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唐李阳冰书学理论考异_杨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390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李阳冰书学理论考异_杨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唐李阳冰书学理论考异_杨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唐李阳冰书学理论考异_杨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4艺术论坛摘要:摘要:中唐时期的李阳冰,是中国书法史上卓有影响的篆书大家,但他的书学理论一向不为研究者所重视。上李大夫论古篆书,是今存李阳冰最早的一篇书论,其书学思想主要是得造书之意乃篆书艺术之基础,欲作书当先正字。笔法论约作于大历七年(七七二)以后,其内容较广,既讲笔法,也讲器用,而元明人所引摹印之法,疑是伪托。翰林禁经专讲书势笔法之所禁,其书在南宋时尚有流传,而清人冯武书法正传所引翰林密论用笔二十四条,绝非翰林禁经原文。关键词:关键词:李阳冰李阳冰 书学理论书学理论上李大夫论古篆书上李大夫论古篆书 笔法论笔法论 翰林禁经翰林禁经一 关于上李大夫论古篆书唐代是中国古代书论最发达的历史时期

2、之一,欧阳询、虞世南、李世民、孙过庭、张怀瓘、颜真卿等,都有名论传诸后世。李阳冰作为与张旭、颜真卿齐名的有唐三大书家之一,本也有书学理论,但向不为研究者所重视。其不甚重视的原因,一是李阳冰关于书法的著述大都散佚了,有些传为李阳冰的论述又不可确指;二是宋以来文字学者多关注李阳冰刊定的说文,书法家则仅追摹其篆书艺术,以致他的书学理论最终被忽略了。大历七年(七七二),李阳冰撰上李大夫论古篆书,是今存有确切时间的李阳冰最早的书学理论。全唐文卷四三七收其全文,题杨 帆唐李阳冰书学理论考异为上李大夫论古篆书。唐韦续墨薮之四库全书本,其卷一所录非全文,题为论篆第七。北宋朱长文墨池编之四库全书本,其卷一收全文

3、,题为唐李阳冰上李大夫论古篆书。清王锡侯书法精言之四库禁毁书丛刊本,仅节录前半段,题为篆书。以下以全唐文为底本,互校各本之异同。李阳冰志在古篆,殆三十年。见前人遗迹,美则美矣,惜其未有点画,但偏傍模刻而已。缅想圣达立制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礼;于鬓眉口鼻,得DOI:10.14131/ki.rbzqk.2023.0083105艺术论坛五十,去国万里,家无宿舂之储,出无代步之乘。仰望紫极,远接丹霄,若溘先犬马,此志不就,必将负于圣朝,是长埋于古学矣。大夫衔命北阙,抚宁南方,苟利国

4、家,专之可也。伏望处分,令题简牍,及到主人,寒天已暮,暗烛之下,应命书之。霜深笔冷,未穷体势,傥归奏之日,一使闻天,非小人之已务,是大夫之功业。可否之事,伏惟去就之,阳冰再拜。大历中,正是李阳冰篆书成熟之时,也是其刊定说文,修正笔法之时。故这篇上李大夫的短文,颇能体现李阳冰关于篆学的个人之见与理想。可是,祝嘉却说,李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气象,备万物之情状者矣。常痛孔壁遗文,汲冢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蔡中郎以丰同丰,李丞相将束为宋,鱼鲁一惑,泾渭同流,学者相承,靡所迁复。每一念至,未尝不废食雪泣,揽笔长叹焉。天

5、将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皇唐圣运,逮兹八叶,天生克复之主,人乐惟新之令。以淳古为务,以文明为理,钦若典谟,畴兹故实。诚愿刻石作篆,备书六经,立於明堂,为不刊之典,号曰大唐石经。使百代之后,无所损益。仰明朝之洪烈,法高代之盛事,死无恨矣。李阳冰年垂唐 李阳冰 城隍庙记106艺术论坛阳冰这段理论讲得很好但是看他的作品,又未曾达到这个要求,还是匀整像唐人的楷书,不会变化。其实在唐人尚法度的大背景下,李阳冰精研篆学,刊定说文,以李斯篆书为本,将汉以来衰落几百年的篆书重新推向新的历史高度,所谓篆书匀整像唐人楷书,何尝不是重振衰落的秦篆法度?李阳冰这段理论,当然就可视作其传承正统古篆并重建篆书新

