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名师选题名师选题)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真题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真题 选择题 1、拉萨,别称日光城,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北侧。下面左图为拉萨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拉萨地区()A.昼夜温差小 B.气温年较差小 C.大气保温作用强 D.光照季节差异大 (2)拉萨分布在谷地的主导因素是()A.植被 B.水源 C.土壤 D.热量(3)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山谷风 B.东南季风 C.西南季风 D.人类活动 答案:B D A 2 【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热力环流
2、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大气保温作用弱,光照季节差异小,气温年较差小。故选 B。(2)拉萨分布在谷地主要是因为谷地海拔较周边低,热量条件较好。故选 D。(3)夜晚,山坡降温快,谷地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故选 A。2、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干雷暴是由于干暖空气上升遇冷降雨,但是雨还未落到地面,又被蒸发变为潮湿的热空气再次上升到空中,并伴随电闪雷鸣以及大风的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最易形成干雷暴的地点是()A.刚果盆地 B.中亚地区 C.澳大利亚 D.中央
3、大平原(2)干雷暴易导致()A.高温 B.干旱 C.连绵阴雨 D.森林火灾 3 (3)与普通雷暴相比,干雷暴()A.形成空间更高 B.分布范围更广 C.危害性更大 D.发生频率更高 答案:C D A【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3、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B.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4 C.市区降水少于郊区 D.绿化带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2)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正确的是()A.增加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 B.减少城市绿化面积 C.提高空调
4、使用率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答案:D D【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1)城市热岛环流中,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A 错。有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B 错。市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市区降水多于郊区,C 错。绿化带能够吸烟滞尘,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D 对。故选 D。(2)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应减少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A 错。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B 错。应降低空调使用率,C 错
5、。5 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气体排放,D 对。故选 D。4、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 3U8633 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 9800 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 30 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机长迫降时面临来自大气环境的威胁可能有()被风挡玻璃砸伤 机内温度过低 飞机颠簸强烈 太阳辐射强 A.B.C.D.(2)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答案:C A【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1
6、)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解答】(1)受飞机内外气压差影响,风挡玻璃脱落到飞机外部,错误;6 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 100 米下降 0.6C,没有风挡玻璃保护,机内温度会快速降低,正确;风挡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得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正确;太阳辐射强和飞机的迫降没有关系,错误。故选 C。(2)由材料信息可知飞机的挡风玻璃在脱落时飞机是在 9800 米的高空飞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 12 千米。故选 A。5、2020 年 2019 年 9 月以来,澳大利亚全国多地发生了近几十年来最
7、严重的山林大火。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灾情最严重,对当地居民和游客构成了严重威胁。图 2 为澳大利亚区域图,图 3 为堪培拉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 4 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 (1)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发生林火的主要自然植被类型是()A.亚寒带针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正常的晴天比,林火引发的烟霾最可能会使白天的()a 增强b 增强c 减弱d 减弱 A.B.C.D.8 (3)新南威尔士州东部某山地植被几乎被林火烧光,利用水循环原理推测其带来的影响()降水量减少坡面径流增加地表水下渗率增加蒸腾作用减弱 A.B.C.D.答案:D
8、 B C【提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由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条件又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可以先根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判读出该区域的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即可判断。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地理环境
9、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9 (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解答】(1)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判读堪培拉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堪培拉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此当地主要自然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 D。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林火引发的烟霾导致大气中的固体颗粒和二氧
