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5新见唐兰先生遗墨与 名始 创作思路探微古文字研究(34):595601,2022新见唐兰先生遗墨与 名始 创作思路探微杨 安唐兰先生1901年出生于浙江嘉兴,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唐先生是中国文字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有古文字学导论 殷墟文字记 中国文字学 等著作存世,其大部分手稿作为学术史料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2016年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其中展出了唐先生的手稿三页,后又收录于同名展览图录中。在展览和图录中皆标注为“唐兰 说文注手稿”(1)。我们在看到手稿后,联系展览方,得知这批珍贵手稿为中央美术学院赵胥教授的藏
2、品,又经与赵先生沟通,蒙其慨允,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见到了手稿的全貌。一这批手稿由一册唐立庵先生遗墨(后简称遗墨)册页及三张散页组成,册页与散页用纸相同,内容相关,展览展出的正是这三张散页,册页没有展出。手稿内容均为唐兰先生三十年代初期的学术笔记,是非常珍贵的学术史料。遗墨册页长47厘米,宽34厘米,版芯和散页长 30 厘米,宽 23 厘米。册页封皮有书画家陈佩秋先生手书“唐立庵先生遗墨”题签,并钤有“陈氏”“健碧”两枚印章(见图1)。册页共10开,首开并排有张充和先生“立庵先生遗墨”、冯其庸先生“唐立庵遗墨”两个题签,最末一开有杨仁恺先生的跋语“故友唐立庵先生晚年从事文博事业,成就卓著,此册
3、乃其文字学原稿,殊少珍也。龢溪仁恺题书盛京”,跋语钤有“杨”“仁恺所见”两枚印章,是页右下角钤有赵胥先生的“朴庐赵氏珍藏”印章。手稿用纸左上侧有竖写“东北年鉴稿纸”字样,为三百字稿纸,上有一栏“篇名”“题名”“第 张”的标题栏。从这个用纸来看,遗墨 应是唐兰先生在沈阳时所创作的。图1 唐立庵先生遗墨 册页封皮596古文字研究1931年,唐兰应金毓黻邀请,赴沈阳编辑 辽海丛书 并修校 东北年鉴,同时应高亨之邀于东北大学讲授尚书。9月18日,日军发动侵占东北沈阳的战争。之后不久,唐先生返回北平。金毓黻日记 静晤室日记 中有对唐先生在沈阳活动的记载(2):1931年4月19日 午间,东北学社例会,请
4、唐君立庵演讲。立庵谓现代学者多重分析,而忽综合,虽亦有相当之成绩,而尝有过与不及之失。故有分析而无综合之结果,其理虽当,其用则鲜。吾国前代有所谓正统学派者,即为注重综合之表征,亦因中国一统之时多,故于学术亦呈综合之象,此又与今日异趣者。立庵所言虽简实当,其绩于学也可知。从沈阳回京前,唐先生好友吴秋尘在 北洋画报 上发表文章 唐立厂拒金谢酒,其中提到:“吾友唐立厂从政讲学于沈,东北事变起后,独留城中,未即西来,辄以所得供报章发表,盖有心有识人也。本报前刊沈阳消息以楚囚为笔名者,即出唐氏手笔。”(3)其中提到的这篇文章就是 呜呼!土肥圆的仁政(4),这篇文章写的是日本关东军头子土肥原贤二在沈阳的暴
5、政,于1931年9月27日寄出,说明此时唐先生还没有离沈。在 古文字导论 中,唐先生也提到了在沈阳的活动(5):在九一八惨变那一年的春天,我在沈阳一家小旅馆里,创始用“自然分类法”来整理古文字。最先计划做名始一书来代替说文,第二年秋季后在北京大学等处教钟鼎文字,才实现这计划的一部分。1932年1月,唐先生即出现在北平容庚先生的聚会上(6)。所以,唐先生在沈阳的活动时间,应该就是短短的半年时间,从遗墨所用“东北年鉴稿纸”看,这批手稿很可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二遗墨 有三部分内容,一是类似字书的内容,也就是展览中所谓的 说文注,这一部分共13页;二是对旟、两字的考释,共3页;三是释读甲骨的笔记,共
