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河颂教学设计 讷河市第五中学 何媛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修辞方法的作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为大家播放一段视频(播放黄河视频和黄河大合唱歌曲)。看罢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想?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她孕育
2、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无数文人墨客,来到黄河之边,站在高山之巅,歌唱黄河,赞叹黄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感受黄河!(学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了解的黄河颂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河颂的作者、写作背景。)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2.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三、 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仔细体会,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几小节?1.学
3、生朗读,学生交流、评价朗读效果。2.诗歌应该用何种感情基调来读?3.教师指导朗读“望”的内容,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段朗读,教师指导,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停顿要稍长。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表现黄河的气势。(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4.学生配乐读全诗,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5.聆听名家朗读,再次体会。四
4、、合作探究1.歌颂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铁的臂膀”?3.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歌颂黄河?4.黄河精神指什么?五、质疑答疑今天,我们是否需要黄河精神?六、 拓展延伸1.光未然用黄河颂歌颂黄河,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呢?2.黄河昔日的美丽不复存在,面对黄河的污染,你有什么感想?(保卫黄河仍然是我们的使命)七、 课堂小结 学了黄河颂,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谈谈你们的感想吧!(师生共谈体会)八、 反馈练习及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并赏析。结束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
5、的中华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我们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中华之强盛奉献自己的力量!本节课老师也希望同学们懂得,学习伟大而又坚强的黄河精神,仍然具有非常深远的现代意义。板书:教学反思 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恰如其分予以表现,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因此,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结束语上精心设计,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在进行黄河颂教学时,我要求查找了许多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音频视频以及文化精神的资料。在课前的交流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此诗
6、是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结合学生刚上过的本诗的音乐知识,播放了有关黄河的视频配以黄河大合唱歌曲,从感性上感染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主动独诵,指导朗读,分段朗读,配乐朗读,名家朗读,使学生领会了诗中的意境与情感,学会朗读技巧,达到技能上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提问”作为教与学双向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有效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认可。但提问如果把握不好,变成“满堂问”,或者提问价值不大,我认为,课堂提问应该体现这样的功能,一是体现教师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及课堂设计思路,它应该具有牵引学生思维的导向作用,它的先后承递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要充分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之所需,要在教材和学生的交合点上,点出学生的真正起疑之处,方可真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黄河颂的教学时,鉴于学生对于诗歌写作的背景不太了解。所以,我在探究前就请学生介绍了写作的背景,我再进行补充,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看来,课堂提问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并加以因势利导,这样学生的课堂思维才能被紧紧地抓住,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