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可能与可为_胡洪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7276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可能与可为_胡洪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可能与可为_胡洪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可能与可为_胡洪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增值评价是对学生在一段连续时间内前后进步幅度大小进行比较的测评范式,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专注从“善始”到“善终”的评价过程。研究认为,借助增值评价对小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能空间,其可为路径包括增值评价理念从“唯一致”到“重差异”;增值评价目标从“唯成绩”到“重素养”;增值评价方法从“唯结果”到“重过程”;增值评价主体从“唯单一”到“重多元”;增值评价功能从“唯选拔”到“重诊断”。核心素养增值评价应注意促进增值评价与其他评价方式相互弥补,防止增值评价对应试教育的负强化作用,注重增值评价数据的处理与结果的运用。关键词:核心素养;增值评价;可能空间;可为路径中图分类号:G623.5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228(2023)04-0030-06DOI:10.16826/ki.1009-7228.2023.04.006引用格式:胡洪强,武丽莎,赵欣,朱立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可能与可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4):30.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可能与可为胡洪强,武丽莎,赵欣,朱立明2023 年 7 月第 24 卷第 4 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Elementary Education Edition)Jul.2023Vol.

3、24No.4收稿日期:2023-03-19作者简介:胡洪强,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博士;武丽莎,唐山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副教授;赵欣,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朱立明(通讯作者),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基金项目:2022 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小学生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20220101034);2022年度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资助项目“河北省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C20221191);伊犁师范大学伊犁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PISA 视域下伊犁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测评研究”(YLXZ20

4、2202)。近年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当前国内外学术界针对其内涵、意义、价值以及如何在基础教育各个阶段落实展开研究。2022 年 4 月 22 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其中明确提出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1。在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小学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同,以及怎样对核心素养进行测评是一个重要的有难度的研究问题。2020 年 10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出探索增值评价,

5、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小学生核心素养从文件制定到课堂落实,本质上是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到“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转变,而核心素养测评是对其落实程度的监测,是对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关键能力、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情感观念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增值评价作为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起点、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可以作为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评价的范式,以弥补传统评价的不足,对探寻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可能空间与可行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一、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可能空间(一)小学生核心素养测评中的难为之困长期以来,“唯分数论”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现状。这种评价追求成绩提升,

6、只关注了学生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能力与思维的测查,与核心素养的落实相去甚远2。小学生核心素养测评理应兼顾学科观与育人观双重维度,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出发点,以推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实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归宿。然而,当前小学生核心素养测评无论是在理论指导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面临一些难以逾越的困境3,最终会导致小学生核30心素养培养流于形式,违背初衷。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小学生核心素养测评之困,有利于获得核心素养适切性测评方式。一是基础教育评价注重学科知识测查由来已久,导致小学生核心素养测评被简单化处理。对于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是根深蒂固的,这使得小学生核心

7、素养测评也被转化为对学科知识掌握与解题技能训练,尤其是对碎片化知识点的考查,将一个学科内容划分成若干知识点,评价只关注重要知识点的考核。在考核中也是采用统一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这样忽视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科知识本位的教育评价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将主要教学精力放在学科知识的符号表层形式上,例如数学的概念、命题、法则、公式、原理等,难以进入深层次的教学之中,而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科情感与学科精神涉及甚少。这种盲目追求成绩提升而忽视学生素养发展的测评,只关注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去甚远,不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二是由于小学生核心素

8、养自身的复杂性,导致小学生核心素养测评难以完全量化。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复杂性一方面表现在概念上,核心素养是学科知识、学科关键能力、学科思维与学科情感的有机统整。因此,如何观照核心素养每一个内涵要素的测评,如何确保核心素养测评的真实性,这些问题都增加了小学生核心素养测评量化的难度。另一方面表现在跨学科上,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均提出小学生核心素养,然而,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分科只是一种形式,其本质在于一些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往往需要多门学科的合力才能得以实现4。例如,“新课标”强调注重跨学科融合,实现相关或者相近学科之间的统整。因此,如何关注相似学科之间的贯通与衔接,通过跨学科方式对小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评

9、价,这是桎梏小学生核心素养测评量化的又一重要因素。三是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导致小学生核心素养测评难以凸显内隐性目标。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更多采用经验分析评价范式,即借助标准统一的测试,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应,尤其是学生的外显行为,进而通过学生测试的结果来推断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数学评价中,通过学生解决具有实际问题情境的应用题,来衡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或数学建模能力。所以,我国的评价依然是关注学科知识测评,忽视学生的学科思维、学科情感、学科观念方面的变化过程,这样的测评可以回应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多少与熟练程度,却难以反映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忽视学生内隐性的心理倾向。而小学生核心素养测评亦应

