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碳中和与景观设计_李小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2088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中和与景观设计_李小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碳中和与景观设计_李小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碳中和与景观设计_李小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过适当改造景区外城市环境,使其与景区环境相协调。但一般情况下,对景区外城市环境的整治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景观规划时着力营造一个与红色景观氛围相适宜的内环境,比如运用古典园林造园手法(障景、借景等),尽可能减少不协调的城市环境影响。4.3.2 乡村型红色旅游景观。中国革命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走向成功的,很多革命遗址分布在乡村,如位于瑞金市郊的叶萍革命旧址群旅游景区、红井革命旧址群旅游景区等,这些景区与乡村密切相连,然而在红色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常使富有特色的乡村环境遭到破坏。首先,生硬的景区边界是乡村型红色旅游景观有待整合的一个方面。例如,瑞金叶坪红色旅游区位于田野之间,但景区采用了墙体

2、和围栏等生硬的边界,将景区孤立于田野之间。乡村型红色旅游景观边界的处理应尽量自然化、乡村化,如采用溪水、池塘或篱笆墙等形式,使景区边界与乡村环境达到自然融合。其次,红色旅游景区内乡村风格的丧失是有待整合的另一个方面。要恢复红色旅游景区原有的乡村气息,可引入周边乡村的环境,如房前屋后的菜园、果园,也可选择在一些旧居、遗址前后模拟乡村农家院落进行布局,以求与历史环境的吻合。4.3.3 山区风景型红色旅游景观。江西的名山与众多的红色旅游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井冈山的茨坪革命遗址群、龙虎山的红十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地等红色旅游景观位于风景优美的风景区内,景区内的自然旅游资源在环境上比较容易与之协调。但在山区

3、风景型红色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要避免出现与风景区环境相突兀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免对景区造成人为破坏。4.4丰富景观形式为避免景观趋同现象,在红色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通过景观形式的多样形、色彩、材质的丰富性等来表现景观形象和突出景观特色主题9。红色旅游景区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让后人缅怀先烈、纪念中国革命时期主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景观中饱含着浓厚的纪念情感。为了突出景区的纪念性意义,许多景区采用传统纪念碑的形式来颂扬前人、教育后人。这种手法虽然可取,但要注意避免表现形式的单一化。植物的色彩、形态、质地、空间结构关系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有助于体现红色旅游景观的特色。运用不同的植物形态可以在红色旅

4、游景区内营造出不同的景观环境,例如地被和矮灌木可暗示空间的边界;植物材料的直立屏障能够控制游客的视线,将所需要的景观纳入游人眼中,将与景区内氛围不相符的屏障在视线之外;植物的干型、叶色、质感可以形成不同品质的空间。红色景区的纪念性对植物的外部形态和生态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常绿的尖塔形柏类常被用在陵墓或陵园中来表达肃穆的气氛;植物的色彩可被看作是情感象征,在红色旅游景观规划中,为了表达某些特殊的纪念效果和氛围,常采用植物的色彩来烘托主题。(收稿:2022-09-01)参考文献:1 于瑶.论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 J.现代农业研究,2019(12):31-32.2朱虹.江西十大红色旅游基因库J.党

5、史文苑,2020(4):8-13.3董建华.对江西于都县红色旅游发展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0):77-78.4朱虹.积极探索江西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新路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6.5刘晶,靳远.浅谈红色旅游地的景观提升设计以江西永新三湾改编核心景区为例J.城乡建设,2019(24):36-38.6谢爱良,刘佳.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研究基于科学知识图谱视角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5):537-543.7孟姗姗.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河南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探析J.时代金融,2020(12):29-31.8李文静,张治华,张娣.河西红色

6、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19):7-8.9李云.基于红色历史革命景区的景观设计改造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广场改造设计方案为例 J.美术大观,2019(12):122-123.碳中和与景观设计李小兰(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江苏常州213000)摘要:在全球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各个领域、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低碳减排的途径和方法。本研究从景观建设领域出发,针对当下景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碳汇、碳排放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关键词:碳中和;景观;设计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为落实这一承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行动计划,包括“十四五”严控煤炭消费

7、增长,“十五五”逐步减少煤炭消耗,编制碳达峰行动计划,启动碳市场上线交易,推动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细化各行业的绿色低1背景“气候变化应该是人类面临的比新冠肺炎疫情更长期、更深层次的挑战”1。应对气候变化重点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20 年 9 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23 年第 13 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觼訉訚訛DOI:10.14051/ki.xdyy.2023.13.034碳发展要求等。因此,未来的景观设计行业应围绕双碳目标的实现,积极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开展绿色规划、绿色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景观建设领域的能源

