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1 卷第 1 期科学管理研究Vol.41No.12023 年 2 月SCIENTIFICMANAGEMENTESEACHFeb.2023文章编号:1004115X(2023)01004309知识校准鞭策科学研究砥砺前行的作用机制探索*黄艳敏,张帅(天津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300384)摘要:知识校准在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但是以往关于知识校准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后果分析存在着明显的知识缺口。从科学研究知识密集的特质出发,构建了基于科学研究的知识校准框架。采用经验分析法揭示了,科学在知识校准偏误的羁绊下砥砺前行,现实主义知识校准是鞭策科学发展的内生力量。真理捍卫者与陈规固守者的知识校准状态异
2、化。研究主体自觉谨慎地进行一阶知识校准,形成二阶或多阶知识校准的科学研究机制,推动自主创新型科学研究赓续前行。科学研究知识校准偏误具有难易效应并能衍生反转效应。科学研究知识校准具备参照效应,参照向量生态有效性及其参照深度非对称性干扰科学研究知识校准效力。据此,提出基于知识校准理论范式的科学研究实践策略。关键词:科学研究;知识校准;校准偏误;难易效应;参照效应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识码:ADOI:10.19445/ki.151103/g3.2023.01.006Exploring the Complex elationships of theDevelopment of Science wi
3、th Knowledge CalibrationHUANG Yanmin,ZHANG Shuai(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Abstract:Knowledge calibrati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However,far few previousliteratures focused on consequences of knowledge calibration.We
4、put forward three points to construct the novel frameworkfor knowledge calibration of science(KCS).The mechanism of KCS is analyzed by use of investigation into scientific re-searches.The realistic KCS is the efficient mode to promote the output of researches.The individuals who are in the dis-tinct
5、 level of objective knowledge keep different tendency of knowledge calibration biases.Knowledge calibration,especial-ly,multiorder calibration is the key force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s.KCS has the hardeasy effect and the re-verse effect.Moreover,KCS involves in the effect of dependence o
6、n reference class,whose vectors must meet the ecologicalvalidity,and vectors results in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reference.Based on these outcomes,we advocate theimplication of KCS to the management practice of science.Key words:esearch on science;Knowledge calibration;Calibration bias;
