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传媒 年第 期影视作品欣赏基金项目: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资助项目:“影视讲好中国故事的逻辑、实践和路径研究”(晋教科【】号);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宋代美育思想研究”()。作者简介:李京芮,女,太原师范学院艺术学理论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艺术批评研究;张颖,女,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艺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美学研究。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释释释释释释释释释释释释释释释释释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经经经经经经经经经经经经经经经经经典典典典典典典典典典典典典典典典典 美学视域下电影 上甘岭 的艺术
2、之美李京芮张颖(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摘 要: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大众艺术,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普及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上甘岭 肩负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传播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主流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具备重要的艺术价值。本文立足于美学视角,根据电影艺术的特殊性,深入剖析了影片 上甘岭 的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艺术元素,解析了影片的历史真实书写艺术真实之美、线性叙事表征影片结构之美、声画融合直抒音乐之美,探讨了鼓舞人心的抗美援朝精神的美育价值,旨在挖掘电影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引导观众获得审美体验,感受红色经典带来的美学效应。关键词:上甘岭;艺术
3、真实;叙事;音乐;美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先后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上甘岭 是一部红色经典黑白有声的长篇电影,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主要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年,该电影在国内上映时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在观影时无不潸然泪下,毛主席曾说这是一部真正的中国电影。几十年后的今天,在视听效果斐然、特效影片层出不穷的新时代,回看这部红色经典,依然震撼人心。究其原因,上甘岭 生动形象地塑造出了骁勇善战、视死如归的志愿军英雄群像,彰显出伟大的
4、抗美援朝精神。一方面,该影片在新时代能够使人们时刻铭记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唤起观众对追求和平而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志愿军战士的无限追思,让观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另一方面,对增强党性教育实效,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历史真实书写艺术真实之美作为记录手段,电影呈现具象影像,是将物质世界进行艺术加工后,以直接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从而使观众与电影之间快速形成具有真实感的场域,给观众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进而让观众领悟到电影中所蕴涵的深厚内涵。(一)艺术再现历史事件之美从真实性的
5、角度来考量,上甘岭 的确是一部优秀的纪实性题材电影,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它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有机结合,在艺术虚构的基础上坚持真实还原历史事件,绘影绘声地再现了那场荡气回肠的战役中的“人”和“事”,观众无不为影片中的细节而动容。年 月 日,朝鲜战争爆发,直至 年 月 日,美今传媒 年第 期影视作品欣赏方公然中断停战谈判,单方面宣布停战谈判会议无限期休会,并在同月 日凌晨 时 分,向我军发动了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进攻 “金化攻势”,仅半个小时,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硝烟弥漫,上甘岭战役就此打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志愿军在艰难的环境下顽强战斗了 天,共击退敌军 多次冲锋,取得
6、了最终的胜利。“艺术真实是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对历史真实反映的基本要求”,影片上甘岭 以这场世所罕见的战役为创作素材并进行艺术加工,没有过多地选取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而是生动刻画了这场战役中最为艰苦、最为惨烈、最彰显英雄品质的斗争阶段,即持续了 天的“坑道战”,采用“以小见大”、细微处见真实的表现手法,将残酷的战争场面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高度融合,生动、逼真地再现了那场气势如虹的战役。(二)艺术抒发历史情感之美上甘岭 中由高保成饰演的八连连长张忠发,其人物原型为时任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七连连长的张计发,电影上映后,张计发一边观看影片一边流泪,他说:真正的上甘岭战役远比电影中所表现的情境要残酷得多
