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王阳明的读书思想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_刘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2574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阳明的读书思想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_刘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王阳明的读书思想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_刘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王阳明的读书思想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_刘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王阳明的读书思想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_刘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王阳明是我国明代少见的全能大儒。其一生讲学、剿匪、平叛、治理地方的仕宦经历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王阳明的成圣成贤之路,固然有多种因素影响,但其自少年时代就形成的“成圣是人生第一等事”的读书立志观,青年时养成的苦读、泛览、思辨、实践、质疑的读书习惯,以及终其一生与师友、学生的各类读书论学活动,无疑构成其“景行维贤,克念作圣”的强大精神动力。翻阅 王阳明全集,关于他读书、琢磨经典、与弟子讨论经典、继而批判当时权威经典的活动林林总总,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心学圣人的读书生活。在 传习录 开篇,王阳明的大弟子徐爱就围绕儒家经典 大学 与其反复论辩,从而使“知行合一”的思想得到充分地揭示。据初步统计

2、,传习录 提到的书目有30多种,其中像 周易大学论语 等书被反复提及,尤其是像 周易,在王阳明的困顿时期更给予了其不断坚持下去的勇气。这些书目不仅显示了阳明师徒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让人看到当时读书人群体对于经典书籍的整体阅读与认知水平。作为一个500年前的心学圣人,探究王阳明的读书思想及其随之展开的良知心学,对于生活在当下社会形态与技术环境迥异的青年群体来说意义重大。首先,赓续传统文化血脉,是青年时代新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读书这一古代先贤成才悟道的根本方式入手,是我们开展“传统文化双创”、创新文化育人的有益探索。其次,系统梳理王阳明读书思想的过程也是我们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精进

3、阳明良知心学的过程。作为宋明理学发展晚期的代表性思想,阳明良知心学与中国儒家的悠久传统、明代读书人的整体精神追求、阳明本人的读书生涯及其事功实践密切相关,由此影响当代青年深入领会阳明良知心学也在所难免,通过探究王阳明本人在读书时关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的思考、论学、表达,有利于当代青年深刻把握阳明良知心学精华。再次,有利于推动“书香宁波”建设向纵深开展。宁波以“书藏古今”名闻天下,当前正大力开展“书香宁波”建设,系统开展对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浙东学术人王阳明的读书思想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刘杰陈健蔡亮【摘要】读书与论学是王阳明师徒交游的重要内容,读书的求真求是与论学的如切如磋不

4、仅孕育形成了王阳明影响深远的“致良知”心学体系,而且推动了阳明学派不断的发展壮大。王阳明在阅读中所形成的读书成圣的价值追求,读通、读透、读懂的苦读态度,对各学科书籍强烈的阅读探索兴趣,推崇经典的阅读取向以及敢于质疑权威的批判精神,构成了王阳明意蕴深厚的阅读思想,对当代青年精神成长的建构引导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阅读观王阳明当代青年启示作者刘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主义学院讲师;陈健,宁波开投蓝城集团总经理;蔡亮,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文化纵横41三江论坛2023.06物读书思想研究,有助于拓展“书香宁波”建设的思想深度,历史厚度与文化丰富度。最后,王阳明当

5、年也是一个不羁的青年,他成长的困惑、读书的心态与历程,也存在着青年成长中的一些共性。因此,认真、细致地剖析王阳明先生的读书思想,对于当下的青年成长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一、读书成圣的理想追求读书最先要解决的就是目标问题。我们究竟为何读书?读书目标的不同也决定了阅读层次的高低、内容的粗浅以及一个人最终的成就。在中国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文化熏染及科举制度的文化资本累积中,读书做官、光耀门楣已是大多数中国读书人的首要选择。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等熟语,无不生动诠释着这一现象。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以来,这种现象依然如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大学面向社会需求办学,社会上

6、什么热门就设立什么专业。“短平快”一时成为大学教育目标的考核标准之一。在此背景下,学生的读书自然呈现出以应付考证考试为主的功利化、肤浅化阅读倾向。中国现代大学教育之父蔡元培曾强调“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显然,大学作为“研究学问之机关”,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本应有更高的追求。这一点在早年王阳明对于读书的认识中就能够给我们启迪。年谱所载:王阳明十一岁时,跟随父亲寓居京城读书。有一天“尝问塾师曰:何为第一等事?塾师曰:惟读书登第耳。先生疑曰: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年少的王阳明即已对读书目标