10、包含学科能力、学科思维、学科精神等隐性目标的评价,这些目标的测评很难在传统评价范式或某一种评价范式中得到显现,从而不断被边缘化甚至被排挤出评价内容之外。(二)增值评价之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何以为据评价既是价值判断,也是一种价值选择。增值评价是对学生认知、情感、精神运动、学习行为态度、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素质增长幅度差异性的价值判断。增值评价超越了目标取向的学习结果测验评价,聚集了过程取向的学习活动表现评价,彰显了实践取向的学习成就生成评价。增值评价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起点与结果“增量”的比较,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借助质性描述与量化表达相融合的全程性评价方法,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三个方面找到增值

11、评价之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1.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教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核心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旨在实现德育教人向善,智育教人求真,体育教人健体,美育教人审美,劳育教人实践5,这与布卢姆(B.S.Bloom)等人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以及动作技能领域是一致的,都在强调学生在不同的教育目标下个体得到全面发展。目前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其主导目标,并非要求学生核心素养达到整齐划一的标准,而是要学生达到在各方面发展的优化组合。例如,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评价需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允许学生

12、在个体的“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发展。这恰是增值评价的优势所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31价可以理解为对学生个体共性、个性、能力、情感等需求变化幅度的价值判断。因此,教育学为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提供了前提性基础。2.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心理学基础首先,从评价内容层面来看,加德纳(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6,加德纳指出,学生个体的差异主要来自不同智能之间的有机组合。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也是对小学生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学科知识(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学科能力(语言智能、人际智能、身体运用智能)、

13、学科情感(自我认识智能)等构成要素进步幅度的价值判断。其次,从评价目标诉求层面来看,马斯洛(Maslow)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7。这是增值评价所努力的方向,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就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激励与引导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对学生的学科需求、学科创造力与学科情感的价值判断,因此,心理学为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提供了导向性基础。3.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学习论基础“学习中心理论”聚焦学习活动的可行性与适宜性,超越了科目中心、教学中心与学生中心,重点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活动过程,从而使多样化的学习结果成为可能,这

14、样学生个体的学习价值就获得不同层面的体现8。可以看出,“学习中心理论”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融合与实践,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生成、情感激发、问题解决、知识建构、方法迁移和思维提升。而小学生核心素养借助学科融合打破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难以逾越的壁垒,通过提升学生学科思维与学科感情,超越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例如,小学生核心素养涵盖了数学知识、问题解决、数学情感、数学思维四个层面9,关注数学知识在形成过程中的理解与创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征与策略,数学情感激发过程中的体验与参与,数学思维生成过程中的迁移与内化。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指向学习过程中的“做”与“思”,关注小学生核心素养在学习活动中的生

15、成过程10,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精神、态度、习惯的变化幅度进行价值判断,因此,学习论为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提供了操作性基础。(三)增值评价之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破解之道首先,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决定评价行动,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不能囿于文件层面的文本解读,需要破旧立新,突破对“分数”的异化追求,建立“素养”取向的评价理念。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不仅是增值评价在核心素养测评中的技术实施,更多的是构建能够融合评价技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动态变化以及相关政策之间的张力,设定一系列核心素养的“基准”和“指标”,及时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过程,扭转单一知识测评导向,致力于测评学生在解决跨学科问题或完成复

16、杂任务中的高阶数学思维能力和学科情意表达。其次,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从逻辑上来看,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在增值评价过程中,综合考量能够影响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各种可能因素11,通过追求“净增值”为评价内核,兼顾量化数据测评与质性内容描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旨在对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以及个体学习的努力程度进行纵向判断,回避学生之间横向比较对“学困生”带来的自尊伤害,关注“学困生”的核心素养中知识、思维、能力或情感某些内容的进步幅度,让“学困生”发现自身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从而获得学习自信心与进步内驱力。最后,“唯分数”的结果性评价不能满足对小学生核心素养测评的要求。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引导教育者将