7、Hard easy effect;eferencedependence effect*收稿日期:202210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41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403184)作者简介:黄艳敏(1974),女,辽宁盘锦人,博士,天津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创新,行为决策;张帅(1997),男,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新与组织绩效。科学研究是主观认知结果持续地逼近客观事物运行规律,直至完全揭开客观真相的复杂认知过程。科学研究主体在其中所能感知到的已知知识构成了主观知识集合,掣肘主体对待科学研究结果的信心水平。与此相
8、对,主体实际掌握的知识则构成客观知识集合,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构成知识校准(knowledge calibration)1。20 世纪70 年代,认知偏差理论就开始探讨人们是否认为自己知道的常识性知识比其实际掌握的知识体量大的问题2,自此开启了在常识性知识范畴进行知识校准的认知偏差研究。然而,科学研究是基于专业知识而非常识知识展开知识生产行为,科学研究主体对于主观感知的已知知识与其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之间是否存在认知偏差,即有关科学研究的知识校准偏差问题以往研究鲜有论及。尽管既往不乏探索知识校准前因的研究,但对知识校准作用后果的关注却较少3,4,尤其是有关知识校准对于科学研究的作用
9、机制存在明显的知识沟壑。当下,从科学研究行为个体层面探究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之间的知识校准对于科学发展的制约机制,揭示科学研究知识校准与知识创新的协变关系。在推进知识校准理论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后果研究前沿同时,为推动科学研究主体走自主创新之路夯实知识校准的现实路径。1知识校准的涵义拓展及其研究缺口1.1知识校准涵义的拓展在知识校准理论发展过程中,知识校准本身即是通过持续校准而发展起来的概念。基于常识知识对目标问题进行推断与对推断准确性的信心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构成了知识校准。在常识知识背景下,个体实际掌握的知识属于客观知识集合,而感知到的知识属于主观知识集合。当主观知识集合与客观知识集合完全对应时,
10、即呈现现实主义知识校准3。也就是,主观知识高或低的信心水平与客观知识高或低的准确性对应。一旦两者匹配错位,就会出现知识校准偏误(knowledge miscalibration)。如果主体没有感知到实际已掌握的知识,将出现主观知识被低估,知识校准呈现信心不足偏误(under-confidence)。相反,当个体高估自我感知到的知识范畴时,则呈现过度自信偏误(overconfidence)。知识校准涵义经历了从基于常识知识的二项选择判断到基于专业知识的归纳推理的演变(见图 1)。图 1知识校准涵义的拓展现有知识校准涵义存在着知识考察情境的局限,常聚焦常规知识或特定知识的选择测试。譬如,Giger
11、enzer 等人5设计有关德国城市的常识知识测试,Hansen 和 Thomsen6设计食物热量的知识测试,azmdoost 等人3采用亚马逊商城服务的真假测试题。决策任务多简化为特定背景的二项选择,据此估计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的对应关系,继而确定知识校准偏误。由于科学研究所依赖的知识专业性强,运用此简化的对应关系测度科学研究的知识校准偏差,很容易产生知识校准的二阶偏差,抑制知识校准鞭策科学研究自我校正的效力。为此,基于科学研究语境界定知识校准框架,助推科学研究者依托知识校准致力于自主创新研究。1.2科学研究知识校准的概念框架界定知识校准乃是知识密集型行为不可或缺的诱导因素6,决策行为涉及的知识
12、越是密集且专业,越需要知识校准参与其中。科学研究是专业知识密集的知识生产过程,以往基于常识知识的知识校准概念模式,难以契合科学研究聚焦专业知识创新性产出的科学语境。因此,首先基于知识集合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分割,建立科学研究知识校准概念框架的第一个重塑点,即科学研究语境下主观知识集合和44科学管理研究第 41 卷客观知识集合均指向研究对象涉及的专业知识领域。其次,只有服从客观世界的科学认知才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因此,客观知识集合的界定是知识校准概念框架的第二个重塑点。以往知识校准的客观知识集合多聚焦常识知识,并采用个体掌握常识知识的准确性频率表征客观知识范畴。但科学研究多数是在尚无先验知识情况下开展
