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向度与内生进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576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向度与内生进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向度与内生进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向度与内生进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民族研究 2023年第2期(总第170期)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向度与内生进路*韦心勤李祥吴倩莲【摘要】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追赶、跨越基础之上的民族地区教育的新诉求。推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命题,在政治、法治、文化、经济、科学等视角有所催新,进而形成了发展的基本向度,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向度、保障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权利的法治向度、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向度、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向度和遵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向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进路。【关键词】中华

2、民族共同体;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内生进路【作者】韦心勤,南宁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1。李祥,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吴倩莲,贵州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贵州贵阳,550001。【中图分类号】G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23)02-0099-0008一、问题提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是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看,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与全国教育事业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教育共同体关系。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体部署以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

3、量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专设有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篇幅,其中明确提出了“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从历时性上看,民族教育因长期受益于国家民族教育倾斜政策、外援式帮扶等的影响,发展至今,无论是从发展过程的内维上看,还是从发展结果的外维上看,已经由跨越式发展阶段走向内生发展阶段,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经历了从规模到质量再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已经具备且达到了建设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体系的条件和时机,即从政策层面和现实层面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如何在铸牢中华民

4、族共同体意识中奋力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界上看,当前关于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主要是对民族地区各层次的教育进行研究,如从纵向上对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1、民族地区职业教育23的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推进路径进行研究,横向上对民族地区“互联网+”教育差异性问题与高质*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西部项目“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XMA190283)99广西民族研究 2023年第2期(总第170期)量路径构建4进行研究,也有对民族地区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交叉研究56。研究成果相对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少,从

5、时间上看,这无可厚非,但详析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与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关于民族地区教育的研究,特别是有关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的研究78910为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经验与实践经验。但少有学者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角,探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民族地区教育是民族地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概况影响着民族工作的顺利发展进度,习近平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加之“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来的重要论断,从时间发展上看,两者联系密切,民族

6、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不能脱离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进行,因此,本文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角,从学理上论述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催新概况和基本向度,从实践上探究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进路,积极推动民族工作顺利进行,为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二、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更新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背景下,政治、法治、文化、经济、科学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都有了新的内涵,且都是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实体而展开,既具有原来视角下的内涵的特点,又具有新的视角内涵。(一)政治视角:形成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共同

7、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正向的社会意识,必将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促进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公约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工作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政治共同体,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从宏观上看,民族地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教育实践要贯彻落实国家层面的要求,思想上要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坚定中华民族理论自信,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特别是其中有关民族工作、民族教育工作、党的民族理论的论述,以此武装头脑,指导教育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政策上,中央

8、层面发布的教育政策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实践具有高瞻远瞩的指导意义,民族地区政府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层面的教育政策,做好教育治理工作。其次,微观上看,民族地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特殊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形成政治共同体的过程中,民族地区政府要基于地方教育发展实际,敢于探索出符合地方教育发展实际的教育经验,做到在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因地施策、因地制宜,坚定民族地区教育自信。总的来说,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视角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国家层面的教育方针政策,更要具有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独特性思维。(二)法治视角:夯实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治

9、思维“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实行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11,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法治视角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更新,强烈要求民族地区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具备法治思维,通过法治方式处理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切问题,最终实现教育善治。首先,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复杂因素,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机会、发展权利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通过被动的“等靠要”得到的,具备了教育法治思维以后,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权利的获得将由被动转为主动。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自治权是该制度的核心,教育自治权包含在其中,教育自治权能够增强共同体成员的主体意识,6教育自治权

10、的获得能够给予民族地区更多的参与机会,参与是增强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参与中能够铸牢共同体意识。因此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核心是通过法治思100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维,获得教育自治权,将“教育管理”转变为更加体现人文性的“教育治理”。此外,民族地区要将教育法治思维贯彻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形成家校社协同的教育法治模式,如民族地区教育部门要依法行政、学校依法治校,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法治化建设,形成民族地区教育治理现代化格局,共促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文化视角:巩固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共同体实践表明,教育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

