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二年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教 师连淑吟单 位潮阳和平中寨小学课题名称黄山奇石学情分析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可是本学期出,在归类识字中,通过看图识字,学习?quot;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
2、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及想象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能简要讲述或简单画出。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后办小报,初步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感受黄山奇石的美,培养学生初步审美意识。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奇”二、初读课文,感受“奇”1读读课题,找出重点。2自读课文,了解奇石。 (1)自由读文,把读得不顺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3、(注意读准“尤其、风景、陡峭、手臂、脖子、著名、奇形怪状”等词语。)(2)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3)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看哪些自然段是写黄山奇石的?三、细读探究,品味“奇”1研读第自然段。(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2)找出这一段中赞美黄山风景的词语,用“”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3)小结:这一自然段写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引出了黄山石(是全文的总起)。2品读自然段。(1)轻声读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奇石的名字(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2)出示奇石“仙桃石”。(3)出示奇石“猴子观海”图。(4)出示奇石“仙人指路”图。
4、(5)学习第5自然段。(6)齐读第自然段。四、回归整体,再现“奇”1回读课文,想象黄山奇石的特点。2表演读:像导游一样把这些有趣的黄山石介绍给游客。3回归文题,体会“奇”的意思。欣赏了这些黄山奇石,你觉得这些奇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趣、神奇)题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来概括?(奇形怪状)第2课时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1教师范读全文。2你能读得比老师好吗?试一试。3阅读讨论:作者在文中写了几处黄山石景,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你是怎样分辨的?详写的奇石是怎样写的?板书设计1黄山奇石仙桃石飞落猴子观海抱 蹲 望仙人指路站 伸 指金鸡叫天都伸 啼 叫作业或预习1熟读课文。2写生字词。3
5、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自我评价在本案例中,我是站在新课标理念的高度精心设计的,具体体现在:1、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在学生自学“仙桃石”,进行交流时,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形状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2、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议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3、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