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春(七年级.下).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969741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七年级.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春(七年级.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春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清思路,尤其要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3 学习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并运用于练笔中,使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4 对文中精彩的句段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以鼓励为主,但要注意引导 的方向性。) 5 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从本文的学习中,初步学会阅读文章和欣赏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 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教具:录音机、挂图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 朗读。 1、放录音,大家要用自己的心去领略春的风光,春的气息。在听的过程中有遇到好的词和句,就用笔把它划下来,这不仅是我们学会欣赏,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而且也是阅读课外文章,积累词汇的一种常见方法。 2、通过这种感情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是先赞美,还是先描绘,或者是先期待?现在请***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一段,看看作者的热爱之情最初是体现在哪里?) (四) 分析精彩句段: 1、从对春天的盼望开始。 现在请同学们整齐的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作者期盼的语气。想一想,这一段哪里写得好? 2、绘春: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3)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 3、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段。 (1)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3)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叶子、风、草为例作对比。) 三 作业 1 背诵第2-7段。 2 掌握字词及课下注解,准备小测。 3. 完成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测字词 (二)导入 (三)春花图 1、假如现在你手中还握着一架摄像机,按照课文的描写,你将如何进行拍摄? 2、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幅画美不美? 3、 这段话共有几句话?五句。 想想每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四)春风图 请一位同学起来背诵这一段。 1、作者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2、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触觉、嗅觉、听觉。) 3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 4、刚才说了,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5、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到了什么? 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 6、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五) 春雨图 那么春天的雨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朗读第6段。读完后思考或者自由讨论两分钟,让学生上台填写表格。(目的是让学生试着用自学或探讨学习的方式欣赏文章。)要说出体现在哪里。 明确: 顺序:由物及人,由近及远。修辞:排比,比喻。特点:细密,轻盈。 (六) 迎春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七) 赞春 请同学朗读8—10段。说说这三段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生机勃勃,千姿百态,充满活力。) (八) 活动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为什么?甚至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个字或词谈谈体会。 (九)总结 评价同学的谈话。从文章中作者体现出来的感情,到从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给读者的启示,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作文。 (十) 作业:背诵全文。 2、预习10课。 教学后记:在对优美词语、句子的理解中,学生能联系实际,仿写比较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