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王国维、郑振铎、王季思的学...关汉卿研究百年史的个案考察_赵建坤.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2602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国维、郑振铎、王季思的学...关汉卿研究百年史的个案考察_赵建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王国维、郑振铎、王季思的学...关汉卿研究百年史的个案考察_赵建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王国维、郑振铎、王季思的学...关汉卿研究百年史的个案考察_赵建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王国维、郑振铎、王季思的学...关汉卿研究百年史的个案考察_赵建坤.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王国维、郑振铎、王季思的学术传承与创新学术的传承更迭与突破创新,通过长时段的考察更能显现出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在长期的元代杂剧研究实践中,笔者发现,王国维、郑振铎和王季思三位先生的学术研究,既代表着同期相关研究的重要成就,也呈现出百年学术研究的推进和创新的过程。这种推进与创新,在他们对元剧大家关汉卿的研究中也有清晰的表征,从现代戏剧学理念的确立,到戏曲史学的系统性实证研究,再到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实践,后先相继,他们的学术贡献,使关汉卿戏曲研究呈现出丰富的理论成果。回顾和整理 20 世纪关汉卿研究的学术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学术的发展与繁荣。以三位学者在关汉卿研究领域

2、的学术探究为个案,重温 20 世纪的学术创新的历史,也有助于 21 世纪戏曲史研究的继续推进与深入。一、王国维:使用现代戏剧学理念研究古典戏曲的先驱王国维是使用现代戏剧学理念研究古典戏曲的先驱,但这位先驱在关汉卿研究史中的作用和影响却还少人评说。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号静安,别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一生著述众多,这是一位在多方面取得学术建树、成就卓著的文史学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7 年出版的 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较为完整地囊括了他在戏曲史方面的重要学术成果。关汉卿研究史上的重要学者首先应该是王国维。王国维建立了中国戏曲史研究的基本构架。他的 宋元戏曲史 探讨中国戏曲的独特本质,系统

3、研究元杂剧的结构、语言、脚色,为元杂剧研究找到了基本成熟的范式,并确立了元杂剧的历史地位,其中虽未赵建坤(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摘要:王国维、郑振铎和王季思学术活动后先相继,从现代戏剧学理念的确立,到戏曲史学的系统实证研究,再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实践,学术研究不断推进,研究方法也随时代演变而变化,形成了百年戏曲研究学术史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完整历程,他们对关汉卿的研究,就是对这个过程具体而微的展示。关汉卿研究是戏曲史研究的一个局部和侧面,由此考察与探究百年学术历程变迁,有助于戏曲史研究的继续创新与深入。关键词:王国维;郑振铎;王季思;关汉卿研究史;20 世纪学术史中图分类号

4、:I20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18X(2023)02-0086-0820 世纪关汉卿研究百年史的个案考察收稿日期:2022-10-28作者简介:赵建坤(1969-),男,四川广元人,深圳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戏曲史、中国小说史。第 41 卷 第 2 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2 Vol.412 0 2 3 年 3 月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Mar.2 0 2 3DOI:10.13797/ki.jfosu.1008-018x.2023.0018第 2 期

5、设关汉卿的专章,但“元剧之时地”“元剧之存亡”“元剧之结构”“元剧之文章”诸章对关汉卿已有完整详细的论述。大致而言,王国维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以西方文艺理论为基本尺度,总体把握关汉卿戏曲的成就“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1 85这些论断是王国维对元杂剧的总体评价。以此为尺度,他认为关汉卿之作“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他还认为,“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

6、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1 90这些评价,既看到了元杂剧艺术以及关汉卿创作在历史传承中的突破与创新,又看到了这一新的文艺体裁表现现实人生的巨大创造力。今天看来,这样的见解也是相当公允的。(二)以西方悲剧理论为观照尺度,评价关汉卿剧作 窦娥冤 的文学成就与历史地位“悲剧”“喜剧”之说,不是我国的传统文艺理论,而是王国维引自西方的概念。在其 宋元戏曲史 中,他有一段文字专门论及此问题: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 汉宫秋 梧桐雨 西蜀梦火烧介子推 张千替杀妻 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

