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舆论监督类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探析_徐宸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482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舆论监督类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探析_徐宸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舆论监督类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探析_徐宸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舆论监督类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探析_徐宸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9189舆论监督类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探析徐宸柯(作者单位:衢州广电传媒集团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摘 要: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具有一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社会健康发展,不断完善治理体系。但和正面宣传类新闻相比,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难度更大,面临着较多的阻碍因素。同时,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舆论监督报道的“度”,不但难以发挥新闻报道的积极作用,还会产生负面效应,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舆论监督类新闻记者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和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采访报道工作,真正体现舆论监督类新闻的价值,改善新闻传播效果。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新闻媒

2、体的一项重要职能是舆论监督,新闻记者通过对社会丑恶现象与阴暗面进行揭露,报道民众反映意见最多的问题,能够有效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党中央明确指出,新闻媒体要采用多样化方法弘扬主旋律,在做好正面报道的基础上,持续强化舆论监督。因此,媒体记者要准确把握舆论监督类新闻的采访原则和方法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担当意识,采编、传播高质量、有价值的舆论监督类新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1 舆论监督类新闻的特点与作用1.1 舆论监督类新闻特点通常情况下,可从以下方面概括舆论监督类新闻的特点:第一,广泛性。舆论监督类新闻具有十分广泛的题材范围,涉及政府工作、公共事务等一系列内容,涵盖社会各个领

3、域。第二,即时性。舆论监督类新闻的采访报道工作一般在事件发生阶段开展,以便从舆论角度制约事件主体,利用社会反响给予相关部门有效的督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促进事件的顺利解决1。第三,多样性。舆论监督类新闻的类型众多,结合主要监督主体的差异,可从硬性舆论监督和软性舆论监督两个方面进行划分。硬性舆论监督指的是新闻媒体利用新闻报道和社会舆论有效监督涉及国计民生的党政部门或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事件,促使公众舆论的一致性得到实现,正确引导事件发展。软性舆论监督指的是新闻媒体监督与公众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事件,促使多种主导性社会意见形成于一定社会范围内。1.2 舆论监督类新闻的作用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

4、之间具有“一体两面”的关系,在强化舆论引导、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揭露弊病问题,保护民众权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持续完善各项法律政策与制度机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但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依然存在着类型多样的社会问题与弊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舆论监督类新闻通过直接揭露各类社会问题,能够对不良势头的发展蔓延进行有效遏制,促使社会公平正义、公民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与保护,对社会有序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二,健全监督体系,推动社会进步。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介揭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表达意见和观点,可有效制

5、约社会上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和其他监督形式相比,舆论监督不具备强制性特点,但形成的社会舆论对大部分人的看法和意志进行了反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生活2。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众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新闻媒体只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职能,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2 舆论监督类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2.1 遵循科学原则为提升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报道质量,切实体现舆论监督类新闻的价值,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原则。第一,坚持党性原则。新闻媒体扮演着党和国家喉舌的角色,在开展各类新闻工作时需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着重关注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6、益。新闻记者既要深入开展正面宣传工作,利用多种媒介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等全面宣传,对各行各190THE FRONT-LINE一 线190业涌现的先进典型热情讴歌,将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直观展现给广大受众,促使正面宣传的浓厚舆论氛围得到形成;又要勇于担当,敢于公开揭示与曝光社会问题。需特别注意的是,曝光不是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而是要利用新闻报道、舆论监督对基层矛盾进行化解,缓解、消除民众的负面情绪,督促相关主体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3。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记者要始终贯彻真实性原则,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的问题。特别是舆论监督类新闻记者要认真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开展监督报道工作,对

7、实际问题、事实真相进行反映和揭露。在采访报道过程中,禁止出现隐瞒事实、扭曲观点、夸大其词等问题,要充分尊重新闻客观事实,深入调查采访新闻事件线索,准确、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第三,坚持建设性导向原则。新闻记者在开展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工作时,要严格贯彻舆论监督的总要求,实现建设性监督目标。一方面,新闻记者要依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确定选题,坚守政治立场,关注人民棋盘,将媒体单位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出来,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新闻记者要在采访过程中贯穿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以中立客观的立场采访相关当事人,构建完整的证据链,避免出现以偏概全、偏听偏信等问题4。2.2 重视新闻选题

8、过去新闻记者主要依靠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开展选题工作,进入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类新闻选题渠道得到有效拓展,网站信息、媒体公众平台以及个人微信、微博等成为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找到新闻线索后,记者要科学判断新闻价值,合理取舍新闻线索。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记者要对选题的新闻价值进行准确判断,通常从重要性、贴近性、显著性等角度衡量其价值。很多新闻线索来自微信、微博、视频直播平台等,记者要充分考虑事件信息的真实性。在真实性核实过程中,记者可利用电话、微信等手段直接联系信息发布者,以便对选题的真实性进行确定,也可与事件发生地的宣传部门、社区街道等进行联系,一一核实事件的时间与地点5。另一方面,

9、记者要对选题采访的可行性进行判断,要考虑是否能进入采访区域、是否能保障自身安全等。2.3 做好前期准备为促进新闻采访活动的顺利实施,记者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一般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采访目的。新闻采访的方向与内容受采访目的的直接影响,新闻记者只有提前明确目的,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有序开展采访活动。因此,新闻记者要深入分析舆论监督类新闻的主题与目标,确定采访目的和方向,避免盲目随意进行采访。第二,研究背景资料。新闻记者要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信息资料,包括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事件发展脉络以及被采访人的职业背景等,以便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把控,更加高效地开展后续采访工作。第三,制定问