6、高度的理论总结,其书学思想之体现,约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得造书之意是篆书艺术之基础李阳冰志于古篆殆三十年,从文献记载可知,其向来重视搜求前代遗迹,若吴季子墓铭石经古文孝经等皆是,即碧落碑等唐人篆书,也是他关注的对象。李阳冰亲历过眼的遗迹,当然还有很多。不过他认为这些前人遗迹,大多只讲美感,惜乎不论点画结构,都是偏旁模仿罢了。文中所谓得文字方圆流峙之形经纬昭回之度霏布滋蔓之容揖让周旋之礼喜怒惨舒之分屈伸飞动之理摆拉咀嚼之势,是像古者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而得来的古篆造书之意。说文解字后叙中所记伏羲氏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神农氏结绳为治,尚是上古未有文字之时。李阳冰追求的圣达立

7、制造书之意,当可追溯到初造书契的皇帝之史仓颉。许慎称仓颉初造之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则李阳冰欲得的造书之意,便是文字学立场的汉字构形之本,即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原理。从李阳冰刊定说文的史实看,其篆书艺术之所以能大造于唐,便是以追溯古篆构形之本,讲求六书结构为基础的。在中国篆书艺术史上,大凡能超绝一时的大家,没有不讲求字学原理的,那些步趋前人遗迹的书写者,只能做偏旁模刻的二三流书家。故得造书之意,当然就是书法家从事篆书艺术的重要学理基础。唐 李阳冰 三坟记(明拓本)故宫博物院藏107艺术论坛(二)欲作书先正字篆书艺术以书写古文字为对象,既然要追求圣达立制造书之意,那么具

8、体到书写行为,就应该讲求文字结构的正确性。李阳冰接着又指出,孔壁、汲冢所出古文旧简,因为年代久远,传抄而讹误者增多,只不过因为学者相承,往往不能是正,以致鱼鲁一惑,泾渭同流。又驳斥蔡邕丰豊不分,即使阳冰篆书所师法的李斯,朿束混用的错误,也是不容原谅的。说文束篆作,从口、木,朿篆作,许慎训木芒,为象形字。速字,说文篆作,从辵、束声,李斯泰山刻石作,会稽刻石作,篆作从朿,显误。唐代正字学发达,使李阳冰对篆书字形结构的重视成为必然。唐代随着政治的统一,经学也得到高度的统一,先有孔颖达撰五经正义,随后有颜师古成五经定本,使经书的文字分歧得以正定。而颜师古匡谬正俗,杜延业群书新定字样,颜元孙干禄字书,张

9、参五经文字,唐玄度九经字样等正字之书,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在于经书文字以及文字应用的规范上,其目的不是为书法艺术服务。李阳冰身处其时,洞悉小学,从徐铉、徐锴所引阳冰刊定说文看,修正笔法是阳冰刊定说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王玉欠页矛金等字的解说,都体现出李阳冰对旧本说文写法不规范或不正确的篆文加以修正的态度。经李阳冰修正笔法的篆文应当还有不少。这些经过修正的篆文,对当时篆书艺术在字形结构的规范上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故阳冰刊定说文,修正的笔法,与五经文字等书不同,它发挥的作用,不仅服务经学,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篆书艺术在书写上的规范性,这在整个唐代可说是唯一的。李阳冰文中提到的愿以篆文书写六经,号之曰大唐