17、重点从关注生源转向重视学生进步的幅度,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在核心素养培养前后的学业成绩、行为表现、情感态度,对学生进行纵向的发展性评价,克服了以往只利用原始成绩进行评价的弊端12,实现从结果转向过程,从升学率转向学生素养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通过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境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可以通过测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推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程度。二、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可为路径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是指通过追踪研究32设计,收集学生多个阶段、多个时间点的核心素养水平的表现,以其变化幅度作为评价内核,对小学生核心素养个体内差异进行纵向比较,考察学校或教师对核心素养水平的“

18、净效应”,从而对核心素养落实状况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可为路径可以从增值评价理念、增值评价目标、增值评价方法、增值评价主体、增值评价功能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增值评价理念:从“唯一致”到“重差异”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更多是选取一个标准,可以是客观标准抑或是参照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将个体与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核心素养的实然状态,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具有一致性的标准。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学生知识基础、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在评价伦理上凸显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关注每一个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9、状态,增值评价从评价基准上规避“一刀切”式的统一划线评价方式。增值评价从一致性的标准到差异性的个体,要根据每个学生发展目标的差异性,采取相应核心素养落实的措施,允许学生可以在不同目标程度上得到发展,从而促进每个小学生核心素养进步,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做出综合的、全面的、差异化的评价。(二)增值评价目标:从“唯成绩”到“重素养”增值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可以用于多元内容的评价,既可以是学生的显性目标,例如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考核的考试成绩;也可以是隐性的评价目标,例如对学生学科情感的评价。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应实现从单纯注重学习成绩导向的评价向学生核心

20、素养整体性发展导向转变。因此,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要立足评价内容的素养化,建立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学科情感、态度等思维品质的变化过程,使评价不仅仅停留在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测查上,构建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维度的测评方案以及测评工具与实施保障等,突出学生对学科知识、关键能力等素养的迁移和运用,实现评价从“以知识为本”向“以素养为本”的转变,构建并完善基于素养观进行设计与实施的教育评价体系。(三)增值评价方法:从“唯结果”到“重过程”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中,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标准,成为对学生、教师与学校评价的关键尺度,这样的“唯结果

21、”式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增值评价是动态的评价活动,其本质要求是参考起点,强调过程,观照结果,采用追踪评价的方式。从发展性评价的视角,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低学段数学核心素养是高学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例如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侧重学生数感与量感的培养,这是第三学段开始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基础。推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旨在判断学生核心素养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状况,而非对某个时间点的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评价,重点是使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起点和终点同时纳入评价活动之中,起点引导终点,以终点评估起点,聚焦两点之间的增值空间,促进评价结果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

22、因此,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实际上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四)增值评价主体:从“唯单一”到“重多元”增值评价作为追踪式评价,是一个横纵交织的系统。从横向来看,增值评价涵盖影响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各方面因素;从纵向来看,增值评价是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段时期内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态势变化。因此,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是包容性较强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而且应注重多元主体的不同价值需求,既要考虑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状态调控,还应注重评价对象的价值诉求。增值评价主体多元性决定了主体的广泛参与性,因此,可以建立健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研究人员家长教师学生”多方主体的联动机制,

23、共同推动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常态化实施。在充分听取不同主体的评价后,收集完整的评价信息,对数据结果做出客观、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为全面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与策略扶持。33(五)增值评价功能:从“唯选拔”到“重诊断”增值评价的主要功能并非选拔、鉴定与警戒,也不是仅仅关注学生个体成绩在群体中名次排列,而是通过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获取能够反馈学生学业成就的有效信息,以此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针对在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补救。因此,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应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现实状态与过去状态的纵向比较,进而刻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以此在课程

24、标准的要求下,结合学生个体需求确定学生素养发展程度,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研判,强化正确的、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实现的教育行为,控制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充分发挥增值评价的诊断功能,引导学生朝向理想的教育目标前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学生的近期发展需求,更要满足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三、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总结反思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探索增值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着重考虑如何有效地规避其劣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纵向评价的优势13,尤其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增值评价与其他评价方式相互弥补,防止增值评价对应试教育产生强化作用

25、,注重增值评价数据的处理与结果的运用。(一)促进增值评价与其他评价方式相互弥补没有任何一种评价方式能够完全适应所有教育目标的评价,每一种价值取向下的教育评价均是优劣共生。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也同样需要其他评价方式的配合,这是因为增值评价以“增值”对学生进步幅度进行衡量,其最大优势在于克服了数据横向比较的缺陷,但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例如,增值分数作为学生学习成绩变化的量化指标,是否能够如实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排除考试环境、学生状态等偶然因素造成的偏误。再如,增值评价以进步幅度为基准,这对于起点高、基础好的学生而言,进步空间有限,进步幅度自然会变小。可以借助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

