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命题。县域审计机关受限于人员结构、环境和资源、过程管控水平和配套机制等因素,审计质量的提升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审计质量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开展研究型审计的时代要求,为县域审计机关提升审计质量提出可探索路径,以供参考。【关键词】县域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分级控制;研究型审计一、引言审计质量是生命线,审计纪律是高压线,文明审计是保障线,其中,生命线至关重要,决定着审计事业的兴衰和审计机关的权威。总体来看,审计机关审计工作质量较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但对于县域审计机关而言,限于人才结构,现有审计队伍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之部
2、分审计项目专业门槛较高,审计工作的难度和审计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使得一些项目的审计质量难以得到持续而有效的保证。县域审计机关如何转变观念、提升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结合自身理解,笔者从以下方面阐述几点看法。二、充分认识“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命题。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是推动审计工作提档次、上水平、求突破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加强审计机关建设的重要内涵。加强审计质量建设,是审计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是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的基础。提升审计质量,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宏观建设性作用。对此,我们
3、应当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予以深刻理解。第一,审计质量是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内在要求。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和监督。审计质量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审计过程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即审计过程质量;二是审计结论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即审计成果质量。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也折射出审计机关是否依法办事、依法履职,是否履行了法律赋予的职责。第二,审计质量是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根本保证。审计的本职工作是“查病”,但更要“治已病、防未病”。县域审计作为县域地方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其自身质量的高低是关乎县域审计机关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能否维持其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县域审计工作能
4、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全面揭县域审计机关提升审计质量的几点看法桂三勇作者简介:桂三勇(1984),男,九江修水人,汉族,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审计局,中级审计师,研究方向:财务审计97 6月刊 2023Shanghai Business示问题的基础上,“跳出账本搞审计,跳出审计看经济”,深入分析研究问题,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职能作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已然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三、当前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方面审计工作包含审计立项、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多环节。而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会对最终的审计质量产生实质性影响。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关,需要对全过
5、程进行管理。人员和能力、环境和资源、过程管控水平和配套管理机制等因素,都会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和不利影响。目前县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成果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1.人员能力有所局限,难以提高审计质量县域审计机关,受限于人员结构,在人员能力方面存在三个不足:即职业判断能力不足、审计取证能力不足和研究分析能力不足。其他方面不足则表现为:一是思想观念存在误区。部分人员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够强,存在审计工作激情不够、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工作应付的情况,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消极对待审计质量偏差;二是审计人员业务知识欠缺。部分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审计发展的要求,对新形势下的建筑
6、工程、法律、环境工程、经济管理、审计法律法规和准则缺乏了解,且喜欢沿用过去的老套路、老方法,宏观意识平淡,审计手段单一,职业敏感性不强,职业判断水平较低,职业胜任能力面临挑战;三是审计纪律执行不严,影响审计质量。2.环境和资源共同影响,持续影响审计质量近年来,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覆盖面越来越大,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完成审计的压力越来越重,县域审计机关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审计项目人员分配常常捉襟见肘,加之部分审计人员存在“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审计风险意识淡薄,审计质量意识不高。导致虽然完成的审计项目多,但是打造的审计精品少,影响了审计质量。加之部分审计人员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
7、重,片面追求查处大案要案,忽视了全面审计,造成审计监督留死角,留下风险隐患,持续影响审计质量。3.过程管控水平不高,无法确保审计质量首先,在审计计划阶段,缺乏充分的调查了解,审计方案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导致审计工作盲目性大,随机性强。其次,在审计实施阶段,有的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意识不强,缺乏法治思维意识,原始资料的收集缺乏针对性,导致证据效力不足,缺乏说服力或者不能支撑审计结论。再次,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组长在编写审计报告前未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过程记录进行仔细检查、复核和分析,反映问题和引用法规不适当,审计评价不够规范,审计建议无法落地。四、提升审计质量的实现路径1.以
