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藁城区九门乡只都小学 王亚军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索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算理。
2.建立数位的概念,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教学突破:
在教学时,多让学生口述算理算法。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题卡、习题卡等。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填空
(1) 3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 42是由( )个一和( )个十组成的。
(3) 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
(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
一、游戏激趣,复习旧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爱做游戏,于是就想在课前和大家玩一个“问答游戏”,老规矩,我来问你来答,看一看咱班谁的反应快,说的对,大家准备好了吗?
幻灯片出示口算题:
20+10= 20+3=
60+20= 40+7=
30+40= 30+9=
我们班的同学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可真多呀!你们的口算能力这么强,不知道你们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老师在来考考你们(幻灯片出示)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指名回答
若学生说不出来,及时引导:以20+10为例,20就是2个十,那么20+10就是2个十加1个十等于3个十,也就是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可以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过渡:大家不仅口算能力强,而且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老师希望大家运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和聪明的大脑能够自己探索出本节课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幻灯片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和同桌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指名答)
(二)两位数加一位数
布置活动任务:“25+2”的结果是多少呢?该怎么算?
幻灯片展示:摆小棒,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摆25根小棒,再摆2根,一共有27根小棒)
反馈练习: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5+3= 92+6= 35+3= 87+1=
想一想:
2+34=
(三)两位数加整十数
布置活动任务: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25+2我们已经会计算了,那么,25+20又该如何计算呢?
幻灯片展示:
摆小棒,理解口算的方法。25用2捆5根表示,20用2捆小棒表示,先算2捆+2捆=4捆也就是40根,再算40+5=45)
(四)对比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5+2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
三、知识运用
同学们真聪明,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很快就学会了,下面就让我们应用学会的本领去解决问题吧!
1.算一算
幻灯片出示2组算式,学生将答案接在练习卡上,交流汇报计算结果,通过观察每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总结:
(1)左边的题目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右边的题目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要注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2、开锁游戏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那么就请大家先找到打开数学王国大门的钥匙吧? (幻灯片出示开锁游戏)
出示情境图,交流数学信息,独立完成习题,展示最优作品。
四、总结本课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五、布置作业
第64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