沙源抑制风蚀,使戈壁不易起沙,正确。人工戈壁带铺压砾石,可以固定沙面,砾石可增大日较差,但不是该防护带的作用,错误。人工戈壁带铺压砾石,可以

15、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但不能增加土壤肥力,错误。综上,B 正确。(3)由所学的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可知,RS(遥感技术)无法模拟沙丘移动过程,A 错误。GPS 无法采集积沙量信息,B 错误。利用 RS 监测植被生长状况,C 错误。运用 GIS 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D 正确。故选 D。9、大气主要吸收的辐射和释放的辐射的类型是()A.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 B.长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C.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D.短波辐射和短波辐射 答案: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 13 【解答】略 10、图示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左图是 14 时,右图是 20 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6、(1)图中 M 点的数值,可能是()A.1003 或 1007B.1005 或 1009C.1007 或 1009D.1009 或 1011(2)从 14 时至 20 时,图中 R 地气压变化与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升高,晴朗天气 B.气压升高,阴雨天气 C.气压降低,晴朗天气 D.气压降低,阴雨天气 (3)从 14 时至 20 时,有关 a、b、c、d 四地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与实际相符的是()A.a 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B.b 地偏南风,风力变大 C.c 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D.d 地偏南风,风力变小 答案:B A D 14 【提示】气压系统与天气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1)本

17、题主要考查了气压系统与天气。(2)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压系统与天气。(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观察左图,图中气压差为 2,根据等压线分布,M 外围等压线数值为 1008 或 1006,若 M 位于低压中心,则 M 数值在 10041006;若 M 为高压中心,则 M 数值在 10081010。故选 B。(2)从 14 时到 20 时,图中 R 地气压值升高,受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气温升高,水汽蒸发,天气晴朗。故选 A。(3)读图结合风的形成原理可知,由左图到右图,d 地风向变化不大,为偏南风,但是等压线变稀疏,风力变小。故选 D。

18、11、果园覆草是将作物秸秆、杂草、树叶等覆盖在果园里,并在草上面围绕树冠边处撒土(防风、防火),使果园土地表面保持 1520cm 厚的草被。果园覆草可以调节土温,夏季不过高、冬季不过低;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减轻杂草生长与病虫害,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下图示意我国某果园覆盖的厚厚草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 (1)果园覆草使土温夏季不过高、冬季不过低,其原理是草被能够()削弱到达土地表面的太阳辐射增加蒸发量,提高空气湿度阻挡土壤热量散失减轻杂草生长与病虫害 A.B.C.D.(2)有专家认为,冬季覆草应避开 23 月份,其主要是为了()A.免除草被对地表的保温作用

19、 B.增强果园的空气流通 C.避免草被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D.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答案:D 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6 【解答】(1)厚厚的草被可以减少到达土地表面的太阳辐射,使夏季土温不至于过高;厚厚的草被有拦截地表辐射的作用,使冬季的土温不至于过低。故选 D。(2)随太阳直射点北移,23 月份土温回升,不覆草被可减少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土温迅速回升。故选 C。12、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

20、氧浓度最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 2227 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高层大气(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C.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D.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17 (3)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答案:B C D【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1、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 C D 13、每到冬季,北方的很多行道树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 11.3 米的高度。18 (1)绿化部门给城区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 C.防治牲畜啃食 D.防止冬春火灾 (2)树木涂白后()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 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 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 答案:B C【提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

22、析:(1)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19 【解答】(1)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不是植物的养分,A 错误;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C 错误;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D 错误;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杀菌、杀虫和防冻害的作用,B 正确。故选 B。(2)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和地面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A、B 错误;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D 错误;树木涂白可以反射

23、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减少树皮开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C 正确。故选 C。14、我国在南极罗斯海附近难言岛(74.9S,163.8E)建的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预计于 2022 年建成,右图为北京时间某年 2 月某日 10 时在难言岛上拍摄的自动气象监测站景观图。据此完成 13 题。(1)拍摄此景时,当地时间约为()A.7:00B.8:00C.12:00D.13:00(2)此时图中自动气象监测站的日影朝向()20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3)该日后一个月内,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是()A.逐渐增大 B.先变小后增大 C.逐渐变小

24、D.先增大后变小 答案:D B C【提示】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气压系统与天气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 B C 15、读冬季某时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21 (1)图示区域位于()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2)此时甲地和乙地风向分别为()A.偏北风偏东风 B.偏南风偏西风 C.偏西风偏北风 D.偏东风偏南风 答案:B C【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1)根据风向的偏转方向可知,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图中风向偏向左方,说明是南半球,故 B项正确。(2)考查风向的判断。

