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共同富裕研究演化趋势与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2959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共同富裕研究演化趋势与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共同富裕研究演化趋势与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共同富裕研究演化趋势与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2023年第7期作者简介:王鹏,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我国共同富裕研究演化趋势与展望引言2021年,全国各地扶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向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以高质量发展和深层次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用35年时间达到实质上的共同富裕。推动生产力和人民自由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长久奋斗的初心和使命。新发展格局下,人民的需求层次日益提升,推动全国平衡发展尤为紧迫,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更加关键。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就出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六

2、中全会提出共同富裕是通往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以来,我国对共同富裕理论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人民的生计实施了土地革命、发展经济、开展大生产运动等举措,初步探索了共同富裕之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工业化、现代化的手段实现国富民强、共同富裕的重任,显著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创造性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并提出部分先富带动全面后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共同富裕理论研究与实践不断得到深化。但目前鲜有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共同富裕主题进行综述分析。为了深

3、化对共同富裕研究的认识,为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文献,借助目前运用比较成熟的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现有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客观呈现国内共同富裕的研究现状,并对共同富裕研究的演进态势、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后期共同富裕相关研究提供启示。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方法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全部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通过挖掘和评价文献中潜在的信息来预测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的方法。本文采用CiteSpaceV5.8.R3分析软件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共同富裕研究

4、 王鹏【内容简介】共同富裕作为全民奋斗的终级目标,是当前学界高度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既有共同富裕主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文献数量、共被引、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既有文献主要基于概念内涵、特征、效率与公平、实现方式和计量测度等六个视角进行研究;(2)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研究深度不够、研究视野较窄、研究内容不平衡、微观视角的研究不足等方面的问题;(3)今后共同富裕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合理调节三次分配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面。【关 键 词】共同富裕;CiteSpace;演化趋势;展望【基金项目】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

5、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1lzujbkyxs008)。56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系统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热点和演化风貌。(二)数据来源为能准确反映共同富裕研究成果,本文选用能够代表国内最高科研质量和前沿热点的CSSCI索引期刊数据库。在CSSCI数据库中按检索式“篇名(词)=共同富裕,文献类型=论文,年=19982021”共检索到有关文献735篇,经人工剔除不符合条件的文献,最终获取有效文献726篇。由于CSSCI数据库仅收录 1998 年以来的文献,故 1998 年以前的文献从中国知网(CNKI)筛选。在CNKI数据库中按检索式“篇关

6、摘=共同富裕,时间范围=19781997,检索范围=学术期刊”共检索到文献 3667 篇,为提取高质量文献,仅筛选相关度较高且来自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中的期刊文章,共选取有效文献604篇。共同富裕研究现状(一)文献量分析图1共同富裕研究的年度发文情况(19792021年)发文数量反映了研究领域的时间分布和学者关注的程度。从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受到理论界的高度关注,文献数量不断增加,其中19922000年井喷发展,20012017年有所减缓,2018年以来,文献数量呈增加趋势,研究视角也逐渐呈现多元化。(二)涉及学科与来源期刊情况如图2所示,1998年以

7、来,从CSSCI数据库中抽出的726篇文献分布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等10余个学科,经济学占了近一半,为41.87%,其次是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分别占比22.31%、20.11%。从学科分布来看,共同富裕的研究主要分布在文科领域,偏向经济学,可以看出共同富裕研究正在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研究趋势。从文献来源看,726篇文献中发文量最高的是毛泽东思想研究(30篇)和马克思主义研究(30篇),这两本期刊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较为大型的学术理论刊物。发文在10篇以上的期刊还有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等期刊,可以看出共同富裕文献来源主要分布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主的理论性期刊(如表1)

8、。表1共同富裕在CSSCI来源期刊发文情况(三)作者和机构情况表2CSSCI数据库中共同富裕研究发文量较高的作者发文统计图2共同富裕研究涉及学科分布序号12345678910期刊毛泽东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光明日报 理论版当代经济研究求是人民日报理论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社会主义研究文献数量30302827252018161513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期刊经济学动态党的文献探索江汉论坛理论探讨学习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经济纵横人民论坛求索文献数量1313129998888序号12345678910作者卫兴华范从来王琳徐传谌程恩富刘国光孙武安

