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县域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社会.——基于服务学习理论的视角_赵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655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域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社会.——基于服务学习理论的视角_赵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域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社会.——基于服务学习理论的视角_赵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域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社会.——基于服务学习理论的视角_赵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研究通过对县城乡三所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供给的比较分析,发现县域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供给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师资困境、资源困境、观念困境和系统困境。基于服务学习理论,为解决课后延时服务困境,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学校与家庭应协同合作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与社区教育,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多方协同参与的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加强县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推进课后延时服务的社会化供给与发展。关键词 “双减”政策;县域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服务学习;社会化供给;社区教育2021 年“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总体大大减轻,中小学课外延时服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门

2、希望学校提供延时服务,满足学生的学业辅导等需求,同时解决家长接送困难和减轻学业辅导压力。但是,全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学校在提供课后延时服务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因素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使得不同地区县级教育可投入资源差距较大,县域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提供将面临更大挑战。目前学界关于“双减”政策实施后,课后延时服务

3、的研究并不多。张保平认为,农村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认识偏差、系统化管理缺乏和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需要提高认识,加强系统化管理,同时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课后延时服务1。段海英将多地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情况归纳为课后服务需求差异化、课后服务资金供给多元化、利用网校教育资源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优质均衡发展等2。面对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师资不均衡,陈先哲倡导以“双减”为契机,提升艺术、体育、劳动教育老师的地位,以教师轮岗和优化招聘等措施推进城乡师资优化3。以上研究从利用学校校本资源探讨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对于如何实现系统化管理和整合资源尚缺乏可行的 思路。“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实现中小学生减负

4、,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县域城市地区学6767少年儿童研究 2023.03投稿邮箱:社会教育SHe Hui Jiao Yu校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后,本应基于资源优势,增加多元化课外活动和延时服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受到资源和认识等限制,课后延时服务在执行中出现了一些偏差。研究者意识到“双减”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既受到资源的限制,也受到观念乃至配套措施等影响45。因此,本文以 Z 县小学学段的课后延时服务供给为背景,探讨县域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提供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社会化供给出路。一、Z县三所城乡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供给状况1.三所城乡小学案例M 小

5、学是地处大山深处的一所完全寄宿制学校,校长是时代楷模张玉滚老师。2021 年秋季在校生 94 人,大多是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孩子,有 14 名教师,生师比为 6.71 1,含幼儿园和 1-6 年级 7 个教学班。山区乡村学校室外活动场地充足,2 个小校园约 1350 平方米,还有田径等运动场地面积约 1800 平方米。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放学后在校园自由活动,晚上在教室写完作业后回宿舍睡觉,课间在校园自由奔跑或追赶纸飞机。山区学校原本不存在课后辅导现象,学生家庭条件大多比较艰苦,学生没有上辅导班,作业也一直是在校完成。实行“双减”政策后,学校按照文件要求重点开设课后延时服务,下午放学后学校开

6、设了体育、音乐、美术、演讲 4 个大类社团 8 个活动课。全体教师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各带 1 个社团课,每个社团 10 人左右,开设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绘画、手工等课程。上课时间段为下午 430520,共 50 分钟,能充分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晚饭后 6 00-6 30,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跟着书本去旅行跟着诗歌去旅行等科教视频开阔视野。晚上,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做作业,8 00 回宿舍休息,学生有足够睡眠时间。同时,山区学校也根据地方地理优势,带学生到村里的香菇大棚进行劳动实践,让学生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在老师带领下,学生们走进大山近距离接触花草,感受大

7、自然四季变化并认识各种植物,能看到活蹦乱跳的小松鼠、翩翩起舞的蜜蜂、蝴蝶和各种昆虫,在山间采花、散步、晒太阳,和老师同学们在林间穿梭。学生们比较喜欢上社团活动课,山区家长不太理解活动课的意义,但看到学生能在课外学点儿东西也都很满意。老师们有时间发挥特长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事也很开心。这些活动整体上提高了课后服务质量,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但老师专业水平有限,活动课程开设的思路、育人目的和活动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澄清和深化。社团活动课程的系统化、持续化、规范化水平也亟待提高。如果说 M 小学因为校长是时代楷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再看另外一所乡村学校 Q小学。Q小学是一所走读和寄宿相结合的学校。

