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项羽本纪》导学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976697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羽本纪》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项羽本纪》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羽本纪》导学案 自主·预习区 学习导引 《史记》是天地间第一等文字,《项羽本纪》则是《史记》中第一流篇章。司马迁偏爱英雄,往往偏爱悲剧英雄,而《项羽本纪》就是一篇悲剧英雄之文。同学们自然要倾力学好它。但如何学好它呢? 1.处理好“选”“补”“联”之间的关系。本文节选了三部分内容:项羽早年情况;项羽人生最辉煌之时——巨鹿之战;项羽人生最末路之时——垓下之战,且“垓下之战”选文较多,以突出其悲剧性。这是必须要读好的。为全面认识其人,需补读项羽的横空出世——吴中起兵,联系项羽人生的转折点——“鸿门宴”,还要将本文与《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联在一起读。 2.项刘之争,留下多少故事与后人说!要从自己的人生成长角度来学习本文。项羽的人生悲剧是性格悲剧,多悟悟项羽性格中的缺点,以完善自己的性格,争取“开卷”定获“人生”之益。 3.深入理解、把握选文中的两次战争所展现的人物刻画的种种手法和艺术特点。 文本卡片 一、人物名片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著名军事家、“勇战派”代表人物,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公元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0岁。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二、文化常识 五刑·族诛 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隶制五刑指:①墨刑,又叫“黥刑”,就是在罪犯的额头、面颊、手臂诸处刺字,然后再涂上墨,作为惩处的标志,如刘邦的部下英布因受过黥刑,所以又叫他黥布。后来发展为“刺配”。②劓刑,割去鼻子的刑罚。③刖刑,又叫“剕刑”,就是砍掉罪犯的双脚或脚趾。④宫刑,就是阉割男子生殖器,破坏女子生殖机能。⑤大辟:就是死刑,它是最重的刑罚,所以又叫“极刑”。 族诛,古代因一人犯罪而诛灭其亲族的刑罚制度。古书上常称作“族”,就是“灭族”的意思。灭族最多是九族(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及旁系血缘亲属的从兄弟),但明朝的方孝孺被永乐帝诛灭了十族,第十族是他的学生,这一次总共杀了870多人。这种情况叫“连坐”,也叫“株连”,是封建统治者加强其统治的残酷刑罚。 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放下,放弃 (2)(项梁)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流寓在当地的客民 (3)时不利兮骓不逝:奔驰 (4)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失败 (5)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征求 (7)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同“示”,出示,展示 (8)何兴之暴也:迅速,突然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被 (2)及 (3)亡 (4)少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说明活用情况。 (1)毋妄言,族矣:灭族,名词作动词 (2)梁以此奇籍:以……为奇(与众不同),意动用法 (3)(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用膝盖,名词作状语 (4)项王军壁垓下:驻军,筑营垒,皆为名词作动词 (5)马童面之:背(向),名词作动词 (6)豪杰蜂起:如蜂一样,名词作状语 (7)五年卒亡其国:使……灭亡,使动用法 (8)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以……为师,意动用法 (9)怨王侯叛己:使……埋怨,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汉军乃觉之 ②乃陷大泽中 ③乃有二十八骑 ④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⑤乃谓其骑曰 ⑥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A.①/②④⑤/③/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A 解析 依次为:才/于是,就/仅仅/却,竟然。 5.翻译下列句子。 (1)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译文:前来救援驻扎巨鹿的诸侯军有十余个营寨,没有谁敢派兵出战。 (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译文:楚国战士无不用一个抵挡十个。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译文: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呢! (4)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文: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我听说汉王用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人头,我给你这份好处。 6.名句默写。 (1)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3)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4)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5)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诗》)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7.常识识记。 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长为伯,次为仲,又次为叔,最幼为季。若兄弟三人,则称孟、仲、季。 文白对译 互动·探究区 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1.结构 本文节选文字,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了项羽身世及其性格中“才气过人”和“不肯竟学”两个侧面,并以个性化的语言,初步展现其心胸气度。 