6、4页。我们针对其第一部分作详细介绍。前揭遗墨是唐先生在沈阳时创作,他在著作中数次提到在沈阳的活动,如在古文字学导论 中说:“著者最先是治 说文 的,曾做过 说文注 四卷,未完成,稿本今陷在辽宁。”展览方很可能也正是因此才判定遗墨是说文注手稿的,但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唐氏说文解字注 四卷,是他在学生时代的作品,大概创作于1921至1923年间。现存两卷已经整理收入 唐兰全集,见 全集 第九册,而这部分手稿也已经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说文注 的体例、样式也与此完全不同。所以,结合前面我们的分析,从种种迹象来看,遗墨 中的这部分内容应与 名始 有着密切的联系。名始是唐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准备写的一部
7、大书,是所谓“唐氏文字学七书”的597新见唐兰先生遗墨与 名始 创作思路探微最终之作,甚至 古文字学导论 也都是为了创作 名始 而作的准备。他说(7):著者最先治 说文 的,曾做过 说文注 四卷,未完成,稿本今陷在辽宁。其后治金文,又后治甲骨文,又后十余年,始决采甲骨金文,六国文字及秦篆来作 名始,用以代 说文。又后两年,稿已略具,但自己觉得是失败的,因为把许多不同时代的材料,骤然合并,易致混乱,每一系文字没有经过严密整理,骤然论述,难免错误。因又改变方针,先将每一系文字单独研究,等获到结果后,再合并起来组成全部的历史,就是 名始,因为 名始 里面所用的系统和方法大都是前人所没有知道的,所以想
8、把 名始 里的体例,写出一部 古文字学导论 来放在最前。又因为 名始 里不能完全举出 说文 的得失,所以想另写一部 说文解字笺证 来搁在最后。名始现在能见到的内容,有几处:一是讲义中国文字发生史纲要中的第五章“新的途径”,有 名始上篇;二是 名始下篇部首 残稿;三是 名始分类大纲 残稿。前两项,中国文字发生史纲要 是1932年由北平聚魁堂装订讲义书局出版,与 遗墨 写作时间十分接近,应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而名始下篇部首内容很少,无法系统论述;名始分类大纲 题目为 全集 整理者拟定,其是否归属于 名始 还存在疑问。名始的定名与创作,或多或少受到了孙诒让的影响,唐先生数次在著作中流露出他对孙诒让学
9、术的敬佩:“余治古文字学,始民国八年,最服膺孙君仲容之术。”(8)孙诒让的大功绩就是“遗给我们的这精密的方法。(这种方法前人虽偶然用过,但完全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古文字,却始于孙氏)有了这种方法,我们才能把难认的字,由神话的解释里救出来,还归到文字学里”(9)。“古文字研究到孙诒让才纳入正轨,他的精于分析偏旁,和科学方法已很接近了。”(10)有学者指出,孙诒让“在考释具体的甲金文时,总是能够把一个具体的被释字放在汉字的演变系列中来观察,从繁简省变的历时角度来加以说明”(11)。唐先生的研究方法许多都是建立在孙氏的理论基础上而又加以发明的,唐先生将自己的著作定名为名始,也许有效仿或致敬孙氏之意。孙诒
10、让 名原 中侧面对“名”作了解释:“仓沮旧文,虽杂厕其间,而叵复识别,况自黄帝以迄于秦,更历八代,积年数千,王者之兴,必有所因于故名,亦必有所作于新名,新故相袭,变易孳益。”(12)唐先生 古文字学导论 中有对“名”的说明(13):文字的起原是图画,而它的演变,大都是语言所促成的。当许多简单图形和语言结合而成为文字的时候,所谓文字,只是些实物的形状,所代表的语言,也只是实物的名字,所以我们把这种文字叫做“名”是最妥当不过的。名始并不是要包含所有文字,唐先生想通过名始厘清象形、表意字在历史中的逻辑变化,所以,名始是没有形声字参与的。他认为:“从形声字发达以后,差不多就规定了598古文字研究小篆了
11、,这一段的变异,不算很多。可是形声字以前,才是文字的原始,而这一段历史是最难探考的。”(14)而研究中国文字的发展,如果抛开音韵的佐证,必须要有一套严密的逻辑推理,唐先生就是想建立这样的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古文字学导论 中谈到文字演变的“三条大路”时,提到“归纳”一说:“上古期文字分化的结果,使文字渐渐声音化,后世人们加以 归纳,就创始了注音的方法。”(15)我们怀疑,“归纳”这一名词的使用以及名始定名和整体的逻辑体系都与唐先生早年对“名学”即“逻辑学”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有关。他在毕业论文之一 整理我国古代名学之方法 中举了一个“羊”的例子:“呼之为羊,名也。求羊之角及毛,效也。因羊毛之长而柔