25、据图可知,甲地由风向中心判断是低气压,图中已给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此图为南半球;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内,风向左偏,最后形成偏西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外,风向左偏,最后形成偏北风,故 C 项正确。【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22 16、截至 2020 年 2 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山火已燃烧了 5 个多月。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点倒火”灭火方式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灭火的方式)。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小题。(1)根据图中采用“点倒火”灭火方式可判断该地此时()吹西风吹东风风力较大风力

26、较小 A.B.C.D.(2)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A.优化森林生态环境 B.增加木材蓄积量 C.降低森林虫害风险 D.抑制优势树种生长 答案:C 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暂无解析 23 【解答】(1)略(2)略 17、位于山西省宁武县的“万年冰洞”形成于第四纪冰川覆益时期。冰洞由地面向下延伸近 100 米,开口朝上,口小肚大,所处山体由石灰岩构成。洞内的冰柱、冰瀑、冰笋、冰花长年不化,2011 年 3 月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下图示意冰洞外部日均温的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洞穴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冰川碎屑刨蚀 B.冰川融水溶

27、蚀 C.岩层水平张裂 D.岩层断裂下陷(2)在自然状态下,冰洞内、外空气交换最频繁的时间是()A.甲 B.乙 C.丙 D.丁(3)为了促进冰洞旅游的更好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建门封闭洞口加强通风换气 加强安全防护用冷光灯照明 A.B.C.D.答案:B A D【提示】24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2)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3)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解答】(1)材料中提到该山体由石灰岩组成,且洞内的冰柱、冰瀑、冰笋、冰花长年不化,所以洞穴可以判断为

28、冰川融水的将石灰岩溶蚀形成洞穴,B 正确。故选 B。(2)因为洞穴开口朝上,空气温度低时洞外冷空气下沉,易于进入洞穴进行空气交换,温度高时洞外暖空气比较轻,不会向下进入洞内,因此冰洞内外的空气最频繁交换时间是气温最低时,从图中看应是甲。故选 A。(3)因为洞口朝上,暖空气不易进入,所以不必建门封洞,错误;加强通风换气,会造成洞内冰川融化,错误;加强安全防护,提高游客游览的安全性,正确;用冷光灯照明,避免冰川融化,正确。故选 D。18、我国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在 40109mm 之间,年蒸发量超过 1000mm,沙漠东南部有众多起伏较大的沙山。车日格勒湖位于沙漠东南部,常年积水,湖岸东侧湖相

29、沉积物最高处比现代湖面高出约 9m。下图为车日格勒湖及周边地理事物示意图以及 6 月 1 日、8 月 9 日车日格勒湖表层水温与该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5 (1)表示 8 月 9 日车日格勒湖表层水温日变化的是()A.B.C.D.(2)关于车日格勒湖区湖陆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6 月 1 日湖陆风交替出现 B.8 月 9 日 4 时前后由陆风转为湖风 C.6 月 1 日 7 时前后湖风最强 D.8 月 9 日 7 时前后陆风最强(3)与湖相沉积物堆积时期相比,目前的车日格勒湖()A.面积大 B.蒸发弱 C.湖水深 D.盐度高 答案:C D D【提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0、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26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表示的是 6 月 1 日和 8 月 9 日车日格勒湖表层水温与该沙漠气温日变化。因水与沙的比热容不同,所以湖泊水温的日变化幅度小于沙漠气温的变化幅度。从图中四条曲线的变化幅度可以看出曲线的变化幅度小,曲线的变化幅度大,可推测出曲线应为水温日变

31、化曲线。水域因其比热容大而升温慢,所以 8 月份水温高于 6 月,故应为曲线。故选 C。(2)由分析可知,气温高于,因此分别代表 8 月份、6 月份沙漠气温日变化曲线,分别代表8 月份、6 月份水温日变化曲线。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 月 1 日湖陆风未交替出现,8 月 9 日 4 时前后由湖风转为陆风,6 月 1 日 7 时前后湖风最弱,8 月 9 日 7 时前后陆风最强。故选 D。(3)湖相沉积应是在湖泊环境中因沉积而成,材料中“湖岸东侧湖相沉积物最高处比现代湖面高出约 9m”,说明当前的湖水水位下降,表明目前的车日格勒湖出现了湖面萎缩、湖水水位下降、湖水变浅、盐度升高的现象。故选 D。

32、19、下图为某地夜晚山谷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低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图中()27 A.近地面气流由丙流向丁 B.丙处气流垂直上升 C.丁处比甲处气压低 D.甲处比丙处气温高 答案:B A【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 20、强对流过程中,水滴下降时对空气拖曳能产生下沉气流。图 6、图 7 分别示意 2015 年 9 月 11 日阿拉伯半岛某地某鬼气系统过境前后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过境该地的天气系统是()28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2)地面辐射出现低谷主