8、人为本,着力提升审计人员素质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当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县域机关审计质量。一是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针对县域审计机关,不断提高其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其从事审计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倡导爱岗敬业、忠于事业,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培养“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队伍;二是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水平和专业操守。加大学习教育培训力度,加强经济管理、审计会计、工程技术、政策法规培训,强化其宏观经济、现代科技、计算机和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开阔眼界,启发思路,针对性打造
9、新形势要求下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各级审计部门和行业学会的业务培训,鼓励以考促学,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2.建立全过程“分级控制”质量控制机制一是提前谋划,发挥“分级控制”质量作用。就审计现场而言,信息的收集是逐步完善的,审计人员对于问题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这就要求为项目审计预留充足的时间。与此同时,现场审计开始前,要多渠道收集信息,摸清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深入研究审计目标对象,梳理被审计单位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业务运行和职责履行、收支规模等情况。收集和研究相关法规文件、政策依据,初步判断被审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可能存在的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走访相关部门,邀请
10、行业内的专家授课,明确审计思路、确定审计重点、科学制定审计方案。找准审计着力点和切入点,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发挥“分级控制”质量作用。98Audit审计 二是优化业务流程,强化过程质量管控。在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切实抓好现场实施,加大现场复核力度。实行审计现场管理分级责任制,将审计质量细化到岗、落实到人。尝试实行审计现场“5+1+1”“周”期控制制度。即要求审计人员 5 日内至少完成一个审计内容的取证,1 日内完成已取证事项审计底稿编制,审计组长1 日内完成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要求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审计程序,规避审计风险。严格按审计法、审计准则等要求开展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行为,遵守廉政
11、规定,坚决不违反审计程序,从而更好地规避审计风险。3.踔厉奋发,开展研究型审计2021 年 6 月 22 日,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侯凯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性审计是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到审计工作中,县域审计机关要树立研究理念,增强研究意识,用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开展审计工作。找准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明确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法,科学谋划审计工作,把研究型审计融入审计项目开展全过程,推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一是深入审前研究,谋划项目计划。
12、县域审计机关要深入研究国家、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吃透政策精神。通过研究党委、政府工作重点、改革进程的难点堵点、社会公众的关注热点,形成有助于服务决策、服务民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成果,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紧跟政策要点、改革重点、社会热点、民生难点等重点项目,开展多形式的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谋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提升审计工作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二是加强审中研究,提升审计质量。聚焦精准揭示问题,把控重点查深查透。审中研究,重在融入研究理念,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整体把握、层层聚焦、锁定重点。收集证据、揭示问题。及时召开碰头会,集中研讨难点、疑点问题,有针
13、对性地揭示行业性问题和重点风险隐患。多层次、多角度揭示问题,做深做实做好研究型审计,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强化审后研究,确保研究实效。加强系统性梳理研究,做实审计报告,把审计典型问题作为课题研究,深入归纳、提炼,弄清问题根源。做到问题定性准确,责任认定明确,处理意见精准;加强审计信息、要报专报的撰写,对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深入思考挖掘根源,分析可能的体制性障碍和漏洞,提出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问题的审计建议,实现审计结果更加优化,提升审计工作价值和效能。4.形成提升审计质量的保障体系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夯实依法审计基石。一方面,审计机关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现有审计
14、规范操作指南,明确各环节责任人、时限和质量要求,细化质量管控,提高可操作性,以制度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倡导树立依法审计理念,要求县域机关审计人员加强对宪法和法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审计法、行政法、预算法、刑法等基本法律的学习,提高其依法审计的自觉性,在审计实践中严格做到依照法律规定认定查证事实,并就发现的法律漏洞等及时反馈意见,提请修缮法律法规等。二是强化技术保障,提升“科技强审”质效。以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化创新手段为抓手,逐步将抽样审计向全面审计转变,让审计结果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在实际工作中,可结合其他更加专业的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使审计结果更加精准。在取得
15、被审计单位真实完整数据的基础上,注重以大数据分析质量,不断完善数据分析的模型,提高数据分析的可利用率,推动大数据技术与审计工作的深度融合,使审计结果更加精准和全面。五、结语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体,要常抓不懈,一以贯之,以审计质量的不断提升,提高县域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水平,切实发挥县域审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 郭明辉.浅议基层审计机关如何提升审计质量 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7):137-138.2周雨露.关于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的几点思考J.审计观察,2021(11).3 赵洪超.加强系统设计深化审计整改 J.审计观察,2021(5):41-43.4 郑红令,马波.推进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全覆盖的思考 J.审计月刊,2018(10):10-12.99 6月刊 2023Shanghai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