7、如关汉卿之 窦娥冤,纪君祥之 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公之意志,则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1 85此外,他还另有一些关于关汉卿作品的论述,如说,“然如武汉臣之 老生儿,关汉卿之 救风尘,其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至,宁较后世之传奇,有优无劣也。”1 85王国维对关汉卿的评价都以相关的同类戏曲作品作参照,正如对元杂剧的认识,也以前后各期的各类文学作品作为参照,这实际上就为这些研究对象确立了一个可资比照的价值体系,对关汉卿的评价,自然也是在这个体系之中做价值判断。(三)对关汉卿进行了深入的生平籍贯的考述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现存有限的文献又有许多相互矛盾的

8、现象,这使元剧作者生平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因此,生平籍贯的考述在当时也是一项艰巨的开拓工作。王国维通过对杨维桢 元宫词、钟嗣成 录鬼簿、陶宗仪 辍耕录、蒋一葵 尧山堂外纪 等多种文献中有关的资料进行辨析,为人们对关汉卿身份的认识提供了如下推测性描述:“宁视汉卿生于金代,仕元,为太医院尹,为稍当也。”“杂剧苟为汉卿所创,则其创作之时,必在金天兴与元中统二三十年之中,此可略得而推测者也。”1 63王国维是将戏曲进行具有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严肃研究的首创者,他对许多元剧作者都进行了生平籍贯的考述和作品的统计,这是相当艰苦的工程。所以,上述考述虽说不无纰漏,但还是为后继研究者对关汉卿及其他元剧作家的认识提供

9、了重要的线索。关汉卿之获得高度评价始于王国维。关汉卿在元杂剧艺术上的重要地位乃至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杰出贡献,既是王国维提出的命题,又是他为后世学术开创的论题。自此始,关汉卿逐步进入现代学术的观照视野,而确立关汉卿的地位和价值,事实上也就彰显出中国戏曲史的实绩。用一种较开阔的视野,才可能更好地看到王国维在关汉卿研究领域的开创和奠基之功。但即属开创和奠基的工作,就还需要后继者继续努力。王国维是一个在很多学术领域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学人,对这样一位处在现代学术建立初期的杰出者,后人的一派褒扬和赞颂之声也往往伴随着盲目的信从。青木正儿在 中国近世戏曲史“序”中曾批评王国维“仅爱读曲,不爱观剧,于音律更无所

10、顾”2,即说明王国维还是有某些局限和不足。其实,这更进一步证明了王国维开创者和奠基人的身份。另一方赵建坤:王国维、郑振铎、王季思的学术传承与创新87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1 卷面,许多学者的关汉卿研究和王国维之间呈现出较明显的承接关系,这也证明了王国维在关汉卿研究学术史上的创始者地位和影响。二、郑振铎:元曲实质性研究第一人实质性研究是相对于开拓性研究而言。这种实质性主要表现在对戏曲研究的全面展开,史料的收集整理趋于系统,文学史观的表达更加全面,学术研究的方法更趋理性,等等。郑振铎多方面学术研究均已有人述及,这里集中回顾他在关汉卿研究领域的贡献。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

11、谛,原籍福建长乐,出生于浙江永嘉,一生专注各类古籍资料的探查访寻、搜集整理。此外,他又是重要的文学史家、戏曲学者和文化活动家。他在元曲及关汉卿研究中有着重要建树,而剧目整理与真伪辨析则是他在此领域最先涉及的课题与工作。此可举 1930 年 小说月报 从第 21卷第 1 号起连载郑振铎(当时署名宾芬)的 元曲叙录 为证。在本卷连续发表的 元曲叙录 依次题为“关汉卿”“关汉卿作品全目”“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杂剧”“温太真玉镜台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杂剧”“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杂剧”“关大王单刀会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杂剧”“闺怨佳人拜月

