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 37页).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27422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93.94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 3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 3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脚手架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位 ,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地上二层 。建筑物长:110m,宽:19.6m,高度:9.05m根据工程施工部署情况,1~2层采用落地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二、编制依据 2.1工程结构施工图 2.2工程建筑施工图 2.3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年版) 2.5《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2006) 2.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1) 2.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2.8《黑龙江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使用管理办法》 2.9《钢结构设计规范》 3设计计算及搭设剪图 3.1施工目标 3.1.1 达到《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年版)的标准。 3.1.2 达到《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表3.0.4-1落地式外脚手架检查评分表中所列项目的要求,检查评分表分值达90分以上。 3.1.3 达到黑龙江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工地。 3.2 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表3-1) 3.3 组织机构 外墙防护架搭设由外架工长负责组织实施,其他人员配合。 外墙防护架所需材料、劳动力计划由外架工长负责编制,材料员负责组织材料、防护用品及时进场。由技术负责人进行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 3.4 脚手架设计的总体思路 3.4.1 设计原则要求: 外脚手架搭设应满足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3.4.1.1 架体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3.4.1.2 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4.1.3 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3.4.1.4 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3.4.1.5 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要求,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有关标准。 3.4.1.6 双排脚手架立杆搭设必须内、外间距一直,纵、横向水平杆搭设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年版)的标准。 3.4.2 脚手架选型 结合工程结构形式、施工特点、脚手架施工及使用情况,脚手架施工划分为二个施工阶段: 1~3层施工阶段:外脚手架采用沿建筑物四周搭设落地全封闭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用于结构和装修施工,同时兼做安全防护。双排脚手架高13.5m,内立杆距离主体结构外沿、阳台外沿400㎜,立杆纵距1500㎜,横距1100㎜,大横杆步距1500㎜。 4~10层施工阶段:外脚手架采用沿建筑物四周搭设全封闭型钢基座悬挑式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用于结构和装修施工,同时兼做安全防护。双排脚手架高23.0m,脚手架里侧立杆距结构外沿或阳台外沿400㎜,横距1100㎜,纵距1500㎜,大横杆步距1500㎜。 3.4.3 脚手架搭设高度的确定 脚手架搭设高度=檐口标高+室内外高差+安全高度;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2011)第6.3.6 条: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本建筑物上部为女儿墙,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要超过女儿墙1m。安全高度取1m。 脚手架搭设高度=47.88m,没有超过《规范》规定的落地式脚手架最大搭设高度50 m,因此方案采用落地式双排脚手架。 3.4.4 脚手架材料选择 3.4.4.1 脚手架钢管,选用规格φ48×3.5,钢材强度等级Q235-A,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新用的钢管要有出厂合格证。