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窦娥冤公开课教学案孙莹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探求悲剧根源。 2.理解作品主题。教学重、难点:深度挖掘窦娥的形象以及作品主题。课时安排 :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对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亢三年二、回顾复习1、以窦娥为主语总结每一部分内容,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2、人物形象:张驴儿、桃杌、蔡婆、赛卢医3、窦娥形象(楔子、第一、二折)三、从第三折中继续感受窦娥形象及其悲剧根源(一)强烈的反抗精神指天斥地 三桩誓愿思考:1.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2.这三桩誓愿有两桩即时应验,还有一桩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验证。现实中这本来不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二)淳朴
2、善良的性格诀别婆婆:走后街说真相立遗嘱劝婆婆思考:1.善良孝顺的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她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 2.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四、总结窦娥形象五、课文主题探讨1.悲剧根源:“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法制黑暗,官吏昏聩。2. 主题明确。六课堂拓展 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