13、的探索行为,采用科学研究主体掌握的常识知识准确性衡量客观知识集合,对于实现科学研究揭示客观规律的最终目的,显然是缺乏信度和效度的。科学研究主体对于自认为已经获得的科学发现进行知识校准,其校准基准需要瞄向其研究对象的客观表现规律,只有研究者经过认知加工过程提出的研究发现与研究对象事实表现相互吻合,科学研究才能达到现实主义的知识校准。虽然进行主观知识信心水平校准的客观知识范畴已经明确,但如果继续采用个体掌握常识知识的准确性衡量客观知识显然不能契合科学研究的专业推理语境。在此情况下,知识校准的第三个重塑点为校准基准衡量。孙文静7提出科学研究应予以科技监督,有益于研究结果能被重复检验。只有经得起重复检
14、验的研究发现,才有可能逼近或揭开客观真相,研究主体对于所获得的研究发现的信心水平才能真正获得客观知识检验,形成主观知识遵照客观知识展开校准的科学研究知识校准范式。基于此,科学研究揭示的研究对象表现规律的可重复性及其稳健性,则是科学研究语境下知识校准的基准,用于衡量基于主观知识的信心水平与研究对象表现规律的可重复性及其稳健性之间的知识校准偏误程度。如果研究主体对研究发现持有的信心水平高于其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概率,知识校准偏误则表现为过度自信。相反地,则出现信心不足的知识校准偏误。基于三项重塑点的科学研究知识校准框架构建,为判断科学研究是否以及存在何种知识校准偏误夯实了框架基础,为揭开知识校准支撑科
15、学研究砥砺前行的内在机制奠定了可行性(见图 2)。图 2基于科学研究语境的知识校准框架注:三个虚线框圈出部分为科学研究知识校准框架的重塑域1.3知识校准影响科学发展的后果研究存在知识缺口有关知识校准的前因研究是知识校准理论研究的关注焦点3。知识校准的前因研究本身说明了知识校准的广泛存在性。在无论何种原因促使知识校准存在的情况下,知识校准将会引致何种结果,即对知识校准的作用后果探究相对较少3,4。知识校准研究学者发散性地在以下领域对其作用后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探索(见表 1)。知识校准的作用范畴从组织行为与绩效开始2,逐渐向知识密集的挑战性任务收敛。除了常识知识测试任务等实验情境体现挑战性任务
16、之外,知识密集的消费抉择3、消费信息搜寻9、教育表现10、知识获取的学习行为11、购买决策1、养老金规划13,也是知识校准后果探究涉猎的领域。从中可见,决策及其执行行为涉及的知识越密集,越可能存在自认为正确的认识与客观事实的认知偏差,认知与事实的协变关系催生了知识校准。知识校准的引致作用已经渗透到知识密集型领域,如知识获取的学习行为。Bandura8的学习理论强调信心在学习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主观知识衍生的信心水平与学习表现间的契合性,却较少论及11,而对于与学习行为联系紧密的科学研究行为,其揭示的事实真相与对研究发现的信心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知识校准理论更是鲜有论及,知识校准在科学研究行为
17、领域的后果效应研究还存在着明显的知识缺口。尽管科学研究实践充满了实验室校准、社会生产实践校准等检验研究发现可靠性和稳健性的知识校准实践方式,但关于科学研究的知识校准只是自发地存在,缺乏科学研究背景下知识校准的理论探索。对于科学研究发现的知识校准,仍然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模糊性,妨碍科学研究在现实主义知识校准模式下高效发展。54第 1 期知识校准鞭策科学研究砥砺前行的作用机制探索表 1知识校准后果研究的收敛痕迹代表者(年份)影响领域后果效应显著性Lichtenstein Fischhoff,19772组织行为人们认为知道的与其实际所知存在明显差异Bandura,19868学习行为信心水平显著影响
18、学习行为Gigerenzer et al.,19915挑战性任务任务难度加剧过度自信偏差加剧或反转adecki Jaccard,19959信息搜寻过度自信导致消费者深入搜索信息的动机不足Alba Hutchinson,20001购买决策较低的知识校准偏误促成更优的购买决策Kim et al.,201010教育表现过度自信导致学生不能把最优资源分配给学习Hattie,201311学习行为自评表现校准是牵制学习行为的首要因素Hadar,Sood Fox 201312风险投资决策过度自信引起贸然行动导致不恰当的风险投资azmdoost et al.,20153消费者价值过度自信和信心低估均负向影响消