8、目前在校生人数为 136 人,一共 13 个老师,生师比为 10.46 1。学校共有 6 个教学班,每个班级 2 个老师。“双减”政策实施后,2021 年秋季学期开始即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每天下午放学后有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节课辅导学生课堂作业,第二节课开展社团类兴趣活动。前者解决了学生的作业辅导难题,家长不需要再辅导学生作业。后者内容包括适应不同年龄的棋艺、舞蹈、美术、篮球。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每学期自主选择一个社团进行学习和活动。学生的兴趣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培养,也接触了更多老师,更加热爱学校。学校社团活动是通过任课教师边学习边教学开展,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欢迎。该校老师表示,学生再也不用像

9、以前那样一天到晚学习,可以培养兴趣、提高综合素质了。D 小学是位于县城中心的一所完全走读制6868少年儿童研究 2023.03No.03.20232023 年第 03 期小学。学校在校生约 1290 人,58 名教师,生师比为 22.24 1。学校有 6 个年级,共 20 个教学班。生源为城区划片学生,家长大多数为城镇职工或其他工作人员,家庭教育环境较好,家长有文化、重视教育,家校沟通良好。学校地处城中心黄金地段,学生活动场地不足。教学楼前后有 2 个活动场地约 1600 平方米,校园外有操场场地面积约有 5000 平方米,主要供学生室外体育课使用和社团活动使用,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为 5.1

10、1 平方米,远低于教育部2017 年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规定的 7.5 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学校每周三开设有活动课,有两节课时间,在室内活动教室进行。放学后大多数学生在老师开办的托教部写作业。作业需要家长验收检查签名后才能上交,部分学生晚上在家长督查下完成作业,效率不高,写作业有时要到十点多。家长付出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较大,亲子矛盾突出。2021 年实行“双减”政策后,学校取消活动课,转为作业辅导,每个班级每周开设一节活动课,其他时间基本全部回归文化课。这减轻了家长送学生上校外辅导班的经济负担。虽然作业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学生课余在校时间增加了,于是教师就进

11、行更多的学业辅导,又形成了学校之间、班级之间隐性学业竞争,实质上,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更少了。值得注意的是,“双减”政策带来的影响是两面的:一方面,确实起到了减负增效作用。“双减”前,部分城区学校凭借优质多才艺的师资在校内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时,融入较多的兴趣类内容(比如音乐课教学生葫芦丝),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联的校外兴趣班。因而,在作业量和学业类补习班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的整体负担是间接加重的,家庭经济负担也加重了。“双减”后,课后延时服务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在校时间,弱化或切断了师生和校外培训机构的联系,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学生的全面发展仍受局限。由于这些师资

12、和校外培训市场具有利益关联(多兼任校外培训机构老师或直接在校外与人合办培训机构,借助校内教学帮助校外培训机构招生),“双减”后,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受到限制,失去了部分生源。同时,在校时间延长也影响了部分校内老师的校外兼职,导致校内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另外,课后延时服务的兴趣类学习与系统性的校外培训相比,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特长的需要。2.三所城乡学校的比较分析上述三个案例代表偏远农村学校和县城核心城区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供给状况(见表1)。农村学校 M 和 Q 虽然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但由于学生数量相对较少,整体师生比基本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需求。农村学校地域开阔

13、,它们善于利用周围自然资源,开展多样化课后延时服务,组建各类学生社团。但这种课后延时服务缺乏科学规划,教育效果和系统性均难以保证。表 1:“双减”后城乡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对比学校教育资源总量生均资源数量办学类型服务内容延时服务效果农村学校 M不足较多寄宿制多元化负担减轻,有利于全面发展农村学校 Q不足较多寄宿走读结合制多元化负担减轻,有利于全面发展城区学校 D丰富较少走读制单一化负担减轻,不利于全面发展与预期相反,县城核心区学校 D 的情况更令人忧虑。县城学校原本可谓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强大,但近年来伴随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民纷纷在县城购房,农村学生也在县城学校入学,导致县城学校的

14、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县城多数学校超大班额问题突出,生师比无法满足课堂教学要求,更难以保证课后延时服务正常开展。这6969少年儿童研究 2023.03投稿邮箱:社会教育SHe Hui Jiao Yu导致城区学校校长和老师对“双减”政策的实施多采取一种敷衍的应对方式6。课后延时服务变成变相延长在校上课或学习时间,并没有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学习负担。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城乡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供给需要转换思路,吸引社会力量加入7,方能破解城区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人力不足、农村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缺乏系统性的问题。总体上,县域城乡学校受限于资源总量和生均资源数量差异以及教育理念等因素,在

15、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与形式上呈现令人不太满意的现状8。通过三个县域城乡学校的案例展示县域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状况,目的不是凸显城乡差异。三所学校未必能够穷尽县域学校的全貌,个别资源雄厚的城区学校也能开展一些社团活动,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资源各有局限。校外专业机构参与提供服务或评估课后延时服务,被认为是缓解学校师资等资源不足和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9。但案例中,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都存在局限于校内开展、对校外社会资源利用不足的共性问题。二、县域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困境1.师资困境在调研的案例中,M 学校和 Q 学校缺乏文体艺术类教师,学生延时服务兴趣活动基本是由任课教师边学习边授

