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Apr.2023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3年4月Vol.44No.2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44卷第2 期小学生课后服务预期目标偏离及应对策略方成智易璇(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 12 8)摘要:小学生课后服务的预期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的困难,但实施结果却时常出现目标偏离。课后服务的目标偏离主要表现为服务主体的认知偏差、开展实践的内容偏离、实施路径的形式偏差以及开展效果的偏移。提出的纠偏策略有:转变认知,进一步认识课后服务的目标;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水
2、平;创新课后服务形式,提高课后服务效果;完善课后服务监管与评价机制。关键词:预期目标偏离;课后服务;教育质量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 7 3-2 2 19(2 0 2 3)0 2-0 12 1-0 4教育部2 0 17 年颁布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在理论层面,有学者基于系统论视角提出中小学课后服务功能如何优化 2 。有的学者通过制度学和生态学双重视角,对日韩国家的课后服务进行
3、比较研究,借鉴其经验教训,推进我国课后服务的纵深发展 3 。在实践层面,各地区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本研究基于预期目标偏离视角,聚焦小学生课后服务开展实效与目标要求的差距,找寻纠偏策略,以推进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小学生课后服务预期目标的具体表述(一)课后服务主体理念科学意见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教师作为课后服务的实施主体,要精准把握政策内涵,全心全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理解意见的精神,课后服务的基本任务包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的困难。意见规定
4、:“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收稿日期:2 0 2 2-12-17作者简介:方成智(19 6 5一),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易璇(19 9 8 一),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学校和老师不得强迫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学生作为课后服务的参与主体,要积极配合老师和家长,学会拓展学习,提升道德品质。(二)课后服务内容科学合理意见指出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来看,课后服务内容有以下两
5、种,一是进行课后学习辅导,学校部署教学人员辅助学生写作业、复习和预习,同时对学生答疑解惑;二是组织特色活动,各校依据本校办学特色和理念,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安排学生参与音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户外活动以及社团活动、科学实验等,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三)课后服务形式多样意见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了防止课后服务变相为集体补习以及有效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学校要适当拓宽课后服务形式。其一,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有序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可同校外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
6、等公共文化场所合作,开展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其二,周边缺乏相关活动场所的学校可通过政府统筹购买服务,邀请社区、企业专门人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校外师资进校园,加强课后服务的师资力量。(四)课后服务工作管理到位课后服务是一种学生放学之后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有别于校外培训和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的开展实施是基于学生差异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和丰富性的学习活动。这122类活动既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争取经费支持,以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支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此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还要
7、指导辖区内中小学校具体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二、小学生课后服务预期目标偏离的基本表征所谓“偏离”,就是实际达到的目标与预期应该达到的目标有偏差有距离,应该到达A,实际到达B或非A。也就是说,“偏离”就是事物的性质、状态或情形变成了同原来预设有别的东西 4。所谓课后服务预期目标偏离是指在课后服务开展过程中,事先设计好的预期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完全达成,实施的实际结果与预想结果不完全一致 5。目标偏离通常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就小学生课后服务预期目标而言,正偏离是对政策文件内预期发展的超越,通常实际效果要优于预期目标效果。负偏离是指现实境遇与预期目标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课后服务“变形”,使改革举步不
8、前或滞后,导致预定的目标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本文所说的偏离主要是指对目标的负偏离。意见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依据现行的小学生课后服务相关规定,在贯彻落实“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家长接送困难”方面,不少学校做了积极努力和有益探索,创建了新颖的实践范式,为有效开展课后服务提供了宝贵经验。总的来看,“家长按时接送学生的困难”的预期目标基本上得到实现,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预期目标并未得到有效体现。小学生课后服务出现了目标负偏离,具体表现如下。(一)课后服务主体的认知偏差对课后服务政策的正确解读和认知是保证政策稳定有序实施的前
9、提和基础。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课后服务的相关情况,2 0 2 2 年10 月,笔者走访了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A、B两所小学参与课后服务的部分教师、家长及学生。作为开展课后服务的“主力军”,教师的思想和认知决定了课后服务能否顺利开展。教师本身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很大,现在又要抽出时间和精力来从事课后服务,以致部分教师出现认知偏差,出现明显抵触情绪。访谈中,A校某语文老师提出课后服务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日常工作本身就繁重,工作压力也比较大,现在又多增添了课后服务,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大大增加了,休息时间不够,势必会影响教学工作。从下午三点半到五点半这两个小时,学生的安全问题由老师全权负责。有的家长未
