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演员王航:秦腔一“生”_柳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9032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员王航:秦腔一“生”_柳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演员王航:秦腔一“生”_柳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演员王航:秦腔一“生”_柳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初见王航,潇洒俊逸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在舞台上塑造过的诸多小生形象,黄鹤楼 中的周瑜,珍珠塔 中的方卿,狸猫换太子 中的陈琳然而,以秦腔“小生”为本工的王航却在他的“摘梅”剧目 诗圣杜甫 中,以小生、正生、衰派老生等多个生行门类立体展现杜甫这位千秋诗圣一生的坎坷跌宕,并且,对于每一门类无论技巧或情绪的把控都精准而熨帖,令人称道。在谈到自己塑造的杜甫时,王航甚至还在思考是否在接下来的表演中融入更多的生行门类,以使杜甫形象更丰满,使各年龄段的衔接更自然、柔和。显然,这朵新晋“梅花”是将整个秦腔的“生行”作为自己的艺术目标在奋力追逐的。一、秦腔的“生”是一个体系,需要一专多能、融会贯通11 岁

2、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时,王航就已选定“小生”作为主工行当了。秦腔的小生虽然早出,却因剧种基调的粗犷、豪迈,一度只位列“四梁四柱”之末。易俗社成立后,秦腔小生的地位得以提升,并开始向京剧等剧种学习,逐渐分化出文小生、武小生、纱帽生、雉尾生、穷生、文武小生等类别。谈到秦腔的“小生”,王航难掩喜爱之情,“从角色分类的角度看,小生是秦腔生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不仅有多样的分支,而且在用嗓方面也与其他生行有着明显区别。”“正是因为这繁多的种类、用嗓的独特,秦腔小生才别具魅力。”王航如是说。王航塑造过的小生,遍及文武小生(陈琳)、雉尾生(周瑜)、穷生(方卿)等几乎所有门类,无论哪个门类,王航首先关注的是它

3、的行当规范。他认为,尽管秦腔小生的细致分类较京剧等剧种晚出,但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演变中已逐渐确立了各自精细的表演规范,“只有按照行当的要求去表演,在艺术形式上才更贴近角色形象。”在塑造 黄鹤楼 中的周瑜时,王航说他会首先明确周瑜雉尾生的行当属性,“雉尾生的行当技巧、表演规范在秦腔中是非常出名的,尤其是翎子功,是雉尾生表演技巧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介质”。王航在平日的排练中细致研磨翎子功的各种繁难技巧,抖翎、甩翎、掏翎、绕翎、抛翎都成为他的“绝活”,表演时会自如选取其中某些技巧配合整体动作、戏剧情境来使用。比如周瑜在出场亮相后多次使用了翎子功中的单摆翎和双掏翎,表达愤恨不平的

4、心情。翎子功贯穿了演员王航:秦腔一“生”文/柳 茵DOI:10.13369/ki.ddxj.2023.04.010戏 剧 博 览52 黄鹤楼 全剧,周瑜情绪的变化轨迹都是通过符合表演规范的翎子功来呈现的。“珍珠塔 中的方卿则是典型的文小生,如果做更细致的分类,在大多数情节中,他应归入穷生的行列。”王航眼中的方卿“儒雅、憨直、穷而益坚,潦倒却不堕青云之志”。王航说他在塑造方卿时尤其重视唱工、做工的调配,比如在刚出场时,面对姑母的羞辱,动作的开合不宜过大,只以情感充沛的唱表达内心的尴尬与煎熬;在“翠娥赠塔”一场,则以细腻的做功戏呈现两人的情感交流。对于 狸猫换太子 中陈琳,王航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复

