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勤保障队伍承担着战时伤病员的医疗后送、战场救护、卫生防护等工作,以最大限度提高伤病员的治愈归队率,降低其残疾率和死亡率。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卫勤保障力量与作战部队在同一个战场上合力搏击、克敌制胜。作战部队以战斗力消灭敌人,卫勤力量则以保障力减少自我伤亡。实践证明:卫勤保障能力越强,部队综合作战能力就越强。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卫勤保障力量强弱,事关部队官兵生死,素质高低关乎战场胜败。只有不断强化军魂意识和胜战意识,并在实战化军事训练中破解卫勤力量运用与战场救治等难题,创造性练好胜战之本领,才能不断提升战略卫勤支援保障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卫勤保障尖兵。“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
2、则失时为害。”现代战争作战样式变革创新,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不断应用,新伤类新伤型不断涌现,使未来战场的救治难度增大。这就需要后勤保障能力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军医疗系统卫勤保障人员唯有稳步推进从保障理念到卫勤保障实践的全方位中医科深度转型,才能锻造卫勤保障尖兵,扛起新时代强军兴军的历史使命!4特别策划1提高紧急救治效率,根据调研数据反映的问题,他们认真梳理救治链条的每个关键要建立精准畅通的救治链路环节,搭建一条从基层部队到军队医院的战创伤救治链,为部队急重症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在此基础上,医院战创伤救治中深夜,中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脚步匆忙。手机心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救治体系。实践
3、证明,这条救治链条振动,一条信息点亮手机屏幕:“唐主任,我现在身体恢复得使军人军属和军队相关人员感到就诊的高效便捷。很好,已经进行康复训练了,很快我就能重返训练场了读着短信,唐忠志倦意全无。作为中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唐忠志还有另一个被基层官兵熟悉的头衔:该医院战创伤救治专家组组长。2022年1 0 月,正在参与军事训练的空军某部军官汪明突发高热、昏迷不醒,各项生理指标紊乱,全身多脏器衰竭,经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热射病。情况危急!部队体系医院迅速向上级医院转诊,联系中部战区总医院给予支援。随后,汪明被火速转运至中部战区总医院。“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1 0 0%的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挽
4、救战友的生命。”中部战区总医院党委迅速启动了应急保障预案,紧急调动救援力量,依据预设的救治流程,确保转运过程万无一失。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唐忠志带领团队2 4小时守护在病床跟前,实时掌握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医护人员半个月的精心治疗,汪明逐渐恢复了意识,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唐忠志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参与过如此紧张的紧急救治。以最快的速度挽救官兵生命,是他对职责使命的定位。“救护生命,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多少年来,唐忠志保持着一个习惯:2 4小时手机不关机。“提高紧急救治效率,关键要建立精准畅通的救治链路。”唐忠志说。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后,医院急诊科以及
5、军队伤病员管理科专门组织一次摸排调研。调研中他们发现:基层官兵对战创伤急重症的送诊、转诊、救治等方面需求,依然较多。缩短为兵服务距离,就是抓住提升保障力突破口中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林莉忘不了二级上士李涛的感激目光。李涛的儿子患先天性耳疾,急需手术。根据孩子病情,林莉帮忙联系了中部战区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孙艺。考虑到李涛夫妻二人的诉求,孙艺又联系解放军总医院杨仕明教授,询问其能否到武汉指导实施手术。杨仕明教授报请医院批准,第二天便启程抵达武汉,现场指导实施手术。这台手术,有赖于中部战区总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建立的远程救治指导机制的强力支撑。通过中部战区总医院,军队患者可转诊到解放军总医