10、化碳含量上升,进而使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 增强,到达地面的有效太阳辐射减弱,地温较低,地面辐射 c 减弱,因此错、对;同时使得夜晚的大气逆辐射 d 增强,保温作用增强,错。故选 B。(3)本题考查水循环原理。森林火灾导致当地植被覆盖率下降,植被的各项生态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年降水量取决于当地气候,气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短期内不会因为森林火灾发生变化,因此降水量不会明显减少,错。植被减少会导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且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因此坡面径流增加,对错。植被减少会导致蒸发(腾)量减少,对。故选 C。6、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有明
11、显上升气流的地区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图中风速较快的地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10 B D【提示】气压系统与天气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图中显示,甲地为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A 不符合题意。乙地为低气压中心,气流旋转上升,有明显上升气流,B 符合题意。丙地为低气压的边缘,无明显上升气流,C 不符合题意。丁地为高、低气压之间,以水平气流为主,无明显上升气流,D 不符合题意。(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等
12、压线最密集的是丁,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速较快,选项 D 符合题意,排除 A、B、C。7、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 6000 米高空的气压差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甲、乙两地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状况分别是()A.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 B.逆时针辐散、顺时针辐合 11 C.顺时针辐散、逆时针辐合 D.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2)丙地近地面风向与下列风带风向一致的是()A.北半球盛行西风带 B.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C.南半球盛行西风带 D.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答案:A B【提示】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
13、8、云瀑是流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是丰沛的降雨和上升的水汽在低温条件下形成的,随风沿山坡飞流直下。盛行风和山谷风是常见的云瀑形成的动力来源。下图为云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 (1)云瀑现象多发生在山地的()A.山顶 B.山麓 C.迎风坡 D.背风坡(2)受山谷风影响形成的云瀑出现时,可能存在的现象是()A.山谷气温较低,谷风势力较强 B.山谷气温较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 C.山坡气温较低,山风势力较强 D.山坡气温较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沉 答案:D 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答】13 (
14、1)由材料信息可知,云瀑是流云随风沿山坡飞流直下形成的动态景观,而山地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故选 D。(2)根据云瀑的形成原理可以推知,当山地盛行山风时,有利于云瀑的形成。因此当夜晚山坡气温较低时,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山风势力较强,为云瀑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故选 C。9、大气主要吸收的辐射和释放的辐射的类型是()A.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 B.长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C.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D.短波辐射和短波辐射 答案: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10、对流层逆温是下冷上热的现象,逆湿就是下湿上干的现象。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2010 年 9 月2011 年 8月流沙前缘近地面 2.
15、0m 与 0.5m 高度之间的温度和湿度差值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 (1)2010 年 9 月2011 年 8 月,有关当地逆温逆湿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9 月开始出现逆温现象 B.逆温强度冬季大于夏季 C.10 月开始出现逆湿现象 D.逆湿现象夏季比冬季更加明显(2)流沙前缘的逆温逆湿现象会()A.促进植物生长 B.加速流沙扩展 C.增加区域降水 D.加剧风力侵蚀 答案:B A【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根据材料信息和所
16、学知识可知,逆温是下冷上热,当逆温现象发生时,温度差值为正值且值越大,逆温现象越明显。逆湿是下湿上干的现象,当逆湿现象发生时,相对湿度差值为负值且值越小,逆湿现象越明显。综上所述,逆温强度冬季大于夏季,逆湿现象冬季比夏季更加明显。故选 B。(2)逆温是下冷上热,逆湿是下湿上干,逆湿有利于大气中水汽渗入土壤,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逆温不利15 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稳定性增加,风力较弱,水分蒸发较少,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故选 A。11、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
17、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 3。读图,回答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保温作用 B.气温的日变化 C.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D.大气的热力运动 答案: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该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代表不同的下垫面,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 对。玻璃箱没有封顶,不是测大气的保温作用,A 错。一次测量,不能表示气温的日变化,B错。不能体现大气的热力运动,D 错。故选 C。12、探险家鲍姆加特纳在美国新墨西哥韦尔,于 2012 年 10 月 14 日乘氦气球到达距地面 39044 米后,从太空舱里跳