脚手架施工前必须将入场钢管取样,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钢管抗弯、抗拉等力学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3.4.4.2 钢管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可锻铸造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2006)的规定,由有扣件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提供,不得有裂纹、气孔、缩松、砂眼等锻造缺陷,扣件的规格应与钢管相匹配,贴和面应干整,活动部位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如使用旧扣件时,扣件必须取样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扣件抗滑力等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3.4.4.3 搭设架子前应进行保养,除锈并统一涂色,颜色力求环境美观。脚手架立杆、防护栏杆、踢脚杆统一漆黄色,剪力撑统一漆桔红色。底排立杆、扫地杆均漆红白相间颜色。 3.4.4.4 脚手板 采用冲压钢脚手板,每块质量不宜大于30㎏,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其质量与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第8.1.4条1款的规定。 3.4.4.5 安全网的选用应符合《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网》的规定。密目式安全网网目密度应满足不低于2000目/100cm2,做耐贯穿试验不穿透,1.6m×1.8m的单张网重量在3kg以上,颜色应满足环境效果要求,选用绿色。安全网必须具有阻燃性,其续燃、阻燃时间均不得大于4s。安全网必须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以及由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准用证。 3.4.4.6 连墙件采用钢管,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中Q235-A级钢的规定。 3.4.4.7 悬挑梁采用20号工字钢或槽钢,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3.4.4.8 悬挑梁采用φ25和φ20圆钢预埋于楼板做U型固定,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3.5 脚手架设计 3.5.1 总体设计 立杆纵距1.5m,横距1.05m,纵向水平杆步距1.5m,内立杆距结构混凝土外皮0.4m,连墙件设置根据结构特点,设置在框架柱处和楼板处,连墙杆竖距3.6m,横距4.2m,脚手架搭设高度24.6m。外排架内侧设全封闭密目安全网。 3.5.2 基础设计 3.5.2.1 落地脚手架基础部位,即外墙肥槽回填土采用2:8灰土分层夯实,达到坚实平整。脚手架的基础部位应在回填土完后夯实,采用强度等级C15的混凝土进行硬化,混凝土硬化厚度100mm。脚手架底座底面高于自然地坪50mm。地基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外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具体计算数据参阅脚手架计算书)。 架子底部应设有冲天底座,立杆支设在扁铁底座上,扁铁底座采用100mm×100mm×5mm钢垫板,上焊一ф22钢筋头,伸入立杆内,起固定作用。 扁铁底座在已硬化的地基表面设置通长木垫板,木垫板规格为4000mm×200mm×50mm,扁铁支座按脚手架立杆纵距和横距铺放在木垫板上。 在脚手架四周距外立杆500mm处设200mm宽排水明沟。基础设计见图3-1、图3-2。 图3-1 基础做法 图3-2 立杆底座做法 3.5.2.2 悬挑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悬挑梁基座 采用20号工字钢或槽钢做悬挑梁,悬挑梁一端与工程结构梁板锚固,另一端挑出建筑物,悬挑梁作为外脚手架立杆的基础,其水平间距按脚手架立杆的纵距设置,直线段外墙悬挑梁与墙面垂直,外墙阳角处需设置斜向悬挑梁。 悬挑梁上部脚手架立杆下设通长仰铺 [12槽钢,[12槽钢上焊Φ40×3.0钢管,长度L=100,用于安放立杆,[12槽钢需与悬挑梁贴角焊接连接。 脚锚固钢筋环 200 200 1800 900 150 250 1100 100 1500 3000 1500 钢丝绳 工字钢或槽钢 1500 调整方向钢筋环 φ25 φ20 手架型钢悬挑梁的设置请见 图3-3。 图3-3脚手架型钢悬挑梁构造 3.5.3 立杆的构造 (1)采用双排单立杆,立杆下设置底座。 (2)立杆除顶层顶部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3)首层立杆的设置应为2米、4米、6米长度的钢管依次排列,以上均为6米的钢管对接见图3-4。 图3-4首层立杆设置 (4)立杆与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立杆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设置在同步内,两个相邻立杆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且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 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本工程为不大于600mm。见图 3-5。 N N N N N 1 1 A 2 2 B C E D F G 9 91 A A1 C C1 A A1 B1 B 2--2 1--1 ι ι 2ι h h 4h 附图5 门洞处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杆桁架 45~60o 图3-5 立杆接头布置 (5)搭接长度不小于1m,采用等间距三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6)内立杆距结构外皮400mm。 (7)立杆必须用连墙杆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8)立杆顶端高出女儿墙1m。 