19、费价值Pillai Hofacker,202013养老金规划恰当知识校准测量对养老金规划等具有积极效应2知识校准支撑科学研究在真理与谬误的碰撞中赓续前行科学发展离不开知识校准,研究主体赋予研究发现的信心水平,只有与研究结果被客观世界反复校验的可重复性及其稳健性完美地匹配,才能达到现实主义知识校准的科学理性,鞭策研究主体在反复知识校准过程中涤荡偏误,创造新知,推动科学的车轮始终前行。2.1知识校准状态差异干扰科学发展轨迹科学发展过程贯穿着真理捍卫者与成规墨守者的较量,体现了现实主义知识校准是激励科学研究主体 保 持 科 学 理 性 并 推 动 科 学 发 展 的 基 石。Mabe West14认
20、为客观知识推断能力弱者的主观认知准确性也弱。墨守成规者不但客观知识集合存在局限,而且主观认知准确性也低,更可能固执己见地对其固守的信念保持过度自信的知识校准偏误,甚至左右科学进程。尽管如此,科学发展的洪流终将涤荡出缺乏充分知识校准的一时偏见,留下经得起反复知识校准的真理发现。就基本物理存在的科学争辩而言,在玻尔兹曼坚持并宣传原子学说之初,当时的科学界对原子和分子的物理存在持有的信心不足,而对能量的物理存在抱有过度自信。由此可见,科学研究者对能量是物理存在的既定知识观念保持了过度自信,而对原子和分子的物理存在的新生知识信念抱有信心不足,显示新知提出者与成规墨守者的知识校准偏误度差异。玻尔兹曼深深
21、确信原子的实际存在性,就源于在探索原子问题时建立的知识校准范式。在原子和分子理论知识校准过程中,玻尔兹曼澄清了诸多现象的质性问题,并且量化预测了气体定律和放射现象,还运用数学工具论证了熵增加是分子秩序的减少。玻尔兹曼运用现实主义知识校准捍卫原子学说,有力地撼动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关于只有能量才是最基本的物理实在的观点,推动了原子科学发展。鉴于此,唯有基于现实主义知识校准的科学发现,才能够冲出墨守成规者对旧观念的过度自信以及对新学说的信心不足的羁绊而砥砺行进。2.2多阶知识校准模式是激发自主创新型科学研究的不竭动力科学家在真理诞生之初的信念坚守并不轻松,需要在经过经验事实反复校准之后费力地保留下
22、来,表明多阶知识校准是推动科学研究在布满知识校准偏误荆棘中执着发展的力量。在当代的科学研究实践中,众多学者秉持的知识校准模式正朝着现实主义方向自发地收敛。在研究结果公布于众之前,研究主体通常会对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及其稳健性进行校验,在研究团队内部实现了一阶的知识校准。学术成果一旦公布之后,信息化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很容易促成学术观点在提出者以外进行印证式研究,实现二阶的知识校准。对于逼近研究对象客观本质的科学探索路径越是曲折的研究命题,越是可能有其他研究团队跟进研究。逐阶跟进研究的结果,形成多阶知识校准的研究局面。就以知识校准偏差的研究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多阶跟进研究为例,多组研究团队在不同的
23、研究背景或视角下展开多阶的知识校准,驱动该领域研究进展迅速靠近知识校准偏差的本质。从 Gigerenzer 团队5在提出知识校准偏差形成的 PMM 原理时,以信心水平与准确性频率的关联衡量知识校准偏差,到 Ols-son15对 Brier 评分分解提取校准成分,再到 Kidwell等人16提出平均绝对偏差(MAB)模式,关于知识校准偏差测量问题在知识校准理论发展进程中自发地出 现 了 多 阶 的 知 识 校 准。直 到 Pillai 和Hofacker13对准确性与信心协变、平均绝对偏差和Brier 评分分解校准成分等知识校准偏误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校验,提出 Brier 评分分解校准成分是最适
24、合消费决策知识校准偏差测量的方法。至此,经历多阶的知识校准,知识校准偏误测量才获得较充分的知识校准,其知识校准就依据测量方法是否有效反馈决策者的信心水平与决策准确性的关联。知识校准偏差测量的研究轨迹折射了当下科学研究知识校准现实的一隅,即有关知识校准的理论发展滞后于知识校准的实践应用。科学研究实践已自发践64科学管理研究第 41 卷行知识校准,不同学科研究运用的知识校准方法种类繁多,保障研究结果可靠性的研究工具也层出不穷,但知识校准仍未成为科学研究领域自觉采用的研究范式。在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当下,如果知识校准始终停留于科学研究实践的自由选择阶段,知识校准不能成为稳定的不可或缺的研究程序,将制约