10、石经,使百代之后无所损益,虽是立足经学传承的立场,其目的也是要像三体石经一样,为后来者提供篆书学习的范本。遗憾的是,是时四方乱杂,执政者以为迂,而阳冰之志不克就,后之人安师仰乎?惜哉!二 关于笔法论宣和书谱记,李阳冰推原字学,作笔法论,以别其点画。宣和书谱成书于北宋末期,所记当有所据,说明李阳冰不仅刊定说文,另还著有笔法论,其时间可能在大历七年(七七二)后。惜乎该书久已亡佚,原书面貌不得而知。以下各种文献所记李阳冰论书之片段,可能就是笔法论中的内容。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李阳冰云:夫砚用则贮水,毕则干之,若久浸不干,墨乃不发,墨既不发,书乃多渍。水在清净,宜取新水,密户尘埃,忌用煎煮之水也。朱

11、长文墨池编引:唐李阳冰笔法诀云:夫笔大小硬软长短或纸绢卓等,即各从人所好。欲作,法匠须良哲,物料精详。入墨之时,则毫副勿令斜曲,每因用了则洗濯收藏,惟己自持,勿传他手。至于时或命书,兴来不过百字,更有执捉之势,用笔紧慢即出于当人,至理确定矣。108艺术论坛指顿笔,然后以大指遣至尽处,此三势相近,用法不同也。鳞勒法,须仰收,禁经云:画如长锥界石是也。又紧走仰收,似长舟之截小渚,两头势起,使芒角不失遒润,借势不策不鳞勒,稍徐收之,取古劲枯涩,无求铦利,凡在字上宜用之。抬笔法,初紧策,中抬锋,轻劲微勒,向右按衂,古经云:锺书宣示字长画用。又画不变为布算,行草法云:势须险策,露锋飞动为胜。三,三画法口

12、诀云:上潜锋平勒,中背锋仰策,下紧趯覆收,名递相解摘。古经云:黄庭经三关字用。草法,上衂侧,中策,下奋笔横飞,递相耸峙,以险利为胜。丨,悬针法口诀云:锋须先发,管逐势行,笔紧驭,涩进如锥画石。禁经云:悬针如长锥缀地是也。又契字下双笔,须一努一垂,变换用之,三势不同,或垂或趯,或外掠而中努。右军云:悬针垂露,难为体制。卫夫人云:如万岁之枯藤。临池诀云:悬针法,兰亭年字,尽墨池编又引:唐李阳冰云:纸常宜深藏箧笥,勿令风日所侵,若稍露尘埃,则枯燥难用矣。攻书者宜 谨之。元代印学家吾丘衍学古编引:李阳冰云:摹印之法有四:功侔造化,冥受鬼神,谓之神;笔画之外,得微妙法,谓之奇;艺精于一,规矩方圆,谓之工

13、;繁简相杂,布置不紊,谓之巧。明代印学家徐官古今印史亦引此条材料。明代印学家徐上达印法参同引:李阳冰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变,谓之斗;圆不变,谓之环。凡言篆,欲变也。清人冯武书法正传卷六亦引此条材料。以上材料,文房四谱墨池编成书于北宋,距李阳冰时代较近,且墨池编明确所引自李阳冰笔法诀,则这些内容可能就出之笔法论。从这些内容看,笔法论的范围较广,凡砚的使用,毛笔的制作,捉笔之紧慢,储纸的方法,皆有涉及,但非仅讲笔法而已。而学古编印法参同已晚在元、明之时,所引的内容讲摹印之法,与李阳冰之经历不合,也找不到更早文献的支撑,疑是后人所为,而伪托于李阳冰者。三 关于伪托篇翰林禁经清