9、李实董江爱郁建兴发文量12655444333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山西大学浙江大学FINANCIAL VIEW金融视界57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2023年第7期发文数量能够大致反映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能力。从表2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卫兴华发文12篇,其次是南京大学的范从来发文6篇,中国农业大学的王琳和吉林大学的徐传谌均发文5篇,其余作者发文都在4篇(含)以下,这说明该研究领域虽广受学术界关注,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领军人物较少,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图3是共同富裕研究的机构和作者共现图,能够体现研究机构

10、与研究者之间的分布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共同富裕研究的主要机构是高校和党校,文献数量较多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从图中可以看出,研究成果较多的机构之间几乎没有连线,作者之间产生合作关系也较少,可见共同富裕研究需进一步提升系统性、关联性。图3共同富裕研究作者与机构共现图发文机构的组成及分布可以反映学术研究成果的区域分布及研究者的集中程度。从图4可以看出,共同富裕的研究机构以高等院校为主,且形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为主体的学术网络布局,且呈现华北、华东为中心的区域分布特征。(四)共被引分析1.文献共被引分析。

11、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得出文献被引情况,具体如图5所示。表3列举了排名前十的共同富裕研究高被引论文。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求是上发表的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被引频次最高,为10次,该文阐述了新时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点和难点,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新的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程恩富2012年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发表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和2013年在求是学刊上发表的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促进共同富裕被引频次分别为9次和7次,这两篇论文以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共同富裕的衡量问题,并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举措,其认识也

12、较为权威,对后续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研究影响较大。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的卫兴华和南京大学的范从来关于共同富裕研究影响也较大。在上述基础上,对论文共被引文献进行聚类,计算得到的 Modularity Q=0.9651,Mean Sihouette S=0.9894 0.5,说明相关文献的知识聚类特征比较显著,精准扶贫的研究领域相对较为集中。图4共同富裕研究发文机构(发文量在6篇及以上)图5共同富裕研究文献共被引图58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2.作者共被引分析。在 CiteSpace软件中进行作者共被引分析,得到图6所示结果。结合图示可以看出,邓小平、马克思、习近平、毛泽东、胡锦涛、江泽民

13、、胡鞍钢、卫兴华、李实等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被引次数较多,其中马克思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对共同富裕研究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此外,卫兴华、程恩富等人也对共同富裕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图6共同富裕研究作者共被引图3.期刊共被引分析。在 CiteSpace软件中对期刊共被引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图7),可以看出,经济研究求是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政治经济学评论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改革农业经济问题等期刊被引次数较高,这些期刊是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在学术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是宣扬优秀研究成果的主要媒介,能够促使共同富裕研究进一步传播和推广。图7共同富裕研究期刊共被引图研究热点及趋势分

14、析(一)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关键词是能够表达文章主题内容的词组,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炼化呈现,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可以梳理出该研究主题的热点话题,精准识别研究主题和重点方向。本文利用CiteSpace对CSSCI数据库中726篇样本文献进行分析,从表4和图8可以看出,“共同富裕”出现频次最高为672次,其他高频关键词主要有“共同富裕”“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收入差距”等,其中“共同富裕”中心度达到了1.78,说明共同富裕是该研究的主题。除了“共同富裕”,其他5个关键词都代表了共同富裕研究的热点话题。分析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可以看出,共同富裕研究主要集中在围绕邓小平关

15、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社会收入差距、分配制度、共享发展等方面。文章题目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促进共同富裕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新发展与经验总结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益贫式增长与中国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途径是“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还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根治深层次矛盾之本重温邓小平“消除两极分化”的思想期刊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求是学刊求是经济问题探索经济纵横经济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探索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被引量10976433333年份20162

16、01220132019201720132017201620112012作者习近平程恩富程恩富习近平王琳卫兴华范从来邱海平刘国光杨承训表3共同富裕研究排名前十的高被引论文FINANCIAL VIEW金融视界59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2023年第7期图8共同富裕关键词共现图表4共同富裕研究关键词共现分析统计情况为了观测关键词在不同年度的变化程度,利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突显词检测,结果如图9所示。分析共同富裕关键词分析图谱可知,“和谐社会”的突显强度最高(10.23),是共同富裕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前沿;“邓小平(9.15)”和“共享发展(9.14)”分列其后,表明国内学