18、下成功落地。回答下列小题。16 (1)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在()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2)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后将达到 D.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B D【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1)、对流层:低纬 1718 千米,中纬 1012 千米,高纬 89 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 5055 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 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
19、定,利于高空飞行。【解答】根据大气分层可知,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 5055 千米,所以距地面 39044 米的高空为平流层。有材料可知其起跳时位于平流层,其下降过程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结合大气各层气温特点可以推断,气温是17 先降低后升高。13、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气候干旱,有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研究人员对灌区及其周边气候做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有的灌区周边地区增加的降水量明显比灌区增加的多,而灌区增加的降水明显集中在某些时段。据此完成下题。(1)对于灌区,灌溉会使()A.太阳辐射增强 B.夜晚大气辐射增强 C.昼夜温差增大 D.白天地面辐射变大 (2)与部分灌区周边地区降水量增
20、加相关的有()灌区水汽蒸发多 灌区灌溉水下渗多 灌区大气对流强 灌区周边大气对流强 A.B.C.D.(3)灌区降雨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为白天夜晚白天夜晚()A.B.C.D.答案:18 B D 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B 解析:对于灌区,灌溉使土地含水量增加,地面比热容变大,白天升温慢,地面辐射变小;夜晚降温慢,大气温度较高,大气辐射增强;昼夜温差变小。(2)D 解析:灌区周边地区降水增多,水汽主要来自灌区的灌溉水蒸发;灌区由于比热容变大,温度变化趋缓大气对流弱,而周边为沙地气温变化剧烈对流强。(3)B 解析:灌区比热容比沙地大,白天温度比周边沙地
21、低,形成灌区下沉、周边沙地上升的热力环流,灌区不易形成降水;夜晚灌区温度下降慢,比周边沙地温度高,形成灌区上升,沙地下沉的热力环流,从而形成降水。形成灌区上升,沙地下沉的热力环流,从而形成降水。14、西双版纳是亚洲象在中国的唯一栖息地,被称为“断鼻家族”的北上象群于 2020 年 3 月离开西双版纳,于2021 年 6 月抵达昆明市境内。下左图示意亚洲象北上迁移路线,下右图示意西双版纳雨林的垂直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9 (1)象群北移途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离开西双版纳时,当地降水丰富多洪涝 B.抵达昆明时,当地正受准静止锋控制 C.景洪至墨江,沿途随处可见雅丹地貌 D.墨江至元江,
22、地形崎岖、迁移速度慢(2)西双版纳雨林区旱季多发浓雾的自然原因有()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丰富植被茂密,蒸腾旺盛群山环绕,风速较小受副高控制,风力微弱多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B.C.D.(3)西双版纳雨林区雾日减少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有()A.昼夜温差加大 B.空气对流减弱 C.土壤水分增加 D.灌木光照减弱 答案:D B A【提示】区域的区位分析 20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大气的受热过程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 15、读冬季某时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区域位于()A.北半球 B.
23、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2)此时甲地和乙地风向分别为()A.偏北风偏东风 B.偏南风偏西风 C.偏西风偏北风 D.偏东风偏南风 答案:21 B C【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1)根据风向的偏转方向可知,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图中风向偏向左方,说明是南半球,故 B项正确。(2)考查风向的判断。据图可知,甲地由风向中心判断是低气压,图中已给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此图为南半球;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内,风向左偏,最后形成偏西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外,风向左偏,最后形成偏北风,故 C 项正确。【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16、2019 年 1 月 26 日,河北遭雾霾锁城,北京
24、以南所有高速沿线站口关闭。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能代表短波辐射的是()A.B.C.D.(2)1 月 26 日,河北省部分高速公路关闭的原因是雾霾导致()A.辐射增强 B.辐射增强 C.辐射减弱 D.辐射减弱 22 (3)下列地理现象与其成因搭配正确的是()A.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 B.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大气对蓝色光的反射作用强 C.多云的白天大气温度较低辐射较弱 D.对流层中近地面气温较高大气能大量吸收辐射的能量 答案:D D A【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2)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3)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25、。【解答】(1)为大气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其中只有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故选 D。(2)雾霾增大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散射等),使到达地面的辐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能见度下降,为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关闭高速公路。故选 D。23 (3)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蓝色光的散射作用强;多云的白天大气温度较低是因为云层对辐射的反射作用较强;近地面气温较高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故选 A。17、位于山西省宁武县的“万年冰洞”形成于第四纪冰川覆益时期。冰洞由地面向下延伸近 100 米,开口朝上,口小肚大,所处山体由石灰岩构成。洞内的冰柱、