11、育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教育,文化得以传承和文化化。中华民族文化、民族地区文化都对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系统理论角度看,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是要置于中华文化和民族地区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教育的发展必定受到宏观层面的中华文化和中观层面的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因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视角内涵更新要求民族地区形成文化共同体。我国民族地区幅员辽阔,在历史悠久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但也经常出现对自身文化的“唯我论”,形成对其他文化的强烈排他性,这样的文化排他性一是体现在对民族文化与非民族文化之间;二是体现在各民族之间。前

12、者对非民族地区的文化产生抵触心理,后者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盲目自信。然而,无论是非民族地区的文化还是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有特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具有文化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有学者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民族教育,强调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在反思、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自觉汲取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成就,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情感和适应力,共同维护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12显然,这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需要通过教育得以实现,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培养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塑造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形成多元一体

13、文化格局。(四)经济视角:催生赋能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经济共同体当前,学界已经认识到可以通过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积累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从而赋能民族地区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民族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基础和制度根基”13,因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视角内涵更新实则是力促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以赋能经济发展、乡村振兴。首先,从教育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看,经济投入,能够为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当前,民族地区教育硬实力的经济投入已经得到保障,教育硬件设施等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软实力的经济投入还明显不足。教育能够为经济赋能,提

14、高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从而继续反作用于教育,在教育硬实力经济投入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提高对民族地区教育软实力的经济投入,从内在上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得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之间形成良性的“双循环”结构,两者之间双重契合,从而实现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其次,乡村振兴,亟需人才振兴,教育是培养人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提高民族地区劳动力素质,积累大量的人力资本,“相比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在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中见效更快,是增强民族教育体系内生力的突破口”14,因此,民族地区在兼顾各类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五)科学视角:增强推动民族地

15、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生态意识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加关注“人”的特性,以人为本,促进人的高质量发展要与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形成教育生态意识。即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视角内涵更新在于增强遵循民族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生态意识,并以此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律是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隐含着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规律是民族地区教育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形成的,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科学性的特征。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12345”,即一个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两个愿景”共创中华民族

16、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三个意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四个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101广西民族研究 2023年第2期(总第170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15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因此,民族教育无论怎样发展,其教育发展方向始终与中央层面教育发展方向保持一致,遵从顶层设计。其次,民族地区因其特殊性,教育对象上存在差异性、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元素也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这是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个既定规律事实。此外,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看,在方式上,民族地区

17、教育发展要遵循适应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三、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个向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视角、法治视角、文化视角、经济视角和科学视角都已经内涵更新,结合上述对内涵更新视角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探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的基本向度,从不同的向度,为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向度政治向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在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起到指挥棒和理念影响的作用,政治理念是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能否实现,政治思想引领尤为重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8、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领,从更高层次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即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向度蕴含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时代性。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向度要向党中央看齐,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机关要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部署。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各类教育改革措施付诸实践,诸如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改革、家庭教育立法、“双减”、新课标改革等,国家层面关于教育改革的举措越来越精细化,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是基于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进行的,必须深入贯彻、领会其中的教育改革要义。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贯穿在民族地区政治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在民族

19、地区政府部门的各项政治工作建设上,重点是要铸牢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府工作人员是政治建设的主要力量,以此更加能够在政治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保障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权利的法治向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权利的获得表明民族地区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大的行动权和话语权,法治是保障权利得以运行的重要基石。如前所述,民族地区教育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客观上讲,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依然需要贯彻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权利的核心要义,实则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习近平指出:“教育公平

20、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6教育高质量发展语境下,保障教育优先发展,首先,从教育资源上看,就是要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优先分配,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来说,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在新时代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必不可缺的物质根基,因此在教育资金投入、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等资源的投入上,都更应该优先倾斜。其次,从教育自治权上看,民族地区政府应该拥有更加坚定的教育治理权,民族地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应该得到扩大,具备了教育自治权,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才能符合民族地区实际,才能实现与非

