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怎样才使数学教学更有生命力
伴随着新世纪的激越鼓点,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走进课堂,物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且应答的课题。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才更有效呢?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与“学”的脱节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的过程,如果这两个方面相互脱节,形成不了互动,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课堂教学仅有短短的40分钟,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教师也尝试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导致学生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意义。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们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把“教”与“学”相结合,没有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这样当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在现在很多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就是一支粉笔加一根教鞭上完整堂课,教学方法毫无新意,这种课堂当然很难吸引活泼好动的小学生。
3.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
任何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现在的小学数学知识却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没有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得学生往往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索然。
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措施
1.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或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达到良好的互动,进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群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实施教学活动。例如有的学生比较擅长计算类的题目,教师就可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当然还要针对一些学生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弥补弱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