25、知识校准推动科学发展的进程。为了借助知识校准促进自主创新研究效率,研究主体自觉审慎地开展一阶知识校准,应纳入科学研究素养和科学研究规范的必选项。保持知识校准的科学理性,提供研究结果可重复性及其稳健性的校准证据,让一阶知识校准成为科学界默会的学术素养以及研究主体自觉采纳的研究规范。并且,构建自由民主的科学氛围,推动在研究团队以外进行跟进研究,开展二阶印证性校验,校正和完善一阶研究产出。通过其他团队跟进或超越前阶研究,形成多组研究团队竞相研究的多阶知识校准模式。唯有构建研究者自觉进行一阶知识校准、跟进式研究形成二阶知识校准、超越式研究促成多阶知识校准的科学研究模式,自主创新型科学研究才具备去伪存真
26、的不竭力量。3知识校准偏误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效应3.1难易效应及其反转效应科学研究属于密集型知识产出行为,也是充满任务挑战的探索行为。随着科学探索任务难度的增减变化,即对于客观知识集合掌握难度发生波动时,主观知识集合如何与之契合,知识校准在不同难度科学研究任务中的偏误表现尚不清楚,无从确定不同科学研究任务知识校准偏差变化,妨碍对主观知识信度的判断。Gigerenzer 等人5在常识知识测试任务背景下提出单项任务难度与过度自信的关联,认为过度自信程度随着任务难度增加而增加,也存在消失或反转的可能。当前研究将常识知识测试背景拓展到科学研究领域,揭示科研任务难度与知识校准偏误的关系。对于面向未知挑战的
27、科学研究,全面厘清研究主体知识校准偏误的难易效应表现,有利于借助知识校准甄别层出不穷的研究发现而去伪存真。3.1.1科学研究知识校准难易效应形成并能反转比较分析科学研究推断任务简单与困难设置下的知识校准偏误差异发现,知识校准状态与任务难度存在关联,即呈现难易效应。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科学研究知识校准的额外干扰,固定观察对象,保持在相同研究方向下展开难易程度不同的推断任务。考察困难简单任务组对观察对象的实际推断表现及对自我表现的信心水平。从中发现,研究主体在难易对比明显的科学研究推断任务中的表现和信心存在差别(见图3a)。在简单任务下,更易接近完美的知识校准。也就是说,在并不复杂的科学研究任务中,
28、研究主体对于自我所获的研究结果的信心水平与按照客观标准评判的实际表现更加接近,基于主观知识的信心与基于研究目标客观标准的客观知识较为契合,趋向于完美知识校准的理性信心。过度高估或过度低估的信心水平偏误不明显。与简单任务设置的知识校准偏误表现相反,知识校准偏误在困难任务设置中则出现两种分化:科学研究推断任务设置越困难,越容易出现过度自信,表现出正向难易效应。在此效应下,过度自信的知识校准偏误随着任务难度增大而变得突出;当任务难度增大以后,过度自信将会消失,转为与过度自信对立的信心不足。随着任务难度加大,过度自卑的知识校准偏误倾向越发突显,呈现难易效应的反转效应。如果不考虑知识校准对完美知识校准的
29、偏离方向,仅考虑知识校准偏误的绝对值,知识校准绝对偏误随着任务设置难度提升而增大(见图 3b)。由此揭示,伴随着科学研究任务的日趋复杂化,攻关克难的难度不断提升,过度自信对应的正向难易效应以及信心不足对应的反转难易效应,在科学研究知识校准过程中不可避免。在科学探索难度不断加剧背景下,如何消减难易效应及其反转效应的负面影响,如何转化利用其积极影响,构成知识校准推动科学发展的靶点。图 3科学研究知识校准的难易效应及其反转效应74第 1 期知识校准鞭策科学研究砥砺前行的作用机制探索3.1.2难易效应及其反转效应对科学研究的深远影响利用知识校准的正向难易效应,依托知识校准在困难任务设置中释放的过度自信
30、偏误,激发研究主体坚持科学无畏精神,以饱满的信心开展科学探索,为中国科学研究走自主创新之路迈出知识校准过度自信支撑科学探索勇气的步伐,利用知识校准激发研究主体树立超越创新的信心水平。由于知识校准难易效应的反转效应存在,如果研究主体面临的初始任务难度很大,避免信心不足的负面效应,诱导其积极影响,就成为知识校准释放推动科学研究积极作用的另一个关键点。当研究任务难度促使研究主体处于信心不足的反转区域,信心不足将会驱使个体调动更多努力投入任务,产生“以勤补拙”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说,在研究主体主观认为圆满完成任务的信心不足时,更有可能调动潜能,更加努力地逼近任务目标。在反复尝试和校正之后,扩增客观知识范
31、畴,增强主观知识信心,缩小知识校准偏误。由于知识校准偏误难易反转效应的存在,信心不足倾向将会随着任务难度增大而加剧,制约信心不足者停留于跟随性研究。为了规避信心不足缺口过大掣肘自主创新研究,需降低科研任务相对难度。通过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和科学研究资源投入,提升研究团队的禀赋条件,相对降低科研攻关任务难度,消解知识校准信心不足偏误对自主创新研究的掣肘倾向。科学研究情境下知识校准偏误难易效应的提出,不仅为 Dinsmore and Parkinson18关于知识校准偏误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关联提供了佐证,而且将知识校准与认知能力的关联具体化。他们观测学生的学习行为,认为知识获取效率低的学生判断学习结
