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中山市小榄镇升平小学 石丽君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第85页。设计思路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就从这里入手。 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
2、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练习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第一个练习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这些题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顾及到智力水平发展较慢和中等的同学,第3个练习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在小组内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先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训练多次后,只给出三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无数个答
3、案。让学生在游戏中消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兼顾到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同学。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3.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
4、趣。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
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生2:三角形有三个角,师:你们还想继续学习三角形吗?好,今天我们跟着柯南一起学习三角形的其它内容,请根据平板视频微课,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和操作共同学习新知识,同时把你的收获或疑问写在黑板上。二、微课学习,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复习三角形的特点及边的关系2.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3.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4.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
6、180。(1)独立验证: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2)小组合作:用拼合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3)微课演示验证结果。三、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自己的收获或疑问四、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问题。1. 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知识的直接运用,数学信息很浅显)2. 按要求计算。(数学信息较为隐藏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师:现在谁能说说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一个三角形的原因?师:在一个三角形中,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钝角呢?生:因为两个锐角和已经超过了180。师:那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锐角呢?生:有,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么样?教学反思
7、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教学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过渡自然且有吸引力。 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但得不到统一的结果,再引导学生用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进行验证。这时,有部分学生在拼凑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里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练习设计也具有许多优点,注意到练习的梯度,并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很有趣味性。但还受课本资源的限制,不能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例如:可以出示一块被打烂了的三角形玻璃板(如图: ),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老师今天不小心把这块三角形的玻璃板打烂了,要重新买与原来同样大的一块,可老师不知道尺寸,怎么办呢?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