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1、 ★生物学特点:◆细长微弯,末端膨大,排列呈V 、L等,G+,无荚膜,无鞭毛,无芽孢。◆异染颗粒:储存的核糖核酸和多磷酸盐颗粒(鉴定)◆吕氏培养基:生长迅速,细小灰白菌落,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亚碲酸钾平板,黑色菌落(鉴定)
2、 致病性和免疫性:主要致病物质:白喉毒素。
◆毒性强,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引起组织坏死和病变。
◆由β-棒状杆菌噬菌体毒素基因(tox+)编码,因此,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毒素基因的溶源性白喉棒状杆菌才能产生白喉毒素。
◆tox+基因的表达和菌体内无机铁的含量密切相关,铁含量适量时,tox+基因表达,否则不表达。
◆tox+基因可经过细菌遗传和变异传给子代,丢失、获得。
3、 白喉毒素的致病机制:。。。
4、 传染:◆飞沫或污染物经过呼吸道传播,易感者:1~5岁的儿童。
◆临床表现:引起局部炎症:假膜;全身中毒症状:心肌炎、软腭麻痹等。
◆所致疾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乙类传染病。
5、 免疫性:接种疫苗、隐性感染、愈后→抗病毒免疫
6、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采集标本:用绵拭子在假膜边缘取材;涂片镜检:典型的白喉棒状杆菌及其异染颗粒;分离培养:吕氏血清斜面:37度培养18小时可见1mm大小、湿润、灰白色的菌落,在亚碲酸钾培养基上培养一个小时,可见1~3mm大小的黑色菌落。
◆毒力鉴定:豚鼠试验,协同凝集试验,Elek平板毒力试验
7、 白喉的防止原则:白百破三联疫苗。
炭疽芽孢杆菌
◆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氏阳性菌。
1. Shape and structure :◆革兰氏阳性菌(gram positive)◆似竹节状长链◆芽孢位于菌体中央◆形成荚膜是毒力象征◆无鞭毛,无运动
2. 培养特性:◆需氧或者兼性厌氧,不溶血◆含NaHCO3的血琼脂平板:有毒株会形成粘液性菌落,无毒株会形成粗糙型菌落。◆在含有0.05U/ml的青霉素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菌体呈串珠状,有鉴别意义。
3. 致病物质:◆荚膜多肽抗原,由D-谷氨酸多肽构成,抗吞噬作用。◆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水肿因子(edema factor )、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 )。
4. 分类:皮肤炭疽、胃肠炭疽、肺炭疽。
5. 微生物学检查:◆皮肤损害的分泌物,痰、呕吐物等标本中,镜检可以发现炭疽芽孢杆菌。◆细菌分离培养获得炭疽芽孢杆菌。◆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出现4倍或以上升高。
防治原则:◆控制动物炭疽,深埋或焚烧病畜尸体。◆保护高危人群,炭疽减毒活疫苗的接种。◆治疗首选青霉素。
结核分歧杆菌
1、 ★生物学性状:◆细长、略弯,有时分支,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
◆胞壁含大量的脂质,齐尼氏抗酸染色(+)称抗酸杆菌。
◆结核性痰标本中,可见抗酸染色(-)、G+、称为Much颗粒,是L型的细菌。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分离培养用罗氏培养基,代时约18h,3~4周形成“菜花样”菌落。
2、 抵抗力:◆抗干燥:在干燥的痰液中可存活6~8个月,附着在空气尘埃中传染性可保持8~10天。
◆抗酸碱:用酸碱处理标本,杀死杂菌,可以提高检测效果。
◆抗染料:在培养基中加入孔雀绿可以抑制杂菌生长。
◆对酒精、湿热、紫外线的抵抗力较弱。
3、 ★变异性:L型变异、耐药变异、毒力变异【变异的应用:BCG,卡介苗,结核病的疫苗】
4、 致病物质与免疫性: ◆荚膜【capsule】【有助于粘附、入侵、抗吞噬等】
◆类脂【lipid】【占细胞壁干重的60%】
◆蛋白质:【结核菌素和蜡质D结合,是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组织坏死和全身的中毒症状,并参与了结核结节的形成。
◆多糖:【polysaccharide】【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非特异刺激机体免疫功能】
◆分歧菌酸=长链脂肪酸,与抗酸染色性相关。
◆索状因子=分歧菌酸+海藻糖,破坏线粒体膜和酶类,抑制白细胞游走,引起慢性肉芽肿。
◆蜡质D=分歧菌酸+肽聚脂,有佐剂作用,可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硫酸脑苷酯:抑制吞噬细胞内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使该菌成为兼性胞内寄生菌。
5、 所致疾病:肺结核(TB)【典型症状:发热、乏力、咳痰、咳血、胸水、腹水】
6、 免疫性:◆胞内感染: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较差。◆感染免疫(infection immunity):有菌免疫◆结核菌素试验:是用结核菌素来测定结核分歧杆菌能否引起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判断机体对结核菌有无免疫力,也可以用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霍乱弧菌(V.colera)
◆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的致病菌。霍乱是一种烈性消化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脱水,重者可导致死亡。
1. V.cholera 的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G-,弧形,逗点状;单端单鞭毛(鱼群样穿梭);无芽孢、有菌毛;多数没有荚膜(O139除外)◆培养与生化:兼性厌氧;嗜碱厌酸(PH8.8~9.0);分解多种糖类;生化反应很活跃(还原硝酸盐+、吲哚+、过氧化氢酶+、氧化酶+、能发酵多种糖类)◆抗原构造和分型:【霍乱弧菌有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目前世界范围内既存在着O1抗原,也存在着O139霍乱弧菌的流行,它们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如果不及时控制,便可能于短期内造成流行或者大流行。】【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2. V.colera的抵抗力:◆淡水、咸水中均可生存,与浮游生物和藻类结合,夏季可大量繁殖。◆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耐低温和碱性环境。◆用漂白粉处理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一个小时可达到消毒目的,本菌对大多数抗生素,如红霉素、氯霉素敏感。
3. ★致病物质:◆鞭毛与菌毛:细菌进入小肠后,依靠活泼的鞭毛运动穿过粘膜表面的粘液层,通过菌毛粘附于肠壁上皮细胞刷状缘的微绒毛上,并在其上繁殖。◆霍乱肠毒素:(CTX):外毒素,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细胞内ATP变为cAMP,胞内cAMP浓度增高后,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腹泻。【人类消化道里的液体成分可大考霍乱弧菌O139的某些重要基因,而在实验室培养的霍乱弧菌,这些基因则处于关闭状态。】
4. 霍乱弧菌的致病性:◆人是唯一的易感者,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污染的水和食物经粪口途径传播。◆典型症状:米泔水样便,脱水明显。◆O1,O139群:流行、暴发、散发。
5. 免疫性:再感染少见,保护性抗体,抗肠毒素B亚基抗体,抗O抗原抗体,带菌者少见。
6. 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镜检:鱼群样穿梭运动;霍乱是烈性传染病,对首例病人的病原学诊断应快速、准确,并及时作出疫情报告。
7. 防治原则: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疫苗(O1群的死菌苗,O139无疫苗),发病后,抗生素治疗减少外毒素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