16、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负担。受专业水平限制,兼职从事兴趣特长培训的教学效果远不如专职兴趣类师资。“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各地中小学为了落实提供课后延时服务的政策,推出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或者提供作业辅导等服务。课后延时服务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包括财力和人力两个方面。课后延时服务本身是对学校正常课堂教育的一种补充,主要是为了降低学生的课外培训负担和校内作业负担。学校提供延时服务必然需要政府部门额外增加专项的教育财政投入乃至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10,以补偿和激励教师的额外教学投入。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城中小学的教育财政投入相对东部地区较低且不均衡11,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双减”经费投入的难度,“双减”

17、经费投入不足成为事实12。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民进城买房定居,其子女在县城就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使得县城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如果单纯将课后延时服务的提供者定位为学校的教师,可以想象,无论从财政投入能力还是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而言,其效果都容易打折扣。教师群体本身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延时服务事实上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降低其工作效率和教师职业的吸引力13。2.资源困境在乡村学校 M 中,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开展和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农村产业资源等结合起来,从而为课后延时服务多样化开展提供了载体。但另两所学校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尚未把校外资源系统整合到课后延时服务

18、中。课后延时服务如果单纯依赖中小学的自有资源,活动场地、图书资源、教师队伍等都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延时服务需求,只有借助社会资源整合方能有效满足这一需求14。社会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展览馆、科技馆、烈士纪念馆、公园、消防队、养老院、郊区农场、林地、素质拓展基地、养殖基地等众多活动场所。这些资源在工作日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的,充分利用这些闲置、免费的社会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服务,可以满足中小学生的课后延时服务需求。因此,整合校内外资源,把“教育社区化”和“社区教育化”相结合15具有重要意义。3.观念困境 D 学校的师资和资源总量丰富,校外也有7070

19、少年儿童研究 2023.03No.03.20232023 年第 03 期体育场馆、公园、科技馆等场所,但是学校较少利用这些资源,很大程度是受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观念冲突的影响,也存在安全方面的顾虑。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早已深植师生、家长心中,但具体实施过程仍然受到较多现实因素的阻碍。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安全的顾虑成为课后延时服务的最大阻力16,在体育类课后服务中尤为突出17,尤其是对于中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M 小学的执行校长认为,县、镇级分管教育的领导和学校领导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深度、支持力度和安全责任担当能力,也是落实执行课后户外素质拓展和劳动实践活动的较大影响因素。4.系统困境三所城乡学校课后延

20、时服务的差异说明了课后延时服务的实行缺乏系统的规划,以致在不同的学校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M 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注重以社团活动发展学生兴趣,Q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兼顾课业辅导与兴趣培养,D 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则突出教学和完成课后作业。课后延时服务内容的差异说明学校内外的资源与学生学业、兴趣的发展缺乏有机的系统整合,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课后延时服务和校外教育应当如何开展,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是围绕提升学生的学业能力,抑或非认知能力为目标,如陶冶道德情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等仍然不清楚。如果单纯将课后延时服务改成继续增加课时上课或者辅导作业,可能无法解决学生作业量大的问题。如果缺乏系

21、统规划,学生课后延时服务过于随意,从安全到教育效果可能均难以保障。三、服务学习视角下课后延时服务的发展空间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是 20 世纪60 年代源于美国的概念,以杜威注重体验教学的教育哲学与注重观察和模仿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服务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社区服务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运用知识,并从反省经验中获得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进而产生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动机,同时形成公民的责任”18。服务学习与社区服务和社区教育密切相连,同时又不同于单纯的社区服务。它有明确的教育目标,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2、使学生成长为具有个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19。因此,服务学习的理念契合“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辅导负担,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学习作为实践性的体验学习,不同于课堂的书本学习,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发现新知识,认识社会,在为社区服务中成长。开展服务学习需要学校和社区密切合作,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学校根据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和开发相应的课后延时社会服务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开拓视野。不同于课堂集体教学,师资力量的局限在课后延时服务教学中更突

23、出,因而学校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社区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可以承担整合校内外资源,协调服务学习的服务对象群体、活动场所以及协助教师设计、推进和评价服务学习效果的责任。课后延时服务中,校内外资源的融合需要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才能正确引导课后延时服务的发展方向。“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学业和课外辅导负担,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学校教育与教师的主导和主体地位是无法动摇的。校外资源融合过程中,需要社会力量诸如社区、家长、社会工作者、7171少年儿童研究 2023.03投稿邮箱:社会教育SHe Hui Jiao Yu志愿者等的参与,以协助学校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实现“双减”

