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唐中宗定陵两方镇墓石新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835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中宗定陵两方镇墓石新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中宗定陵两方镇墓石新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中宗定陵两方镇墓石新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石之声40 Epigraphy唐中宗定陵两方镇墓石新考文图/景玉薇张清文1973年3月,陕西富平县宫里镇中凤村村民在翻整土地时,在唐定陵东神门外发现两方镇墓石并上交富平县文化馆,后于2 0 1 6 年转藏于渭南市博物馆。通过对文字内容的识读可以判断这两方镇墓石为“唐中宗定陵中央炼度真文镇墓石”(以下简称“中央镇墓石”)和“唐中宗定陵东方炼度真文镇墓石”(以下简称“东方镇墓石”),为目前发现最早的唐代帝王陵墓炼度真文五方镇墓石。目前,学界对定陵镇墓石已有一些关注和研究。如姜捷先生在关于定陵陵制的几个新因素一文中首次公开这两方镇墓石的基本信息,并根据中央镇墓石录文,提出此二石“很可能是帝王使用镇

2、墓石的首例”。张勋燎、白彬先生在中国道教考古中对姜捷释读的中央镇墓石释文中的个别字进行更正,肯定定陵镇墓石是迄今发现的唐代帝王陵墓中年代最早的炼度真文镇墓石。然而,之前学者并未对两方镇墓石的文字信息进行完整解读,对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属性也未展开讨论。铭文隶定两方镇墓石系青石材质,质地坚硬,保存较为完好。除个别文字因年代久远而漫滤不可释读外,大部分文字均清晰可见。一方是中央镇墓石,平面呈正方形,边长6 5 厘米,厚2 1 厘米,主文横4 行,行4 格,共1 6 个道教真文,主文四周有一圈小楷敕告文。另一方是东方镇墓石,平面呈正方形,边长6 5 厘米,厚1 8.5 厘米,主文横6 行,行1 1 格

3、,共6 4 字,碑文上半部分为道教真文,下半部分是小楷敕告文。两方镇墓石文字内容均出自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此经系古灵宝经之一,传出自东晋。唐定陵为唐中宗李显的陵墓,唐景龙四年(7 1 0 年)六月,李显驾崩,不久其第二任妻韦皇后在政变中被诛杀并废为度人,没有资格衬葬中宗。于是唐睿宗追赠李显结发妻赵氏为“和思皇后”以衬葬。但赵氏被害时是罪人身份,当初草草埋葬,无人知道她的葬所,行招魂之礼衬葬又没有先例。最后唐睿宗听取了太常博士彭景直的建议,以皇后祎衣于瘦宫招魂,放置于李显棺的右侧,合葬于定陵。唐定陵位于今富平县城北1 2 公里的凤凰山上,山由东西相连的三座山梁组成,在正中山梁凿石穴为墓

4、。陵园为长方形,坐北朝南,以陵葚为最高点,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陵前石刻原有5 0 多件,现仅有南面一个石狮、一对石人比较完好。灵宝派特别注重符篆,镇墓石正文部分用真文符篆刻写,属于道教灵宝派的材料。通过与经文比对,两篇真文分别为“灵宝青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九气天文”和“灵宝黄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中元天文”。区别之处在于经书上的符文笔画婉转多变,镇墓石上的符文劲有力,气势恢宏,一派皇家之气。镇墓石上的真文符篆传说由道教高道所创,因没有可参考的造字文献,文字生涩难辨,极少有人认识。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虽记载有5 篇真文原文,但并没有对应的汉字释读。幸运的是,唐末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卷五

5、十七记载有五方真文的释文。另外,在成都一些宋墓出土的“中方炼度真文”中真文字形与定陵中央镇墓石真文相似,并配有楷书释读,如成都龙泉驿区十陵镇北宋墓葬、成都圣灯乡元祐八年(1 0 9 3)张确墓等。现将定陵两方镇墓石的铭文隶定如下:中央镇墓石释文:黄中总无,统摄无穷。镇星吐辉,流炼神宫。中央黄天,承元始符命,告下中央九图土府洞极神4书书中央镇墓石拓本乡四统诸灵官,大唐中宗孝和皇帝,灭度五仙,质玄阴,今葬定陵宫室,庇形后土,明承玉文,安慰抚邮,黄元哺饸,流注丰泉,练冶形骸,骨芳肉香,与神同元,亿劫长存,中岳嵩高,明开长夜,九幽之府,升擢魂神,沐浴冠带,迁上南宫,供给衣食,长在光明,魔无干圆,一切神

