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4T 2906—2023高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规程.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90125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T 2906—2023高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14T 2906—2023高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14T 2906—2023高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14T 2906—2023高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14T 2906—2023高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CCSB 1614 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 29062023高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2023 - 12 - 04 发布2024 - 03 - 04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防控原则15 防控对象16 防控技术27 防控档案4附录 A(资料性)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为害症状5附录 B(资料性) 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6附录 C(规范性) 高粱病虫害防控用药记录表7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

2、实施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靳彦卿、沈晓强、赵慧琳、荣哲彪、刘艳俊、张东霞、许海阳、张武云、李卫伟、秦楠、李新凤、曹庆、安佰鲜、元建芳、吴晓燕、张国恒、李静、李荣峰、张蕊红、韩国兵。 高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防控对象、防控技术、防控档案。本文件适用于高粱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

3、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NY/T 1135 植保机械安全认证通用要求 NY/T 3213 植保无人飞机质量技术评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理化诱控利用昆虫的趋化性、趋光性、趋色性等特性,采用昆虫信息素、杀虫灯、诱虫板等诱杀农作物害虫。 4 防控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措施,科学合理开展化学防治,有效降低病虫害的为害损失。 5 防控对象5.1 主要虫害高

4、粱蚜虫、玉米螟、棉铃虫、黏虫、蛴螬、金针虫等。 5.2 主要病害丝黑穗病、顶腐病、纹枯病、穗腐病等。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24689.2 植物保护机械 杀虫灯GB/T 24689.4 植物保护机械 诱虫板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6 防控技术6.1 选用优良品种结合自然生态条件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高粱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6.2 农业防治6.2.1 合理轮作高粱不宜重茬,宜实行2 年 3年的轮作模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2.2 翻整田地春耕、秋翻精细整地,深耕晒垡,减少田间病虫

5、源基数和初侵染源,并结合整地增施底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逆性。 6.2.3 适期播种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播前摊开晾晒2 d 3 d,并依据品种生育期与当地气候情况适期播种,确保苗齐、苗全、苗壮。 6.2.4 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田间病虫株,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焚烧,破坏病虫害滋生环境,适期开展中耕除草,并做好肥水管理。 6.3 理化诱控6.3.1 杀虫灯诱杀6.3.1.1 5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叩头甲等地下害虫和玉米螟、棉铃虫、黏虫等鳞翅目害虫。 6.3.1.2 每 30 000 m2 40 000 m2 布灯一盏,灯间距 100 m,杀虫灯接虫

6、口处距离地面高度为 1.8m 2.0m。 6.3.1.3 开灯时间为晚 20:00 至次日凌晨 6:00。 6.3.1.4 关灯后用毛刷将灯上的虫垢打扫干净,每 7 d 彻底清理一次灯箱,擦灯管一次。 6.3.1.5 每日上午收集袋内虫体,诱杀的害虫彻底杀死后再深埋。 6.3.1.6 选用的频振式杀虫灯,应符合 GB/T 24689.2 的规定。 6.3.2 色板诱杀6.3.2.1 从 6 月中下旬开始,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 6.3.2.2 黄板大小为 20 cm 30 cm,每 667 m2 悬挂 20 块 30 块,黄板之间间隔 10 m,悬挂高度为黄板底部高出高粱顶部 10

7、cm。 6.3.2.3 根据诱虫量及黄板粘性情况: 及时更换黄板; 随着高粱植株的生长,及时调节黄板的悬挂高度; 对更换下的黄板要集中深埋或烧毁。 选用的诱虫板,应符合GB/T 24689.4的规定。 6.3.3 性诱剂诱杀从5月下旬开始,悬挂黏虫、玉米螟等害虫性诱剂,每667 m2布设3 个 5 个,诱捕器间隔15 m 20 m,诱捕器悬挂高度为诱芯高出作物顶部15 cm为宜,并随高粱生长及时调整诱捕器的高度。定期清除诱集的害虫,并及时更换诱芯。 6.4 生物防治6.4.1 天敌利用当田间天敌与蚜虫比例小于1:120 时,释放七星瓢虫或异色瓢虫。 每 667 m2 设置释放点 5 个 10

8、个,释放点之间间隔 10 m 15 m,每点释放瓢虫 100 头 200 头,亩释放 500 头 1000 头; 如以卵卡形式释放瓢虫,要提前 7 d 释放,并适当增加释放虫量的 20 % 30 %,隔 7 d 10 d,再释放一次。 6.4.2 生物农药防治每667 m2 喷施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50 g 300 g,或0.3 %印楝素乳油80 mL 100 mL,或0.5 %苦参碱水剂30 mL 50 mL,防治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为害症状及农药使用方法见附录A和附录B。 6.5 化学防治6.5.1 药剂拌种6.5.1.1 每 100 kg 种子使用 600

9、g/L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750 mL 990 mL,进行拌种,防治蛴螬、金针虫、蚜虫等。 6.5.1.2 每 100 kg 种子使用 60 g/L 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100 mL 150 mL,或 40 %拌种双可湿性粉剂300 mL 500 mL,进行拌种,防治高粱丝黑穗病。 6.5.1.3 农药使用遵守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 6.5.1.4 为害症状及农药使用方法见附录 A 和附录 B。 6.5.2 病虫防治6.5.2.1 喷雾防治顶腐病、纹枯病、穗腐病等,用如下方法: 每 667 m2 使用 25 %嘧菌酯悬浮剂 15 mL 20 mL; 或 37 %苯

