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2、 训练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能力。
3、 感受作者对美好的春天所抒发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同学们都已经历了十几个春天了,春天在你的眼中和心中是怎样的呢?谁来简单地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给人以希望,而春的美与诗最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关于春的诗句?
3. 春不仅可以入乐、入诗,其实更可以入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去感受他生花妙笔下如诗如画的春天!
二、 了解作者及作品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辩》《论雅俗共赏》,收在《朱自清文集》里。《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
三、 整体感知
(1). 带着问题听朗读
问题:
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2.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理清文章思路,给文章分段。(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明确: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2—7自然段)具体写——画春。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作者采用了先画出轮廓,再分述细描的写法。
第三部分:(8—10自然段)总写——赞春。
(2)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朗读总指导见课后练习一)
四、研读、品读
(通过1—4段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1、研读1、2自然段
(一)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盼”字。 表现了作者急切、喜悦的心情
第一段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此段为全文定下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主旋律。
(二)第二段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明确:着眼于山、水、太阳的变化。先粗笔勾勒“一切”,画出春的轮廓;然后通过“山”“水”“太阳”这三种事物,用“朗润”“涨”“红”分别写出春山润泽、春水泱泱、春日暖人的特点。三个“起来”句,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品读
(1)你最欣赏那幅图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交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特征突出;顺序明晰;语音优美;情景交融。
(3)春草图: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的?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2 你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齐读课文,注意语调要亲切轻柔。
(“偷偷地”读出猛然发现春草的惊喜;“钻”有对春草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嫩、绿、软……”一系列叠词要读出喜爱之情)
(4)春花图:1 作者在春花图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桃花、杏花、梨花、蜜蜂、蝴蝶、野花
2作者在描绘桃花、杏花、梨花时主要突出了春花的哪些特点?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春花的这些特点的?
3 “春花图”为什么要写蝴蝶和蜜蜂呢?
4 再快速读一下本段,看一下本段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景顺序?
五、总结归纳写景的写作方法
1 观察细致,构思精巧,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多方位的写景;
2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3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等,语言简洁、描写生动,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4 善用修辞,想象丰富。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同学们也像朱自清一样,描摹一段“心中的美景”,要“寄情于景”,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对心中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要求:200字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