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2386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5福州党校学报2023年第3 期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林艳玲(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福州3 5 0 0 1 4)摘要:2 0 世纪9 0 年代习近平同志主政福州期间,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以及福州区位优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历届市委市政府接续传承,着力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当前福州海洋事业面临着空前的战略机遇,总结近年来福州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效,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下一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对于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海洋经济;海上福州;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P74文献标识码:A文章

2、编号:1 6 7 4-1 0 7 2(2 0 2 3)0 3-0 8 5-0 5“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是习近平同志主政福州期间为福州海洋事业所壁画的宏伟蓝图。2 0 世纪90年代初,尽管福州拥有全面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优势,然而当时福州的干部群众对海洋经济的认知普遍还停留在渔业、盐业、航运等传统领域,缺乏对海洋开发全局性、深人性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同志到任福州以后,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的敏锐意识和深刻洞察,结合福州区位特点和人文优势,高瞻远瞩地提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多年来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指明的方向和开辟的道路,坚定不移地推动“海上福州”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 0

3、2 1 年1 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坚持“3 8 2 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明确提出了要打响“海上福州”等五大国际品牌。在当前“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背景下,福州理应凝聚各方力量,补齐发展短板,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在“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多贡献。一、近年来福州海洋经济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效“十三五”期间,福州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海洋生产总值总体上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1 2%。2 0 2 1 年海洋生产总值达2850亿元,稳居全省首位,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25.17%。在龙头企业和重

4、点项目的带动下,福州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了港口航运、现代渔业、临港工业、新兴产业、海洋文旅“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可喜局面。收稿日期:2 0 2 3-0 4-0 6作者简介:林艳玲,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助教,研究方向:海洋经济、生态经济。86福州党校学报2 0 2 3 年第3 期(一)港口功能逐步完善沿海城市的发展与港口建设息息相关,如今福州港航线已通达全球4 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2年底,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 6 6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 6 个。2 0 2 2 年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0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 4 6.0 3 万标箱。海铁联运、水陆联运等集疏

5、运体系也在加快构建,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福州港继续向江西、湖南、安徽等内陆省份拓展腹地,区域性辐射影响力也在持续增强。2 0 2 2 年7 月初“福州江阴港一安徽郑蒲港”江海直达航线正式开通运营,进一步拓展了东南沿海与长江经济带之间的物流通道。(二)现代渔业稳步向前现代渔业是“海上福州”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福州加快了渔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成效显著。2021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包括渔业、渔业工业和建筑业、渔业流通和服务业)达1 4 4 4.6 亿元,比增9.9%;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 9 7.2 万吨,比增4.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 7 0.0 3 万吨,居全国首位;渔业产值6 3 1.9

6、 亿元,比增4.4%,占全市大农业的5 6%。“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截至2 0 2 3 年2 月,已相继投放了1 0 个深远海养殖平台。福州的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始终稳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三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落地连江,截至2 0 2 1 年已拥有远洋渔业企业1 3 家、远洋渔船4 5 0 多艘,2 0 2 1 年福州远洋渔业总产量4 2.5 0 万吨,总产值3 3.4 5 亿元,产量、产值均保持全省第一。福州渔业企业还加快走出去步伐,已在东盟、非洲等地区投资建成9 个境外渔业基地,规模和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三)临港工业集聚发展福州港区已形成化工新材料、化纤纺织、钢

7、铁、食品四大产业集群。临港工业基地持续发挥着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福清江阴港区形成了以天辰耀隆为龙头的煤化工、以东南电化为龙头的盐化工、以中景石化为龙头的石油化工等三大产业集群;连江可门港区形成了以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为龙头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化纤纺织产业集群:长乐区的恒申集团、锦江科技等龙头企业加快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形成集纤维化工原料、化纤、纺纱、针织、印染和服装为一体的纺织产业体系。钢铁产业集群:在宝钢德盛、闽光钢铁等龙头企业强劲带动下,罗源湾绿色高端钢铁产业基地以粗钢生产优势吸引生产用钢企业集聚,逐渐实现钢铁产业链全覆盖。食品产业集群:

8、松下港形成以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为龙头的食品产业基地,京东元洪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元洪在线”跨境B2B交易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在马尾、连江经济开发区和福清龙田开发区,已形成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2020年,福州成为省内唯一、国家首批1 7 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之一。(四)新兴产业持续向好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深海采矿船、大马力工作拖船等高附加值的船舶建造技术上已取得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利用从鱼软骨中提取的硫酸软骨素和胶原蛋白生产骨关节疾病药物、鲍鱼蛋白肽、海参蛋白肽等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研发成功;多个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在福清兴