24、政策目标,既减轻负担,提质增效,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四、化解课后延时服务供给困境的具体思路与建议社会力量是指相对于学校、家庭以外可以对中小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社会教育主体。社会力量包括学校所在社区或地区的高校、医院、工厂企业、图书馆、科技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是碎片化的,如何协调社会力量与资源,并将其与校内课后延时服务相对接和融合,需要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县域中小学的多元化课后延时服务需求。“双减”政策实施后的课后延时服务仍然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应当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方能保证课后延时服务的教育公平性。同时,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乃至

25、参与是对课后延时服务的辅助。但是仅有这二者不足以实现课后延时服务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只有通过以社会工作为代表的社会组织联动分散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营造全社会支持课后延时服务的氛围,才能协助学校教师搭建延时服务系统,提升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1.培育社区自组织,建设志愿者服务队 社会工作者作为秉承助人自助理念的专业助人者,在社区治理中通过专业方法和技巧帮助培养社区自组织和社区骨干,从而增强社区团结感。社会工作者依托的社会组织与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积极互动,通过提供专业的服务影响和感召社区居民骨干,建立志愿者服务队等各类社区自组织,从而为社区居民中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

26、比如针对中小学生的四点半课堂,可以邀请社区中高学历年轻家长公益性轮流协助辅导中小学生作业。几个同龄学生一起做作业能增进社区同龄学生感情,减少家长自己辅导孩子的负担和矛盾,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和教师压力。另外,社区隐含其他有效的课后辅导师资资源,比如退休教师、书法家、画家、退伍军人、法官、医生、音乐人、戏曲爱好者、舞蹈家、二胡、提琴、口琴演奏者,吹糖人类手工艺人,溜冰、滑板、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爱好者等。社会工作者可以倡导和发起志愿学习或者实践活动,提升居民的社会责任,将以居民为主体的教育和以居民为对象的教育结合在一起。同时,社会工作的社会福利属性使其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使命,与志愿服务等社区教育

27、的公益事业具有较大的亲缘关系20。此外,在内容上,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还可以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定期针对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法治安全、消防安全、医疗健康、红色基因传承等教育活动。在时间上,社会工作者工作日可以组织志愿者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辅导服务,寒暑假又能协同社区、家庭开办学业辅导+小组文艺活动的暑期学校。2.整合社会闲置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社会工作者凭借专业的助人理念和方法可以将分散在社区和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如高校、图书馆、少年宫、科技馆等活动场所以及专业的人员链接到社区教育中,从而为参与社区教育的中小学生提供可以利用的活动场地、场馆设施和专业的教育指导人员。社会工作者依托

28、的社会组织按政府采购服务合同的要求,需要向其服务范围内的青少年提供相应的社区教育服务。比如,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到社区香菇基地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由 1-2 名社区志愿者给学生讲解劳动实践技巧和流程。学生从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学习,每人每小时还可创造10 元收益,30 人的学生队伍采摘香菇、剪香菇,两节课可为社区创造 500 元以上的收益。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服7272少年儿童研究 2023.03No.03.20232023 年第 03 期务中小学生本身也是社会工作者和政府部门推进社会治理资源有效整合的应有之义。目前社会工作服务的采购部门主要是民政部门,如果教育部门、慈善组织和基金会

29、等能够加入其中,由专业的社会组织协助开展学校内外公益课后教育服务,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课后延时服务教育质量和专业性,有力地补充课堂教育的不足。3.倡导社区教育理念,营造支持性环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举办公益社会服务活动,向社区和家长宣传社区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发动社区居民、学生家长、社区社会组织包括企业、高校等参与到社区教育过程中,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和校外教育贡献力量。总之,社区工作者通过多种途径发动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教育并链接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营造全民参与或支持的安全网络。4.融合社会工作技能,开展系统化校外教育社会工作者接受的专业训

30、练有助于他们为不同阶段的中小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校外教育服务。他们能够依据专业理论与方法,采用个案、小组或社区工作等方法为中小学生设置寓教于社会服务的活动。这些社会服务活动有助于学生在社会参与中实现德、智、体、美和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综合以上对课后延时服务困境与需求、服务学习视角下课后延时服务发展思路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优势分析,可以看到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可以在课后服务社会化供给中发挥较大作用,会成为破解课后服务供给困境的重要力量。对于如何按照服务学习思想指导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有如下建议:第一,建立学校为主体,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多方协同参与推行社区教育的组织机构,监管和整合社会组织等各方