33、要因为()A.气温降低 B.蒸发吸热 C.大气反射增强 D.相对湿度增大(3)推测曲线 M 可能代表()A.太阳辐射 B.地面反射短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地面吸收短波辐射 答案:A C C【提示】气压系统与天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综合题 21、下图为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图,图中 MN 为等高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9 (1)甲乙两处地面冷热不均,甲、乙中受热的是 处,冷却的是 处。(2)图中 A,B,C,D,E 五处,气压相等的是 三处;气压最高的是 处;气压最低的是 处。(3)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则 处是城市中心。若此图是海洋和陆地之间夜晚

34、热力环流侧视图,则 处是陆地,是海洋。(填甲或乙)答案:(1)甲;乙(2)DBE;A;C(3)甲;乙;甲 解析:(1)甲乙两处地面冷热不均,根据箭头方向,甲、乙中受热的是甲处,气压低;冷却的是乙处,气压高。(2)图中 A、B、C、D、E 五处,气压相等的是 D、B、E 三处,位于同一等压面上;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气压最高的是 A 处;气压最低的是 C 处。(3)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城区气温高,气流上升,则甲处是城市中心。若此图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白天热力环流侧视图,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流上升,则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热力环流,根据热胀冷缩的

35、原理,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相反,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等压线的点气压相等,等压线以下的点,气压高于等压线,以上的点,气压低于等压线。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因此等压面在空间上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下图为某地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30 (1)图示等压面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若气压只受气温影响,则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表示的是北半球某城市热岛环流,则两地为城市的是

36、 ,该城市垂直方向为 气流,可能形成的天气状况是 ,该地城乡之间的风向为 。(4)如果两地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地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将 (填“增大”或“减弱”),两地之间的风力将 (填“增大”或“减弱”)。答案:(1)近地面冷热不均;(2)呈顺时针(3);上升;阴雨;东北风(4)增大;增大 解析:(1)等压面弯曲的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压强不同,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产生大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压强差,等压面发生弯曲。根据等压面弯曲规律,等压面向高空弯曲,压强高,等压面向低空弯曲,压强小,可以判断气压,又近地面气压高于同一竖直面的高空的气压,所以压强最大的为。因为气压,故处气

37、温低,气流下沉;处气流上升,气温高,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气温最高的为。(2)根据上题气压,所以水平方向气流从流向,从流向,垂直方向上处下沉,处上升。(3)城市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生产生活排放的废热较多,所以其温度比郊区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31 根据上题处气流上升,所以为城市,为郊区。该城市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可能形成的天气状况是阴雨天气。因为气压,结合指向标,该地城乡之间的风向为东北风。(4)如果两地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将增大,两地之间的风力将增大。【小提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关键”:23、读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甲、乙两地气压

38、较高的是 ,气温较高的是 ;乙地空气 (上升或下沉);丙、丁两地气压较高的是 。(2)图中甲、乙、丙、丁之间热力环流模式为 (顺或逆)时针。(3)图中甲、乙两地中,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城市的是 地,表示郊区的是 地;若此时为白天,则表示陆地的是 地,表示海洋的是 地。答案:(1)甲;乙;上升;丙(2)逆(3)乙;甲;乙;甲 32 解析:由等压面图可知,近地面甲地等压面凸向高空,乙地等压面凹向地面。所以甲地气压高于乙地,主要是因为甲地气温低于乙地,乙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上空的空气聚积起来形成高气压;甲地空气气温低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根据等

39、压面图可推测近地面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高空甲地上空为低压,乙地上空为高压。因此热力环流为甲乙丙丁甲,热力环流模式为逆时针。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城市近地面气温高于郊区,则城市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对应图示中乙地;郊区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对应图示中甲地。若此时为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对应图示中陆地是乙地,海洋是甲地。【小提示】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

40、,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24、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图 N)”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 P)”,图 P 是图 N 中 A 层某地的气压状况图,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 N 中 A 为 层,其直接热源是 ,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升高或降低)。(2)图 P 中气压相等的是 ,气压最高的是 。33 (3)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 地,气压较高的是 地。(4)若图 P 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 (海洋或陆地);若表示夜间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 (山地或谷地)。(5)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6)若图 P