10、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6 g 8 g; 或 240 g/L 噻呋酰胺悬浮剂 4 g 6 g。 6.5.2.2 在高粱蚜虫发生高峰期,每 667 m2 使用 25 g/L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0 mL 12 mL,或 25 % 吡蚜酮悬浮剂 15 mL 20 mL 喷雾防治。 6.5.2.3 为害症状及农药使用方法见附录 A 和附录 B。 6.5.3 施药器械综合考虑防治对象、生长情况、防治规模等情况,小面积防治可选择静电喷雾器、电动喷杆喷雾器等,大面积防治可选择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选用的施药器械要符合NY/T 1135和NY/T 3213 的规定。 7 防控档案记录施药地点、施药时

11、间、施药人员、作物生育期、防控对象、药剂品种、用药量、对水量、施药器械、施药面积、天气情况等,并保存2年以上。高粱病虫害防控档案参照附录C。 AA 附 录 A(资料性)高粱主要病虫害及为害症状高粱主要病虫害及为害症状见表A.1。 表A.1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为害症状病虫名称为害症状高粱蚜虫高粱蚜虫发生初期多在下部分叶片为害,刺吸组织汁液,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叶面和茎上,油光发亮,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造成叶色变红、秃脖瞎尖穗小粒少,影响作物生长。玉米螟玉米螟幼虫爬入心叶内,取食心叶叶肉,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呈花叶状;二、三龄幼虫在心叶内为害,心叶展开后,出现整

12、齐的排孔;四龄后陆续蛀入茎秆中继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屑,茎秆遇风易从蛀孔处折断。棉铃虫幼虫取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状,有时咬断心叶,造成枯心。叶上虫孔和玉米螟为害状相似,但孔粗大,边缘不整齐,常见粒状粪便。黏虫低龄幼虫食量小,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被害叶片呈白色斑点或半透明的白色条斑;三、四龄幼虫可将叶片咬成缺刻;五龄后进入爆食阶段,常把叶片全部吃光,留下光秆。蛴螬取食高粱种子或幼苗根茎,导致地上部分萎蔫死亡或植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金针虫取食种子、嫩芽,可钻蛀在根茎内取食,有褐色蛀孔,被害株的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整齐。丝黑穗病主要发生在高粱穗部,发病初期病穗下部膨大,剥开后可见白色棒

13、状物,即乌米。苞叶里的乌米初期小,指状,逐渐长大,后中部膨大为圆柱状,使整个穗部变成黑粉,膜破裂后,散出大量的黑粉,同时露出散乱的丝状物。顶腐病苗期、成株顶部叶片染病表现失绿、畸形、皱褶或扭曲,边缘出现许多横向刀切状缺刻,有的沿主脉一侧或两侧的叶组织呈刀削状。病叶上生褐色斑点,严重的顶部4 5 片叶的叶尖或整个叶片枯烂;后期叶片短小或残存基部部分组织,呈撕裂状。纹枯病病株基部1 2 节叶鞘和叶片上初生水浸状灰绿色病斑,后变为椭圆形、不规则形大斑,边缘紫褐色、红褐色,中部灰白色、黄褐色,数个病斑汇合后形成云纹状斑块。穗腐病穗腐病菌可浸染穗子的各部位,有的浸染穗轴和小穗梗,影响子粒灌浆;有的从小穗

14、顶部浸染颖片、子粒等;有的病原菌仅浸染果皮(种皮),有的胚乳、胚也被浸染,甚至腐烂变质;在潮湿条件下,穗上生出不同颜色和形态的霉状物。 BB 附 录 B(资料性)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见表B.1。 表B.1 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类别防治对象施药方式推荐药剂及用药方法地上害虫高粱蚜虫种子包衣每100 kg种子使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50 mL 990 mL, 均匀拌种。喷雾每667 m2 使用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 mL 12 mL,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施药1次。喷雾每667 m2 使用25 %吡蚜酮悬浮剂15 mL 20

15、 mL,安全间隔期为21天,每季最多施药2次。喷雾每667 m2 使用0.5 %苦参碱水剂30 mL 50 mL。玉米螟、棉铃虫、黏虫喷雾每667 m2 喷施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50 g 300g,或0.3 %印楝素乳油80 mL 100 mL。喷雾每667 m2 使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1 mL 13 mL,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施药1次。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种子包衣每100 kg种子使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50 mL 990 mL,均匀拌种。主要病害丝黑穗病种子包衣每100 kg种子使用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0 mL 15

16、0 mL,或40 %拌种双可湿性粉剂300 mL 500 mL,均匀拌种。顶腐病喷雾每667 m2 使用25 %嘧菌酯悬浮剂15 mL 20 mL,安全间隔期为28天,每季最多施药3次。纹枯病喷雾每667 m2 使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4 g 6 g,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施药1次。穗腐病喷雾每667 m2 37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 g 8 g,全间隔期为21天,每季最多施药2次。CC 附 录 C(规范性)高粱病虫害防控用药记录表高粱病虫害防控用药记录表见表C.1。 表C.1 高粱病虫害防控用药记录表施药地点:施药时间:施药人员:作物生育期防控对象药剂品种用药量(mL)对水量(kg)施药器械施药面积(m2)天气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