7、,最苦的是断了水,为了生存下去,尿液成了最宝贵的水源。上甘岭 真实还原了这一切,在坑道内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战士们将所剩不多的水留给伤员,伤员又将水让给可以上战场的战士,为了抢水,许多战士牺牲了生命。大家虚弱地躺在坑道内,干裂的嘴唇、发不出声的喉咙,每一个场景都震撼人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武力战争,而是一场耐力与毅力的较量,在连续 天严重缺乏水源、药品、弹药的情形下,志愿军战士们依然顽强战斗。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有效地阻挡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竭力保存了后方志愿军的有生力量,使这场战斗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影片最后,通讯员杨德才在山头喊出:“让祖国人民听
8、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话音落下便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的火力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敌人的碉堡。正如第十五军在战后编撰的 抗美援朝战争战史 中所描述的:“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可见,上甘岭战役充满艰辛与曲折、惨烈与悲壮。导演用“写实”的手法艺术化地展开剧情、叙述故事、描写细节,不仅以历史的、审美的视角,透过这场真实战役的表层,对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作出艺术的再现与阐发,也摆脱了以往战争电影创作中概念化、平面化、程式化的缺点,实现了对历史真实的超越和升华,能够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强烈感触到故事的真实性与影
9、片的艺术性。二、线性叙事表征影片结构之美电影是继文学、戏剧之后的又一叙事艺术。叙事指叙述者通过若干精心巧妙的设置,完整地讲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故事,这意味着故事流程需要被放置在一个符合逻辑又适应于故事内容的框架之内,即叙事结构,这是电影叙事的关键所在。(一)线性叙事构建故事结构“电影的结构是电影叙事的概括性力量,也是电影的形象肌体,主要通过造型和声音来展现。其中,造型包含构图、线条、影调、色彩,声音包含对白、旁白、音乐、音效等方面。电影的叙事结构是把电影中的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技巧进行组织和协调,给予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和视听呈现。”可以说,电影的审美核心是通过视听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段,在有限的
10、时段内叙述一个故事,给观众创造一个虚拟却无限真实的艺术世界,让观众在某种“沉浸式”的体验中获得精神性的享受。对于特定的战争题材影片而言,它的美学旨趣集中围绕着“战争”惊心动魄的过程,有组织、有条理地描绘处在极度紧张的艺术情境中不同人物的命运。一方面,影片 上甘岭 对历史真实事件进行了艺术加工,大量采用实景拍摄的方法,以纪实性作为美学基础来呈现这一历史事件,使得影片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富含想象与诗意;另一方面,采用以情节为中心的传统线性叙事结构推进剧情发展,在总体叙述结构中体现出“战争”所具有的“历时性”特点,即包含开端、发展、高潮、今传媒 年第 期影视作品欣赏结局,讲究因果关系清晰合理
11、、起承转合张弛有度。上甘岭战役历时 天,而电影必须在两个小时左右完整讲述故事,还要突出主题。因此,导演通过黑白影像成像的独特艺术效果,凸显出事件发生的年代以及战争的压抑性和残酷性,并利用线性叙事结构中时间的省略与记录功能,通过一位普通士兵的口吻,以其战役日记和旁白的表现手法,在把握线性时间序列的同时截取了五个时间节点 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依次呈现了此次战役的前因、经过、发展走向以及战争的惨烈境况,真实而自然地再现了这场战役艰苦卓绝的斗争场面。(二)塑造人物创建故事情节上甘岭 将坑道内的“缺水”问题作为矛盾的焦点和故事主线,并沿着这条主线介绍了历史背景,有序编排了一系列相关情
12、节,通过推演、扩展、转折和映射等手法,建构出一个结构严密且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体。其中,对张忠发这一人物的塑造就是在与故事情节相结合的基础上,突出他作为中心人物的表现,使这一人物成为了矛盾与情节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影片开端便交代了张忠发的个性特点 打起仗来会嚷着要水喝,通讯员杨德才知晓连长张忠发的这一习惯,所以身上总背着水壶,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地递水给他。而每一次张忠发与水接触时,神情动作都大不相同,比如,打退敌人高兴时,他会一饮而尽;接到撤退至坑道内的指令苦恼时,他会将举起的茶杯重重摔到地上;水源充足时,他会卷起袖子大声喊道:“杨德才!水”;没有水时,他又会申斥通讯员杨德才和卫生员王兰私自留水给