9、化湾、福清海坛海峡和长乐外海等地顺利推进,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正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和装备制造基地,2 0 2 2 年1 1 月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片最长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2 0 2 2 年1 0 月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福建分中心海洋大数据应用基地落地福州。(五)滨海旅游优化提升近年来福州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着力打造滨海旅游品牌,积极拓展以两马(马祖、马尾)、87福州党校学报2023年第3 期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为载体的榕台旅游,2 0 2 2年1 0 月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一期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依托滨海新城和岛

10、屿资源,长乐滨海旅游度假区、琅岐岛国际生态旅游岛等旅游区建设颇见成效。二、当前福州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全市海洋产业构成中一产比重偏大,二产、三产贡献不足,海洋产业以渔业、航运业等传统产业为主,海洋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比重偏低,总体还未形成集聚发展格局。海洋经济整体发展层次偏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二)港口航运整体实力不强福州港与厦门港、宁波舟山港等周边干线港口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整体规模还不够大,港口功能比较单一,引领作用有待加强。比如江阴港是福州重点打造的深水大港,但是2 0 2 1 年集装箱吞吐量仅2 1 5 万标箱,整个福州港区集装箱吞吐量为345万

11、标箱,而厦门港2 0 2 1 年集装箱吞吐量超1 2 0 4万标箱,宁波舟山港达到了3 1 0 8 万标箱。(三)海洋科技创新动能不足海洋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产学研一体化格局还未完全建立,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涉海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涉海人才队伍的结构和质量难以满足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四)海洋文化挖掘深度不够福州海洋文化积淀深厚,比如福州闽侯县的县石山遗址,距今四五千年,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福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与中心口岸,造船及航海技术发达,“福船”影响力深远;名垂史册的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在福州的马尾、长

12、乐停留休整,增加给养,然后扬帆出海;近代以来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孕育了深厚的船政文化等等。但目前福州海洋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海洋文化品牌知名度尚未打开,海洋文旅联动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三、福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近年来福州先后获批多项国家级重大政策扶持,拥有“八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其中与海洋直接相关的就有两个:2 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2 0 2 1 年1 0 月,福建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提出了支持“海上福州”建设。当前“海上福州”建设面临着空前的战略机遇,福州应当牢牢把握机遇,整合资源,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夯实

13、基础,推动产业提质增效1.建设国际深水大港。借助“丝路海港城”建设的重要契机,结合闽江口内港区、江阴港区、松下港区、罗源湾港区等港区的自身特点和发展优势,优化各个港区的功能布局,实行分重点、差异化发展策略,将福州港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深水大港。加强与省内乃至省外其他港口的联动发展,积极拓展港口腹地,进一步打通福州港至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等中西部地区的物流通道,密切与这些地区的产业联系,从而使更多的货源向福州港聚集;进一步加快相关设施建设,完善港口的集疏运体系,大力推进重要交通网道建设,推动港口与铁路支线、疏港公路、高速公路、航空机场、内河航道等交通网的全方位对接,打造立体化一体式的海陆空交通网

14、;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港口运营管理智能化、现代化,建设智慧港口;积极促成国际航运巨头在福州开设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布局航点,设置干线,同时培育本地海运领军企业,大力发展航运保险、海事咨询等中介服务。2.打造现代渔业之都。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养殖业,有序推进深远海养殖平台开发建设,加快推动“百台万吨”项目以及福清、连江等地国家级海88福州党校学报2 0 2 3 年第3 期洋牧场建设进程;加快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黄岐、苔、筱埕三大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进程,开辟渔港经济区;发展壮大一批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加快远洋渔船的淘汰更新和升级改造,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合作,打造一批境外远洋渔业生

15、产基地和服务平台;做大做强紫菜、海带、金鱼、鲍鱼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烤鳗、鱼丸等特色水产品产业链,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业附加值;加快建设宏东远洋渔业产业园、深海时代产业园、马尾水产品加工基地等,促进企业由分散式向集群化发展,凸显规模效应;加大福州“中国鱼丸之都”“中国鳗之都”“中国金鱼之都”等知名渔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福州渔业品牌国际知名度,继续办好福州渔博会,进一步深化市场化运作。3.构建临港产业基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突出各港区的产业特色,推动临港产业跨越式发展。江阴港区:推进万华化学福建产业园、思嘉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做强聚氨酯产业链、丙烯产业链。巩固