3.5.4 纵、横向扫地杆的构造 (1)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2)脚手架底层步距为不大于2m,见图3-6。 3.5.5 纵向水平杆的构造 (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横向水平杆之下,立杆的内侧,长度不小于3跨。采用直角扣件 与立杆扣紧。 (2)纵向水平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在同步或同跨内,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接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本工程各接头距最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500mm。,见图3-7(a)、图3-5(b)。 (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 (b)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 图3-7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 3.5.6 横向水平杆的构造 (1)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严禁拆除。 (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作业层脚手板铺设的需要,在两根立杆之间等间距设置一根小横杆,最大间距不大于纵距的1/2。本工程不超过750mm。 (3)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外伸长度为300mm,以满足铺一块脚手板的要求。 (4)横向水平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 (5)上下层小横杆在立杆处错开布置,同层相邻的小横杆,在立杆处相向布置。见图3-8。 图3-8 横向水平杆布置 (6)小横杆伸出外立杆长度不小于100mm。 型钢基座悬挑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计算 1设计计算内容 1)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和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 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3)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计算; 4)立杆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计算型钢基座悬挑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悬挑梁承载力和落地式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地基承载力、基础垫板宽度) 2已知设计参数 1)型钢基座悬挑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结构设计参数 双排脚手架高33.0m,脚手架里侧立杆距结构外沿或阳台外沿0.40m,横距1.10 m,纵距1.50 m,大横杆步距1.50 m。 2)落地式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结构设计参数 双排脚手架高13.50m,内立杆距离主体结构外沿、阳台外沿400㎜,立杆纵距1500㎜,横距1100㎜,大横杆步距1500㎜。 3)连墙杆布置为2步3跨。 4)拟定作业层数n1=2层;铺板层的层数为每隔12 m满铺一层脚手板,因此取铺板层数n2=4层。 5)施工地点基本风压值ω。=0.45KN/㎡; 6)永久荷载分项系数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1.4; 7)钢管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2;弹性模量E=2.06×105; 8)对接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f=3.2KN; 直角扣件、旋转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f=8.0KN; 9)脚手板,纵向、横向水平杆容许挠度=L/150与10㎜; 悬挑受弯构件容许挠度=L/400 3作用在脚手架上的荷载标准值 3.1永久荷载(恒荷载) 1)脚手架结构自重,包括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横向斜撑及扣件等材料自重; 2)构配件自重,包括脚手板、护身栏杆、安全网等防护设施的自重。 3.2可变荷载(活荷载) 1)施工荷载,包括作业层上的人员、器具、材料等自重; 2)风荷载,不同高度、不同地区的脚手架,其风荷载也不同。 3.3永久荷载(恒荷载)标准值 1)钢管(Φ48×3.5) 0.0384KN/m 2)直角扣件 13.2N/个 旋转扣件 14.6N/个 对接扣件 18.4N/个 3)脚手板(钢) 0.3KN/㎡ 4)挡脚板 0.08KN/m 5)栏杆+挡脚板 0.14KN/m 6)密目网 0.005KN/m 12.3.4可变荷载(活荷载)标准值 1)施工荷载: 装修脚手架 2KN/㎡ 结构脚手架 3KN/㎡ 2)风荷载 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ωΚ,其计算公式为: ωΚ=0.7μz·μS·ω0 式中: ωΚ—风荷载标准值(KN/㎡);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采用); μS—风荷载体形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采用); ω0—基本风压(KN/㎡) 12.4荷载效应组合 1)计算立杆的稳定 (1)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2)永久荷载+0.85×(施工荷载+风荷载) (1)、(2)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2)计算连墙杆 风荷载+5KN(双排架) 12.5脚手架受弯杆件计算说明 脚手架上受弯杆件---脚手板、小横杆、及大横杆,由于在本工程中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杆件间距及施工荷载,因此可不单独进行计算,实践中一般都能满足安全要求。