6、灵侍卫安镇,悉如元始明真旧典女青文。东方镇墓石释文:娄阿荟,无想观音。须明首,法览菩昙。稼姚目田世中亮鼠聋亍期梦弟子平切三世宜缘娱有悠九奇迎巨福保太真大道流神含茶富贵大吉如健会南西州成教记法洋方庭花子缘兴雀昌放真文今有成都十陵镇北宋墓“中方炼度真文”拓本东方镇墓石拓本那阿奔,忽诃流吟。华都曲丽,鲜苔育臻。答落大梵,散烟庆云。飞洒玉都,明魔上门。无行上首,回跖流玄。阿陀龙罗,四象吁员。东方九气青天,承元始符命,告下东方无极世界土府神乡诸灵官,大唐中宗孝和皇帝,灭度五仙,记质太阴,今葬定陵宫室,庇形后土,明承玉文,安慰抚邮,青灵哺饸,九气朝华,精光充溢,练饰形骸,骨芳肉香,亿劫不灭,东岳太山,明开

7、长夜九幽之府,升耀魂神,沐浴冠带,迁上南宫,供给衣食,长在光明,魔无干犯,一切神灵侍卫安镇,悉如元始明真旧典女青文。定陵两方镇墓石目前仅有姜捷对中央镇墓石进行录文。文中除了张勋燎、白彬指出将“玉”“”误读为“王”“论”外,本文对姜文中未识别的字进行补充,并将东方镇墓石上的文字全部释读。宗教意义两方镇墓石正文部分为道教经文,又称真文,属于道教符篆的一种。相传道教符篆最早来自黄帝的“云书”。黄帝善作云书,故以云为纪。“云书”是以流云为主要模拟对象的一种书法,是对宇宙天象的摹写。云书在秦汉之际演变为“神符”“符”,神符以意念与精气为载体,它是沟通人神与上天的凭证。信道者相金石之声42 Epigrap

8、hy信神符有超强法力,通过刻写与诵读神符可以炼度生尸、续载天命。道教真文是道教对于文字的崇拜,进而成为道教独特的符篆文化。镇墓真文的书写独成体例,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书写上融合篆书、隶书、章草的特点外另有创新。字体结构劲方正,似篆书;长横结尾多上挑,似隶书;笔势间有连带迁回之笔,有章草之风。创新处在于字体结构繁复杂,神秘难辨;笔法丰富多变,露锋入笔,横划竖入,竖划横入;笔画婉转多变,横笔呈波浪起伏状,曲折盘纤,似云气变幻之象;折笔多为圆折,直线与曲线有机结合,整体协调,符合道教阴阳平衡法则。线条流畅飘逸,带有浓郁的仙风色彩,充分显示了道教高深莫测、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使用目的用岩石

9、镇压户骨可以追溯至一万年前广西、贵州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曲肢葬墓葬中。但五石镇墓的历史最早萌芽在商代,如殷墟墓群中发现有多座陪葬卵石的墓葬,并且有四色之分。西周墓葬中偶见在棺上压大块岩石的现象,但并未成风俗,如周原遗址贺家北M30的棺上压有一块直径8 0 厘米的石块。东汉时期,出现了有明确五方铭文的镇墓石。如罗振玉贞松老人遗稿中所载,安徽寿县东汉刘氏墓中所出镇墓石中便有“天帝告五方五色帝,除恶气等铭文”。徐州出土熹平五年(1 7 6 年)“黄石公灾镇墓刻石”有五方镇墓的内容:“固言从东方来者,西方金伐斩之;固从南方来者,北方水引而溺煞;固从西方来者,南方火斩伐而克之;固从北方来者,中央土引而塞