10、能按时接孩子,老师也必须陪着学生一起,无形中延长了下班时间。这么做只考虑到了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忽视了老师的相应利益。部分老师、家长把学习成绩视为课后服务效果的评价标准,这与教育部课后服务政策的初衷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课后服务中,部分教师、家长视辅导学生课后作业为目的,单纯填补时间空白,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家长忽视了“课后”属性,将其当作课堂教学的延续,以完成家庭作业为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目标;还有家长认为课后服务既然进行了收费,那就属于营利性质,他们认为这类收费项目就应当取得相应的成效,尤其是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访谈中,B校五年级某学生家长向笔者说道:“从学习成绩来看,课后服务
11、的效果还是不太显著。但是从孩子来看,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了他们的特长。我们往学校交了钱的,课后服务在学校里由老师开展,那就要有所成效,要看到学生成绩提升。”更有甚者由于课后服务的出现,对家校协同育人理念理解不深入,直接把学生的教育工作完全交给学校和老师,正如B校三年级某学生家长所认为的:“课后服务应该就是上课,写作业,让孩子在学校预习功课。”家长从此做起“甩手掌柜”,导致家长教育责任的过度转让 0 。课后服务是伴随着教育减负而产生的 7。减负不是课后服务目的,真正目的是实现教育效能的提升。自开展以来,各类责任主体对学生本身考虑不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参加课后服务过程中,随波
12、逐流,缺乏主动性。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性不够,学生参与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降低。刚结束课后服务的B校六年级某学生说:“我们都觉得课后服务跟白天上课一样的形式,内容就是完成家庭作业,还不如回家去写,学校里还有老师一直管着。而且课后服务结束之后,还有家教,有时候爸爸妈妈还会布置额外的作业。”课后服务开展对于学生而言,是要减少同质化学习内容,开展多方面、自主化的教育活动。(二)课后服务实践的内容偏离从横向看,课内课程与课后服务课程之间缺乏整体性和衔接性。后者应是前者的延伸、拓宽和扩展,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融通发展。从纵向看,课后服务的课程缺乏梯度性,课后服务内容本身应当有一套体系,既有宽度又有广度。笔者
13、走访A、B两校参与课后服务的部分教师、家长及学生,得知部分小学生课后服务内容以完成作业为主,少量的安排了足球、篮球、乐器学习等。另据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课题组在山东、广东、湖南、湖北等六省份进行的实地调研显示,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做作业(8 7.6%)、自主阅读(7 8.2%)和拓展训练(6 1.9%)8 。诚然,123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是课后服务的内容之一,但不应该是主要的。课后服务内容不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演变成学生在教师的监督看护下完成课后作业的活动,意见中提到的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三)课后服务实施路径的形式偏差学校作为课后服
14、务的主阵地,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组织管理不尽如人意,往往重视了课堂和校内场地,却忽视了校外的场地资源,也未能把校内教师同社会人力资源有效结合和利用。课后服务组织管理区域差异较大。一般来说,东部发达地区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落实政策要求,这类学校有较好的财政保障、硬件设备、校外场地等,能保证学生们参与丰富的课后育人活动。在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学校,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难以开展社会合作,课后服务场地紧张,课后服务活动很受限制。但是,东部发达地区的课后服务也不是十全十美的。2 0 2 1年11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新时代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课题组在深圳市某区的专项调查显示,课后服务
15、存在的问题包括:过于依赖学校在职教师;教师教研的时间与精力被挤占;校外力量进入课后服务的渠道不通畅 9 。过于偏重校内师资力量和场所资源,造成课后服务形式单一,不仅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还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兴趣,使课后服务成为新的“负担”10 14。(四)课后服务效果的偏移课后服务的初衷是解决家长接送难的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升学习力和发展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课后服务不是教师或学校单方面的行为,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上级行政部门的支持以及家长的理解配合。由于各地实际情况、教育理念的差异,加上经验缺乏,课后服务效果不均衡。作为课后服务主体的教师,因为负担问题、权益问题等原因,使得课
16、后服务政策难以落实10 18 3。部分学校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课后服务理念淡薄、形式单一、内容匮乏,导致课后服务沦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服务效果大打折扣。访谈中,A校某数学老师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课后服务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是师资力量、经费保障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小学生自我意识薄弱、自我规划模糊,学习方式、能力等方面都需要培养,普遍存在依赖思想和自控力缺乏,也会影响到课后服务的效果。三、完善小学生课后服务的策略课后服务不仅要引导主体树立正确认知,规范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更要以监管机制和经费支撑来提供坚实的保障。本文将从以下四个层面
17、进行纠偏。(一)转变认知,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的目标1.发挥多主体作用,转变校内教师认知。首先,教育部门要更好地发挥统领作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民生工程。将课后服务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课后服务成为素质教育的“接力棒”,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指导各级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工作,保障课后服务机制有效运行。其次,学校要提高对课后服务的认识。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五育并举”的有力抓手,学校作为开展课后服务的主阵地,要转变对课后服务的认知,把课后服务的目标同学校培养目标有效衔接,开展更多的体育、艺术类学习活动。最后,加强师风师德教育。教师要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18、的精神,以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于教育事业。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重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更要关爱学生。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党员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2.提高家长认知水平,协同课后服务育人。家长要正确认识课后服务内涵及其意义,不断提升认知,纠正认知偏差,理解和配合学校的工作。课后服务的开展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教育工作完全归属于学校,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学校一起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家长积极主动地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形式学习课后服务的目标、意义和主要措施,了解课后服务开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实践