32、果的准确性也低,即知识校准偏差与学习能力正向关联。本研究知识校准分析的场景从知识获取的学习情境转向知识产出的科学研究场景,揭开了更加依赖知识转化能力的科学研究知识校准偏误的具体表现。科学研究知识校准的难易效应,延伸了常识知识校准偏误难易效应。科学研究知识校准偏误从单方面的过度自信扩展到信心水平过度高估和过度低估的双方面。与 Gigerenzer 等人5提出过度自信与任务难度关联的难易效应相对照,科学研究知识校准偏误的难易效应反映了过度自信和信心不足的双重表现,研究任务难度与过度自信和信心不足都存在同向协变关系。随着研究任务难度降低,无论是过度自信偏误者还是信心不足偏误者,都向着完美知识校准收敛
33、,只是从相反方向开始向着偏误水平线收敛。当研究任务是从代表性样本的推断展开,困难的任务设置驱使知识校准主体向上背离完美知识校准水平,过度自信校准偏误加剧。而难易效应发生反转时,知识校准向下偏离完美知识校准水平,信心不足程度与难度同向协变。在不考虑对完美知识校准的背离方向情况下,采用知识校准偏误绝对值衡量,知识校准偏误随难度增加而加剧。从克服认知偏误对研究发现的额外干扰角度判断,掣肘科学探索进程的是知识校准偏误程度,无关方向。无论从左边还是右边掉下“桥”而偏离完美知识校准科学理性,其后果都将掣肘科学发展进程。鉴于此,基于过度自信与信心不足分离的相对偏误和绝对偏误双重角度揭示科学研究知识校准的难易
34、效应,深化了难易效应及其反转效应在科学研究知识校准领域的表现规律揭示。启示科学管理实践:允许适度偏离完美知识校准,激发相对偏误难易效应的积极作用,鼓励研究主体释放攻坚克难的科学潜能,突破跟随性研究;防止绝对偏误难易效应的掣肘作用,在规避信心不足者停留于跟随性研究同时,也力图避免过度自信的学术权威把持学术资源分配和科学研究走向,为自主创新型科学研究扫除羁绊。3.2科学研究知识校准的参照效应参照类(reference class)是从个体自然环境中生成的能够支持概率心理模型(PMM)推断结果的参照线索6。参照类诱导客观知识的推断概率和主观知识的信心水平。科学研究探索任务不是在封闭孤立情境下进行,而
35、是在蕴含了预示研究对象客观规律的线索生态体系中展开,线索向量为引导研究者揭开客观世界的层层面纱提供了线索指引。参照类中与目标关联的参照线索,就好比无边黑夜里的光亮,为在未知世界的黑暗中摸索的人们提供了判断前行方向的参照,为科学研究不断逼近客观真实的知识校准,提供了基于参照类的收敛路径。3.2.1参照类的生态有效性诱导知识校准状态当参照类有效介入科学研究知识校准时,研究主体对于客观知识集合中的目标变量 T 的推定结果以概率形式呈现,且不考虑参照类的独立概率与考虑参照类的条件概率不相等,即 P(t)P t t kf;,k为参照类 中对于目标变量 T 有效的参照向量,t kf 界定推断结果真实 t
36、与推断结果虚假 f84科学管理研究第 41 卷在参照线索 k上的相对关系。在科学研究中,基于参照类 对于指向目标变量 Ti进行推断,不像在常识知识校准中进行 a 或 b 的简单选择,而是采用概率函数形式依据参照向量提供的线索 k进行概率推断。当且仅当 P(t)P t t kf;时,参照向量 k对于目标变量 T 进行概率推断的参照作用才能有效。参照类 对于 T 的概率推断具有生态有效性需要遵循的选择规则是,若 P tt kf;P f t jf;,则选择 t。即按照 k比 j更收敛于参照类生态系统 Se,获得目标子变量 t 相对 f 更可能发生,从而关于构成客观知识集合的目标向量 t的科学推断需沿
37、着 k的线索提示展开的参照准则。关于推断目标 t 符合研究对象客观规律的信心水平 P t t kf;,则依据 P t t kf;的参照有效性判断。在参照类生态有效条件下,对于 P t t kf;与 P t t kf;的知识校准的参照作用突出,客观知识科学推断P t t kf;的准确性提升,研究主体依据参照类 的主观知识信心水平 P t t kf;也随之提高,P t t kf;P t t kf;的知识校准偏差趋于收敛(见图 4)。图 4参照类的生态有效性影响知识校准偏误3.2.2参照类不对称性掣肘科学研究知识校准在科学研究知识校准中,无论依据客观知识的概率推断,还是基于主观知识的置信水平,都需在