10、之”。道教五行相克内容的加入,表明镇墓石除厌胜功能外,另能够保护墓主不被恶气、煞气所侵犯。发展至唐代出现了标准的道教五方真文镇墓石,其使用对象多为唐朝皇室家庭成员。日本学者加地有定撰写的唐代长安镇墓石研究中指出,唐代陪葬镇墓石的墓主均为异常死亡(被杀),为避免冤灵作崇,需要以特殊的宗教仪式来回应。同时,他认为镇墓石的出现和使用始于唐中宗时期,和武则天的残酷杀戮有关,并且伴随武周时代的结束而淡化。加地有定的观点较为新颖,但却值得商榷。镇墓石与墓主死因似无明显关联,如唐代使用镇墓石的阿史那忠、金仙公主等均为正常死亡。另外,由于政治斗争残酷,唐朝金仙公主北方镇墓石皇室、贵族很容易被杀。如唐太宗李世民

11、1 4 子中半数以上死于非命,唐高宗李治8 子中也有半数以上为非正常死亡。镇墓石使用者往往为皇室贵族,因此墓主非正常死亡概率较大,容易造成镇墓石为镇压非正常死亡者的假象。从镇墓石最根本的镇墓厌胜功能来看,镇墓石适用于所有逝者。五方真文镇墓石出现在唐朝皇室贵族高等级墓葬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在唐代初期能够掌握这套道葬蘸仪的道士并不多,包括符文也仅是少数身份较高的道士才有能力和资格书写,普通人根本无法使用。其二,在唐朝皇室对宗教选择还不明朗的情况下,这套丧葬科仪还未在民间开始流行。五方镇墓石发展到唐代已经不满足于早期仅用于镇压墓主不伤害生人,或是汉末五行内容所体现的保护墓主不被煞气侵犯。此时

12、,埋葬者有了更高的追求,即希望可以通过安置镇墓石使墓主得到炼度重生。道教认为人死入坟莹后,可以通过采取种种宗教法术招神逐鬼,保护死者尸体和灵魂不受损害。定陵镇墓石的楷书部分描述了逝者受度的美好结果。镇文中写道:“升擢魂神,沐浴冠带,迁上南宫,供给衣食,长在光明”“北斗落死籍,南斗上生名”。南宫即南斗帝君所居之神宫,北籍即北斗北帝所掌握的名册。人之生死皆由北斗和南斗星君主管,北斗掌握死人名册,判定43牛唐睿宗昭成皇后窦氏南方镇墓石及拓本唐睿宗昭成皇后窦氏西方镇墓石何人应死,并在北籍上登记注册。如果改判已死者不应死,则从北籍上除去其姓名,再登记到南斗星君所掌握的生籍册上去。镇墓文中的“迁上南宫”,

13、即墓主由死籍转为生籍,达到永生。安置位置唐代镇墓石一般出土于墓道或墓室内,如阿史那忠墓镇墓石出土于墓室内,唐清源县主墓五方镇墓石出土于墓道和甬道内。除此之外,通常认为五方镇墓石应武三思南方镇墓石拓本安置在墓室之外墓域范围内的五个方向。关于镇墓石的使用仪轨,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经里有详细记载,如东方镇墓石文的安置方法:“黑书此文于青石上,师拜黄增章毕。埋文于亡者尸形所在东乡极墓界。临埋时,师云行禹步九步,至所在东向读大字及文毕。齿二十四通,咽气九过,咒日:元始符命.毕,便埋文土中也。”可以得知,东方镇墓石埋藏在东方墓界,但是定陵镇墓石的出土却对镇墓石安置位置提供了新的资料金石之声44 Epi

14、graphy和思考。定陵地宫羡道开凿于东西门和南北门连线的交叉点附近的梁面上,羡道口位于陵园中部偏南的位置。定陵两块镇墓石均发现于东神门外,与墓道口有较远的距离,一方镇墓石约5 0 0 斤重,人工搬运非常不易,所以推测即便在历史上被扰动过,这两方镇墓石也应该离最初的安放位置不远。中央和东方两方镇墓石同地发现,排除了五方镇墓石埋藏在陵寝五个方位的说法。类似的例证还有唐睿宗昭成皇后窦氏的西、南两方镇墓石,经与蒲城县桥陵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核实,均出自桥陵南神道附近。另有,武三思镇墓石出现在顺陵周围。结合这几方陪葬帝陵镇墓石的出土地点综合推断,镇墓石最初的埋藏地点并不固定,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墓室或者