17、者对共同富裕的研究大多是基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和共享发展理论的,进入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已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指导思想。从突显时间来看,“公平正义”的突显持续时间最长(12),表明在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下,学术界对共同富裕的研究侧重于对公平正义方面,强调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公平的作用不可忽视。(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根据关键词之间的线性关系,把共线强度大的关键词归纳为一类进行分类分析的方法。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按照LLR计算法则对642个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图10所示结果。分析相关参数得知该分析结果结构合理,聚类结果具有较强信服力。图谱中共归纳出了3

18、3个聚类类别,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9个类别,分别为#0共同富裕、#1邓小平、#2小康社会、#3社会主义、#4按劳分配、#5新时代、#6改革开放、#7收入差距、#8扶贫开发、#9公平、#10贫富差距、#11经济发展、#12公平正义、#13强政府、#14绿色意识、#15社会分化、#16国有制、#17国富、#20协作模式等,包含了1998年以来共同富裕领域内的主要研究主题。整合图10的聚类结果后得到表5,即将共同富裕领域内的研究重点分为共同富裕内涵与特征研究、共同富裕障碍机制研究、共同富裕实现基础和共同富裕实现进路四大类,当前对前三类主体的研究较为成熟,而对于共同富裕实现进路仍处在探索检验阶段。图

19、10共同富裕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序号12345678910关键词共同富裕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收入差距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和谐社会公有制频次672793727272422222121中心性1.780.030.010.010.000.010.010.000.000.00年份1998199819981998200219981999199920051998序号12345678910关键词共享发展按劳分配生产力收入分配改革开放精准扶贫毛泽东公平公平正义新时代频次21202016151414131212中心性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年份20161

20、99819981998199920161998199820072017图9共同富裕关键词分析图谱60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表5共同富裕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三)时区分析通过识别共同富裕研究的演变趋势能够准确梳理研究热点的发展脉络。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1978年以来共同富裕研究的变迁进行可视化分析,如图11所示。结合之前的分析,可以将共同富裕研究演变分为五个阶段:图11共同富裕研究的趋势图谱19781983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累计有9篇文献涉及共同富裕研究领域,表明这一时期共同富裕理论研究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文革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对共同

21、富裕认识产生偏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过去十年的动乱进行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对发展较为落后的进行综合改革,全力弥补十年内乱的发展欠账,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发展处于恢复期,学术理论研究也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虽然共同富裕也受到各界的关注,但学术成果较少,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19841997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共同富裕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累计文献达595篇,年均42.5篇,且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党的十二大的召开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城市发展的大幕,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学术界掀起了关于共同富

22、裕理论研究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部分学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出现偏差,提倡私有制、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质疑,从而推动了国内学者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研究深入思考和探讨。邓小平同志南巡时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全面高度概括,进一步推动了学者对共同富裕的话题的热论,这一时期的大量文章围绕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实现方式等展开研究,这也加速了共同富裕理论和进路的研究,1994年研究文献达到122篇的峰值。19982011年为第三阶段,累计发文385篇,年均27.5篇。这一时期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处于上下波动的不稳定时期。由于我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国范围内出现不平衡发展和贫富差距,且收入差距区域不断增大的

23、趋势,学术界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的研究持客观冷静态势。党的十五大以来,共同富裕研究视角转向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比较。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在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关系,学界开始转向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研究和对共同富裕实现方式的研究。20122019年为第四阶段,累计发文228篇,年均发文28.5篇,发文趋势较为平稳。2012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作为首要任务提上日程,以高质量发展为驱动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进而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精准扶贫、减贫和共享理念展开。2020年之后为第五阶段,累计发文113篇,

24、年均56.5篇,研究成果快速增加,共同富裕理论研究进入新的繁荣时期。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打下了根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未来35年发展的远景目标,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一时期学者主要围绕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内序号#0#1#2#3#5#12#7#10#15#4#6#9#11#13#14#16#17#8#4聚类名称共同富裕邓小平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时代公平正义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社会分化按劳分配改革开放公平经济发展强政府绿色意识国有制国富扶贫开发协作模式论文数量201473837372735304373632285444333重点主题共同富裕内涵与特征共同富裕障碍机制共

25、同富裕实现基础共同富裕实现进路FINANCIAL VIEW金融视界61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2023年第7期涵、实现进路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也从以定性研究为主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结论与展望本文在梳理CNKI数据库中19781997年和CSSCI数据库中19982020年共同富裕主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筛选出的期刊论文从文献数量、共被引、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系统梳理了该领域研究的演化过程和前沿热点,从概念内涵、发展特征、效率与公平、实现方式和计量测度等六个方面对既有研究进行归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共同富裕研究存在的问题,

