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
诗。这是一首送别诗,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教学目标:
知识:1.理解“毕竟”、“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能力:1.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欣赏西湖美景,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
1.指名背诵送别诗。
2.读题,揭示诗题中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指名读题。
(2)读书从题目开始,从诗题中你能读懂什么?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师生合作读,读出诗特有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再读古诗,想必也一定能读懂。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1)用简单的话说说诗中写了什么?指名交流。
(2)出示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
(3)出示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老师诵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指名交流。
四、读写结合,内化古诗
1.出示荷花图片,看着此情此景,想说什么?
2.映日的荷花是美的,不一样的时候,还会呈现不一样的美。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写一段话。
3.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回归一二句﹚。
4.这首诗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指名说,并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朗诵,老师配乐朗诵﹚。
6.背诵古诗。
指名背诵;全班背诵。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杨万里不愧为大诗人,他写荷花的诗还有很多。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六、作业
默写古诗。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