26、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提升增值评价的合理性。因此,在探索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过程中,有必要深思增值评价与其他评价方式的相互弥补,进而有效地规避其劣势,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不断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真实测评。(二)防止增值评价对应试教育产生强化作用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还需注意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分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14。增值评价无法判断学生进步幅度是源于自身基于兴趣导向实现的自主学习,还是应试教育下为提高成绩而进行的应付考试的训练。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导致增值评价成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罪魁祸首”,从而强化应试教育。然而,从增值评价深层次来看,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强调以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幅度来

27、实现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良性评价,这与我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不谋而合15。因此,要充分发挥增值评价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衡量教师核心素养、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公平公正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开展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意义,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回归教育本真。(三)注重增值评价数据的处理与结果的运用大数据正在成为推动教育系统颠覆性创新与变革的科学力量,包括教育在内的整个领域都将在这一力量潮流推动下发生深刻机理变革。大数据赋能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是破除“五唯”教育评价痼疾,落实立德树人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16。小

28、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数据的处理至关重要,增值评价完成从心理测量、数学矩阵、价值解读到积极建构的转变,通过提供数据帮助学校领导做出决策,得出反馈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种有用信息17。目前存在一些关于数据处理的统计模型,这些模型对于数据处理的方式大相径庭,操作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由于增值评价作为一种追踪评价范式,会形成大量的数据资料,如何对不同年份获得的数据在统一变量尺度下进行转换,数据处理技术以及不同阶段数据之间的衔接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的广泛应用。此外,小学生核心素34Possibility and Feasibilit

29、y of Value-added Evaluation of Primary SchoolStudent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HU Hongqiang,WU Lisha,ZHAO Xin,ZHU LimingAbstract:Value-added evaluation is an evaluation paradigm that compares the progress of students beforeand after a period of continuous time,pointing to the evaluation proc

30、ess of good beginning and good ending.It ispossible to evaluat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key competences with the help of value-added evaluation,which can be included in the path from unique to difference,goals of value-added evaluation from resultsonly to competences,methods of value-added eval

31、uation from result only to process,subjects of value-added evaluation from singularity only to multiplicity and functions of value-added evaluation fromselection only to re-diagnosis.The value-added evaluation of key competenc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promoting the mutual complement between value-ad

32、ded evaluation and other evaluation methods,prevent thenegativ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value-added evaluation on exam-oriented education,and focus on the processingof value-added evaluation data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sults.Key words:value-addedevaluation;keycompetences;possiblespace;feasiblepath

33、养增值评价结果不仅要向学生开放,还应向学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开放,实现核心素养增值评价信息资源共享,甚至可以构建小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进步幅度常模,并以常模为基础,开发学生评价结果的数据追踪查询系统,建立“初中高中大学”一体化的数据库,从而有效地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进行监督与调控。参考文献: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2 朱立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高考测评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21,37(3):52.3 朱立明.从“核心概念”到“核心素养”2011 年版与2022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比较研

34、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3):1.4 罗祖兵,郭超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困境与出路J.基础教育,2019,16(5):49.5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59.6 霍华德 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8-12.7 马斯洛.马斯洛人本主义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52-57.8 曾文婕,黄甫全,余璐.评估促进学习何以可能论新兴学本评估的价值论原理J.教育研究,2015,36(12):79.9 朱立明,秦丹.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架构研究J.课程 教材 教法,2022,42(7)

35、:12.10 朱立明.深度学习: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20(12):53.11 任春荣.增值测量法公平利用考试成绩评价学校效能的科学途径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7(4):12.12 徐丹,牛月蕾.教育增值评价先行者美国田纳西州教育增值评价模式解析J.教育科学,2012,28(1):83.13 朱立明,宋乃庆,罗琳,等.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J.中国考试,2020(9):15.14 马晓强.探索增值评价,我们在顾虑什么?J.中小学管理,2020(10):5.15 辛涛,张文静,李雪燕.增值性评价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教育学刊,2009(4):40.16 宋乃庆,郑智勇,周圆林翰.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大数据赋能与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1(2):1.17 郑智勇,宋乃庆.新时代基础教育增值评价的三重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0):1.责任编辑:岳俊冰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