14、人冯武书法正传载翰林密论用笔二十四条,注曰或云是李阳冰作,全文如下:丶,点法口诀云:作点向左,以中指斜顿向右,以大指齐顿作报答,便以中指挫锋,须收锋在内,按笔收之。又衂下其笔,含濡其锋,摩轮簇心,然后收笔,填在员半。禁经云点如利钻镂金是也。又半蚁法,宜字上用之,为避其旁点,又侧下其笔,使墨精暗坠,徐乃反揭,则稜利矣。右军云:作点皆须磊磊如大石之当衢。又点不变为布棋,贵通变也。更有打点单以指送笔,似打物之势,甚难用也。一,画法口诀云:作横画皆用大指遗之,若作策法即用名指抬笔上,若作勒法即用中指钩笔涩进,复以中109艺术论坛指遣至尽处,以名指拒而趯之。又云:潜锋门勒势尽,然后趯之。右军背趯戈法,上

15、则俯而过,下则曲而就,盖所以失之于前,正之于后也。古经云:锺书哉字用。又永禅师涩出戈法,下以名指筑,上借势以中指遣之,按笔至下,以名指衂锋潜趯,此名秃出法。张旭折芒法,潜锋紧走,意尽乃收而趯之,锺书常用也。右军云:落笔峨峨如长松之倚溪谷。唐太宗云:为戈必润,贵迟疑而顾。章草法,潜按微进,轻揭暗趯,揭欲利,按欲轻,轻则骨劲神清,肥乃质滞钝俗。张敬玄云:戈脚宜斜笔直抽,直者缘上实下自成也。氵,散水法口诀云:上衂侧,中偃,下潜挫趯锋。古经云:黄庭乐毅同用。柳宗元云:散水幽纵,黄庭宗之是也。临池诀云:或藏或露,状类不同,要递相显异,若频有两点相近,而下点当高,此名潜相瞩视,外虽解摘,内相附属,为上中潜

16、锋暗衂,下峻趯潜遣,盖钟法也。行书,势微按而钩揭,以轻利为美。冫,冰法口诀云:上侧覆杀,其势也。张敬玄云:申字中画,宜卓笔直审疾抽,事字中画,宜直下笔便挑,不宜停笔。丨,垂露口诀云:锋管齐下,势尽,杀笔缩锋。又始筑笔而极力,终驻锋而作势,又无垂不缩,此言顿笔,以摧挫为功。右军云:竖若春笋之抽寒谷是也。临池诀云:玉露本篆脚,名玉筋,如古钗依物也。简缘云:篆为隶源,即此可见。乁,背抛法口诀云:蹲锋紧掠,徐掷之,速则失势,迟则缓怯。临池诀云:此锺法稍涉八分尾法,引过其曲,转蹲其锋,又徐取而蹲趯之,不欲出,须暗收,使其如负芒剌则善。右军云:援毫蹲节,轻重有准。庾肩吾云:欲抛,还置驻锋,而后趯 之也。,

17、抽笔法口诀云:左罨掠须峻利,右潜趯而战行,待势卷而机驻,揭摘出而暗投,若便抛必流滑凡线,又侧起平发,紧杀按波为抽笔,从腹内起。庾肩吾云:将放更留。又人字第二笔云:搀引抑拽是也。夫木等字亦同用。,背趯法口诀云:悉以中重修吴季子墓铭(高245cm,宽107cm,厚12cm)110艺术论坛实字用,虞永兴用之。行法,以圆峻飞动为美。章草法,拟于圆峻飞动,其余险侧,务在露锋钩里,忌缓滞也。辶,民平磔法口诀云:不迟不疾,战笔侧去,势卷不可便出,须驻锋而后放。禁经云:磔磔如生蛇渡冰是也。锺元常每作磔笔,须三过折笔,故唐太宗云: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勾裹法口诀云:圆角趯锋作努法,势未尽而趯之。颜鲁公云:勾