38、个体所处生态体系中进行。参照类生态有效性已经表明参照线索对居于生态系统的推断目标能够提供有效的参照指引。由科学推断目标系统衍生的参照向量构成的参照类,其结构干扰科学研究知识校准。在关于目标变量 T 概率推断中,由 t kf 界定的参照关系成为参照类 支撑 T 推断的一个参照向量,所有符合此项参照意义的 kM,子集 M 属于 N 维参照类 的子集。M 的范畴越大,即 M 越是接近 N,支撑 P t t kf;的选择就突出。从参照类 的总量规模来看,M 范围的扩大有助于为 Tk概率推断提供参照线索,增强 对于 P t t kf;与P tt kf;之间的知识校准。并且,参照向量对于目标变量 T 的参
39、照深度,也诱导知识校准。在客观知识集合中,比较独立的概率推断 P(t)与基于参照类的概率推断 P tt kf;,两者偏离程度越大,表明从参照生态系统中突显的 k对选择 t 的概率推断贡献越大,即 k对推断 t 的参照作用越大。子集 M 中的任意两个子元 h、l 对应的参照向量 h和 l,都是目标 T 推断概率的线索,当 P t t hf;P t t lf;时,表明 h和 l对推断目标 t的参照深度不同。由于 t 在 T 中的存在是客观既定的,P tt hf;与 P tt lf;的偏差则是由参照向量 h、l衍生的参照效用差别引致的,说明参照类 中不同的参照向量可以产成不同的参照效用,显示参照类对
40、推断目标参照效应的不对称性。基于客观知识的概率推断出现参照效用差异,基于主观知识的置信水平 .也相应调整,科学研究知识校准偏误也随之改变。3.2.3知识校准参照效应的科学研究价值相较于以往常识知识校准偏误研究的参照类概念框架6,科学研究知识校准参照效应的提出,已打开了参照线索掣肘知识校准的暗箱,突破了既往研究的边界:在 t kf 界定的参照关系中,概率推断的对象不是常识知识校准中的二元选择项,而是对象物表现规律揭示的真假概率推定,契合科学研究的客观知识集合,为研究主体校准主观知识并逼近客观知识奠定了更匹配的校准基准。并且,当前参照向量生态有效性条件的提出,为调控科学研究知识校准趋向完美知识校准
41、的收敛路径和收敛速度提供了内生变量。从参照类 中选取 k作为参照线索,在 k满足生态有效性条件下,决定了知识校准轨迹沿着 k的线索指引而趋向完美知识校准,具有生态有效性的参照向量制约着科学研究目标推断知识校准的收敛路径。参照深度也牵制主观知识基于参照线索朝向客观真实靠拢的速度。在满足参照94第 1 期知识校准鞭策科学研究砥砺前行的作用机制探索向量生态有效性条件下,参照深度越大的参照线索,将为科学推断知识校准提供的参照作用越大,向完美知识校准收敛的速度越快。强调生态有效性条件,是为了保障参照类源于科学研究对象物所处的生态系统,独立于研究者主观知识集合衍生的参照线索。只有基于生态有效性参照类的知识
42、校准才具备客观根基,这对科学研究的实践意义重大。在混沌未知中探索,参照类只有在对象物所处的自然生态中建构,才能依据生态参照线索构建客观知识集合。如果脱离自然生态建立参照类,参照线索中很可能掺杂非客观的线索成分,无形中制造了虚假的参照关系,引起客观知识扭曲,科学研究知识校准便失去了校准根基。参照类生态有效性条件的提出,除了充实科学研究知识校准的理论意涵,也为科学研究实践遵循“从客观中来”准则提供了实践准绳,即要在紧密围绕对象物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构建参照类,建立生态有效的参照线索,提升科学研究知识校准向现实主义知识校准收敛的效率;厘清了参照类结构,解构了参照向量参照深度的非对称性。对象物所处的生态系
43、统是复杂的,参照线索与对象物关联的紧密程度不尽相同,剖析参照类中参照关系的不对称性,与生态系统现实吻合,为科学研究达到完美知识校准状态夯实了符合生态有效性条件的参照类。为了借助参照类缩小知识校准偏误,区分参照线索的参照深度差别,从混沌生态中提取有重要参照作用的参照向量,则是理性选择。忽略参照线索对于目标变量参照深度的不对称性,参照深度大的重要线索被次要线索掩盖,容易引致基于参照类的知识校准效率下降,导致知识校准偏误持续存在,致使科学研究缺乏去伪存真的自校正韧性。4知识校准对科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启示4.1科学研究知识校准的理论价值在既往知识校准多用于常识知识测试3,6、消费决策2,4、学习
44、行为8,11和选择行为12等基础上,当下研究拓展了知识校准的作用范畴边界,开辟了知识校准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后果研究。首先,构建了知识密集产出的科学研究领域的知识校准框架。提出经得起一阶、二阶乃至多阶知识校准的研究发现的可重复性构成客观知识集合,创建其与研究主体对目标推断准确性的信心水平的对应关系为知识校准根基,为揭开科学砥砺前行之谜提供了靶向。其次,从知识校准相对偏误和绝对偏误的双重视角,揭示科学研究知识校准难易效应及其反转效应,拓展了既往常识知识校准难易效应侧重过度自信的单一视角,丰富了利用知识校准难易效应及其反转效应推动自主创新研究的科学意涵。为重视过度自信抑或信心不足等知识校准偏误突出者把