5、杂的人物”“扮演这个人物很有挑战性,十分考验功底”。单从程式技巧来看,就需要演员“棍花、大带、腿的协调配合,表演时还要唱段与身段配合。程式的节奏也是一大难点,需要运用水袖、圆场、蹉步等不同的程式与演出节奏搭配展现陈琳的心理变化”。不同小生类别各自的艺术规范是第一位的,但王航也关注到了这些小生门类艺术本质上的相通之处。“既然都是以青年男子为表演对象,它的基本表演特征都是一致的,”王航将这种特征归纳为“潇洒飘逸、灵动舒展”。从这一特征出发,秦腔小生无论哪个门类,“都非常讲究对舞台招式或舞台步伐的控制,这是小生表演的共性”。“既然小生的各门类在艺术本质上是相通的,那么整个秦腔的生行也应存在从外在表现

6、到内在艺术精神上的共性。”专工小生两年之后,王航开始寻求戏路上的拓展、艺术上的突破。在王航看来,秦腔的生行是一个体系,只有一专多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才更有利于本工行当的精进。13 岁时,王航拜须生名家吴华闻为师,得吴师亲传 打虎上山 宋江杀惜 秦琼观阵 等须生名戏;毕业进入甘肃省兰州市秦腔剧团后,又在 曹操与杨修 中以须生应工,担纲主演;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后,他拜入秦腔表演艺术家李东桥门下,并向徐小强、杨君、王复生、康云翔等前辈虚心求教。为了开阔视野、提升技艺,他还跟随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等名家学习昆曲。“须生是最能代表秦腔剧种气质的行当。我虽本工小生,但从须生技法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7、须生戏的学习使王航的艺术思维得到拓展,王航逐渐成长为一名本工文武小生,兼长正生、老生的全才演员。在此次的“摘梅”剧目 诗圣杜甫 中,王航以小生、正生和衰派老生扮演不同时期的杜甫。王航的表演充分尊重了秦腔艺术的基本规律,把人物塑造和行当规范结合起来,把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四功五法结合起来,“用行当规定人物的生命状态,用唱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用动作展现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小生应工时,表演“鲜活而生动”;正生应工的场次,表演则“文气儒雅、坚定有力”;在表现垂暮之年的杜甫时,衰派老生跪步、抖须、跌扑等技巧的运用娴熟而恰切。在王航看来,虽然各行当之间的表演方式和寸度有很大差异,但它们之间

8、的原理没有什么不同,“都受到秦腔总的规则制约。”但他同时认为,跨行当的表演是需要一些必要准备的,比如文武兼备的基本功训练,再比如对各行当特性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还有各行当前辈的悉心指导等。从艺 20 多年,王航跨行当的表演实践经专家、观众的检验,得到不少正面的评价。此次 诗圣杜甫 的“摘梅”就是对王航跨行当表演实践的一次肯定。虽师从多位秦腔名家,但王航坦言,他永远不可能将任何一位老师的风格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他认为,继承前辈的风格或作品,不仅是继承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继承艺术的内在精神。他说自己更愿意做一个不受限于门派观念的“杂家”,以博学和兼蓄筑牢艺术基础,再逐渐提炼出自我风格。二、秦腔“生”

9、的表演需要体验、表现并重看过王航主演的黄鹤楼 珍珠塔 狸猫换太子 等几个剧目,最突出的一个感受是:耳熟能详的几出戏,王航却能演出不一样的“周瑜”“方卿”和“陈琳”。王航说,这是他用心体验角色的收获。“其实不止和其他剧种、其他演员所扮演的周瑜、方卿不同,我每次扮演的都是不同的周瑜、方卿、陈琳。因为每次演出都会重新体验这些角色,随着对角色体验的深入,在表演动作上也会做出一些变化、调整。”这些都是王航将自己当时的经历、情感、感悟融入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后塑造出的形象。对于“戏曲演员是否必须要体验戏 剧 博 览53 责任编辑:李 季人物”这个话题,王航的思考理性而深刻,“戏曲表演是肯定离不开角色体验的,