12、,推知毛之长者多柔,推也。毛之长而柔者,皆名为毳,后起之名也。思想之法则大抵如此。”后又说:“如 说文序 言:文者物象之本,字者孳乳而生,书者如也。文即名也,字即效也,书即推也。六书之理明,则即有后起之名,是亦用此法则之显著者也。”我们从这篇论文中,似乎可以管窥20岁左右的唐先生对文字产生变化的理解。也许,唐先生开始思考文字学理论以及这种体系构架的基本思路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三之前我们谈了名始的定名和基本创作思路,现在回归到遗墨中。将名始与遗墨 进行对比,我们猜测,遗墨 应是唐先生在编辑 名始 前的试验之作,正是在沈阳小旅馆里,“用 自然分类法 来整理古文字”的作品。我们将 遗墨
13、开篇(见图2)抄录如下:释人【形原】象人侧立,头身臂胫之形。说文云:“象臂胫之形”。又云:“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孔子曰:人在下,故诎诘。”林义光曰:“按此非孔子语,古与人同作,不诘诎”。兰按:林说非孔子语者固是矣。然 说文 此字篆体当作,则诘诎乃篆法之变,金文中数数见之,非必不诘诎也。、本是一字,特往往为合体象形字之下体,故许君别建部首耳。【声原】人之声因仁起,释名曰:“人仁也,仁生物也,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兰按:释名微误,仁当为亲爱之义,人能相亲爱,故也。中庸曰:“仁者人也”。注:“读如相人偶之人”。表记 曰:“仁者人也”。注:“谓施以人恩也”。方言 卷十云:“凡言相怜哀九疑湘潭之
14、间,谓之人兮。怜哀亦亲之也。”变文599新见唐兰先生遗墨与 名始 创作思路探微比附之本字,象胫诘屈,附于地也。易曰:“比辅也,下顺从也。”是其义。金文以为妣字,作(妣辛簋),亦作(妣己觚),盖妣本借匕,故 说文 妣下有籀文矣。妣者配父,犹附于父也。曲礼注:“妣之言媲也”。说文:“媲配也”。匕义引申为雌,故畜母为牝,禽母为雌。又引申为女阴,今世方俗犹存其音矣。又引申窍,故人脐为。月令:“修键闭”,注:“键牡,闭牝也。”由上可见,遗墨以“释人”作为章节,开篇从“形原、声原”解释“人”字,其后字头分“变文、互文、合文”分别进行分析。“变文”就是“人”形本身发生变化的字,共8字(16),有匕、卩、勹、
15、尸、;“互文”就是两个或多个“人”形或其变体的字,共9字,有北、卯、卬、勽、免、色、巵、;“合文”2字,有千、仁。遗墨应是唐先生最早思考名始的一个具体的呈现,而这种思考轨迹延续到了纲要 中的 名始 里,所以也可以说,遗墨 的这种结构是名始中字头排列顺序的一个提纲和说明。名始 上篇开篇作“人部(子女附)”,首字依然是“人”,其后的字头为从、北、众、千、氒、氏、匕、尸、卩、勹等,且在“千”字下单列字头(二千)、(仁)、(三千)、()、(四千)、(五千),“氏”字下列字头(),“匕”字下列字头(比),“卩”字下列字头()、()、(卯)。唐先生在名始中希望通过“人”作为基本元素,不断变化,变化手段就是
16、“变文、互文、合文”等。而从 遗墨 到 名始 的这种排列上和层次上的变化,则体现了唐先生对于文字系统分部、分支、分科的重新思考,这种思考他在 古文字学导论 中有着详细的论述(17)。唐先生在名始中使用的方法虽然得到了实践,但是他自己似乎也看到了这种类似线性的文字发展观存在不小的问题,所以他说是“失败”的。韩宇娇曾总结:“唐兰先生希冀能够由这种方法,一方面编纂古文字字形,一方面展示文字孳乳和演变的情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汉字的产生发展并非如唐兰先生所认为的那样简单,文字产生时不是仅仅由绘画演变为象形文字这一种途径。”(18)唐先生的这种构想,即便是他晚年在用“自然分类法”归纳甲骨文时,也并未能
17、完全贯彻始终。但是,遗墨 以及 名始 对于文字学理论的早期构建还是有着图2 唐立庵先生遗墨 内页600古文字研究重要意义的。名始的编纂对于摆脱说文窠臼、更合理编纂古文字工具书也有着一定的启发。遗墨 与 名始 对比,有两点区别值得注意,一是字头的书写字体不同。遗墨 依然延续 说文系统采用小篆作为字头,说文中没有的字,唐先生手写的字头也是类似于小篆的,如(尸)、(色)、(千)等;但是在名始中,字头基本都选用了当时能见到的最古的字形,如人作、长作等。二是两者对古文字字形的处理方式也不同。遗墨中的古文字字形很少,或仅仅放到解说正文当中,而在 名始 中,每一字头下古文字字形书写得很大,说解以注释方式出现