26、冰瀑、冰笋、冰花长年不化,2011 年 3 月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下图示意冰洞外部日均温的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洞穴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冰川碎屑刨蚀 B.冰川融水溶蚀 C.岩层水平张裂 D.岩层断裂下陷(2)在自然状态下,冰洞内、外空气交换最频繁的时间是()A.甲 B.乙 C.丙 D.丁(3)为了促进冰洞旅游的更好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建门封闭洞口加强通风换气 加强安全防护用冷光灯照明 A.B.C.D.答案:B A D【提示】24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27、。(2)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3)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解答】(1)材料中提到该山体由石灰岩组成,且洞内的冰柱、冰瀑、冰笋、冰花长年不化,所以洞穴可以判断为冰川融水的将石灰岩溶蚀形成洞穴,B 正确。故选 B。(2)因为洞穴开口朝上,空气温度低时洞外冷空气下沉,易于进入洞穴进行空气交换,温度高时洞外暖空气比较轻,不会向下进入洞内,因此冰洞内外的空气最频繁交换时间是气温最低时,从图中看应是甲。故选 A。(3)因为洞口朝上,暖空气不易进入,所以不必建门封洞,错误;加强通风换气,会造成洞内冰川融化,错误;加强安全防护,提高游客游览的安全性,正确;用冷光灯照明,避免冰
28、川融化,正确。故选 D。18、山东寿光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成为我国著名蔬莱生产基地。下图为该地温室大棚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1)温室大棚能够提升棚内温度,主要得益于()A.复合墙体的保温作用较强 B.保温膜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C.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保温膜增强了大气辐射强度(2)夏季当大棚通风口打开时,门口近地面的风()A.由西向东吹入棚内 B.由东向西吹出棚外 C.由南向北吹入棚内 D.由南向北吹出棚外 答案:B A【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26 暂无解析【解答】(1)复合墙体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但是温室大棚能够提升棚内温度与其保温关系不是最
29、大的,A 错误。保温膜的存在,阻挡了地面辐射的散失,使热量保存在大棚内部,B 正确。温室大棚并不能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 错误。大气辐射强度是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强度决定的,与保温膜关系不大,D 错误。故选 B。(2)夏季棚内温度比棚外高,当大棚通风口打开时,棚内较热空气从通风口排出,棚外较冷空气从门口吹入棚内,排除 BD。为了冬季保温效果好,山东温室大棚的门一般位于大棚的东侧或者西侧,因此门口近地面的风不可能由南向北吹入棚内,排除 C。若门口位置在大棚西侧,较冷空气则由西向东吹入棚内,A 正确。故选A。19、下图为某地夜晚山谷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
30、最低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图中()A.近地面气流由丙流向丁 B.丙处气流垂直上升 C.丁处比甲处气压低 D.甲处比丙处气温高 答案:B A【提示】27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 20、强对流过程中,水滴下降时对空气拖曳能产生下沉气流。图 6、图 7 分别示意 2015 年 9 月 11 日阿拉伯半岛某地某鬼气系统过境前后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过境该地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2)地面辐射出现低谷主要因为()A.气温降低 B.蒸发吸热 C.大气反射增强 D.相对湿度增大(3)推测曲线 M
31、 可能代表()A.太阳辐射 B.地面反射短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地面吸收短波辐射 28 答案:A C C【提示】气压系统与天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澳大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濒临印度洋,面积相当于整个西欧,占澳大利亚总面积 1/3,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一个州,首府为珀斯。该州多沙溪和盐湖,人口不到全澳大利亚总人口的一成,绝大部分集中在首府珀斯。西澳大利亚州的矿产资源居澳大利亚之冠,其主要矿产资源储藏量大,分布广,埋藏浅,易开发。材料二.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
32、大利亚“风城”之称。材料三.西澳大利亚州被称为“上帝遗落在东印度洋的一块调色板”,该州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呈现出黄、白、蓝、绿等不同色彩。下图示意西澳大利亚州位置。29 (1)分析珀斯被称为“风城”的原因。(2)分析西澳大利亚州出现多种色彩的自然原因。(3)说出西澳大利亚州主要的产业类型,并任选其一分析其发展优势。答案:(1)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者:夏季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白天和夜晚有不同风向的风;冬季受盛行西风控,且西风势力较强,风力较大 (2)西澳大利亚州地域面积大,不同地区气候类型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植被类型,有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荒漠景观呈现出多
33、种色彩;西侧是海域;州内多大量的盐湖;从而使西澳大利亚州呈现出绿、黄、蓝、白等多种色彩 (3)畜牧业、采矿业、旅游业.畜牧业:气候干早,草原面积广;地广人稀;天敌少;交通便利.采矿业: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条件优越;拥有良好的海运条件,使资源外运.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优越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交通条件优越;服务质量高,接待能力强 解析:解:(1)结合材料可知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因此可以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来分析其夏季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陆风。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昼夜形成风向不同的海陆风;冬季该地