18、果法,用笔如纸下行,日、月、目、因、冈、罔、向字皆用之。张敬玄云:固字转角之势,亦不宜棱角努张,即是体俗也,非特固字,但有转笔,一切贵其圆润。,勾努法口诀云:圆角激锋,待筋骨而成,要如武人屈臂。右军云:迴角不用峻及有棱是也。卫夫人谓之劲弩法,匀、均、勿字皆用之。小,奋笔法口诀云:左侧而独立,中衂折而右钩。古经云:锺书宣示字下用,若中竖则左右暗衂而潜趯,又簇锋捷进,为系字下三点 是也。下筑而趯之,须相承揖,并连衂侧轻揭,则率字左右用之。草法,须借势捷遣,若缓滞则为病也。灬,烈火法口诀云:衂锋暗按。临池诀云:须各自立势,抵笔潜趯,所谓视之不见,考之弥彰。古经云:锺书然字用。,联飞法口诀云:暗衂微驻

19、,轻揭潜趯,笔锋连绵相顾不绝也。禁经云:联飞如雁阵当秋,乐毅论燕然字用之。虞永兴兼字用其半势,盖中断也。宀,显异法口诀云:上点驻锋,左右挫锋,横书按笔,势须相顺,古经云出告誓文。又上点侧,横画勒,左一笔摆锋,右峻啄轻揭,告誓碧落碑 局部111艺术论坛彡。衫法口诀云:上平点,中啄,下衂侧。乚,外臂法口诀云:左峻掠,中潜锋衂挫,右蹲锋外掷。丨,竖画法口诀云:抬笔竖策,挫锋上下竖直也,尚、尝字中竖画用。,八曾头其脚法口诀云:左潜揭而右啄,曾头用如上法,左啄右侧,其脚用之。,暗筑法口诀云:驭锋直衡,有点连物,则名暗筑,月字、其字内两点用。,衮笔法口诀云:须按锋上潜下衂,又按锋上下蹙衂之,令、今等字是也

20、。爻,缩出法口诀云:上磔衂锋,下磔出之,此八分法也。盖避双出也。又戔字上缩锋作努,下出锋作趯。张云:戔如束棘。简缘云:玉堂禁经及翰林密论两篇,书家多不全载,此正是功夫细腻处。其中虽多同处,然各有发挥。余故不以其重复而并录之。题卷十四云:翰林禁书三卷,无名氏。按文献通考有翰林禁经八卷,引晁公武读书志曰李阳冰撰,论书势笔法所禁,故以名书,疑即此书也。则认为所记的翰林禁书,与翰林禁经乃同一书,当即阳冰所著。宋史艺文志称翰林禁经三卷,不著撰书人名。南宋晁公武有关李阳冰此论,历代目录学书多有著录。北宋王尧臣等撰崇文总目卷一记翰林禁经一卷,李阳冰撰,清人钱东垣辑释称书录解题二卷,经作书,云无名氏,通考八卷

21、,宋志三卷,亦不著撰人。按钱氏的看法,翰林禁经不当是李阳冰所著,其所引的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颜元孙撰干禄字书112艺术论坛郡斋读书志后志卷一题为翰林禁经八卷,并注云右唐李阳冰撰,论书势笔法所禁,故以名书。综合以上几家的著录看,陈振孙可能没有看过原书,所题翰林禁书盖误,王尧臣应当是见过原书,晁公武还记录书中主要讲的内容,则李阳冰当撰有翰林禁经,在宋代尚有流传。上所引冯武书法正传录翰林密论用笔二十四条,与晁公武记李阳冰书讲书势笔法之所禁,在内容上颇可对应,那么书法正传所引是否就是李阳冰的翰林禁经呢?当然不是。书法正传所引二十四条,每条皆以笔画或偏旁为首,其下论述具体的笔法要求,且各条之中分别又引禁

22、经临池诀等云云,中间掺杂简缘云几条,乃冯武自己的话。冯武是明末清初书家冯班从子,其别字即简缘。第九条散水口诀引了一句柳宗元的话,柳宗元生于大历八年(七七三),贞元二年(七八六)李阳冰殁之时,柳才十四岁,李阳冰不可能引一个小孩的话入翰林禁经的。仅此一条,即知书法正传所录,绝非李阳冰原文,必是经后人篡改的结果。书法正传录翰林密论用笔二十四条之前一篇,是唐代书论家张怀瓘的玉堂禁经。冯武说翰林密论与玉堂禁经多有同处,然二书又各有发挥。今以二文相较,翰林密论之第二条中鳞勒法,第三条三画法,第四条悬针法,第五条垂露法法,第六条背抛法,第八条背趯法,第九条散水法,第十一条烈火法,第十二条联飞法,第十三条显异