10、大多数情况下,演员感受角色的感情要重于演员自身的理智。这种体验是多面而复杂的,生活的体验、艺术的、技术的、想象的体验缺一不可”。他以拿手剧目 珍珠塔 为例,认为体验“方卿”这个人物的关键在于:第一,要处理好角色与剧情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角色之间的关系。“对于姑母,方卿有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王航力图细致捕捉这种情感变化的轨迹和节点。“告别母亲投奔姑母时,方卿感情的基调是落寞的”。在诠释这一情节中的方卿时,王航没有选用大的程式动作,而是以轻而略显瑟缩的步态去展现方卿的这种“落寞”。在恳求姑母施以援手时,王航用一系列跪的动作,在“姑母”面前延续弱势的形象。与姑母周旋时,方卿的台步又融入一些“刚劲

11、”的调性在其中,展示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跌雪”是 珍珠塔 的重头戏,王航综合运用快步、碎步、转圈、扑倒、举伞、空翻、甩袖、抬脚等紧凑的动作和凄楚的唱腔立体展现方卿的悲苦处境。“和强盗的搏斗需用到武打动作,非常考验演员的基本功。”“珍珠塔被抢走后,我用大段撕心裂肺的唱腔,辅之以空翻、碎步、快碎步、跪倒转圈等程式动作表现方卿此刻的绝望。”扮演方卿的过程,“不单单是演戏的过程,而是通过体验、入戏,与角色融为一体的过程”。尽管王航坚定地认为戏曲表演需要体验人物,但他也承认,戏曲的“体验”不同于话剧,戏曲演员在塑造角色时不能照搬话剧的体验方法。“比如秦腔生行的表演,因有行当、程式间隔在演员和角色之间,对

12、人物感情和思想状态的体验是无法像话剧那样纯粹且一以贯之的。”王航认为,秦腔表演会融合大量的舞蹈身段,还要考虑唱念时声腔、节奏、词义的处理,表演时髯口、水袖、翎子等技法的运用;由于戏曲有写意性、虚拟性的特征,表演时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当前所处的特定环境。所以,即便有体验,也是一种中断的、间隔的体验,无法达到演员与角色完全的合二为一。王航以 黄鹤楼 中的周瑜为例,认为周瑜的上场很能说明问题:“传统戏中的人物上场,大多不是立刻进入人物,而是带着人物平时的自然神态,运用本行当的基本程式去表演的。”王航还从戏曲观演关系的角度分析了观众对“周瑜上场”的期待,“观众看周瑜的上场,首先关注的是演员的程式动作、工架

13、、做派、扮相甚至服饰,”观赏周瑜“捏着翎稍翻翎、划膀再亮相,然后抖袖、正冠、整衣”,进而随着演员的表演才逐步认识人物、领略戏意。在这一过程中,观众还要顺带欣赏表现种种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搜门”“抖马”“打过”等表演程式,因此,一开始就进入角色、代入情节,演员会手忙脚乱,观众会应接不暇。王航说他十分钦佩一些演技已臻于纯青之境的秦腔大师,“他们对程式的运用已经达到驾轻就熟、运用自如的地步,他们在体验角色内心情感的同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就能自然而然地用最精准的程式去表现”。王航将这种既能随心所欲又能严守程式的表演称为“天衣无缝、求之无迹的妙境”,他说自己会用毕生所学去追寻这一境界。对于秦腔的生行艺术,王航有着一种使命感。他深耕于自己的本工行当小生多年,同时将整个秦腔的生行看作自己的事业目标。他理想中的秦腔生行艺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发生变化的,是能与时代相衔接的,是可以参与到现代题材剧目的表演中的。“发展秦腔生行,就是要全面重视它们的价值,力求促进整个生行体系的持续发展。在学习与借鉴优秀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增添其魅力。”注释:何玉人.继承传统 再创佳绩勇于攀登艺术高峰的秦腔演员王航.中国戏剧,2023(3)。作者单位: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戏 剧 博 览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