19、范式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对课后服务政策的理解、认同。(二)个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水平1.系统设计和开发课后服务课程。学校教师可以同高校、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组建课程研发团队,制定出既满足学生需求又彰显新课标的课程。课程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基本准则、以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培养目标,注重课程之间的整体性和衔接性。结合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设计出促进学生五育平衡发展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各小学不仅要充分开发校内资源,更要统筹艺术、文化、体育、劳动、美育等社会资源,通过拓宽渠道、促进资源整合,提升课后服务课程的多样性和吸引力。2.充分利用和拓展各类课程资源,线上教育资源可以作为线下课程的补充与拓展。各相关
20、部门做好课后服务课程资源的统筹工作,谜选出优质课程并纳入国家资源库,对课后服务精品课程加大推广力度,助力课后服务工作。同时,教育部门要牵头联合各级学校、专家学者、退休教师等,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专业实际以及学校课后服务建设的基本规制对社会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选择和重组,纳入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资源体系。教师、家长和第三方主体在达成共124(责任编辑:谭世平)识的基础上协同育人。(三)创新课后服务形式,提高课后服务效果1.因地制宜探索课后服务形式。自课后服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作业辅导+兴趣类活动”是主流的服务形式 ,部分地区根植于本地资源优势,探索出极具代表性的服务活动。如南京玄武区提出了
21、“15分钟教育圈”的概念,将学生走出校门,步行约15分钟左右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域或空间,纳入课后服务资源。学校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将多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学习借鉴这类模式,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总之,各地各校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系统提供课后服务。2.充分运用校外资源创新课后服务形式。强化资源支撑,完善配套保障措施。课后服务与日常教学不同,小学课后服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就需创造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课后服务形式。课后服务设置应以学生为本,学校需摸清学生的具体想法与真实需求,做到按需设
22、置、按需开课,提升课后服务效率。基于以上要求,学校要加强校外资源的合理运用,如与少年宫、当地社区等进行合作,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创新课后服务形式。同时,针对课后服务师资紧缺问题,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专业机构老师、招募具有相关资质的志愿者参与,以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政府、社会、学校三者通力合作构建课后服务标准化体系,以多元形式为目标、打破教室栓桔,以校外场地为依托,朝着丰富多样的方向发展。(四)完善课后服务监管与评价机制实施高效的监管与评价机制对课后服务纵深发展至关重要。监管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进行监督管理,主要包括课后服务的内容设置、安全措施、师资配置、经费收支等,其目的是确保这一
23、民生工程真正地造福于民,为家长排忧解难。监管机制方面,要做好信息公开,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满足家长的知情权。各级各类学校要探索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课后服务评价机制。其一,在评价手段上,积极利用大数据、AI等新技术,探索开展学习情况纵向评价、五育全要素评价。其二,在评价指标上,要提前制定课后服务前期、中期和后期具体评价体系,且相关指标要征求专家学者、课后服务教师和广大家长的意见,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其三,在评价主体上,学校要与老师、家长、学生多方联动,共同对课后服务效果进行评价,增强评估效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坚持对服务全过程整体统筹规划、管理和督促。同时,学校要对课后服务工作情况展开
24、抽查和指导,督促教师尽职履责,保障课后服务的顺利开展,提高师生的满意度。总之,课后服务要兼顾到提质和减负,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对学生和家长而言,要看清当前教育改革形式,破除“唯分数论”的陈旧思想,对标“五育”,补短板强弱项,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对学校和老师而言,要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阵地作用。把教学作为核心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布置作业时更加注重“调结构、提质量”。同时,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对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要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后服务监管机制,着力促公平,回归育人初心,聚焦学生成长。参考文献: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25、.(2017-03-02)2022-10-23.http:/ 1.现代教育管理,2 0 2 2(8):1.3尹雅丽,马早明.“双减”背景下对日韩课后服务的比较与反思:基于制度学与生态学双重视角 .基础教育,2 0 2 2(2):90.4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 0 10.5石鸥,雷冬玉.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偏离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教育学刊,2 0 0 8(7):47.6赵强,王丽丽,何玉鸿.“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实施困境与突破策略 J.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2 2(8):5.7刘慧琴.课后服务治理的理论逻辑、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 0 2 2(1):7 8.8光明网.中小学课后服务如何叫好又叫座 EB/OL.(2021.05.31)2022-10-19.https:/ 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5):154-16 0.10裴艳晖,杨英杰.作为课后服务者的教师:可为、难为与应为 .当代教育论坛,2 0 2 2(3).11吴爽,于杏林.“作业+兴趣”:课后服务不宜“大乱炖”.教育家,2 0 2 1(3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