23、法,第十五条勾裹法,第十六条勾努法,第十七条奋笔法,第二十三条衮笔法,与玉堂禁经所述确多同者,但又不完全重合。因此,历史上李阳冰有撰过翰林禁经的可能,但绝非冯武书法正传著录的全部内容。四 结语上李大夫论古篆书,是今存有确切时间的李阳冰最早的书学理论,其书学思想有二:一是得造书之意是篆书艺术之基础;二是欲作书当先正字。在中国篆书艺术史上,凡能超绝一时的大家,没有不讲求字学原理的,那些步趋前三体石经残石113艺术论坛人遗迹的书写者,只能做偏旁模刻的二三流书家,故得造书之意,便是书法家从事篆书艺术的重要学理基础。李阳冰刊定说文解字修正笔法,是其正字思想的实践,修正笔法促进了篆书艺术在书写上的规范性,

24、这在整个唐代可说是唯一的。据宣和书谱,李阳冰作笔法论约在大历七年(七七二)以后。据宋、元时文献所引,笔法论的内容较广,凡砚的使用,毛笔的制作,捉笔之紧慢,储纸的方法,皆有涉及,但非仅讲笔法而已。另如元、明时学古编印法参同所引摹印之法,疑后人伪托。李阳冰撰翰林禁经,专讲书势笔法之所禁,其书在南宋时尚有流传。清人冯武书法正传所引翰林密论用笔二十四条,绝非翰林禁经原文。注释:墨薮书法精言皆作吾志于古篆。墨池编作美即美矣。书法精言作惜乎其未有点画。墨薮书法精言皆作缅想而达立卦造书 之意。墨薮书法精言皆作得方圆流峙之常。墨池编作得揖让周旋之体;书法精言作得揖让周旋之理。墨薮作眉发口鼻。墨薮书法精言皆作任

25、心有成。墨薮书法精言皆作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墨池编书法精言皆作尝。书法精言作年代湮远。墨池编作以豊同丰。墨薮书法精言皆作持束作柬,误。宣和书谱卷二李阳冰传:虽李斯之博雅,以束为朿。亦误。(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一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版,第二一五页。)郭忠恕佩觽卷上:李丞相持朿(千翻)作亦。亦误。(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二二四册,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第三八四页。)全唐文亦误,此当作将朿为束。墨薮书法精言皆作亦鱼鲁一惑。书法精言脱每一念至,废食雪泣作废食雪泪,其录阳冰文至此完。墨薮作皇唐累圣。墨薮作惟新之命。墨薮作万代之后。墨薮作圣朝之鸿烈。墨薮录阳冰文至此完。墨池编作巳务,误。清董诰等编

26、全唐文卷四三七,北京: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第四四五九四四六页。祝嘉书学论集,南京:金陵书画社,一九八二年版,第三二三页。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卷十五,北京:中华书局,一九六三年版,第三一四页。宋朱长文续书断,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校点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第三二六页。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四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版,第三页。宋朱长文墨池编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一二册,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版,第九一六页。宋朱长文墨池编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一二册,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版,第九二八页。元吾丘衍学古编,顾湘篆学丛书,北京:中国书店,一九八三年版。明徐上达印法参同,韩天衡编订历代印学论文选,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第一一四页。清冯武书法正传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二六册,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第四六四九页。二卷当为三卷之误。续修四库全书第九一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二年版,第九三六页。丛书集成新编第二册,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一九八五年版,第四六九页。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六七四册,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版,第三七五页。(本文作者系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执行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责编 杨公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