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再读苏大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988912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读苏大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再读苏大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读苏大师        记得在读师范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被老师在口中奉为大神,时不时一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那时的我们,对于大师,对于经典说不上反感,但至少是没心没肺。大师就像鬼,我们经常听说,但是从未见过,吓不倒我们。   毕业后,偶尔在书店看到此大师的大作《给教师的建议》,随手翻翻,立马折服。如果没有从教的经历,如果没有当妈妈的经历,也许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看这本书,即使看了,一辈子也不会感同身受。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可是,因为苏联的解体,这种教育被某些人认为是失败的。但是,教育永远不是万能的,它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苏联的变化不能用一种原因来解释,更不是教育的责任。苏联的教育家们即使历经岁月的磨砺,依然熠熠生辉。   暑假里,闲来无事,翻开它,依然若有所悟。截取几个片段:   一,关于后进生   苏大师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儿童。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只能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活生生的儿童。   是的,人与人生下来开始就是千差万别的,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如果单从教学成绩论而言,它就是唯心的。但是,我们这里所谓的“教好”的标准是什么,这就值得深思。一个人在成绩上学业有成,可是他品质恶劣,这算教好吗?我想,这句话更多的内涵应该是,每一个儿童都有他的独特之处,你可以让这个孩子学业上遥遥领先,你也可以让另一个孩子即使成绩不佳,依然对学习没那么深恶痛绝。这个可以爱数学,那个可以爱科学,另一个可以会动手,人本来就不一样,不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 二,怎么转化后进生   我们的所谓转化,很多时候老师真是劳心劳力,可是收效甚微。苏大师说:有的孩子一样东西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有时候,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这种意见完全是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老师面对后进生很无言,无论你怎么教,今天教了明天忘,每一个新知识都要反复多少次都记不住。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大额班级,差生一多,就焦头烂额。也许,我们经常补缺补差是有效果,但对于孩子的长期发展来说,是毫无裨益的。可以想一想,学习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你怎么可能永远靠别人的帮扶走一辈子。只有让孩子自己通过阅读来激发自我的思考,感知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们有时候觉得阅读是语文老师的事,可是其实无论什么学科都是共通的。一个只会读课本的孩子,永远不会学得好。   三,自由支配的时间   苏大师说: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学生的学习日被各种学校功课塞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相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时他就这样安排时间,上午在教室里学习,下午自由支配时间,可以读课外书,参加科学-学科小组,在野外劳动,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和人民的劳动。儿童沉浸在童年这种平稳的,缓慢的但又不可阻挡的河流里,他会忘记了他的家庭作业没有做。在课堂上,儿童盯住了树影投在教室墙上的跳跃的光点,看的入了迷,所以他没有听你讲课,因为他沉浸在童年的河流里,他对于时间的感知跟成年人完全不一样。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把他搞成不注意听讲,做不安稳的坏典型。   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学习就在坐在教室里做习题,听讲课。数学不好补数学,作文不行补作文。今年的暑假,我就听说有的孩子报了4,5个兴趣班。家长总认为学点总比在家呆着好,把孩子完全丢到辅导班里,这是个不负责任的做法。年年开学,很多孩子告诉我,暑假一点意思都没有,除了写作业就是上辅导班。暑假暑假,不就是让孩子休息的吗,适当的作业和适度的兴趣班可以上,可是以此为重心,放假的意义何在。而在好多年前,苏霍姆林斯基就说了这些,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许你觉得孩子在树林里呆一下午是浪费时间,可是他所看到的往往是你成人所看不到的。 四,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苏大师说: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要让学生能够同时看见,观察和动手。   我们的数学课堂很多时候重理论,轻实践。我在上课时,为了方便很多时候简单讲解一下然后就告诉他们结论。事实上,这样得来的知识是很浅薄的。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它所包含的道理。比如,至今为止,还有人分不清周长和面积的区别,这让我大为惊讶。究其原因,应该是在讲述这两个概念时,没有抽分地在实践中把理论化的东西转化为切身的感受。而只是花时间在公式的记忆上,这样,题型一变学生就无所适从。   这本书,从许多方面对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都是很有启迪的,很多专家的思想,理论也出在于此。如果真正地把这本书的精华学之一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可能更轻松,对于教师更接近教育的真谛。教育之路,任重道远,但依然始于足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