12、亭杂剧”“钱大尹智勘绯衣梦杂剧”等的一组共计 13 篇文章,正集中代表着当时关汉卿作品研究整理上的重大成果。在 元曲叙录“关汉卿”一节里,郑振铎引钟嗣成 录鬼簿、杨维桢 宫词、陶宗仪 辍耕录 所记关汉卿与王和卿事、杨朝英编 朝野新声 阳春白雪 所载关汉卿散曲等材料,互相佐证和推考关汉卿的生平、行迹,认为他的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活动于大都,后期则活动于杭州。又据 录鬼簿 的成书年代为至顺元年(即公元 1330 年),其中称关汉卿为“已死名公才人”且列于篇首,推考关汉卿卒至迟当在 1300年之前,其生年则至迟当在金亡(公元 1234 年)之前的二十年(即 1214 年),并推测关汉卿生卒年份

13、大约在公元 12141300 年之间。上述这组文章对关汉卿戏剧艺术也做了细腻深入的把握。他通过与同时期的各个具体作家作品的比较分析,衡定关汉卿的创作才能,认为 谢天香 金线池 望江亭 玉镜台 等作品,成就与马致远和郑德辉相当,而 救风尘 窦娥冤 单刀会 和 拜月亭 等作品的成就则明显在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和王实甫之上。然而在这些文字中,郑振铎也有矛盾之处。他一方面的确对关汉卿作品有深刻的认识,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德辉等人成就相当。这又似囿于前人成说,未敢将关汉卿提到一个更高的地位。元曲叙录 主要是对相关剧情的简约叙述,如认为 救风尘 结构完整,窦娥冤 充满悲剧气氛,单刀会 慷慨激

14、昂,拜月亭 风光绮丽,熟悉者都知道这些论断承袭了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的观点。这间接地说明王国维在 20 世纪 30 年代很受尊崇,其学术见解正深刻影响着后继的学人。仔细推究,郑振铎未予关汉卿更高评价。王国维写下了中国戏曲的第一部断代史,但他对包括元杂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的真实成绩还不是很满意。这也可部分地解释他为何仅对剧本感兴趣,而不去观赏剧场演出。注重戏曲文学的研究价值又看低戏曲的实绩,这是王国维之后一段时期颇为流行的观念,这就很难将历史上某位剧作家推崇到戏剧大师的地位。郑振铎的治学以严谨的考证为主,这正是奠定基础的工作,缺此一环就很难建立学科意义上的深入研究。郑振铎既注重史料的整理,又重视

15、梳理戏剧艺术的发展历程。郑振铎在 杂剧的转变 3 中描述杂剧在明代的历史,介绍明代剧作家及其作品,这实际上是接续前人的学术研究,旨在整理出较完整的杂剧艺术演变史。在 元曲叙录 之外,勤于文献考证的郑振铎整理出 元明以来杂剧总录。剧目研究是一种前赴后继88第 2 期的工作。郑振铎在 元明以来杂剧总录 中说,自姚燮 今乐考证 出,“始为有系统的中国戏曲总目录的第一部。惜其书未流传于世,稿本今藏鄞县马氏。及王国维先生的 曲录 出,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曲品也是园书目 诸书便皆可废,戏曲研究的门庭始大,实替后来的人省了不少的考索的力量。但 曲录 的编辑,离今已二十余年。在这二十余年中,尤其是最近的四五年

16、来,重要戏曲的发现与研究资料的获得,皆为空前未有之热闹。”4“任中敏(讷)先生尝在 国闻周报 上发表 曲录校补,今日之所见,则其足以 校补曲录校补 者,更不可以屈指计。”4 元明以来杂剧总录 分“杂剧总集及杂剧选”“元代杂剧(上)”“元代杂剧(下)”“明代杂剧”“清代杂剧”五卷。第一次整理出古代杂剧史的文献全貌,极见郑振铎先生梳理文献的功夫。随后,郑振铎于 1932 年 12 月出版后来极具影响的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这是 20 世纪同类著作中的佼佼者,这也是他极重要的学术著作。此前虽有谢无量 中国大文学史(1918 年中华书局出版)已将“元之词曲杂剧”单列为一节,但叙述十分简略,对关汉卿只略加