13、他。通过张忠发爱喝水的这一特性以及他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到艺术家的创造力。影片通过戏剧冲突来表现人物,又通过人物性格驱使下的行为活动推动戏剧冲突,以细腻的手法将人物完美融于剧情发展中。无论是以时间进程还是以围绕某一具体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为形态的叙事方式,皆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去构建“真实性”的幻觉机制,使传统的线性叙事表现出最大限度的艺术张力,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凭借看到的内容、元素逐步理解故事情节与故事意蕴,并从中窥见隐藏在微小细节中的感人力量,进而在“物象”的“沉浸式”体验中获得审美快感。三、声画融合直抒音乐之美在电影出现之前,音乐便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当音乐进入电影
14、,与电影相融合之后,它的形态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电影中的音乐是电影声音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响、对白共同构成了电影的听觉要素,协同交融于影片的整体视听构思之中,与视觉元素共同发挥着作用。音乐有时会比画面更具表现力,可以传递语言与行动皆无法表达的情感,创造出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营造感人至深的情感氛围。上甘岭 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不仅是因为它给观众带来了宏大壮观的视觉震撼,也因为影片中的音乐旋律给观众带来了难以比拟的听觉享受,直击观众内心。(一)彰显情绪内涵的主题歌之美“主题歌是电影主题音乐的一种形式,通常用来表现电影主题、塑造电影基本形象、凸显特定情绪,是整部电影音乐的核心。”上甘岭 的
15、主题歌是英雄颂,影片开场以战争场景的美术画作为背景,伴随着雄浑的主题歌,导演、剧作家、所有参与影片制作的艺术家及演员的名字依次出现,而后随着旁白的出现,主题歌的声音逐渐降低,电影画面就此展开。英雄颂 的旋律高亢清脆、荡气回肠,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能够在刹那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对战士深怀敬意,并体会到那场战役的艰辛与不易。影片 分 秒处,伴着敌人的一声炮响,新一轮进攻开始,英雄颂 的旋律再次响起,志愿军战士们英勇跳下山头与敌人肉搏,被枪杀、被火烧,不断有人倒下,场面惨烈悲壮。歌词“壮志的祖国儿女,为世界、为和平、赴汤蹈火,去做英勇的斗争,硝烟滚滚,火势熊熊,杀声呐喊,铁石飞崩,硝烟滚滚,
16、火势熊熊,杀声呐喊,铁石飞崩。一样,一样冲。一样,一样进。勇敢的战士,轰不动炸不倒,舍生忘死战斗在上甘岭”与电影画面相得益彰,向今传媒 年第 期影视作品欣赏观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影片结尾处,迎着总攻的冲锋号,志愿军战士们从坑道里勇猛地飞奔出来,冲向敌人,英雄颂 的旋律第三次响起,直至影片结束。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来自于它本身所特有的浸染性,同银幕上的画面融合后,能够为影片场景增添音乐本身威武、气势磅礴的色彩,直击观众内心。主题歌 英雄颂 分别在电影 上甘岭 的开头、中间、结尾处出现,每一次出现都表达了不同的情绪,但是,都体现出志愿军战士坚贞不屈、震天撼地、精进勇猛、气壮山河的风貌与气概。(二
17、)传递艺术感染力的插曲之美电影插曲也是电影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情节发展密切相连,一般会出现在特定或重要的情境中,是电影创作人员为表现某一具体情节内容而专门创作的,用来抒发某种特殊情感或情绪,表达影片人物心理活动的歌曲。上甘岭 中的插曲 我的祖国 在影片 分钟处出现 战士们接到上级指示留守坑道,在激烈战斗的短暂间歇时分,一边关注敌人的动向,一边下棋、聊天、看书、打牌,战壕里凝重的氛围中流露出一丝轻松,在这一情境下,女卫生员王兰清亮的歌声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战士们听到歌声,黯然的目光顿时明亮了起来,伤员的脸上也绽放出笑
18、容,共同唱起:“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这时,镜头推出坑道口,通过蒙太奇剪辑转接祖国的大好河山画卷后又回到坑道,扫过每一位战士的脸庞,他们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希望,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祖国美丽的山川大河,这一画面使观众内心顿时升腾起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爱意。这首插曲优美舒缓却又不失激情,有温柔之感,也有磅礴之势,与画面紧密联系,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不仅唤起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挚爱与怀念之情,也打开了观众的情感开关,使观众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产生情感共鸣,沉浸于影片之中,并在
19、自身的想象场域内对影片达到初级和次级的双重认同,燃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四、抗美援朝精神升华美育价值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 美育与人生 中说道:“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任何艺术形式都并非是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它们都同时具备娱乐、审美、教育等功能,影视艺术更是如此,或者说,电影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所发挥的作用更强烈,更具有“威力”。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要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红色 指的是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