8、消耗和碳排放也不断提升。而传统的景观设计理念大多从美观度、特色化方面考虑,忽视了景观设计过程中碳排放、碳汇的问题。种类繁多的园林景观基础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苗木,在生产、加工、运输、施工、养护等不同阶段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碳排放。所以有必要在景观建设的前期,提出一些能够有效减排固碳的措施和建议,以推进景观设计行业的绿色低碳和良性可持续发展。2相关概念解析为促进景观设计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切实落实双碳目标,首先要明确碳中和的具体内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 IPCC 全球升温 1.5特别报告 对“碳中和”定义:当一个组织在一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应用达到平

9、衡,就是碳中和2。“碳中和”强调的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多种形式,来抵消自身生产的二氧化碳3。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或“负排放”。因此,碳中和的实现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是增加碳汇。碳排放主体是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的消费。碳汇是从大气中清除 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主要包括地质碳汇、生物碳汇和海洋碳汇等。其中,生物碳汇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 CO2,又被称为“绿碳”,是目前碳汇的主要手段,如城市中的林木、花卉、绿地等植被均属于生物碳汇,是碳汇的重要元素。3碳中和与景观设计作为生产和维护生物碳汇产品的行业,景观设计包括铺装、小品、亭台楼阁等为

10、主的硬质景观,以及绿化植被为主的软质景观。景观设计过程的碳排放主要来自规划设计、施工作业、植被养护管理等环节,碳汇主要来源于园林绿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固碳、废弃材料利用和再生能源利用等。因此,应将碳中和理念上升为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从景观设计的全生命周期阶段进行考虑,不断融入低碳、碳中和理念4,平衡全阶段的碳排放和碳汇能力,做到有固碳功能的景观要素尽可能发挥其固碳潜力,需释放 CO2的工程尽量减少能耗降低碳排放,才能真正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3.1软质景观碳汇的主要来源在软质景观。传统意义上,只要增加绿地规模并多种植物就能增加碳汇,这种观念是比较片面和缺乏科学依据的。虽然软质景观是固碳的最佳选择,

11、但在景观设计全周期中并非一直属于碳汇,比如精致的景观树或造型树需要精心培育和修枝机进行修剪,整洁的草坪需要燃油动力的割草机进行长期维护,适应性差的外来树种需要工业生产的肥料和营养液定期进行养护,一年生花卉需要温室大棚精细化地培育和不间断地更换,大部分植被还需要不间断地灌溉。植被在培育、运输、种植、养护、回收全过程阶段中都会排放碳,这些碳排放有可能抵消甚至超过植被本身的碳汇能力。3.1.1 选用适宜的植物种类。为增加绿容量和碳汇能力,应多种大树、阔叶树、常绿树。在满足经济成本的前提下,可尽量选择规格稍大的乔木,如国槐、泡桐、无患子、枫杨等;阔叶树的绿叶表面积相对针叶树更大一些,吸碳能力自然更强,

12、如垂柳、乌桕、乌冈栎、糙叶树等;常绿树全年都可以进行碳汇,碳汇时间每年比落叶树要多 34 个月,如黑松、夹竹桃、香樟、雪松、广玉兰等。在植物品种选用方面,尽量选用管养简单的乡土树种,如耐淹、耐旱、耐寒、少病虫害、少修剪的植被品种,避免对温度和水分要求较为严格的、过于娇嫩的品种;应减少使用一年生草花,避免其更换频率高,需水量大,导致碳排放量增加。同时,尽量选用当地苗圃生长的植物,避免远程采购,特别是要避免远程大树移植,除了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外,运输距离远,管理养护工作量较大,增加运输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3.1.2 缩小草坪和色块的规模。由于草坪生长需要大量浇水、除草、修剪、除虫等措施,花

13、卉和篱笆色块的生长快、修剪频率高,养护管理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电力以及设备等,从而导致碳排放量增加,因此应缩小草坪和色块的规模。3.1.3 控制种植密度。建设方往往会要求景观一建成即达到最佳效果,设计方应该甄别和考虑建设方的要求,要根据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生长的自然特性,留有一定的生长空间,避免短时间内因为植物自然生长或者因空间郁闭而导致病菌、虫害增加而失去期望的景观效果,甚至导致植物枯萎、死亡,进而增加碳排放等。3.1.4 注重植物层次和丰富度。在满足绿地景观功能的基础上,注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生长空间的设置和搭配。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搭配花灌木和地被组成的多层次群落,不仅景观效果好,还具有

14、强大的固碳能力。此外,经研究发现,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交替种植形成的混合植被群落,比单一的常绿植被群落或落叶植被群落具备更高的碳汇能力,这是因为常绿、落叶混合的植被群落为中层花灌木的生长留出空间,又保证四季的固碳能力的延续。植物搭配的常绿品种过多会生态绿化现代园艺2023 年第 13 期觼訊訑訛导致中下层缺少光照、降低固碳能力,常绿品种过少会使植被群落在秋冬季节的固碳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科学的固碳绿地,应搭配一定规模的常绿、落叶混合乔木作为上层,再补充中层、下层的花灌木和地被,保证固碳能力的长效持久。3.2硬质景观硬质景观是景观设计全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硬质景观的原材料(如金属、木材、塑

