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初三化学易混淆知识点初三化学易混淆知识点 单选题 1、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使用酸性的洗发液可以更好地去除头发上的油脂,使头发更健康 在蚊虫叮咬处,涂抹氢氧化钠溶液,以减轻痛痒 人体健康时,胃液的 pH 一般在 0.91.5 范围内 在冬天,我们教室内因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要适当开窗通风 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A全部 B只有C只有D只有 答案:C 解析:使用酸性的洗发液可以更好地去保护头发,但是难以除去头发上的油脂,叙述错误;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在蚊虫叮咬处,涂抹氢氧化钠溶液,腐蚀皮肤增加痛痒,叙述错误;人体健康时,胃液的
2、pH 一般在 0.91.5 范围内,有利于消化,叙述正确;在冬天,我们教室内因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要适当开窗通风,叙述正确;长期饮用蒸馏水,减少了人体矿物质元素的补充,对人体健康没有益处,叙述错误。故选 C。2、1875 年,法国化学布瓦博德朗发现了新元素“镓(Ga)”,他以“高卢”(Gallia)为这个元素命名,在拉丁语2 中这是对法国的称呼。已知镓原子核内有 31 个质子,39 个中子。下列关于镓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1B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0g C镓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镓原子呈电中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在读或写的时候都没有单位。考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 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 CO B充分加热,a 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b 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 CO2 D可用 NaOH 溶液吸收尾气中的 CO 答案:C 解析:A、由于 CO 是可燃性气体,实验时要先通 CO 排出管内空气,再点燃酒精灯,故错误;B、a 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固体有红色变为黑色,故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故正确;3 D、一氧
4、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O,故错误。故选 C 4、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资料:Mg2Cu 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 MgH2和 MgCu2合金;MgH2和 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Cl=MgCl2+2H2 AZnFe2O4中 Fe 的化合价为+2 价 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 ZnFe2O4 C反应 2 产生的氢气和反应 3 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D反应 3 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答案:D 解析:A、ZnFe2O4中锌元素+2 价,氧元素-2
5、价,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代入可求出 Fe 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选项错误;B、根据图示,反应 1 中 ZnFe2O4是反应物,反应 2 中是生成物,故 ZnFe2O4可以循环使用,不需要不断加入,故选项错误;C、Mg2Cu 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 MgH2和 MgCu2合金,反应 2 产生的氢气被贮存后,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氢一部分为反应 2 的产物,一部分来自稀盐酸,故反应 2 产生的氢气4 和反应 3 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故选项错误;D、反应 3 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
6、 D。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以下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的原理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线织布 B烧制陶瓷 C炭黑制墨 D磨制石器 答案:B 解析:A、纺线织布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烧制陶瓷涉及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炭黑制墨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磨制石器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多选题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CO2(CO)点燃混合气体 BMnO2(KC1)溶解、过滤、烘干 C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D木炭粉(铜粉)在空气中灼烧 答案:BC 解析:根据原物质和
7、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5 B、KCl 易溶于水,MnO2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铜粉和
8、木炭粉均能在空气中灼烧分别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气体,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C。小提示: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中催化剂加快了反应的速率,则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9、答案:ABD 解析:A、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还可能是带正电荷的质子或带负电荷的电子,选项错误;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氢氧化钠由钠、氧、氢三种元素组成,是一种含氧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C、由化合物的概念可知,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选项正确;6 D、催化剂不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些催化剂能够使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减慢,如碳粉能够使橡胶老化的速率减慢,选项错误,故选 ABD。8、现有不纯的 Na2CO3固体,杂质可能是 NaHCO3、CaCl2、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样品 10.6g 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
10、加入 1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 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得澄清溶液,样品中一定不含 CaCl2 B样品中一定含有 NaNO3,可能含有 NaHCO3 C样品中一定含有 NaHCO3,可能含有 NaNO3 D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 7.3%答案:AD 解析: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可知不纯的 Na2CO3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钙;设:10.6g 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有:Na2CO310610.6g+2HCl73=7.3g=2NaCl+H2O+CO244=4.4g 设:生成 4.4g 的二氧化碳需碳酸氢钠的质量为z。则有:NaHCO3+HCl36.5=3.65g=NaCl+H2O+CO2444.4g 另取样品 10.6g,加入 1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 4.4g,因为纯净的碳酸钠 10.6g 和 7.3g 氯化氢恰好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 4.4g,所以说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硝酸钠、碳酸氢钠;有两个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盐酸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所加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7.3%大于 3.65%。故选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