17、提及,对马致远介绍得稍多一些。其他如葛遵礼中国文学史(1921 年出版)、顾实 中国文学史大纲(1926 年出版)等也多无创见。真正在文学史书写中将关汉卿进行重点研究并产生巨大影响者,正是这部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该书第 46 章为元杂剧专章,题为“杂剧的鼎盛”,其中单列“伟大的天才作家关汉卿”一节,既完整论述元曲的发展,也为关汉卿辟出了充足的独立篇幅。在这部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中,郑振铎对元杂剧形成的因素,如大曲、诸宫调、傀儡戏、戏文等诸多艺术门类都予以梳理,并分析各因素与元杂剧形成的关系,从艺术本身的发展历程入手梳理元杂剧的形成史和繁荣原因,使元剧作家批评有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视野。具体落实到关

18、汉卿的研究,郑振铎坚持认为他是由金入元的作家,主要生活和创作的阶段在元代,绝大多数时间在大都,晚年到过杭州。这些看法与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相类,但郑振铎注重从人物形象和情节冲突等角度分析剧作,实际上也就是从真正的戏剧学的角度分析和评价戏剧文本。这是一个研究元杂剧的全新角度。郑振铎是较早从人物形象和情节冲突等角度分析戏剧作品的学者。郑振铎深入分析了关汉卿剧作的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从反映生活的深广程度来衡量关汉卿戏剧的成就,着重分析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以及剧作的风格特征,他对关汉卿剧作有以下评价:元人之善于写多方面的题材,与多方面的人物与情绪者,自当以汉卿为第一。如 救风尘 之结构完整,窦娥冤 之充

19、满悲剧气氛,单刀会 之慷慨激昂,拜月亭 之风光绮腻,则皆时人所不及,其笔力无施不可,比之马、白、王(实甫)实有余裕。汉卿不仅长于写妇人及其心理,也还长于写雄猛的英雄,不仅长于写风光绮腻的恋爱小喜剧,也还长于写电掣山崩、气势浩莽的英雄遭际。4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中有许多创见,如评价关汉卿“是一位极中肯的艺术家,时时刻刻的,都极中肯地在描写他的剧中人物,看不见一毫他自己的影子。他只是忠实的为作剧而作剧。”学者李健吾后来据此再度阐发,说关汉卿“努力跳出文人的抒情(往好里说)然而牢骚(往坏里说)的传统,把他的精到的艺事献于苦难的众生。”5 此外,他指出关汉卿虽然取材广泛,但又有明确的选择,“所不善写者

20、,唯仙佛与 隐居乐道 的二科耳。他从不曾写过那一类的东西。”6 640这也是极有眼光的发现。郑振铎认为关汉卿塑造人物比较注重人物性格的独特性,他对 诈妮子调风月 这样评价:“我们看惯了红娘式的婢女,却从不曾在任何剧本上,见过像燕燕那般的一位具有真实的血肉灵魂的少女。这是关汉卿的最高创造!”6 641谈到关汉卿戏剧的人物描写的成就以及影响,郑振铎云,“若论到描写的艺术,他实可以当得起说是第一等的。”6 642“汉卿一人,兼众长而有之,恰在于众人的首先,仿佛是戏剧史上有意要产生那么伟大的一位剧作家,来领导着后来作者似的。”6 643很久以后人们才逐渐接受这些评价,这是这部文学史著述写作理念的超前性

21、决定的。郑振铎扭转了当时的戏剧史观念,使人们认识到,中国戏剧不但具有价值,中国的戏剧史也有卓著的实赵建坤:王国维、郑振铎、王季思的学术传承与创新89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1 卷绩,有堪称“伟大”的剧作家。6 646与同期的文学史著述相比较,郑振铎的评价角度是独特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尤其看重关汉卿的历史地位,以崭新的文学史观念作支撑,在新的文学史“座标”中确定了关汉卿的卓著功绩。在郑振铎为这部著作所写的“自序”中,可以看到他对文学史新观念的思考。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自序”说,“戏曲与小说”是“元、明文学的主干”,“我发愿要写一部比较的足以表现出中国文学整个真实的面目与进展的历史