6、院就诊,若患者因故不能到北京就诊,可通过远程会诊解决问题。部队患者在中部战区总医院进行手术时若条件允许,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可到中部战区总医院开展手术;若事发紧急或时间紧张,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可通过视频系统,实施远程指导手术。谈及视频系统远程指导手术的便利,该医院汉口医疗区神经内科主任成勇深有体会。那是2 0 2 2 年1 1 月,一名军属突发急性脑梗死,远程送诊耽误时间,专家赶赴武汉时间也来不及。解放军总医院专家通过远程会诊为其确定治疗方案并指导手术顺利成功。“病情复杂患者手术时突发情况较多,专家远程指导对手术中的临时研判,大有帮助。”成勇感慨道。这两次手术只是该医院为军人军属服务的一个缩影。该医
7、院通过8 个派驻门诊部,推动医疗资源向前延伸,同时开展“为兵服务军营行”活动,让官兵不出营区就能获得优质诊断5PLAHEALTHPLA HEALTH解放军健康2 0 2 3 3集团军训练伤防治及心理健康服务讲座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信念铁一般担当治疗服务。“对我们而言,缩短为兵服务距离,就是抓住了提升部队保障力的突破口。”该医院军队伤病员管理科主任杨旭说。实现军地医院携手,共同编织应急救治全覆盖网格夜色浓重,一辆救护车疾驰而来。某部士兵李月不慎摔倒,右小腿骨折。战友们紧急将李月送往部队卫生所,经军医诊治后立即送往中部战区总医院抢救。抵达医院后,李月被送进抢救室。那位军医感概:“真快!”这一
8、切,归功于该医院推行的新机制:“战创伤救治链”的搭建。“以往,类似于李月等患者送往本院后需要排队候诊,如今打通救治链后送往医院几分钟内便能进人抢救室。”急诊科副主任方庆说,这条救治链是唐忠志主任带着他们“跑”出来的。此前,他们到部队调研了解到:官兵们希望急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缩短转运和候诊时间。“战创伤救治链,包含转运、救治、分诊机制,正是为解决官兵遇到的难题。”唐忠志说。为打通抢救环节堵点,该医院优化救治链条,开通战创伤救治通道,通过远程诊疗技术,在运输途中提前了解患者伤情,同时组织多学科会诊,在急救车上启动施救。如今,这条救治链不仅将部队医院串联起来,还将地方医院和部队医院串联起来,实现
9、军地医院携手,共同编织应急救治全覆盖网格。“部队医院和地方医院正在逐步依照模式实行急诊分诊制度,实现急诊流程再造,满足部队官兵诊治所需。”唐忠志说。某部战士赵东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台手术,竞牵动多个科室专家联合会诊。那是去年1 0 月,赵东到中部战区总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因病情复杂,军队伤病员管理科主任杨旭召集了风湿免疫科、皮肤科、肿瘤科等科室专家参与会诊,众筹集智,研究制订了手术方案。像这样的会诊,杨旭组织过多次。近年来,中部战区总6PLAHEAL.TH医院根据形势任务需要,成立了多学科融合病区,实行集中管理、分工负责、资源共享、病人为先的全新诊治模式。这种多学科专家联合开展会诊、
10、手术模式已成常态。“精专科、强综合”发展理念,正推动医院核心技术能力整体提升。“医院多学科救治,必须体现三个最”:将救治时间降到最短;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看得最重;将患者自身损伤降到最低。”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杨斌说,“能力催生责任,责任提升能力。惟有对标一流技术水准,不断创新机制模式,才能整合提高救治能力,更好地为部队官兵服务。”小小牙齿,看似危害不大事关官兵健康和部队战斗力阳光下,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疗中心正在举办“关注口腔,促进健康”主题义诊活动。那天,该中心门诊大厅人头揽动,挤满前来咨询口腔疾病问题的官兵。口腔科主任汤楚华聚精会神倾听,耐心解答官兵提出的问题。这种场景对汤楚华来说,再寻常不过
11、了。近几年来,汤楚华奔赴各地战略支援部队开展口腔义诊。她在保障基层官兵口腔健康同时,也在不断探索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基层一线官兵口腔疾病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若要摸清症状特点,军队医务工作者不能坐在诊室里问诊。”汤楚华记得她第一次巡诊的情景。那年冬天,某部战士刘光远因牙痛发高烧好几天。汤楚华为刘光远清理龋坏的智齿那天夜里,刘光远退烧了。“牙病本身看似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大,但因牙病引发的并发症许多是致命的。”那天,汤楚华第一次将巡诊心得写在日记中。回到医院后,她结合开展临床口腔疾病诊疗工作实践,继续深人探索与思考着未解之谜:基层官兵口腔疾病有什么规律?打起仗来,官兵如何开展口腔疾病救治?每个问号