10、题摘要。提问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环节,只有科学设计问题,方可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向受众全面展示新闻事件的原貌。为保证采访过程中的提问效果,新闻记者要依据采访目的、新闻内容等科学制定问题摘要,设计指向性、程序性、紧凑性的问题,避免出现思维混乱、盲目提问等情况6。第四,制订录制方案。在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前期准备工作中,记者要依据新闻事件的主题与内容确定录制方案,以便在采访过程中对新闻的声音、画面及细节准确把握,顺利推进新闻采访工作。实施录制活动前,记者要合理选择新闻现场,对采访的具体表现形式、录制方案内容等进行明确。同时,要对多台摄影机的机位、运动方向等科学设计,保证各个细小的细节都能够被有效捕捉。完

11、成录制后,记者要精细化整理和选取新闻素材,促使舆论监督类新闻的播出效果得到改善。2.4 优化新闻采编过程第一,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在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全面、公平、客观开展采访活动,避免融入过多的主观情感,给予每一个采访对象同等的尊重。为全面展现新闻事件,要依据采访计划有序采访舆论对象、被监督者与被批评者等相关主体,引导各参与主体如实表达个人意见、想法和感受。第二,把握好“度”。新闻采编中的“度”体现在政治、情感表达、角色、语言分寸等诸多方面,如果新闻记者不能够准确把握好“度”,将不利于深度履行新闻媒体的责任职能。舆论监督类新闻往往涉及群众利益,牵涉到各种类型的矛盾

12、纠纷,如果记者能够准确把握情感表达的分寸,可促使舆论监督类新闻的感染力得到增强。例如,记者在采访报道农民工讨薪问题时,需分别采访讨薪者、拖欠者等主体,要以客观的态度对事件发展脉络进行陈述,避免在采访报道中出现越俎代庖、理性失控等问题。第三,灵活选择采访方法。和正面宣传类新闻相比,舆论监督类新闻具备特殊性,容易遇到较多的阻碍。因此,记者要保持低调的处事态度,尽量规避潜在的阻碍因素。目前在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中,隐性采访形式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通过灵活运用此种形式,各类干扰可以得到减少,记者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获取新闻信息,191191进而提升新闻采访报道效率。例如,在采访报道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新

13、闻事件时,记者可以购买者的身份开展隐性采访活动,利用摄像机对地沟油生产窝点、销售窝点的真实画面进行拍摄,利用文字、语言、视频等形式对地沟油的提炼、加工过程进行记录,以便顺利完成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任务。需特别注意的是,在隐性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要明确自身的记录者角色,避免做出超越角色界限的不道德或违法行为。此外,如若部分采访对象不配合记者的采访工作,记者可采用迂回式的采访方法,先采访其他的相关主体,获取侧面信息,再对当事人的心情进行抚慰,以朋友的身份委婉采访7。3 新时期做好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工作的建议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报道的好坏,会影响到新闻媒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旦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报

14、道出现方向性错误,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新闻记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科学的新闻观。3.1 提升战略思维能力舆论监督类新闻报道发挥着向职能部门反馈信息、向社会民众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新闻采访报道主题内容会对党和政府的整体决策部署、局部战略规划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新闻记者要从全局战略角度出发,认真遵循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既要在关键时刻发声,又要避免超出战略框架,或出现剑走偏锋等问题。只有时刻对标整体战略,科学选择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才能够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类新闻的价值和作用8。3.2 提升系统思维能力全面、客观是新闻报道的根本原则,但目前在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部分记

15、者存在着过强的主观性,或没有全面掌握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导致报道内容的公正性得不到保证,损害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形象。面对这种情况,新闻记者要提升自身的系统思维能力,遵循全面、客观的原则开展采访活动,避免出现主观偏袒、片面错误等问题。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各类问题的出现必然有深层次的原因。因此,新闻记者要从系统角度分析社会问题,搜集整理相应的资料信息,保证舆论监督的客观性与全面性。3.3 提升历史思维能力高质量的舆论监督类新闻作品能够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而不正确的舆论监督类新闻报道则会影响社会和谐,阻碍社会的稳定发展。为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的积极作用,新闻记者需从历史长河着手,提升

16、历史思维能力,准确把握新闻采访的方向、目标与内容,以便制作出建设性的舆论监督类新闻作品。3.4 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把握与处理主要矛盾是舆论监督报道的核心内容,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十分复杂的问题,新闻记者要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看待和分析问题,以便准确把握主要矛盾。新闻记者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后,有利于对舆论监督的思路角度、分寸力度等进行有效把握,避免出现报道走偏等问题,进而提高舆论监督报道质量。4 结语舆论监督类新闻侧重于发挥媒体单位的监督职能,能够督促相关主体高效解决民众较为关心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要牢牢坚守政治立场,认真贯彻新

17、闻采访原则,结合新闻主题与方向灵活选择采访方法,切实保证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质量。参考文献:1 赵颖.浅谈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应把握的尺度 J.记者摇篮,2021(5):11-12.2 陈丰.电视舆论监督类报道中暗访拍摄技巧探寻 J.视听纵横,2021(2):60-62.3 余灵转.浅谈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J.新闻传播,2020(17):108-109.4 张文斌.浅析新时期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思路 J.新闻传播,2022(7):83-85.5 魏明.浅析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J.传播力研究,2021(2):81-82.6 卢义杰.调查报道采访的五个常见干扰及应对 J.青年记者,2020(22):74-76.7 贾小可.浅析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J.传播力研究,2020(7):82.8 任钰嘉.融媒时代新闻媒体对公众舆论监督的引导策略浅析 J.声屏世界,2022(3):5-7.作者简介:徐宸柯(1994),男,浙江衢州人,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为新闻采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