34、受盛行西风的控制,西风风力较大。(2)澳大利亚出现的了多种色彩,主要是从其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西澳大利亚州地处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地区,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差异显著,地表自然景观呈现了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和荒漠景不同色彩;西部临海,州内多沙溪和盐湖;所以州内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会出现绿、黄、蓝、白等多种色彩。(3)结合材料可知西澳大利亚州气候干旱,草原面积广阔,可以发展畜牧业;州内30 盐湖、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采矿业;该州自然条件变化大,色彩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有优越的自然风光,也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海陆兼备,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
35、善,地区接待能力强,旅游服务质量高,可大力发展旅游业。【小提示】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第一产业主要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金融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热力
36、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因此等压面在空间上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下图为某地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1)图示等压面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若气压只受气温影响,则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表示的是北半球某城市热岛环流,则两地为城市的是 ,该城市垂直方向为 气流,可能形成的天气状况是 ,该地城乡之间的风向为 。(4)如果两地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地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将 (填“增大”或“减弱”),两地之间的风力将 (填“增大”或“减弱”)。答案:(1)近地面冷热不
37、均;31 (2)呈顺时针(3);上升;阴雨;东北风(4)增大;增大 解析:(1)等压面弯曲的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压强不同,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产生大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压强差,等压面发生弯曲。根据等压面弯曲规律,等压面向高空弯曲,压强高,等压面向低空弯曲,压强小,可以判断气压,又近地面气压高于同一竖直面的高空的气压,所以压强最大的为。因为气压,故处气温低,气流下沉;处气流上升,气温高,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气温最高的为。(2)根据上题气压,所以水平方向气流从流向,从流向,垂直方向上处下沉,处上升。(3)城市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生产生活排放的废热较多,所以其温度比郊区
38、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根据上题处气流上升,所以为城市,为郊区。该城市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可能形成的天气状况是阴雨天气。因为气压,结合指向标,该地城乡之间的风向为东北风。(4)如果两地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将增大,两地之间的风力将增大。【小提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关键”:23、“低碳经济”是 2010 年我国的热点词汇,根据下列所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6 年 12 月 9 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左图)。而 2008 年11 月 11 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
39、几(下右图)。32 材料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中美两国分别宣布了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新华网北京 11 月 26 日:中国 26 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 4045。新华网华盛顿 11 月 25 日:美国白宫 25 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 202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2005 年的基础上减少 17。(1)材料一显示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2)根据课本知识,结合材料一,简述发生这类现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
40、的影响。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 (2)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中低纬度农业减产 (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近地面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解析:解:(1)从材料 1 可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不断消失,主要原因是气温上升、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雨林的破坏,所以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植
41、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起到固碳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2)全球变暖使冰川消融汇入海洋,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海水膨胀也会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和岛屿被海水淹没;固体冰川消融使淡水减少,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中低纬度因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部分地区会出现干旱,由耕作业转为畜牧业,使粮食减产。(3)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近地面气温上升,大气保温作用增强。33 【小提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
42、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博斯腾湖,维吾尔语意为“绿洲”,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盆地东南部博湖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下图)。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指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1)由于 性质的差异,湖陆之间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