(但当荷载或间距超过规定时,应验算其抗弯强度、刚度及扣件的抗滑移等)。 6立杆计算(脚手架整体稳定的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 12.6.1立杆可简化为轴心受压杆件计算 一、其计算公式为: N σ=---≤f(不考虑风荷载) (1) φA 式中: N---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 φ---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 A---立杆的截面面积; 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2) 二、分别计算各符号的值,然后代入公式(1) 1)N值的计算 (1)N值是脚手架立杆段竖向荷载,包括脚手架自重和施工荷载。 计算脚手架立杆段自重时须计算受力最大的一段,就是计算脚手架立杆最底部的一段,这时计算的自重是脚手架一个立杆纵距内全高的自重。 可分为两部分计算,一部分为平均分布的杆件,如立杆、大横杆、小横杆,这部分自重只需计算出一个步距,然后按全高折合多少步距,乘上步距数就可以计算出脚手架全高的自重(NG1K); 另一部分不是平均分布的杆件,如剪刀撑、脚手板、护身栏杆、安全网等,只在局部或只在双排脚手架的外排设置,所以这部分自重为跨度(L)乘以全高(H)范围内的自重(NG2K)。 N值包括的除去脚手架自重(NG1K+NG2K)外,还有施工荷载NQK 。施工荷载按不同类型的脚手架(结构架、装修架)分别取值,然后再看是同时施工的有几层,叠加在一起施工荷载即为ΣNQK 。 把计算出来的各标准值乘以分项系数后,N值计算公式为: N=1.2(NG1K+NG2K)+1.4ΣNQK (2) 式中: NG1K---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ΣNQK---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1.2---永久荷载(恒载)分项系数; 1.4---可变荷载(活载)分项系数。 2)φ值的计算 (1)首先计算出λ,然后由λ值查表求出φ值 ι0 κμh (2)λ= ----- = -------- (3) i i 式中: κ---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κ=1.155); μ---计算长度系数(查表) h---立杆步距; i---立杆截面回转半径(查表) 3)A值计算 A为计算立杆段的截面,本工程单管立杆脚手架只计算一根立杆截面积。 6.2立杆轴心受压杆件具体计算(脚手架整体稳定的计算) 一、求N值 1)求NG1K(一步一纵距自重×全高) (1)立杆。立杆长度为脚手架的步距h,因脚手架为双排,所以还要乘以2,再乘以每米长钢管重量就等于一步一纵距的立杆自重。 计算式:2h×自重=2×1.5×0.0384 KN/m=0.1152 KN (2)大横杆。大横杆长度为脚手架立杆纵距l,因脚手架里、外排各有一根大横杆,所以乘以2,再乘以每米长的钢管质量。 计算式:2l×自重=2×1.5×0.0384 KN/m=0.1152 KN (3)小横杆。脚手架每一纵距一步内只有一根小横杆,在立杆与大横杆的交点处。小横杆伸出外排杆100㎜,伸出里排杆250㎜,双排脚手架宽度为b=1100㎜,里排立杆距墙400㎜。 计算式:1×(0.1+b+0.25)×0.0384KN/m =1×(0.1+1.1+0.25)×0.0384KN/m =0.05568 KN (4)扣件。扣件个数为:一根小横杆上2个 + 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1个×2(双排架)+ 接长用扣件(立杆及大横杆接长按每6m长用1个对接扣件)(h/6×2+l/6×2), 都加在一起即为扣件个数,再乘以每个扣件重量。 计算式:[2+2+(h/6×2+l/6×2)]×0.015 KN/m =[2+2+(1.5/6×2+1.5/6×2)] ×0.015 KN/m =[2+2+1] ×0.015 KN/m=0.075 KN (5)合计每步距 NG1K = 0.1152+0.1152+0.05568+0.075 = 0.3611 KN (6)脚手架全高33m,折合H/h=33/1.5=22步 所以 NG1K =22×0.3611 KN /2= 7.9442 KN/2 = 3.9721 KN (7) 3.9721 KN是脚手架底部1根立杆承受的NG1K重量(按里外立杆平均受力计)。 2)NG2K(—纵距构配件全高自重) (1)脚手板。脚手板按平方米计算,其长度即为立杆纵距l,其宽度是沿脚手架宽度满铺,另外还要加上小横杆向里伸出的250也应铺板,本工程要求铺4层,所以还要乘以4。 计算式:4×(b+0.25)×l×0.30 KN/㎡=4×(1.1+0.25)×1.5×0.3=2.43 KN (2)小横杆及扣件。由于铺脚手板,所以还要在原有两根小横杆中间再加一根,同时还要增加2个扣件。 计算式:(4层×小横杆长×钢管自重)+(4层×2个扣件×扣件自重) =(4×1.35×0.0384)+(4×2×0.015)=0.20736+0.12=0.32736 KN (3)护栏及扣件。按照规定,作业层外排架临边防护为两道防护栏杆,原有一道大横杆,尚需要增加一根大横杆及一个扣件。 计算式:(2个作业层×l×自重)+(2层×1个扣件×自重) =(2×1.5×0.0384)+(2×1×0.015)=0.1152+0.03=0.1452 KN (4)挡脚板。2层作业层还应设置挡脚板,计算时用2层×立杆纵距l×挡脚板每ml重。 计算式:2×1.5×0.08KN/m=0.24KN (5)剪刀撑。剪刀撑按水平6跨、垂直6步一组设置,两杆交叉与地面呈450角。当按450角计算斜杆长度时,若立杆长为1,则斜杆长为 √2 ,现在步距及纵距都是1.5m,所以斜杆为√2 ×1.5,因为是交叉两根杆,所以还要乘以2。 又因为沿脚手架高度6步距设有一组剪刀撑,脚手架全高33m折合22步,所以还要用22/6,才是脚手架在一纵距全高的剪刀撑所用钢管长度,再乘以钢管每米重量,最后加所用扣件重量。 