第二部分(第3段),以极为精彩而有气势的情节与文字,生动地展示出项羽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 第三部分(4~8段),通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为德”自刎等情节,描绘出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或英雄气短、慷慨悲歌,或愤懑不平、决死快战,或叱咤阵前、神威不减,或兵败自刎、坦荡磊落。 第四部分(第9段),司马迁对项羽的评说。 2.人物形象 英雄之文首先是模状英雄。明代李贽称项羽“自是千古英雄”,何以见得?在一“勇”字:项羽是名副其实的勇冠三军,看他上将军帐中杀宋义,如拾草芥;破釜沉舟,绝地大破秦军,威震诸侯;彭城大战,以三万军马大战数十万汉军,汉军溃败,淮水为之不流;垓下突围,二十八骑在万军中纵横自如。处处是刚勇之举,处处豪气干云。在一“杀”字:项羽性格中还有极为慓悍的一面,《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还用大量的文字记述了项羽凶残的一面,如杀会稽守,杀宋义,杀襄城军民,坑二十万秦卒,屠咸阳,弑义帝,故而杨维桢认为项羽“嗜杀如嗜食”。在一“情”字:垓下之围,项羽不舍美人与乌骓马,慷慨悲歌,泣下数行;联系项羽少年时的轶事,他的形象一下子血肉丰满起来。在一“命”字:项羽本无统一天下之志,因此篇中项羽“由微而盛,由盛而亡”,早先由八千人随叔叔起兵,至威慑天下的西楚霸王,尔后日渐衰微,直到乌江自刎,全在他胸中没有经营天下的大志,只为经营自身,荣身东归而已,这种胸襟造就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同时又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他有时真有龙飞凤舞的雄姿,有时又愚蠢昏聩得像一头驴子;他有时天真淳朴、宽厚仁慈得令人喜爱,有时又暴戾凶残得令人发指。(《史记》专家韩兆琦语) 二、问题探究 1.作者对巨鹿之战与垓下之战的描写有何不同?为何这样描写? 答案 巨鹿之战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极力渲染了项羽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主要采用正面描写,突出了项羽面临失败的气度。巨鹿之战句式短促,节奏感强,语气紧迫而连贯,句式灵活而多变,表现了紧张的形势以及楚军势如破竹的战斗优势;垓下之战句式舒缓,如项羽悲歌段与回答船公段,集中表现了项羽内心的沉痛和赴死的从容之态。 巨鹿之战文字精简,垓下之战详尽,展现了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目的是突出项羽人生的悲剧性。 2.你认为项羽的性格与他的失败有着怎样的关系? 答案 项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性格中的缺陷,项羽的悲剧是一种性格悲剧。优柔寡断使他坐失良机,多疑好忌使他失去谋臣,性格暴戾使他难抚民心,喜怒无常使他朝令夕改。 3.项羽与刘邦,谁是真正的英雄?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认为项羽是英雄的理由:(1)英勇神武,气吞山河,有英雄之气概;(2)有一段缱绻动人的爱情故事,有英雄之情怀;(3)耿直正派,不耍阴谋诡计,有英雄之正气。其他如讲信义、活得有尊严等等。 认为刘邦是英雄的理由:(1)入关,约法三章,其志气可嘉; (2)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其勇气可嘉。其他如头脑灵活、会用人、做事果断等等。 迁移拓展 1.怎样理解司马迁最后的点评? 点拨 本段评论了项羽成功失败的原因,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前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后段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灭亡之“速”。一赞一叹,可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2.“鸿门宴”的故事发生时,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刘邦因起兵于沛,人称沛公,都还没有称王。但课文中却都超前称了“王”。清代学者梁玉绳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张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未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范增、项庄曰‘君王’,张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你对梁玉绳的批评是如何认识的? 点拨 超前称王,并非失误,自有其因。如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再如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属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称王称霸,是理所当然的心理状态。而张良、樊哙都是刘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悬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称项羽为王。刘邦毕竟身份不同,用语不宜过分阿谀,所以在项伯、项羽面前,先后六次称项羽为将军,只有最后一次与张良谈话时,称“项羽”为“项王”。一方面他明知项羽称王是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自己部下面前,无失身份之虞。看来,司马迁在使用称谓时,是经过仔细斟酌的,即符合当时两军对垒的实力状况和刘邦一方的斗争策略,又符合人物的心态,绝不是任意安排的。 积累·拓展区 一、文本素材 1.项羽的气节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历史上的兵败自刎事例举不胜举,但是项羽的一句话,“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记住的是气节! 应用指南 项羽的生死选择,从中反映出宁死不屈、宁折不弯的精神,我们可以用在有关“气节”“选择”“价值观”“做人”等话题、材料作文中去,但要强调其意义所在,还可以列举历史上的其他事例,以便比较映衬。 2.你还能从课文中提取出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 答: 二、时鲜素材 “停工护燕”体现对自然的尊重 河南新郑市郑新公路与祥云路交叉口南侧300米处一居民楼建筑工地内,有一个深约10米的足球场大小的基坑。2013年5月的一天,人们发现,在基坑西侧和南侧的断面上,密密麻麻分布着数不清的拳头大小的洞穴,上万只燕子在基坑断面上打洞筑巢。为保护燕子繁育,当地有关部门决定暂停这一村民回迁住房项目施工,等到雏鸟学会飞翔能外出觅食时再行建设。这一“人与自然的互动”引来一片喝彩,网友称新郑“是一座有爱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