22、”,这部文学史终使“那许多曾经打动了无数平民的内心,使之歌,使之泣,使之称心的笑乐的真实的名著”第一次占到了文学历史的“足够”篇幅。6 1-2一些学者对王国维与郑振铎进行了比较:“如果说,王国维先生的 宋元戏曲考 引起了人们对戏曲的重视的话,那么,郑先生的呐喊与实践,不仅强化了戏曲史意识,而且鲜明地提出了文学史观的转变问题,这是一大进步。”7 他们认为,赵景深的 宋元戏文本事 元人杂剧辑逸(后改名 元人杂剧钩沉)、钱南扬的 宋元南戏百一录、陆侃如与冯沅君辑录的 南戏拾遗、顾随的 元明残剧八种 等辑佚工作的成绩,也反映出郑振铎在这部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中标举新观念的影响。7 郑振铎一生嗜书如命,

23、素以痴于访求散佚珍本典籍而享誉学林,非常注重对通俗文学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借清代学者章学诚之语:“所以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者,必有详人之所略,异人之所同,重人之所轻,而忽人之所谨。绳墨之所不可得而拘,类例之所不可得而泥,而后微茫杪忽之际,有以独断于一心”8,正可表达我们今天对郑振铎的研究功绩的景仰。如果说在 20 世纪 30 年代很多学者尚有某些较陈旧的看法,则郑振铎的“独断”之功就得到更明显的展露。郑振铎对关汉卿的研究贡献,除上文述及之外,尚有许多单篇文章,如 关汉卿传略 论关汉卿的杂剧 关汉卿绯衣梦的发见 关汉卿戏曲集代序 等文章及一些序跋。在 1958 年 6 月 28 日召开的“关汉

24、卿戏剧创作 700 周年纪念大会”上,郑振铎还做了题为 中国人民的戏剧家关汉卿 的报告。三、王季思:当代戏曲史学研究的躬行者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浙江温州人,戏曲学者,文学史家。书斋有翠叶庵、玉轮轩等名,论著结集多以书斋名之。他对关汉卿的研究贡献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内容阐释和主题解读方面,一批著述有着长期的影响力。王国维与郑振铎的戏剧史研究呈现出一种“前赴后继”的关系,在关汉卿研究领域也是如此。如果将这看作是一种巧合,在郑振铎与王季思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巧合。1940 年代完成的 西厢五剧注是王季思的成名作,因其对元杂剧疑难语词和惯常用语的深入考释而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注本,并使流传已久

25、的金圣叹评本为之减色。王季思在此期虽已开始发表探讨关汉卿剧作的论文,但成就主要还是在元剧语汇研究方面。王季思研究关汉卿最多产的时期在 20 世纪 50 年代。郑振铎在 1950 年代也有较多的研究,但在关汉卿领域的贡献主要还是在这之前。1958 年,这位勤奋而特出的学者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过早地中止了研究活动。王季思的关汉卿研究则从此一直延续到 1990 年代。上述三位学人的艰辛努力,几乎贯穿着整个 20 世纪的漫长历史,也各有时代的印记,各自代表着时代的特色。20 世纪前期的学术积累,已为后期关汉卿研究一度成为学术热点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准备。1958 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

26、文化名人”,也可看出 20 世纪前半叶关汉卿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影响。王季思在这一时期撰写了大量文章,他一生勤奋治学,成果丰硕。1954 年他的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 9 是此期较早的一篇体现了新的文艺观和学术趣尚的论文。此文开篇即沿用冯雪峰对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三个时期”的划分,认为宋元代及以后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更为丰富的时代,此期的关汉卿和施耐庵、罗贯中、王实甫等是伟大的平民文学的代表。他们的姓名、籍贯、生平等基本事实很难考定,文章以90第 2 期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历史上接近人民的作家并非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所看重。而今天这些作家必将受到应有的重视。王季思的这些论点长期以来被作为常识而获得广泛接

27、受。关汉卿和他的杂剧 认为,元代文人受到压迫,致使他们改变了以往的生活路线而和下层倡优合作,变成“才人”并组织“书会”,“就汉卿在当时得名之盛和他编著杂剧之多这两点来看,毫无疑问的,他是元代 书会才人 里最杰出的一位。”9 进而断定,“关汉卿的一生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的士子,在科举进身路断之后,走向与勾栏艺人结合的道路的一个典型例子。”9 王季思认为,关汉卿的一生与人民生活更为接近,致使他比司马迁、白居易等人在现实主义的文艺道路上又跨进了一步。这样的分析,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与艺术关系的理论。文章赞扬关汉卿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随后他又相继发表 谈关汉卿以及作品 窦