计算式:2根×√2 ×步距h×22/6×钢管自重+扣件重 = 2×1.414×1.5×3.67×0.0384+8×0.015=0.6+0.12=0.72 KN (6)密目网。密目网自重按0.005 KN/㎡计 计算式:33×1.5×0.005 KN/㎡=0.2475 KN (7)NG2K=2.43+0.32736+0.1452+0.24+0.72+0.2475=4.11 KN 一根立杆的构配件自重NG2K =4.11 KN/2=2.055 KN(为了计算方便按里外排立杆平均计算其构配件自重) 3)NQK(施工荷载) ΣQK =2KN/㎡×2层=4KN/㎡ ΣNQK =1.5×(1.1+0.25)×4KN/㎡=8.1 KN 一根立杆的施工荷载ΣNQK =8.1/2=4.05 KN 各值代入公式求N N =1.2(NG1K+NG2K)+1.4ΣNQK =1.2×(3.9721+2.055 )+1.4×4.05 =7.23252+5.67 = 12.9 KN 二、求A值 A = 单根立杆截面 =4.89㎝2 = 489㎜2 三、求φ值 1)先计算λ ι0 λ=-------- i i= 1.58㎝ (查表) ι0 =κμh κ=1.155 h=1.5m=150㎝ μ=1.55(查表,连墙杆按二步三跨) ι0 =κμh=1.155×1.55×150 = 269㎝ ι0 269 λ=-------- =---------- =170 i 1.58 2)查表求φ 当λ=170时,φ =0.245 四、将N、φ、A值代入公式 N 12900 ----- = ------------- = 107.67N/㎜2 < f =205N/㎜2 (安全) φA 0.245×489 7验算搭设高度 一、规范规定:第一,脚手架搭设高度不超过50m;第二,当搭设高度等于或大于26m时,应按下列公式进行高度调整: HS [H]=----------- 1+0.001HS 式中: [H]---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m); HS---理论计算的搭设高度(m)。 当不组合风载时: φAf-(1.2NG2k +1.4ΣNQk) HS =------------------------------- 1.2gk 式中: gk---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 可查表 二、用公式校核 φAf-(1.2NG2k +1.4ΣNQk) 0.245×489×205-(1.2×2055+1.4×4050) HS=--------------------------- = -------------------------------------- 1.2gk 1.2×139.4 =98.18m 98.18 [H]=----------------- = 89.4m>33m(满足要求) 1+0.001×98.18 8计算立杆稳定(或称计算脚手架整体稳定,并考虑风荷载) 前面在计算立杆稳定(或称脚手架整体稳定)时,没有考虑风荷载对脚手架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N/φA≤f;若考虑风荷载影响时,其计算公式为:N/φA+Mω/W≤f,公式中后半部分就是风荷载的影响。前半部分是竖向荷载,主要是脚手架自重及施工荷载,后半部分是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把两部分的荷载叠加,即脚手架计算稳定组合风荷载时的计算公式。 12.8.1计算MW 1)计算风荷载对脚手架产生的弯曲应力公式为σW = MW/W,式中W值可以查表求出,MW值是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通过计算求出。 (1)取MW =qι2/10 (2)公式中q为梁上均布荷载,ι为梁的跨度。因为计算单立杆,所以这里的ι=h (步距)。 将q改用qWK符号---风线荷载标准值(KN/m) 1.4qι2 1.4qWK·h2 MW = 1.4MWK = --------- = ---------- 10 10 式中: MW ---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 MWK--- 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qWK--- 风线荷载标准值,qWK= ωk·ι ; ωk---垂直于脚手架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KN/㎡); ι--- 脚手架立杆纵距。 (3)计算ωk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 ωk=0.7μs·μZ·ω0 式中: 0.7---折减系数; ω0---基本风压; μs--体形系数;(当建筑物墙体已砌完μs=1.0φ,当建筑物为框架或有开洞 μs=1.3φ); 挡风面积 φ---脚手架挡风系数=-------------- ;(密目网近似按φ=0.4) 迎风面积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荷载规范采用) 8.2计算风荷载 一、计算由风荷载产生的应力 风荷载产生的应力σW = MW/W,与轴力N产生的应力σ=N/φA叠加,其结果应小于强度设计值f为安全。即计算公式: N MW ---- + ---- = f φA W 1) 计算N值 组合风荷载时,N值的计算公式为: N =1.2(NG1k+NG2k)+0.85×1.4ΣNQk=1.2(3.9721+2.055)+0.85×1.4×4.05 = 7.23252+4.8195 = 12.052 KN N 12052 ----- = ---------- = 100.60 N/㎜2 φA 0.245×489 2)计算MW MW是风荷载设计值在立杆段产生的弯矩,其计算公式为: MW = 0.85×1.4 MWk MWk是由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乘以1.4分项系数后,即为设计值。 因为: qwk·h2 ωk·l·h2 MWk=------------ = -------------- 10 10 所以: 0.85×1.4ωklh2 Mw=-------------------- 10 式中: l=1.5m (l --- 立杆纵距); h=1.5m (h--- 大横杆步距)。 