45、持科学研究走向的深远影响,提供了难易效应及反转效应的理论支撑。再次,科学研究知识校准的参照效应揭示,创新性开拓了知识校准在科研领域的独特表现及其特有价值。科学研究客观知识形成过程是在缺乏已知知识条件下发掘新知,本研究构建了用于科学推断的参照类,提出了生态有效性条件及参照类结构不对称性,为科学推断达成预期提供了基于参照类的实现路径,助推知识校准释放科学方法论价值。4.2利用知识校准的难易效应及其反转效应,完善学术评审评价机制为了扬弃难易效应及反转效应对自主创新研究的异质化影响,在科研资源分配机制中,需要深入推行独立评审人机制:引入彻底摆脱利益瓜葛的独立评审人,如设置海外评审专家参与比例,完善双向
46、匿名评审机制,避免出现轮流坐庄情况,即同行熟人分别以评审人抑或申报人身份轮流参与科研经费分配;完善独立评审人数据库,建立由系统按照研究方向关键词随机匹配评审人的评审专家安排机制,降低人为安排机制导致过度自信学术权威遏制学术自由的可能性,不给学术霸占和学术欺凌留下操作空间。难易效应的反转,为推动自主创新科学研究提供了来自知识校准偏误负面影响的警示,即规避部分信心不足者停留于跟随性研究。当科研任务攻关难度大到一定程度时,研究主体过度自信偏误消失,知识校准偏误出现反转,基于主观知识的信心水平过度低估。在任务难度与信心不足的协变作用下,科学研究越是尖端,部分研究者的信心越可能不足,缺乏攻关克难坚持自主
47、创新的科学勇气。因此,学术评审机制需要筛选出依托完美知识校准保持自主创新信念的项目负责人。此外,学术评价机制应给予原创研究足够的耐心,消减立竿见影式的科研评价倾向,包容科学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甚至失败。唯有完善充满学术自由和包容精神的学术评审机制和科研评价机制,才能激发研究主体保持科学风骨,开展超越式创新研究,夯实中国自主创新研究之路。05科学管理研究第 41 卷4.3依托知识校准参照效应,构建多阶知识校准的科研管理模式依据参照线索生态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科学研究者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纳入参照类的参照线索必须从研究对象所处的生态系统中提取,而不能超出此生态系统提取参照线索。并且,线索与研究对象表现
48、之间必须存在实质性关联,才能保证构建客观知识集合的参照类的客观性。不同研究方案使用了生态有效性不同的参照线索,决定了研究结论的演化方向。鉴于此,研究学者在为取得研究突破而欣喜同时,更加需要保持审慎的科学理性,使用基于多重参照线索的研究方法反复校验,基于研究结果可重复性及其稳健性进行知识校准,涤荡不具备生态有效性的参照线索引起的知识校准偏误。在稳健性检验驱动研究者主动进行一阶知识校准基础上,构建研究团队以外的多阶知识校准科学机制,对于推动自主创新科学研究至关重要。某些科学研究命题很难在一次研究中彻底构建起客观知识集合,需要更多的研究团队持续跟进研究。不同研究团队同时展开研究,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
49、加速推进研究成果产出。因此,重大科学研究项目采用类似工程项目的分标段平行招标模式,各研究团队研究方案实施过程引用参照类的生态有效性及其非对称性,可以起到相互校验的知识校准作用。为了释放多阶的知识校准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科学管理部门推动学术交流机制常态化,牵头搭建抑或引导多方参与构建研究成果共享平台,益于畅通学术成果公开渠道,促进多阶知识校准局面的形成。科学管理部门抑或科学研究机构主办高水平学术期刊,便于研究成果公开。推动学术资源数据库建设,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依托便捷高效的数据传输渠道,吸引其他团队竞争式推进科学研究,增加科学研究知识校准的阶数,促进科学研究保持自我纠正的韧性,铸就科学研
50、究冲出知识校准偏误荆棘羁绊的动力之源。知识校准牵制科学研究的机制揭示,揭开了科学能够砥砺前行之谜。构建多阶知识校准的科学研究与管理机制,规避过度自信和信心不足等知识校准偏误对科学研究发展的羁绊,秉持完美知识校准,夯实自主创新型科学研究之路。参考文献:1 Alba J W,Hutchinson J W.Knowledge calibration:Whatconsumers know and what they think they know 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0,27(2):123156.2 Lichtenstein S,Fischhoff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