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的传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教材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杯热水的温度会有规律的降低,并且通过讨论认识到这是热水箱周围散发热量的结果。本课一研究热传递的方式为探究主线。热传递的实质是热能的转移,本科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热能转移的三种基本方式。因此,本科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让其亲身感受金属、水热传递的真实过程。从中发现和体会金属的传热规律和水的对流现象,再由此探索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引申空气的热传递方式以及热辐射。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2、科学探究: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
2、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和解决现实问题中注重科学的依据,敢于大胆猜测。教学重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学准备 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2、热的传递教学流程图 (3)认识热辐射现象(2)认识热对流现象(1)认识热传导现象以及学习使用酒精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热水变凉,很多同学都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几乎每个同学都问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热水的“热”传到哪里去了?你们能从生活中找到答案吗? 2、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介绍自己周围的
3、一些热传递的现象。【设计说明:通过对上节课当中遇到的矛盾来引出本节课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自然,让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投入到课堂当中。】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2.1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传导1、那么热在金属片中是怎么样传递的呢?学生猜测。2、多媒体出示图片:(1)用蜡烛在金属片的一角加热,观察涂在金属片上的蜡烛油的融化过程。(2)在金属片的中央加热,观察蜡烛的融化过程。3、同学们,你们认为可能发生什么?(分小组讨论)4、那么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试一试。5、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需强调实验时要注意的几点安全问题。6、利用教学光盘播放铜丝上的火柴掉下来的实验巩固热传递的概念。2.2研究热在液体和
4、气体中的传递方式对流 1、师谈话:热在固体中是这样传递的,那在液体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板书:液体)同学们请看如果这是一杯正在加热的水,我们知道水是无色透明而且会流动的,你能看出热在进行传递吗?(不能)那怎么办呢?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准备了放有木屑的水,一会儿在加热时,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从而推想出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师强调:为了使实验更安全,加热时一定要用石棉网垫在烧杯底部,这样可以避免杯底受热不均匀而导致杯底炸裂。3、教师给各小组发放有木屑的水。4、教师强调实验应注意的问题:5、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6、实验结束,各小组熄灭酒精灯。学生汇报师:像这样: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
5、降,通过冷热液体的循环流动来传热,这种方式我们称为对流。板书2.3认识热的第三种传递方式辐射1、学生自己阅读有关辐射的资料2、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1)辐射是否依靠其他的物体?(2)热量是怎样行进传递的?(3)我们接受过哪些物体辐射来的热?3、学生讨论后汇报。【设计说明:分三步让学生感受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不同物质中的传递,利于学生区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3、全课总结,回顾新知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些吗?2、看图,分析图中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些?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学生自主观察后,
6、指明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设计说明: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释热传递现象,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习的新内容,既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了一遍系统梳理,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教学板书 热的传递 (1)传导(2)对流(3)辐射 教学反思 热的传递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在学生做实验前没有讲清楚该注意的问题,导致学生试验时浪费了许多材料。同时教学中缺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实验的空间没能真正把实验的自主权和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等等,还有些细节的地方也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失误。现在真的是越来越觉得想真正上好一堂科学课是那么的不容易。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要潜心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作者姓名:侍崇新 单位:东海县实验小学(西双湖校区)电话号码:14751339256 邮编:222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