15、墓道中,也不是在陵寝的五个方位。安镇地点和举行道葬仪的地方很可能在陵墓周围相应地面上的某位置,具体位置应该是高道们根据墓葬规格、陵区设计和墓主的具体情况等综合因素考虑所选,这与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经记载分别埋藏于墓界中五个不同地点的记载并不一致。这个选择可能是对道葬仪轨简化的结果,也可能包含其他特殊的原因。历史价值旧唐书中宗本纪载:“九月丁卯,百官上谥日孝和皇帝,庙号中宗。十一月己酉,葬于定陵。”定陵出土的这两方镇墓石均载有“大唐中宗孝和皇帝,灭度五仙,质太阴,今葬定陵宫室”等内容,庙号、谥号均符。五方镇墓石出现在中宗帝陵,不仅有普通的镇尸安魂功能,还包含有浓厚的政治属性。太上洞玄灵宝真文

16、要解上经涉及灵宝五篇真文,其中提到:“灵文妙重,出于自然夫灵宝五文,皆天地之根,化生五老,上总五星,下镇五岳,运导五行,通人五脏,安气养神,保国宁家,使帝王兴隆,万灾不加,洪波不动。”唐高祖为李唐王朝的统治需求,追道祖老子李耳为李唐皇族的始祖,并尊称老子为“太上玄元黄帝”。唐初三帝力捧道教,此时,道教作为唐王朝的第一宗教得到迅速发展。唐中宗、唐睿宗至唐玄宗初年,是唐朝宫廷权力斗争最为紧张和激烈的时期,前有唐中宗复辟李唐的“神龙革命”,后有临淄王李隆基诛杀韦氏的“唐隆革命”。在这种残酷的政治斗争环境下,宗教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含义。武则天改唐为周时,曾大幅提高佛教地位,抑制道教发展,以利于自已

17、统治并打压李唐政治势力。唐中宗复辟后,依旧推行崇佛政策。对此,睿宗时大臣辛替否曾经上疏论及:替否时为左补阙,又上疏陈时政:“中宗孝和皇帝,下之兄,居先人之业,忽先人之化,不敢贤良之言,而恣子女之意。.造寺不止,枉费财者数百亿.夺百姓之食物,以养残凶;剥万人之衣,以涂土木。于是人怨神怒,亲众离,水旱不调,疾疫屡起。”据此可见,中宗时曾广造佛寺,耗费大量财赋,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对于道教亦有所扶持。在葬俗上,中宗在位期间已开始使用镇墓石,武三思葬于中宗景龙元年(7 0 7 年),其墓地中放有镇墓石,史书说中宗对武三思的被杀非常伤心,因此,陪葬五方镇墓石这件事情中宗是支持的。唐睿宗即位后抬高了道教地

18、位,并让两位公主为道。据唐会要卷五尊崇道教记载:“景云二年(7 1 1 年),金仙、玉真二公主入道,制各造一观。”为了佛、道的融合安定,景云三年(7 1 2年),唐睿宗又下令,凡是有集会,僧尼和道士不分先后,并进并退,表示二教地位平等。中宗于景龙四年(7 1 0 年)十一月已酉日葬于定陵,其时睿宗已经即位五个月,睿宗按照道教葬俗,以五方真文镇墓石安放于中宗的定陵陵园内。唐玄宗亦按道教葬俗,将五方真文镇墓石葬入睿宗陵园中。连续几位帝王对镇墓石的使用,显示了这个时期统治者虽然对佛道态度不断转变,但因受尊祖的政治需要影响,在葬俗的选择上仍表现出对道教的坚持。定陵东方镇墓石的释文中出现了一些佛教的内容,如“娄阿荟,无观音。须明首,法览菩县”等,这其实并不意外。道教古灵宝经中亦存在大量佛教词语,体现了灵宝派的包容及佛教文化对道教文化的渗透影响。观音本称观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而改名观音,镇墓石中出现此词,说明其刻于贞观(6 2 7 一649年)之后。A(作者景玉薇为渭南市博物馆文博馆员;张清文为太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副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