26、并对今后共同富裕研究进行展望。(一)共同富裕研究梳理一是从概念内涵视角对共同富裕进行研究。共同富裕是社会全体成员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愤图强逐步实现富裕积累的过程1。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要将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下的同步富裕区分开来,允许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的存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来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主动性2。生产者共同支配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依靠劳动积累财富从贫困走向富裕,劳动致富使一部分劳动者先富起来,不会导致两极分化3,“先富”是全体劳动者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4。但劳动者在合法的情形下不论以任何合法和手段获得的收入差距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出现两极分化5。共同富

27、裕是全体人民在精神财富和精神生活方面最终实现按需分配的理想目标,但不是每个人平均占有等量的社会财富6。共同富裕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平等的总和7,当生产力持续得到提升和扩大,社会财富也不断累加,在适度的分配机制作用下,全体人民逐步向共同富裕过渡,但在这一过程完成之前,人民的富裕程度、先后顺序和速度存在差距8,社会成员出现不同步富裕和在一定程度上不均等地占有社会物质、精神财富也是必然的,但成员之间的分配结果差距不能悬殊9。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两极分化和普遍贫困不断消除,全民拥有平等创造财富的机会,能够共享社会成果,同时依靠发展和效率实现“富裕”,依托共享和公平达到“共同”10。新时期共同富

28、裕必须坚持发展的第一位性,注重以“五位一体”战略部署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11。二是从共同富裕特征视角进行研究。共同富裕是普遍性的,是目的性和原则性的统一,是伴随差异的长期发展过程,具有量的限定性与效率的相互转化的特征12。共同富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相对概念,时间分布上有层次性,在空间上是相对平等,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共同富裕的测评标准也不同,只能针对每一时期的社会实际发展情况拟定参照标准进行衡量是否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效率与公平矛盾发展的最终目的地13,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存在部分良性两极分化14。共享发展理念是保障共同富裕的基本理念15,共同富裕是发展性、共

29、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16。三是从效率与公平的视角进行研究。共同富裕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人们具有平等的权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先富”产生的收入之间的差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7。共同富裕要承认在收入分配上的差别,但也要避免两极分化,这就要求确立和不断优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18,效率的保障需要承认有限的不公平,忽视公平则会使效率递减,公平与效率是潜在共同富裕理想秩序中的对立统一体19,生产力的水平通过效率体现,社会关系存在形态则通过公平来体现,公平的秩序要围绕效率构建,必须通过保障效率第一位的情形下统筹公平问题20。社会生产方式决定

30、分配方式,社会生产的构造决定着分配的结构,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来实现分配的公平性21。实现共同富裕,要推进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会均等,以市场机制提升效率,政府机制维持公平,不断凸显第三次分配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作用22。四是从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视角进行研究。共同富裕要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总产值的大幅提升为前提,在以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来解决分配问题的矛盾的基础上,注重道德力量对个人分配的影响,以“事前调节”方式缩小收入差距。合理确定消费与积累之间的比例,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以对资本积累进行限制,防止两极分化,并推行资本的普遍化的方式实现。共同

31、富裕包括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富裕,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富裕,是可持续利益与当前利益的结合,也是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23。共同富裕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坚持以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4,以经济核心区为62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点,经济带为轴,在从“点”到“轴”,由“轴”到“面”的演化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25,要缩小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数量,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社会财富分配呈橄榄型结构26。要贯彻按劳分配为主,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与相结的制度,推动要素充分流动,不断完善和落实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此引致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7。推进制度创新来缩小收入

32、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28,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则是具体途径29,基本制度安排,政府干预机制、先富带动后富机制及培育内生动力机制是共同富裕具体实现机制30。三种分配方式协调联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31。新时期,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发展举措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公平的前提下提升效率,全面深化改革32,培育落后地区和中低收入劳动者内生创富机制,加大再分配政策调整力度,充分发挥三次分配调节作用33,壮大中等收入群体,高质量促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在人口自由流动中推动各地区协调发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34。五是从共同富裕理论的演进过程进行研究。共同富