16、坤彩科技珠光材料、友谊新材料等企业在专业细分市场全国第一的既有地位;可门港区:加快推进申远1 0 0 万吨聚酰胺一体化项目建设,积极延伸产业链,构建技术领先、走向全球的已内酰胺、聚酰胺一体化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罗源湾港区:以宝钢德盛、闽光钢铁龙头企业为引领,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钢、特优钢,加大新型钢材的研发力度,探索福州及宁德等地区钢铁企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模式;环松下港区:充分利用松下港在粮食、肉类进口等方面的政策优势,构建大宗食材供应链和食品产业生态链,打造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食品进出口集散交易中心。4.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海洋船舶与工程装备制造业:推动马尾造船厂、东南造船厂等

17、装备制造企业从传统造船业向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连江粗芦岛建成国内一流的船舶制造基地;海洋生物医药业:培育和引进一批海洋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和龙头企业,增强产业研发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系列化、宽领域海洋生物产品;临海能源产业:实施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依托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打造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培育“渔光互补”光伏产业,打造“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绿色能源加绿色养殖的双绿发展新模式;海洋信息服务业:完善海上通信设施,鼓励互联网龙头企业发展拓展海洋信息服务方面的业务,探索建立海洋信息服务产业联盟,深人挖掘海洋信息服务需求。5.塑造海洋文旅品牌。完善滨海旅

18、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加快建设长乐滨海旅游度假区、琅岐国际旅游生态岛、连江环马祖澳旅游区等,连点成线打造特色滨海旅游带;充分利用船政文化、“福船”文化、“海丝”文化、县石山文化、郑和文化等福州特色海洋文化资源,扶持发展海洋文创产业;依托“海丝”国际电影节、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等宣传平台,整合各县区海洋文旅资源,开发一批特色海洋文旅项目,规划一批海洋文旅线路。(二)补齐短板,强化海洋科技创新鼓励海洋龙头骨干企业在福州设立研发中心,激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予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福州海洋研究院建设,发挥好福州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凝聚行业合力的作用;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集中

19、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优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对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予以奖励;支持涉海院校建设特色优势海洋学科,提高海洋职业技能教育水平,培养大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海洋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国内外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来榕创新创业,推动校企共建海洋人才培养培训和实89责任编辑:郑梅钦福州党校学报2 0 2 3年第3期习实践基地。(三)筑牢屏障,深化海洋生态保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建设“海上福州”过程中应当坚持绿色发展观,实施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避免开发不当导致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

20、用海空间、利用方式、开发程度等要进行科学管控,严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权登记;对陆源污染物排放进行密切监测和严格控制,加强海上污染源管理;继续加强海洋资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组织实施重大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大力推进海洋生态补偿试点工作,鼓励连江县等渔业大县在“蓝碳经济”方面勇于创新实践,探索开发更多海洋生态产品。(四)发挥优势,拓展开放合作空间福州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有两个特殊的区位优势,即“海丝”和“海峡”。一方面,福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现在更是“海丝”核心区战略支点城市。2 0 2 2 年7 月随着福州“闽都号”中欧班列的开通,福州实现

21、了“陆丝”和“海丝”的无缝衔接,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联结点。未来福州应当更加积极地融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 C E P)规则红利,全面拓展、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海洋领域的合作交流。鼓励企业加大对外投资贸易合作,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深度参与国际海洋产业分工,巩固福州在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海洋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充分利用中国一印度尼西亚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政策红利,加快推进中国一印尼“两国双园”建设和招商工作进程;争取更多的国家级、省级政策支持,以东南亚为重点,加快构建国际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新平台,打造更多的国际合作基地;持续办好2 1世纪海上丝

22、绸之路博览会、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性活动,促成更多的重大国际活动在福州举办,扩大福州在国际海洋合作领域的影响力;重视并利用民间交流渠道,扩大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的友好往来。另一方面,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城市,和台湾仅一水之隔,在探索海峡两岸海洋方面的合作交流上存在着广阔的空间,要着力提升榕台海洋合作交流层次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在港口互联互通方面,要扩大开放福州口岸对台海上货运直航航点,扶持培育“两马”“黄岐一马祖”海上客运直航,为双方航运企业增辟新航线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双方港口互为中转;在滨海旅游业方面开展合作,借鉴台湾成熟的文旅开发模式推进大旅游区建设,集中榕台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榕台一体化国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在现代渔业方面,重点对接台湾休闲渔业、海水养殖等产业,引进水产养殖、加工等新技术,在共建海洋渔业养殖区、两岸合资养殖企业等方面加快步伐;在临港工业方面,重点引进电子信息、食品与生物医药、机械装备制造和船舶工业等台湾优势产业,同时主动承接台湾临港工业转移,加强榕台海洋产业对接;在两岸海洋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方面,促进榕台双方办学资源有效衔接与互补,探索两岸联合培养海洋人才新模式,鼓励涉海科研院所就重大科研领域联合攻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