7、有了超越世俗的看法。也许这种目标对少年王阳明来讲还不具体、不深刻,但这种超越世俗的理想追求对于他个人之后的读书、讲学、授徒,却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稳定的心理暗示。现在的大学生对读书目标的认识较为缺乏、模糊,高中时应试备考的紧张被大学的相对自由瞬间消解。很多学生,一入大学就先把自己最喜欢的各类小说借阅一遍。更有甚者,大学四年从未进过图书馆,只在宿舍电脑游戏前完成了大学“深造”。因此引导现在青年大学生形成高远的读书目标与追求,激励他们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读书,鼓励他们在阅读中进行创新、求是、求实,是我们所有高校教育者的重要使命。二、读通、读透、读懂的苦读态度读书仅仅设

8、立一个高大上的目标和追求是不够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现代社会上的某些大佬可以随随便便设立自己的“小目标”,最关键还要拿出苦读的态度和行动,要能在“十年寒窗苦”、乃至“常年板凳冷”的环境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把一部部经典读通、读透、读懂。在王阳明一生中,这种苦读状态是其通往圣人之路上一个个最坚实的印痕。年谱载:“先生十八岁时,日则随众课业,夜则搜取诸经子史读之,多至夜分。”再看我们当下的大学图书馆,终日进行课业自修复习备考者络绎不绝,博览群书如饥似渴苦读人类的各种知识学问者愈发鲜见。这里并不是评判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劣高下,只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如果图书馆只用来自习,而身后的上百万册图书仅

9、仅成为一种摆设,是否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所以也曾有人戏言,“当今的大学图书馆不如改成大学图书馆自习室更为妥帖”。年谱还载:“阳明二十六岁时,因边报甚急,于是留情武事,凡兵家秘书,莫不精究。”这种因事而读书、读透书的态度和行动尤为人称赞,对比现在国家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我们的大学生读者又有多少能够“胸怀天下”而留心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危机管理学等著作?现在的学生读者普遍缺少一种能“抬头看星空,低头沉海底”的苦读态度与行动,同时又因为信息技术的发达,对于任何信息和话题都可以“百度知乎”,于是越来越满足于思想交流时的夸夸其谈,满足于常识的搬运与知识探索的浅尝辄止,孤独的苦读时光最终败给肤浅的众声喧

10、哗。然而事实是,苦读才是我们攀登高峰、接近真理的坚实台阶。三、对各学科好奇而深入的强烈探索精神随着现代大学分科教学制度的成熟,每个学科的专业愈发深入和细分,不同专业之间的藩篱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密。因此,现代社会很难再产生像达芬奇、狄德罗、黄宗羲那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然而事物的分化与统合是一种矛盾运动与转化,当主要矛盾发生改变时,分化也就慢慢开始重新整合。例如,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你很难定义它的学科界限在哪里。它更多是整合了计算机、机械制造、心理学、哲学等诸多学科的精华。因此对于现在大学生来讲,在文化纵横422023.06SANJIANGFORUM学业中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的深度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在

11、广博的阅读中积极扩展自己的学科与知识视野,为自己学业与工作的创新不断补充知识燃料与精神动力。王阳明虽是一介儒生,但他对当时各类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他一生的挚友湛甘泉在墓志铭中评价他:“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一个“五”字凸显王阳明的兴趣之广,一个“溺”字透露王阳明的钻研之深。正是王阳明对这些学科积极探索、艰深苦读,以及丰富的积累,才使后期在受牢狱之灾、贬谪龙场、治理庐陵、剿匪平叛等一系列危机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而广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也为其“良知心学”体系的最终形成与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础。四、熟读经典,推

12、崇经典的阅读取向经典是一个时代大浪淘沙后的精华,读书首先就要读经典,不仅节省书籍选择的时间,而且也会有效提高读者的知识提取与反思批判能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对于经典书籍的选择与阅读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他把世上著书立说者分为三类,“第一类像流星,第二类像行星,第三类像恒星。”第一类的影响极其短命,他们像流星一样刹那间光芒四射、显赫一时,但却只会产生短暂的效果,还没等读者仔细阅读和研究,就已永远消失无踪。第二类影响维持时间稍久一些,在同时代读者中的影响甚至比那些历史上最伟大作家的影响更大,就像行星的光芒因距离人们更近而显得比恒星更明亮一样。但这些类似行星的作家“只是反射别处的光”,缺乏属于自己的独创