43、。夜晚近地面吹 (湖或陆)风,请补绘空气环流示意图。(2)博斯腾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据图说明博斯腾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3)图中 A 处(出山口)为流水作用形成的 地貌,请从形态、地势、堆积物颗粒变化的角度描述该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4)若图中开都河沿岸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会使博斯腾湖面积 (增大或减小),湖区周边湖风 (增强或减弱)、陆风 (增强或减弱)。34 答案:(1)(湖陆)热力;陆;逆时针箭头 (2)陆地内循环;开都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且湖区地势低洼利于汇水,使湖泊水量较多;湖水通过孔雀河流出,促使湖泊水更新,利于排盐使之形成淡水湖(3)冲积扇(或堆积);位于山口,呈扇形;自扇
44、顶至扇缘,地势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4)减小;减弱;减弱 解析:(1)湖泊有大面积水面,热容量与陆地不同,存在着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升温和降温速度差异,从而使得湖泊和陆地之间,风向在一天内发生周期性转换。夜晚由于近地面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气压,而湖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自陆地吹向湖泊,为陆风。湖泊盛行上升气流,陆地为下沉气流,近地面由陆地流向海洋,高空相反,形成环流。绘图如下:。(2)博斯腾湖为内陆湖,其水循环环节主要为蒸发和降水,发生在湖泊及上空之间,为陆地内循环。淡水湖一般为有进有出的湖泊,根据河流附近等高线可知(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45、开都河注入博斯腾湖,孔雀河为排泄通道,盐分不利于积累,所以博斯腾为淡水湖。(3)河流流出山口后,由于地势变得开阔,流速变缓,携带的泥沙物质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其形态呈扇形,由于流速自山口到扇缘逐渐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颗粒物越来越细小,坡度逐渐降低。(4)开都河沿岸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灌溉用水增多,使得注入湖泊水量减少,博斯腾湖面积变小,湖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减小,所以无论是湖风还是陆风,均减弱。【小提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五方面: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进行能量
46、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35 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高能带电粒子被两极俘获,与大气摩擦会产生的现象是 ,扰动磁场产生 现象。(2)不考虑气候等因素,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是()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一样强(3)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水汽和杂质。其中既能光合作用,又有保温作用的气体是 。(4)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与机能至关重要,目前世界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
47、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A地处低纬,耐高温 B地处高原,有适当的缺氧条件 C太阳辐射强,降水多 D运动员刻苦科学的训练 答案:(1)极光;磁暴 36 (2)A(3)干洁空气;二氧化碳(4)B 解析:(1)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轰击地球的大气层,与大气摩擦以后会产生极光现象,并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2)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不考虑气候等因素,纬度成为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由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因此成为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3)本题考查大气层的组成部分及功能。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48、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二氧化碳既能光合作用,又具有保温作用。(4)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与机能至关重要,目前世界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海拔较高,有适当的缺氧条件,能够对运动进行缺氧训练,增加他们的身体素质,所以答案是:B。【小提示】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 1718 千米;中纬厚度约 1012 千米;高纬厚度约 89 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 5055 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49、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 20003000 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26、读下图,回答问题。(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3)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 ,乙地 37 (4)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5)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 _。(白天/黑夜)答案:(1)乙、甲、丁、丙(2)顺时针环流(3)阴雨天气;晴朗天气(4)乙(5)白天 解析:(1)由图可知,丁与
50、丙在同一平面,丁处的等压面向高空凸出,丙处的等压面向近地面凸出,说明丁气压大于丙;近地面的气压系统性质与高空相反,故近地面乙地气压高于甲地,说明甲地受热空气上升,丁形成高空高压,甲形成地面低压;丙地气压低,说明乙遇冷空气下沉,乙地形成地面高压,丙地形成高空低压,近地面分气压高于高空,因此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丁、丙。(2)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近地面乙地是高压,竖直方向上气流下沉,甲地是低压,在竖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在高空丁处是高压,丙处是低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图中近地面与高空之间形成顺时针的环流。具体如图。(3)根据上题的分析,甲地空气上升,易遇冷凝结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