21、民族地区相同的教育目标。此外,民族地区社会的组成不仅仅只有教育要素,还有经济要素、政治要素等,但在保障教育发展权利下,务必要突出教育要素优先发展的地位,从而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回应习近平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指示。随着教育的发展,民族地区间出现了教育差距,近年来,多数民族地区省份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进行调整,加分范围的精调,能够让加分政策在存在较大教育差距的民族地区发挥其教育补偿作用,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平,保障民族地区的发展权利。总的来说,民族地区要积极完善民族地区相应的教育法律法规,以保障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权利,使得民族地区教育实现高质量

22、发展。10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三)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文化向度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地区文化向度,追求的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共同体,简单的说,文化共同体即是指各民族文化间的共同性增强,差异性缩小,从而形成一种民族文化共识、文化自信,以此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文化涵化理论,民族地区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是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必要途径,“民族交往为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接触提供了条件,而民族交流则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涵化提供了条件”17,民族交融则是文化共同体形成的最大推动力,民族交往到民族交流再到民族交融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互为基础。民族交往是文化共同体形成的第一步,各

23、民族在民族地区间虽然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情况,但各民族间似乎存在着一道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存在的天然屏障,而交往是打破这道屏障的第一步,通过交往,各民族间相互流动相互了解,“交往理性认为人们可以运用理性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以达到一种非强制的共识状态”18,非强制的共识即是自觉的文化共同体形成的重要要素,这一共识通过交往可以形成。民族交流是民族交往的进阶版,如果说交往打破的是表层阻隔民族间文化相互接触和互动的天然屏障,那么交流则打破了深层次上推动各民族间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甚至发生变化的屏障,后者的效果明显要强于前者,但前者又是后者实现的基础,民族交流不再局限于表里交往,而是无论从哪一方面

24、看,都是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民族文化交往和民族文化交流的实现,推动了民族文化交融,民族文化交融是在各民族文化得以接触的前提下,文化共同性日益增加的途径。因此,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通过教育促进民族文化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育各民族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观,即教育元素中要多包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通过理念养成指导行动,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四)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向度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向度,表达出两层含义,一是民族地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受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二是民族地区的教育高质量

25、发展能够通过赋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又反作用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即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正确认识到以上两种含义,形成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向度。习近平强调,民族工作的推动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精神力量,哪一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民族教育工作的推动也同样需要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物质力量的核心是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质力量主要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关联,如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硬件设施提供支持,而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经济作为支撑,虽然说民族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在外援式帮扶的情况下已经得到很好的

26、发展,但是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才激励机制等的实现是需要经济作为支撑的,这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联系,因而,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反过来看,也说明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扩大,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赋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就是上述提及的第二种含义。从现实情况看,当下,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职业型的“在地化”人才,而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其人才培养的关键;另外,因教育长期性、滞后性的原因,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未来型人才。

27、总的来说,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通过教育积累人力资本,满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五)遵从民族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向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规律是从数量、到质量、再到高质量的演进过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民族教育发展方向上的一致性。毋庸置疑,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方向始终与我国教育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从当前的教育质量上看,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虽然不高,但教育发展努力的方向是向党中央看齐的,教育发展方向是具有共通性的,不会因为任103广西

28、民族研究 2023年第2期(总第170期)何原因而改变,这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育发展方向上的表现。二是民族教育对象上的差异性。民族教育对象上的差异体现在民族地区教育对象与非民族地区教育对象之间以及民族地区教育对象之间。前者的差异性指的是民族地区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非民族地区偏弱,这是由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不公平情况下带来的发展水平偏下;后者指的是民族地区内部教育对象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与人之间的发展性和可塑性是不同的,因而体现出即使同属于民族地区,教育对象也具有差异性。三是民族教育内容上的多元一体和教育元素的丰富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