33、裕是一个有先有后、后浪推前浪的有时差和顺序的程度有别的动态过程18,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过程的富裕,只能逐步实现,其富裕的水平由对应的生产力状况来决定,不同的发展时期,其表现形式在持续发生变化,内涵特征也随之改变35。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和努力追寻的理想目标,学者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36、习近平37等领导人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和思想进行了分析。也有学者按照社会发展的脉络分三阶段38、四阶段39和五阶段40对不同时期共同富裕内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共同富裕是从谋求物质财富的富裕逐步逐渐进展为实现“五位一体”布局中的全面富裕。当前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无论在理论还是实

34、践上都进入更高层面,需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对共同富裕内涵重新认知和把握。六是从共同富裕的计量测度视角进行研究。有学者使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益贫式经济增长实现路径,对共同富裕测度和进路进行探索41;有学者依据共同富裕的目标构建了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活环境等三个层面对“富裕”水平进行评价;有学者基于共同富裕内涵和实现路径从共同富裕水平和社会共享程度两个方面构建了共同富裕评级指标体系,以此判断共同富裕的发展程度,以高质量发展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缩小人群、地区和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42,也有学者从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数模型

35、,多维度、多主体、多视角评价各地共同富裕建设进展43。以上对国内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结合前文可以看出,改革开发以来,学界对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以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体系为基础展开的,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一脉相承。学界对共同富研究从概念到实现方式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重点突出,研究视角呈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者百家争鸣,研究观点新颖多样,总体研究水平在不断提升。然而,分析现有文献成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研究深度不够,深层次成果不高,多数成果仅停留在共同富裕的内涵研究上,对邓小平共同富裕历史继承性的挖掘不够,对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痛点较少做出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成果没

36、有形成系统性和整体性;二是共同富裕的研究视野较窄,大多集中在经济学科方面以及收入分配领域,主要围绕贫富差距、公平与效率、社会保障等进行研究,较少从多学科视角进行交叉研究,交叉学科系统性研究不足;三是研究层次失衡,研究视角多停留在宏观层面,微观视角的研究不足,缺乏多层次相结合的研究;四是研究理论滞后于具体实践,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尤其是对共同富裕的测度评价研究不足;五是对解决我国收入差距较大,阶层固化以及填补先富与后富之间的鸿沟等问题的高质量深层次研究成果有限,三次分配的研究有待深化等;六是国内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基本都是围绕国内背景和环境下进行研究,在构建人类命运逐渐成为国际共识的背景下,较

37、少将共同富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缺乏对共同富裕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思考,理论视野不够开阔,且研究成果微观多于宏观,理论概括多于实践分析。(二)共同富裕研究展望1.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共同富裕的概念和特征来看,共同富裕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之上的,没有物质产品的富足,就难以实现各取所需,共同富裕也是空谈。因此,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共同富裕进程的前提,共同富裕的研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密切相关。今后共同富裕的研究应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前提下,以推动有效解决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FINANCIAL VIEW金融视界63GA

38、NSU FINANCE甘肃金融/2023年第7期距为首要任务,探索与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持续转换发展动力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挖掘增强创新引领力,持续完善供给侧结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推进共同富裕建立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2.合理调节三次分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手段。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居民资本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增速高于劳动性收入,使得不同群体之间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差距,而这种差距会通过代际传递,持续拉大收入差距,形成不平衡发展。三次分配应互为补充,在注重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公平分配。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

39、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这说明三次分配将进入新的实践操作阶段,新阶段对三次分配尤其是第三次分配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3.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经济物质层面,还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为追求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是逐步实现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多阶段过程目标实现的。共同富裕阶段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其创造力,进一步推动新的阶段目标的形成,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0、与推进共同富裕良性互动。新时期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是推进共同富裕研究的主题之一。F参考文献:1张黎洲,李文辉.穷富观上要来一个拨乱反正J.思想战线,1979(01):1-8+20.2王学东.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人民富裕程度差别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04):20-27.3张维达.劳动致富简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05):1-9.4孙连成.共同富裕、同步富裕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J.学习与探索,1985(01):52-55.5厉以宁.论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道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5):3-13+128.6朱航.关于共同富裕的内涵及