12、,都是一次出发的理由!这些年来,汤楚华带领科研小分队走访多个偏远基层点位,一边采集官兵口腔病况信息,一边为临床研究课题。在高原某兵站,官兵牙齿患病率较71特别策划1高,不少官兵被牙痛、牙齿松动等问题困扰。汤楚华在检查时“搭建救治链,提高送诊效率,是提升救治能力的关发现,一位战士牙髓炎反复发作,因没能及时治疗,龋坏错过键。”谈及这次急救经历,李奕鑫说,“对急重症患者而言,最佳治疗时间,只能直接拔除。那次巡诊后,汤楚华得出这样医学上有黄金1 小时之说,从初诊、送诊到抢救、救治,我们的结论:偏远地区,官兵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认知需要一个及时高效的救治中转站,切实增强“为兵服务+”综不够!合功
13、能。”小小牙齿,看似危害不大,但事关官兵健康和部队战斗为此,该医院与部队所在地的卫生机构签署了“医联体”力。汤楚华带领巡诊小组4次上高原为千名官兵义诊,解决高协议,建立“中继医疗点”,专门为突发重症、意外损伤的部原环境下口腔疾病防护等难题。一次巡诊中,一名干部因智齿队患者提供先期救治,形成了“初诊+送诊”一体化模式,让冠周炎导致严重感染。汤楚华利用有限医疗器具为其实施手“黄金救治链”直通基层部队大门。术。为增进其认知水平,汤楚华还向这名干部介绍了健康防护去年1 0 月,某部战士在训练中不慎高空坠落,出现昏迷症知识。状,被送往距离部队较近的一个“中继医疗点”抢救。该医院“部队官兵需求的,不仅是健
14、康诊疗,更需要科学的健康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初步掌握战士病情,派出神经外科、重症医理念和管用的保健技能。”汤楚华意识到,“基层巡诊对口腔学科、骨科等专家前出支援,并在途中完成术前准备。那天,医疗专家来说,一年中所占时间较短,但基层官兵口腔防护工军地专家通力协作,使这名战士脱离生命危险。作一天也不能间断。”为解决小散远部队官兵看病难问题,该医院在体系部队5“我们既要通过下基层为官兵送医送药、提供医疗服务,个小散远单位开设前置药房,配置2 0 0 余种急救药物和常用药更要耐心地做好保健知识技能的普及推广,留下一支不走的品。他们利用网络医疗服务系统为基层官兵远程会诊,实现小医疗队。”在戈壁某部,汤楚华传
15、授的口腔健康理念,改变散远单位官兵“小病诊治不出门”。了驻守这里官兵的生活习惯。“部队驻地离体系医院路程较远,有了前置药房,一般常医疗队第一次到该部巡诊时,汤楚华发现驻守这里的官兵见病就不用往医院跑了。”某部战士李明辉说。患牙病几率较高,经进一步调研分析发现,这与当地碱性水质为充分释放“黄金救治链”效能,该医院经常组织体系部及驻地官兵不注意口腔卫生有关。连续3 年间,汤楚华带队前队卫生人员与地方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一起组织开展急诊急救培往该部累计举办口腔健康科普知识讲座2 0 多场。某部医院处于训,着力打造一批守护在营门口的“全科医生”。大漠深处,口腔医生匮乏。汤楚华通过线上教学方式为该医院前置技
16、术力量、一线带教帮建,让基层部队救治体系更加培训口腔专科人才,有效缓解了基层口腔医生紧缺难题。健全完善。该医院还先后选派骨科、康复科、急诊科等技术骨这些年,汤楚华带领口腔科坚持开展精准化诊疗、精细化干到基层部队代职,与体系部队一起协同联建,将“门诊”搬服务。她们建立的9 个口腔亚专科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到训练场为官兵做好医疗保障。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她带领团队探索建立的特勤人员口颌“为官兵健康服务,就是为战斗力服务。”谈及近些年一系统健康评估标准、创建的口腔医学防护技术体系,获军队科线救治模式与技术的创新变革,李奕鑫说,“为战斗力服务,技进步二等奖2 项、三等奖2 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7、!”(感谢覃丽萍、陈小菁、崔寒凝、巴涛、陈畅晓、向虹搭建高效救治中转站,禹、苗长昊、刘殿如提供素材)切实做强“为兵服务+”综合功能2月的闽南,阳光和煦。伴随一份军地医联体协议出炉,又一个“中继医疗点”投用。这是联勤保障部队第9 1 0 医院为提高一线救治能力,联合地方卫生机构为基层官兵打造的又一个“救治中转站”。事情要从3 年前说起!一天,某部战士在武装越野训练中出现了意识不清、呼吸困难等症状,初诊为热射病。送诊途中,该医院急诊科专家李奕鑫通过电话指导陪送人员在车上为其物理降温。这名战土很快被送人重症监护室,医院专家组采取措施抢救。经抢救1 小时45分钟后,这名战士的体温下降、呼吸趋稳,被专家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PLA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