29、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基于此,民族教育内容具有民族特色,呈现出多元性,但民族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又是在遵守国家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实行的,具有一体性,且民族地区因独特的地理方位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都可成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教育元素相当丰富,这是非民族地区所缺少的。四是方式上的生产力适应性。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的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振兴,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要适应民族地区的生产力需求,通过高质量的教育培养更多的“本地化”“在地化”人才,特别是发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在人才资本培育中的作用。四、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

30、展的内生进路结合上述对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视角、法治视角、文化视角、经济视角和科学视角的内涵更新分析,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个基本向度。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进路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理念: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思想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在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下,提出来的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教育目标,行动上也更加自信自觉的行动方向。思想是实践的指南针,有什么样的思想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实践。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看得见的动态实践过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31、实现必然需要高质量的思想指导,客观上讲,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一方面是民族地区的外部条件环境等的历史原因,另一方面与民族地区的被动性的教育发展理念相关,“等、靠、要”是民族地区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具有明显的被动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思想是改变这一落后理念的良剂,是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指南,体现的是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思想。首先,民族地区应做好宣传,如制定宣传册、利用好宣传栏,利用好民族地区的“赶集”机会,进行宣传教育,初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外部上充实人们的视野、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其形成感官上的初步认识;其次,系统性、全面性的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重要途径,民族

32、地区可通过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学校教育等途径进一步系统性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人们的思想中,加深理解并逐步形成认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和政府部门人员是民族地区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的重要中介,成员质量的高低影响其培育的成效,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政府部门人员,都应该要具备浓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智慧和工作智慧,关键是自身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刻、独特的见解,重点在自身主动性地学习,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培育自身和他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思想。(二)内容: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教育元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既需要漫灌式的灌输,又

33、需要滴灌式的浸润,文化涵育是这一教育重要方式”19,教育培植是文化涵育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教育元素,学校作为教育培植的最主要的地方,在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教育元素中要发挥重要引领。一是学校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教育元素。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地区一项基础性但极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学校场域内的民族团结教育以其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贯穿共同体成员成长始终,在由知到行的过程中,民族10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情感突破历史时间和地域空间,凝聚为共同体成员的当下情感,由此铸牢共同体意识”20,可以说,民族团结教育是民

34、族地区教育中富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元素最多的教育形式,民族地区要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教育元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理论方针,其教育内容主要出现在思政课上,即思政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显性课程,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元素在思政课程上的教学比例如何,教师的教学方式等都会影响其教育元素的真正体现。除了显性课程外,民族地区的隐性课程,即除了思政课以外的其他课程中,如何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教育元素,值得各教育主体思考,这就需要在教师培训中,加大培养既能上好常规课又

35、能在常规课中挖掘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元素的“双师型”教师。(三)方式: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协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教育协同需要民族地区的多元主体共同协作完成。首先,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地方学校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组织领导,专设相关工作部门和专职人员,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工作体系,使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融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其次,从学校教育看,要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终身教育机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情感、态度、评价

36、和认同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总和”6,而认知、情感、态度、评价和认同等的心理活动是人一生都要经历的,因此,无论从横向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上看,还是从纵向的幼儿园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上看,都应该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终身教育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在横向教育、纵向教育的全过程,即贯穿在人一生的教育过程中,这就需要做好制度上的顶层设计,此外,横向教育和纵向教育中的各类教育都不是独立发展的,如横向教育中的学校主体要主动与家庭、社区联系,形成家校社协同的教育机制,纵向教育中的各时段教育要形成有效衔接,如此,才能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终身教育机制。值得一提的是,

37、“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各民族形成共有的文化心理认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为先导”21,因此,各民族地区要自觉加强与其他民族地区的交流交往交融。总而言之,民族地区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协同,是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四)制度: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法治民族地区教育治理法治化是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重点在建设完备的民族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但民族地区教育法治体系尚不完善,影响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教育治理法治化本质上是教育权力运行的法治化,民族地区的教育权力主要涉及政府部门的治理权力和民族地区多元主体的参与权利问题。一是在政