41、实现标准的思考J.财政研究,1996(07):38-41.7李安义,李英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再谈“共同富裕”内涵及实现方式J.理论探讨,1996(06):52-55.8何卫东.共同富裕问题刍议J.理论学刊,1999(4):21-22.9徐华府.共同富裕及其实现途径J.社会科学研究,2002(01):12-14.10杨宜勇,王明姬.共同富裕:演进历程、阶段目标与评价体系J.江海学刊,2021(05):84-89.11方世南.新时代共同富裕:内涵、价值和路径J.学术探索,2021(11):1-7.12金喜在,齐晓安.关于共同富裕J.高校理论战线,1995(05):26-28.13张

42、晓芝.“共同富裕”新探J.理论与改革,1997(03):20-21.14胡培兆.共同富裕与良性两极分化J.理论前沿,2003,(22).15莫炳坤,李资源.十八大以来党对共同富裕的新探索及十九大的新要求J.探索,2017(06):15-22.16郁建兴,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J.政治学研究,2021(03):13-25+159-160.17梁中实.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J.东岳论丛,1993(03):8-12.18黄慕亚.关于共同富裕的几个理论问题J.当代财经,1995(08):12-15+64.19吴惠之.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现代化J.学术月刊,1996(07).20刘

43、新宜.现在能舍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吗?J.理论前沿,2006(01).21洪银兴.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40年J.经济学动态,2018(04):19-27.22张来明,李建伟.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战略目标与政策措施J.改革,2021(09):16-33.23高新民,甄永锋.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共同富裕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2):81-85.24陈德华.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与公有制J.经济学动态,1998(01):13-17.25黄勤.共同富裕在空间上的三个层次J.经济学家,200064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02):125-126.26

44、 李亚.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J.理论前沿,2004(22):10-11.27彭月英,李红雁.分配制度改革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路径J.求索,2005(09):21-22.28于金富.缩小财富与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求解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2):68-75+158.29邱海平.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途径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7(04):21-26.30薛宝贵.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溢出效应及实现机制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20(06):105-112.31吴海江.三种分配方式协调联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J.人民论坛,2021(28):21-23.32

45、孟鑫.新时代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和可行路径J.东南学术,2020(03):48-57.33姜国强.国内大循环、分配关系失衡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新疆社会科学,2021(06):8-16+169.34刘培林,钱滔,黄先海,董雪兵.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37(08):117-129.35潘力.共同富裕新解J.中国经济问题,2008(01):25-28.36戴安林.特定时期的“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及其启示J.改革,2011(06):6-16.37袁银传,高君.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21(11):33-39

46、.38姬旭辉.从“共同富裕”到“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演进与实践历程J.当代经济研究,2020(09):42-50.39付文军,姚莉.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学理阐释与实践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42(05):1-8.40郭瑞萍.论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百年演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06):26-34.41范从来,谢超峰.益贫式经济增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现J.中国经济问题,2018(02):3-12.42刘培林,钱滔,黄先海,董雪兵.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37(08):117-129.43陈丽

47、君,郁建兴,徐铱娜.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J.治理研究,2021,37(04):5-16+2.44卢丁全,马利军.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路径探析基于甘肃视角J.甘肃金融,2021(11):77-82.(编审:常晔编辑:薛媛校对:王亚群)(五)加强中介机构培育,引入REITs高层次人才通过证券业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资产评估协会等,将REITs培训和职业质量纳入相关的考核工作,推动相关中介机构提升专业能力,加强相人才储备。同时,建立定期对接机制,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与基础设施REITs 项目做好对接服务。市州政府建立人才保障机制,通过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等支持政策,着力

48、引进一批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基金管理和基础设施运营管理高端人才,推动全省基础设施REITs项目加快发展。F参考文献:1陶君道.关于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及未来甘肃经济增长点的建议J.甘肃金融,2022,526(01):8-13.2黄富.以高质量金融助推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J.甘肃金融,2023,538(01):4-7.3常川.国内REITs发展的难点及建议J.债券,2020(12):55-60.4汤卫忠,梁林军,王子悦.Pre-REITs的难点及政策建议J.债券,2022(08):74-78.5瞿万保,张贵强,李年宝.保障性租赁住房发行REITs条件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资产评估,2022(10):49-54.6周豫.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的困境与思路J.中国发展,2022,22(04):29-33.DOI:10.15885/11-4683/z.2022.04.003.(编审:常晔编辑:薛媛校对:邓绍雨)(上接第84页)FINANCIAL VIEW金融视界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