31、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完善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过程与效果评估。第二,加强县域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县域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挥乡镇社会工作站点的枢纽作用,协调和整合资源,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提供支持。第三,加强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吸引具有专业技能特长的社会人士加入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协同社区和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包括社会走进校园和学生走出校园等的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循证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2YJCZH255)、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项目“双减背景下社会工作者参与青

32、少年社区教育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B40)、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2022 年江苏社会工作经验研究课题“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积极心理发展的江苏经验研究”(项目编号:ZSLJS2022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赵迪: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梁强:镇平县黑虎庙小学执行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张志鹏: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责任编辑/弓立新参考文献1 张保平.农村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甘肃教育研究,2022(7):29-31.2 段海英,张鹏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高质量均衡发展 J.教育科学论坛,2022(8):6-9.3 陈先哲,靳俊.“双减”之下师资均衡如何开新局

33、J.人民教育,2022(1):33-35.4 李彦龙,常凤.“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时效与保障 J.体育学研究,2022(2):33-40.5 李佳蕾,陈慧娟,等.“双减”背景下的“双增”对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实效性的反思J.少年儿童研究,2022(6):36-48.(下转第 18 页)1818少年儿童研究 2023.03No.03.20232023 年第 03 期分,游戏平台需要兼顾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作用,挖掘游戏本身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方面,创新科普教育,主动“走出去”和“引进来”。“走出去”就是加强网络游戏平台与传媒和专业科普组织的合作,开展兼具互动性和沉浸性的教育科

34、普活动。“引进来”就是将科普活动、公益项目引进校园,在社会实践中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另一方面,从机构设置上完善教育体系,倡导组建未成年人科普机构,设立科普岗位,通过政府机构丰富未成年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未成年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保驾护航,同时对于网络游戏平台的线下活动起到监督作用。总之,通过政府部门的参与,串联起学校、平台的合作,使得科普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8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项目批准号:18JDSZ3026)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智媒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模型构建及提升路径研究”(项

35、目批准号:3104221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方增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秦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恒: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辅导员责任编辑/弓立新参考文献:1 衣学勇,李文杰.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对网络游戏成瘾原因的探究 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84-88+78.2 YoungK,PistnerM,etal.CyberDisorders:TheMentalHealthConcernfortheNewMillenniumJ.CyberPsychology&Behavior,1999,2(5):475-479.3 佐斌,马红宇.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

36、的现状研究基于十省市的调查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4):117-122.4 KussDJ,GriffithsMD.InternetGamingAddiction:ASystematicReviewofEmpiricalResearchJ.InternationalJournalofMentalHealthandAddiction,2012,10(2):278296.5 崔丽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65-70.6 燕道成.国外网络游戏管理及启示 J.中国青年研究,2009(8):103-110.7 张轶楠.

37、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心理发展的影响 J.现代传播,2003(5):91-95.8 GranicI,LobelA,etal.TheBenefitsofPlayingVideoGamesJ.AmericanPsychologist,2014(1):6678.9 陶侃.略论读图时代的“游戏素养”及构建要素 J.现代远程教育究,2009(2):14-18.10 朱钰嘉.游戏素养教育视角下青少年游戏成瘾预防策略研究 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20:97.(上接第72页)6 李广海,李海龙.博弈论视角下“双减”政策执行的阻滞与疏解 J.现代教育管理,2022(6):10-19.7 李彦龙,常凤.“双减”

38、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时效与保障 J.体育学研究,2022(2):33-40.812 李广海,李海龙.博弈论视角下“双减”政策执行的阻滞与疏解 J.现代教育管理,2022(6):10-19.910 周玲.“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供给方式及质量评估 J.中小学管理,2021(12):35-38.11 武向荣.义务教育经费均衡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J.教育研究,2013(7):46-53+97.13 于川,杨丽乐.“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工作负担的风险分析及其化解 J.当代教育论坛,2022(1):87-96.1417 李彦龙,常凤.“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时效与保障 J.体育学研究,2022(2):33-40.15 张萍.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J.中国教育学刊,2009(5):46-48.16 孙峰.“三位一体”中小学德育网络体系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基于陕西省的调查 J.教育科学研究,2010(5):33-36.18 周加仙.美国服务学习理论概述 J.外国教育研究,2004(4):14-18.19 连进军.美国学校的服务学习运动述评 J.开放教育研究,2001(5):48-51.20 方舒.社会工作促进社会自组织化:现实路径与道义价值 J.思想战线,2014(3):75-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