28、娥冤 和救风尘 10、关汉卿的 救风尘 11、马致远 秋思 和关汉卿 窦娥冤 12、关汉卿的创作道路 13、关汉卿杂剧的人物塑造 14、关汉卿的战斗精神 15、关汉卿战斗的一生 16、诈妮子调风月 写定本说明 17 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原理的运用更趋娴熟。1958 年开展关汉卿戏剧 700 周年纪念活动,陈毅题词 18 将关汉卿称为“有思想有理想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评价他的创作“不管是悲剧或喜剧都表现了封建社会两个主要阶级的对立”,我们可以从中感知此期学术研究的角度和视野。陈毅传达出来的也是大多数人共同的看法。认知角度和价值取向决定或影响着研究思路。赵景深此期撰文说自己认识的转变,正

29、是受到当时的文艺思想的积极影响,“过去,我受了 太和正音谱 的影响,醉心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人的词藻,所谓典雅清丽,而不了解关氏,认为他是 可上可下之才。现在才认识到关氏在对生活的深刻了解和真实的表现上,在他把文学和表演、导演溶合在一起而组成的戏剧文学上,都有独到之处,我觉得推关氏为元剧作家的第一人,是很恰当的。”19 赵景深说,“在几个写妓女生活的剧本中,关氏从各方面来揭发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和妓女所遭遇的沉重的压迫和悲惨的生活。”19 他认为,“除掉正面的揭发、暴露之外,关氏在这些剧作中还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感情。”作品“富有人民性和现实意义”。19 关汉卿被确立为富有人民性的革命作家,这

30、也是王季思反复论证的一个观点,同时也要看到王季思分析的周密细致以及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努力。当时许多人也坚持从思想政治角度思考文学的人民性和阶级性,但文本分析往往难以深入,缺乏学术价值。既要把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和方法,又不能放弃文学本身的尺度,使之不越出文学研究的范围,这不是一件易事。王季思却能注意思想与艺术两个尺度的平衡。即使到现在,如果要对关汉卿的剧作就人物形象、思想主题乃至艺术特色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王季思的文章也是众多研究成果中最值得回顾和整理的文献。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那些勇于打开思维禁锢,积极进行学术反思和拓荒的人们也就成为研究关汉卿的又一批重要学者。如 1980

31、年代初期李汉秋的 关汉卿瓦舍书会哺育的伟大戏曲家 20 论关汉卿剧目和散曲的异同:兼向黄克同志请教 21 等文章都值得关注。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在学术界已有重要影响的王季思也有了新的学术进展,他对以往的研究有了严肃的反思,并将有关学术论题做重新思考,治学态度严谨而真诚,最为典型的就是他对 玉镜台 一剧的再评价。20 世纪 50 年代,他在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 一文中表达了对此剧的不满,进而对关汉卿的创作态度也有所批评 9。他撰写 关汉卿 玉镜台 杂剧的再评价 22 一文,特意纠正 30 多年前的观点。他还主持 全元戏曲 的校勘整理,这是一个庞大的古典戏曲整理计划。关汉卿作品正是 全元戏曲

32、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值得一述的还有王季思在古典悲剧、喜剧研究上的努力,这也牵涉到关汉卿研究。1980 年代初面世的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都在他的主持下进行编选,选集的问世对中国戏剧赵建坤:王国维、郑振铎、王季思的学术传承与创新9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1 卷史上旷日持久的悲剧理论之争有着重要影响。从此,如何建立切合我国文学传统实际的悲剧、喜剧理论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悲剧“有”“无”的争论也由此走向深入,因为,两部选集将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有关争论者再也不能绕开这些戏曲文本抽象讨论悲、喜剧问题。窦娥冤 救风尘 分列于两部文集的最前面,成了古典悲剧、喜剧