41、 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气压状况,则甲乙两地之间风向为 风。答案:(1)对流;地面长波辐射;降低(2);(3)乙;甲(4)海洋;谷地(5)(6)西北风 解析:(1)据图可知,A 为离地面最近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地面是对流层直接热源,因此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由于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大于高空,因此近地面的气压数值大于高空。图中处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数值相同,处于图中等压面的下方,其气压数值大于等压面的气压数值,处于等压面的上方,其气压数值小于等压面气压的数值,因此图中区域最高的是地。(3)据图可知,同一高度甲高空等压面下凹,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乙高空等压面上凸

42、,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故乙地气温最高,甲处气压最高。(4)若该图为海滨地区白天的热力环流图,甲地气压高,气流下沉,因此甲地在海洋上;乙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处于陆地上;若该图为夜间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乙地气温高,气流上升,故乙地处谷地中。34 (5)根据上题的分析,近地面乙处气流上升,甲处气流下沉。水平气流是由高于流向低压,在近地面气流由甲流向乙地,在高空由乙地上空流向甲地的上空,形成了逆时针的环流。具体如图:(6)若图 P 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气压状况,图中大气环流是呈逆时针的,根据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该图应该是南半球的,甲乙两地之间应该是南半球的西

43、风带,其风向为西北风。所以答案是:(1)对流 地面长波辐射 降低(2)(3)乙 甲(4)海洋 谷地(5)(6)西北风【小提示】热力环流的形成 35 2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左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右图为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 层(填字母)大气气温的变化,其成因是 。与右图 。(甲、乙、丙)过程有关。36 (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的原因是 。与右图 .(甲、乙、丙)过程有关。(3)B 层中的 。被称作“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原因是 。这一现象反映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作用。答案:(1)A;大气的直

44、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对流层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乙(2)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夜晚温度较高,不易出现霜冻;丙(3)臭氧层;臭氧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削弱作用 解析:(1)A 层为对流层,B 层为平流层,C 层为高层大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指的是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成因是对流层的温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甲过程是大气削弱作用中的反射、乙为地面辐射、丙为大气逆辐射。成因与右图的乙过程有关。(2)“秋阴不散”表明云层较厚,云层较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导致“霜飞晚”(说明夜晚的温度不至于太低),与右图中的丙过程有关。(3)平流层中的额臭氧层能够吸

45、收太阳辐射当中的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提示】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具有复杂多变的天气;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对地球具有保护作用,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26、读下图,回答问题。37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3)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 ,乙地 (4)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5)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

46、为陆地,则此时为_ _。(白天/黑夜)答案:(1)乙、甲、丁、丙(2)顺时针环流(3)阴雨天气;晴朗天气(4)乙(5)白天 解析:(1)由图可知,丁与丙在同一平面,丁处的等压面向高空凸出,丙处的等压面向近地面凸出,说明丁气压大于丙;近地面的气压系统性质与高空相反,故近地面乙地气压高于甲地,说明甲地受热空气上升,丁形成高空高压,甲形成地面低压;丙地气压低,说明乙遇冷空气下沉,乙地形成地面高压,丙地形成高空低压,近地面分气压高于高空,因此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丁、丙。(2)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近地面乙地是高压,竖直方向上气流下沉,甲地是低压,在竖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在高空丁处是高

47、压,丙处是低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图中近地面与高空之间形成顺时针的环流。具体如图。(3)根据上题的分析,甲地空气上升,易遇冷凝结成雨,多阴雨天气;乙地空气下沉,不易凝结成雨,多晴朗天气。(4)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因此城市盛行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因此图中表示郊区的是乙地。38 (5)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根据上题的分析,甲地形成上升气流,说明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因此该图是白天的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小提示】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力相当 移动方向 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48、一致 与暖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来回摆动 锋面剖面示意图 锋面符号 气团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降水区的位置 (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第 32 次南极科考于 2016 年 11 月 7 日启程,右图是我国第 28 次南极科考航线和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 A(海拔 4 093

49、m)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39 望远镜。(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主要原因是 ,;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 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2)上海季风的成因是 。(3)若仅考虑洋流的影响,科考船返航时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至 M 段,航行速度较 。(4)图中沿 MN 一线的自然带分布体现的是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5)说出 P 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有利的气候条件。答案:(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极夜(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3)快(4)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水分(5)水稻种植业。雨

50、热同期;水热充足。解析: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季风成因、洋流影响、自然环境差异及原因、农业地域类及气候条件等。第(1)题,昆仑站位于南极洲中间,海拔 4 093 m,说明云量少,原因是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和海拔高;再根据信息“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可知应为极夜。第(2)题,根据季风的成因可知上海的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第(3)题,M 处有西澳大利亚寒流,向北流,因此顺流,速度较快。第(4)题,MN 一线为东西差异,自然带由荒漠到森林过渡,由此判断为经度地带性,主导因素为水分。第(5)题,P 地为东南亚地区,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