38、府部门的治理权力上。受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一直以来,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主要受制在政府部门的教育管理之下,体现的是政府部门的“一言堂”式管理,教育权力被牢牢囿于政府部门的手中,而开展教育活动的第一线即学校却基本没有“教育权力”之说,使得民族地区的教育出现更多的问题。教育法治化建设要求政府部门将手中的教育权力由“教育管理”模式向“教育治理”模式转变,建设新型的政校关系、政教关系,给予民族地区学校更多的教育自主权、自治权。这一“权力”的转变需要民族地区的教育法律法规作为合法指导,即要加强民族地区的教育法律法规建设,虽然目前很多民族地区已经出台了地方性的民族教育条例指导地方教育工作,但存在出台时

39、间距今过长和出台内容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需要因时修改,且上位法对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法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快推动少数民族教育法的出台。二是民族地区多元主体的参与权利上。教育是涉及多主体的一项活动,主要是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的参与问题。内部主体上,各教育主体,如教育行政部门、家校社主体等应该增强自身参与教育的主动意识,在民族地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上贡献力量。外部主体上,应该给予其参与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话语权,从而使得民族地区更好的“内化”其外部教育主体的“教育精神”,增强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总而言之,内外部主体的共同参与,通过“共105广西民族研究 2023年第2期(

40、总第170期)治”能够促进民族地区实现教育法治化建设,从而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龙红芝.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推进策略 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2乔云霞,李峻.论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J.职业技术教育,2022(6).3薛寒,李奕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文化的持守与转型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4郑志来.民族地区“互联网+”教育差异性问题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构建 J.民族教育研究,2020(1).5袁同凯,朱筱煦.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J.西北师大

41、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张学敏,石泽婷.民族教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内生逻辑新中国70年民族教育及其政策回溯与前瞻 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黎平辉.资源开发与文化传承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内生型发展模式探究 J.民族教育研究,2014(1).8李祥.面向2035的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图景及推进路径 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李祥,刘莉.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初探 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0周自波,李秋萍.内生发展: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滇西片区基础教育为例 J.教育理论与实践,

42、2020(7).11张文显.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J.中国法学,2014(4).12达万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教育实践的理论构想 J.民族教育研究,2019(1).13李丽媛,胡玉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J.贵州民族研究,2021(2).14杨秀芹,徐叶颖.建设高质量民族教育体系的五个着力点 J.中国民族教育,2021(2).15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EB/OL.(2022-08-17).https:/ N.光明日报,2016-09-11(01).17杜娟.从文化涵化视角看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J.中南

43、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18宋晓丹.交往理性规约工具理性: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转型及其中国启示 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9赵心愚.教育视域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J.民族学刊,2021(2).20张学敏,石泽婷.民族教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内生逻辑新中国70年民族教育及其政策回溯与前瞻 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1王易,陈玲.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 J.民族教育研究,2019(4).THE BASIC ORIENTATION AND ENDOGENOUS APPROACH O

44、F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ETHNIC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INESENATION COMMUNITYWei Xinqin,Li Xiang,Wu QianlianAbstract: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new demand of education in ethnic regionsupon the basis of pursuing and striding.Pushing forward high-quality devel

45、opment in ethnic regionskeeps to the key theme of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urges innovations in terms of such perspectives as politics,law,culture,economy,science and etc.,furtherforms the basic orientations of development,that is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to forge

46、a strong sense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the legal orientation to ensure education development rights inethnic regions,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to promote cultural contact,communication,and integration inethnic regions,the social orientation to adapt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47、 in ethnicregions,and the scientific orientation to follow education development rules in ethnic regions,thenon this basis forms the endogenous approach to advanc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ethnic regions.Keywords: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ethnic regions;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endogenous approach责任编辑:陈家柳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