13、性思想和创作风格,其影响也只限于自己的同时代人,无法获得超越自己时代的历史影响,因此无法进入“不朽”的作家行列。第三类则像恒星一样超越了时空局限,是唯一永恒不变的,它们固定于苍穹之上,发出自己的光芒,各个时代都受它们的影响;也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局限,不仅仅属于某一国家、民族,而是属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同时还超越了读者视角的局限,“当我们的观察点改变时,它们的外观不会跟着改变,它们没有视差”。王阳明无论是在自己读书还是与人讲学时都非常推崇经典,在 传习录 中与人论学时,对儒家经典文献都是信手拈来:例如“徐爱录”中师徒二人在讨论中先后列举 大学孟子中庸左传 等多部经典;在龙场悟道时,他甚至“默

14、记 五经 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 五经臆说”,可见他对于这些经典到了多么熟悉的地步。另外,王阳明对中华经典 周易 也非常精通,甚至到了“神通”的地步。当然这不仅是他通过周易占卜出友人的行踪,还在于 周易 这本经典在其遭受人生困境时带给他的洞彻与希望。这可从他上疏弹劾刘瑾被下锦衣卫狱中所作的诗歌 读易 中看出:“囚居亦何事?省愆惧安饱。瞑坐玩 义易,洗心见微奥。乃知先天翁,画画有至教。包蒙戒为寇,童牿事宜早。蹇蹇匪为节,虩虩未违道。遁 四获我心,蛊 上庸自保。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馀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在这些狱中读 易 诗中,王阳明确信他的行动是正当的,而且对于克

15、服当下的困境也持有坚强的信念。因此,阅读经典有时不仅在于知识与智慧的获得,还在于它能给人面对困境的勇气。这在韩国前总统朴槿惠阅读冯友兰著 中国哲学史 中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她说:“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它蕴含了让我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当下大学生阅读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忽视经典,对于经典书籍的认识不清楚、阅读不充分,继而导致思考判断浅表化、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工作势在必行。五、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批判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读书只是守着书本,必然会陷入因循守旧与迷信权威的怪圈。从

16、整个的中国阅读史来看,中国的读书人是不迷信权威的,也不是死守着书本的“书呆子”,不然又何来“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宋明理学”“陆王心学”乃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经典思想与文献的变迁?然而,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人往往又是有所局限的,又是盲从的。比如现代社会信息无限丰富乃至爆炸,人们应该更理性才对,但现实是权威消解了,谣言却大行其道,网络上、手机上各类谣言、大V、被包装的各类专家纷纷粉墨登场,“收割着”一拨拨盲从的“信徒”们。再如在王阳明先生的时代,程朱理学是当时的思想权威,天下的读书人莫不倾服在朱子门下,在时代环境与家学熏陶下,王阳明也以朱子学为正宗。但在一步步的阅读过程中,朱子学说并

17、未充分文化纵横43三江论坛2023.06解答王阳明心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困惑,在格竹失败困惑无解数年后,他又遵循朱子循序渐进读书之法,然而最后依然“物理与吾心终若判而为二也”,导致“沉郁既久,旧疾复发”。个人的困惑如此,然而时代的精神也令他困惑:“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于是有训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以为博;有词章之学,而侈之以为丽.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欢谑跳踉,骋奇斗巧,献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在困惑的纠结以及维护经典权威强大势力的矛盾中敢于质疑是需要勇气的,敢于批判更是需要智慧的,尤惟如此,才更加凸显阳明先

18、生精神的可贵。细读他的 朱子晚年定论,字里行间更能感受质疑权威、批判权威的勇气与睿智。对于当下的大学生而言,在读书方面是缺少“困惑”的,长久的教育体系中习惯于灌输与接受、习惯于服从与应付,一团和气之中是很难产生“困惑”的。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讲,无论教师与高校管理者的教学或教育方案多么完美,如果学生本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独立的意志与能力,最终将难以形成真正的突破与创新。正如陈寅恪先生在王国维先生投水自沉后两周年所写的纪念碑铭:“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19、系统梳理王阳明的读书思想,是我们深刻把握阳明良知心学思想的有效方式,也是进一步加强“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的重要保证。将王阳明读书成圣的的理想追求、博览百家融汇贯通的开阔视野、重视经典坚持苦读的踏实学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发扬光大,将持续有力激励当代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同时不断厚植“书香宁波”建设的文化底蕴。参考文献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2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程军.论叔本华的读书观.新世纪图书馆,2019(08).4朴槿惠今日访华称 中国哲学史 是人生导师.共产 党 员 网.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