15、料、石材等)在生产、运输、施工、养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程度的碳排放。因此,从源头合理控制硬质景观的碳排放,可以有效减少景观设计全过程碳排放总量,有助于景观建设过程实现碳中和的的目标。3.2.1 强调景用结合。硬质景观应在满足游园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规模,避免大广场、大铺装、大体量建构筑物、大批量景观小品等的使用。对一些华而不实,既费钱又费力,后期维护投入大的硬质景观,尽量不要建造5。第一,在保证健身、活动、通行功能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出入口景观效果、各区域人流集中区的休闲聚集功能等需要的一些硬质铺装外,而其他区域则尽量少一些硬质铺装。第二,居住区尽量少设置水景。大多数硬质水景造价高、有

16、安全隐患,关键是后期管理很复杂,增加成本投入。水体的设计首先考虑水体来源,应尽量采用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构建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收集雨水,作为景观区域浇灌的主要水源,减少公共自来水的使用。第三,尽量少一些景墙、雕塑等纯景观无功能的小品设置,总量虽小,但也有一定的碳排放。第四,对于景观提升类项目,应充分保留利用原有的硬质景观设施。3.2.2 选用低碳材料。硬质景观材料的碳排放主要在原材料的采集、成品加工、运输、现场施工及后期管养、维修等环节。因此,硬质景观选材应注意 4 个方面:一是尽量选用混合材料、轻质材料、少加工材料、可回收材料或低碳材料6,低碳材料的施工、使用和维护不会产生大

17、量有害气体和杂质,且污染较小。最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材料,比如陶瓷颗粒片、PVC 砖、仿花岗岩、竹制材料等。鼓励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原材料,如使用木质材料取代钢筋混凝土,打造栈桥、平台等设施,减少材料来源(开采)中的碳排放。二是尽量选用当地建材,就近使用,减少运输中的碳排放。三是尽量选用自然材料的自然形状,少用花岗岩、大理石等开采困难、开采后对环境破坏大的天然材料,这些材料开采后还要进行成品切割加工、长途运输、现场施工还可能二次加工等等,减少加工环节的碳排放。四是尽量选用好管养、耐用的材料,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等。3.2.3 减少配套设施。配套和服务设施原则以满足功能要求为主,如灯具设计应以功能灯

18、为主,少一些氛围灯,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的配套和服务设施。设计中要突出重点,人流集中区域可以加强氛围营造,其他区域则弱化处理即可;景观厅廊架构也同样如此,在人流集中区可以尽量布置体量大一些、功能齐全一些的,而在次要区域可以少布置、不布置或布置体量小一些的等。3.2.4 巧用节能技术。硬质景观设计应注重能源节约,要少用一些需要外部电力、机器驱动和维护的景观设施设备,如喷泉、流水、扫地车等,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多考虑光伏和其他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景观照明系统等。景观地形处理尽量顺应场地现有地形,减少挖方填方工程量,控制机械作业时间。4总结与展望碳中和必然会成为未来 20 多年我国

19、的国家重点工程,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更为紧迫,需要各个行业积极响应。除了传统能源行业深度减排外,还需要全行业积极探索符合本行业特征的增汇减排技术。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引入,并不是对传统景观设计行业的束缚和约束,而是为今后景观设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如何把握绿色低碳的发展尺度,合理地将景观设计的美学诉求和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相融合,已经成为景观设计领域现阶段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理念,不仅可以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建设成本,还能促进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现实意义十分重大。景观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具有

20、重要碳汇功能的公园、绿地的碳汇能力能否有效发挥。因此,景观设计师应秉持更高的责任使命和历史担当,深刻领悟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在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行业实情的低碳减排新路径,推动具有实际效果的技术成果转化,以实际行动带动景观设计全过程的绿色低碳发展,为国家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贡献行业力量。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快、更好、更安全健康地达到碳中和目的。(收稿:2022-09-02)参考文献:1李禾.专家:加快城市绿色转型以科技创新支撑实现碳中和N.科技日报,2020-12-17.2刘恋,齐晓曼.国际能源署 2050 年净零排放全球路线图对我国电力行业净零发展的启示J.电力与能源,2021(6):615-618.3唐钊.碳排放规制竞争衡平研究J.学术交流,2016(05):118-123.4周璐.低碳理念在园林建设中的实践J.山海经,2019(7):34.5陆洲.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45.6张伟.低碳理念下风景园林营造要点分析J.基层建设,2018(32):41.作者简介:李小兰,女,江苏常州人,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2023 年第 13 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觼訊訒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