18、,以至于我们一望而知两者的区别 遗墨 更像 说文,而 名始 更像是一本“字编”(19)。我们以“北”字为例:遗墨:北乃背反之本字,象二人相背之形。说文:“也。”三国志虞翻传 注:“北,古别字。”则引申为别之义也。背反者以背,故引申为脊背之名。人坐立多面明背暗,其为宫室亦然,故引申为南北之北。名始:北,说文:“也,从二人相背。”兰按:背同义,故古作北白卣(北为国名,后世作邶。)北白鬲 北白簋 北子簋 以上初周器。卜辞作、等形。吴尊“北乡”穆王或龚王时。小铜柱 六国时 北玺 北玺 北里五残匋苝北布 北布 北字化遗墨 名始也是唐先生对“自然分类法”的第一次尝试,虽然没有完成,但是已经能清晰看到这种分
19、类方法的面貌,直到先生暮年,他依然没有放弃这种分类的方法,虽然有所改进,但基本框架并未改变。所以,他再次尝试利用“自然分类法”编纂甲骨文字书,也就是 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可惜也没能完成。名始 的创作被搁置,但是唐先生对于古文字系统的理解并未停止,直至他晚年发表 文字学规划初步设想,其中提到了五十五篇已经发表或计划撰写的书目(20),可以作为唐先生系统文字学思考的一个缩影和总结。从名始现存的形式来看,我们可以推断,唐先生当时心目中那部大书的基本样式,应是以“自然分类法”为分类标准,以最古字形作为字头,下列说解,包括字书、文献以及出土材料中学界对该字形详细考证,最后列出古文字字形以及词例。就目前古
20、文字类字典看,其所涉内容与唐先生的学生高明先生的 古文字类编 相似,结构与张世超先生的 金文形义通解601新见唐兰先生遗墨与 名始 创作思路探微较类似。可以想见,名始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其规模之大、编纂难度之高,即便是古文字学大发展的今天,恐怕也是很难由个人完成的。现今学术界,随着出土材料大爆炸式的出现,各种字编、集释、诂林等形式的著作层出不穷,已经成为研究古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但也很难有一部书是唐先生理想中的那部“大书”的样子,当然也都没有超出那部“大书”的范围。附记:感谢中央美术学院赵胥先生、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安夙女士慨允观摩唐兰先生手稿并撰写此文。另外,本文是刘雨先生提议撰写的,但至刘
21、先生去世也未能成稿。今冀发表于此,以表示对先生深深的怀念。(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注:(1)冯远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 第186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2)金毓黻 静晤室日记 第2601页,辽沈书社1993年。(3)秋尘 唐立厂拒金谢酒,北洋画报 1931年10月29日。(4)唐兰全集 第1册第20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呜呼!土肥圆的仁政 一文写作时间误作“1930年10月3日”。(5)唐兰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全集 第5册第287页。(6)1932年1月18日,容庚先生筹划成立金石学社,约一众学者到中兴楼聚餐(见 容庚北平日记 第245页,中华书局2019年)。(7)同注(
22、5)第5册第67页。(8)同注(5)第5册第11页。(9)同注(5)第5册第188页。(10)同注(5)第5册第191页。(11)程邦雄 孙诒让文字学之研究 第152页,中华书局2018年。(12)孙诒让 名原叙录,见 契文举例 名原 第219页,中华书局2016年。(13)同注(5)第5册第93页。(14)同注(5)第1册第237页。(15)同注(5)第5册第123页。(16)因 遗墨 中有前后两页无法连接,所以怀疑中间遗漏了一页。(17)同注(5)第5册第291293页。(18)韩宇娇 唐兰先生与自然分类法,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8年第3期第152页。(19)唐兰全集 在编排时,为了统一体例,原书形式有较大改动。(20)同注(5)第4册第18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