33、的典型和代表,这也强调了关汉卿的地位和贡献。说到底,这又是继王国维、郑振铎等诸多学人之后,对关汉卿研究的继承、延续和拓展。总体而言,我们今天的很多文学史观念以及对于重要作家作品的理解的共识,很多方面都是 20 世纪的百年学术建构起来的。王国维、郑振铎和王季思是 20 世纪戏曲研究的重要学者,他们对这个距今已逾700 年的元杂剧作家的研究,后先相继,几乎贯穿了整整一个世纪,基本建构了今人对于元代戏曲的研究规范。20 世纪学术史的发展,繁复而精彩,以上述三位学者为例,回顾百年学术发展史,可感受到这三位学者的学术思想和风格所体现的鲜明时代特征。王国维、郑振铎和王季思先生针对关汉卿的专题研究在社会的巨

34、大变化和学术理念的变迁中后先相继,推陈出新。对王国维、郑振铎和王季思先生关于关汉卿的专题研究成果予以回顾和整理,即是以一个具体而微的个案,考察学术传承与创新的历程,给当下的元杂剧重要作家作品的研究尝试提供思维向度、想象空间以及方法论等方面的启迪和借鉴。注释: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7 年出版的 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中包括 宋元戏曲史 优语录 戏曲考原 古剧脚色考 等各类著述。关汉卿传略 论关汉卿的杂剧 关汉卿绯衣梦的发见 关汉卿戏曲集代序 等文章均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年出版的 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参考文献:1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2青木正儿.中国

35、近世戏曲史 M.王古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1.3郑振铎.杂剧的转变 J.小说月报,1930(21):9-23.4郑振铎.元明以来杂剧总录 J.文学季刊,1934(3):2-10.5李健吾.从性格上出戏兼及关汉卿创作的思想性格 C/古典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关汉卿研究论文集.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114-116.6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7康保成,董上德,黄仕忠.戏曲研究:徜徉于文学与艺术之间关于古代戏曲文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前景展望的谈话J.文学遗产,1999(1):20-31.8章学诚.文史通义 答客问(上)M/仓修良.文史通义新编.上海

36、: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70.9王季思.关汉卿和他的杂剧 J.人民文学,1954(4):34-44.10王季思.谈关汉卿以及作品 窦娥冤 和 救风尘 N.光明日报,1956-03-25(4).11王季思.关汉卿的 救风尘 J.语文学习,1957(11):22-31.12王季思.马致远 秋思 和关汉卿 窦娥冤 J.语文学习,1957(11):32-36.13王季思.关汉卿的创作道路 J.南国戏剧,1958 年(创刊号):2-4.14王季思.关汉卿杂剧的人物塑造 J.文学研究,1958(2):4-9.15王季思.关汉卿的战斗精神 J.作品,1958(6):7-11.16王季思.关汉卿战斗的一

37、生 N.人民日报,1958-06-18(4).17王季思.诈妮子调风月 写定本说明 M/戏剧论丛 编辑委员会.戏剧论丛:第 3 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5-11.18陈毅.陈毅同志的题词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 N.戏剧报,1958-06-30.92第 2 期Abstract:After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of Wang Guowei,Zheng Zhenduo and Wang Jisi,from the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 drama,to the systematic empir

38、ical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drama,andthen to the practice of Marxist literature and art,academic research has been continuously promoted,andresearch methods have also changed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s,forming a complete process of continuous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o

39、f opera research for a hundred years.Their research onGuan Hanqing is a detailed demonstration of this process.The study of Guan Hanqing is a part and side of the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Therefore,the investig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hanges ofthe academic course in the

40、past century will help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deepening of the study of the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Key words:Wang Guowei;Zheng Zhenduo;Wang Jisi;Guan Hanqing study history;20th century academichistoryAcademic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Wang Guowei,Zheng Zhenduo and Wang Jisi(C

41、ollege of Humanities,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60,China)ZHAO Jian-kunA case study of Guan Hanqing s study of the centennialhistory of the 20thcentury19赵景深.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在上海剧协关汉卿研究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J.上海戏剧学院院报,1958(2):17-18.20李汉秋.关汉卿瓦舍书会哺育的伟大戏曲家 J.安徽大学学报,1980(4):7-11.21李汉秋.论关汉卿剧目和散曲的异同:兼向黄克同志请教 N.光明日报,1984-12-11(4).22王季思.关汉卿 玉镜台 杂剧的再评价 J.河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4-12.【责任编辑:张 惠】赵建坤:王国维、郑振铎、王季思的学术传承与创新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