ωk--- 风荷载标准值(ωk=0.7μs·μZ·ω0) μs = 1.3φ =1.3×0.4 = 0.52(φ---挡风系数,密目网封闭本工程φ=0.4) μZ = 0.8(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郊区B类,5m高取值) ω0 = 0.45KN/㎡(ω0---基本风压,本工程取值0.45KN/㎡) ωk=0.7μs·μZ·ω0 = 0.7×0.52×0.8×0.45 = 0.131 KN/㎡ 所以: 0.85×1.4ωklh2 0.85×1.4×0.131×1.5×1.52 Mw=-------------------- =----------------------------- =0.053KN-m 10 10 = 53000N-㎜ 3)计算风荷载产生的应力 Mw 53000 --- =-------- = 10.433 N/㎜2 (W = 5.08㎝3 = 5080㎜3) W 5080 4)立杆轴力与风荷载叠加应力 N MW ---- + ---- = 100.60+10.433 = 111N/㎜2<205 N/㎜2 (安全) φA W 12.9验算搭设高度 φAf-[1.2NG2k+0.85×1.4(ΣNQk+MWkφA/W )] Hs=---------------------------------------------- 1.2gk 0.245×489×205-[1.2×2055+0.85×1.4×(4050+44213×0.245×489/5080)] =---------------------------------------------------------------------- 1.2×139.4 =95.85m Hs 95.85 [H]=------------ =----------------- = 87.47m>33m(满足要求) 1+0.001 Hs 1+0.001×95.85 12.10验算连墙件 1)风荷载作用于每一连墙杆的轴力: Nl=1.4ωk·Aw+N0 ωk= 0.7μs·μZ·ω0 (计算连墙杆按最不利情况计算,脚手架越高,μZ值越大,本脚手架为12+33m高,此时μZ应取45m高处值,μZ =1.615) ωk= 0.7μs·μZ·ω0 =0.7×0.52×1.615×0.45=0.264537KN/㎡ 2)Aw=2h×3l=3×4.5=13.5㎡ 3)N0---双排脚手架取5KN 所以Nl=1.4×0.264537×13.5+5=10KN<2×8 KN(2个扣件抗滑移值) 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地基与基础计算 1求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1)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N P = ------ ≤ f A 式中: 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设计值(KN); N---脚手架立杆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KN/㎡); A---基础底面面积(㎡); fg=kc·fgk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 fg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N/㎡),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附录五的规定采用。 kc---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对碎石土、砂土、回填土应取0.4; 对粘土应取0.5;对岩石、混凝土应取1.0 。 本工程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地基为回填土,采用机械振动夯分层强力夯实,表面进行找平和硬化处理,然后浇注砼垫层、垫木板等。 3.5.7 脚手板设置要求 (1)本工程采用冲压钢脚手板,每块质量不宜大于30㎏,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其质量与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8.1.4条1款的规定。 冲压脚手板应涂防锈漆,不得有裂纹、开焊与硬弯,板面挠曲不大于12㎜,并应有防滑措施。 (2)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 (3)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4)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靠墙一侧脚手板离墙距离不应大于150mm。拐角处两个方向的脚手板应重叠放置,避免出现探头板及空档现象,见图3-9(a)。 (5)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见图3-9(b)。 (6)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取150mm。脚手板探头采用直径3.2mm(10#)的镀锌铁丝固定在支承杆件上。 (7)脚手板在作业层及其下一层铺设并随层上翻周转。整个架体上作业层不超过2层,铺板不超过3层。首层满铺一层脚手板,以上每隔12米(三层)铺一层脚手板。 (a)脚手板对接构造 (b)脚手板搭接构造 图3-9平 脚手板连接构造 3.5.8 连墙件 为了增强脚手架的侧向刚度及稳定性,在外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设置连墙件,设置说明如下: 连墙件采用刚性连接,墙件按二步三跨设置, 垂直间距为3.6m(隔步设置),水平间距为4.2m。连墙杆用ф48×3.5的钢管,它与脚手架、建筑物的连接采用直角扣件双扣件与结构连接。在结构每一框架处设一组双杆箍柱式拉杆与框架柱拉结,如图3-8;在顶板上两框架柱间中点处,距结构外皮1.2m处预埋HRB335Φ25 钢筋,用ф48×3.5的钢管与脚手架可靠拉结,如图3-10、图3-11。 在脚手架的转角处,于框架柱上双向设置上述箍柱式拉杆。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