20、的思想风貌。”红色电影是影视文化的重要一支,其独特的艺术视听与审美价值深受观众认可。一方面,红色电影是真实的历史记忆承载者,包含着对历史的人性化解读;另一方面,又是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者,肩负着重塑、构建、强化人民群众主流意识形态的重担,充满着历史的、人文的价值意蕴,是发挥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要推手。上甘岭 是一部具有强烈历史感与艺术感的红色经典电影,其中所蕴含的抗美援朝精神能够激励观众时刻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为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激情一直是飘扬在 上甘岭 里的旗帜。影片中,志愿军战士的心中始终根植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他们以
21、临危不惧的胆气、身先士卒的豪气、万夫莫当的勇气前赴后继,与敌人展开了一次又一次骇心动目的斗争。战场上,我军在敌人的飞机、坦克、炮弹的连番轰炸下,一往无前,无人后退,战士们以自己的身躯裹挟着炸药包冲向敌人,誓与阵地共存亡。如同徐锡麟 出塞 中所写:“军歌应唱大刀今传媒 年第 期影视作品欣赏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正是这种忠于祖国、报效祖国,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予了志愿军战士必胜的信心与决心,使他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昂扬起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二)为战胜一切敌人的英勇顽强、革命乐观主义精
22、神 上甘岭 传递出志愿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坑道作战是上甘岭战役中最为艰辛,也最为关键的阶段。坑道里的生存环境与条件非常恶劣,为了切断我军战士与后方的联络,敌人将我军部队封锁于坑道内,连番用炸弹、火药、硫磺弹、毒气弹对坑道进行轰炸、焚烧、堵塞。并且,坑道里还面临缺粮、缺弹药、缺氧、缺水的问题,战士们只能舔舐从坑道岩壁上渗出的少许水滴,靠顽强的意志坚持着,咬紧牙关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与此同时,伤员也是备受煎熬,由于缺少酒精和绷带,只能任凭伤口发炎、溃烂,强忍着剧痛,一声不吭。虽然身处如此困难的环境中,但是,志愿军战士依然心怀希望,对胜利充
23、满坚定信念,以乐观进取的精神来面对一切艰难险阻。(三)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伟大的上甘岭战役,我军死守阵地,不仅仅是从中国自身安全角度来考量的,而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反抗剥削与侵略,是高扬着国际主义精神的正义之战。正是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倡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志愿军战士顽强战斗,越打越勇,充分彰显出中国伟大的国威与军威。上甘岭战役取得了最后胜利,彻底击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打破了帝国主义扩张势力的阴谋,促使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从此奠定了朝鲜、韩国的南疆北界,换来了亚洲及世界几十年的和平安定。五、结 语习
24、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上甘岭 体现的正是热爱祖国与人民、甘于奉献与牺牲、追求和平与正义的高尚精神。影片通过线性叙事结构推进情节发展,以一条清楚明晰的线索向观众呈现出和平的重要性、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心怀祖国、热爱祖国的永恒性,并在其中深入挖掘最核心的民族精神,从而使观众全身心地沉浸于影片中,在直觉、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的辅助下,真正领悟到影片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共同
25、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参考文献: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小康,():郑铁生 沉重的话题: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文艺研究,():陈赋斌,李发红 透视上甘岭战役 弘扬上甘岭精神 军事历史,():刘凡 电影叙事结构探析:线与非线 电影文学,():袁凯娟 浅谈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电影文学,():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全集 台湾:中国台湾商务印书馆,: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 鲁迅全集第 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胡殷红“红色经典”对当前创作有什么启示?文艺报,()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责任编辑: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