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校名称:西白村小学
课程名称:语 文
内容主题:《凡 卡》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审核人签字:
内容简介: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于1886年所作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通过凡卡给
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
的黑暗。
课文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写的,学习
时,要分清哪些是作者的叙述,哪些是信的内容,哪些是凡卡的回忆。
写作特色
1、巧妙地运用插叙。全文以凡卡写信的过程为顺序,其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插叙爷爷
守夜的情形,另一处是爷爷带凡卡砍圣诞树的情形。这两处插叙都是凡卡自然而然的回忆,
但与全文表达的中心结合紧密。
2、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文章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凡卡为写信作准备的描写,受老板、老板娘折磨的描写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感人。
3、意味深长的结尾。凡卡“寄”了信,还做了个好梦。但他爷爷是收不到这封信的。
他的“甜蜜的希望”只能是一场梦。这样的结尾,使人越发感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授课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 文
主题
《凡 卡》
任课教师
毛珮
课型
1、 问题生成课
2、 问题训练课
课时
2课时
授课日期
2015年4月11日
教
材
分
析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于1886年所作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设
计
理
念
为了与高效课堂教学相适应,我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主体参与、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愉悦、宽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走进凡卡的内心愿望──读凡卡的信,了解一个九岁孤儿那小小的,并不过分的愿望是什么?
2、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以朗读指导为主,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里去。
3、走进凡卡的情感世界──向往乡村快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凡卡更加强烈的同情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将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重
点
难
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凡卡内心地向往,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关
键
问
题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将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
学
方
法
这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法: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并产生问题。2、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反复朗读,弄懂诗句意思3、练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导读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4、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5、续写课文。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案三单
学生准备:相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 一 课 时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揭题导入新课
4
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并解题。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明确主人公,进入学习状态
了解作者和背景
5
创设情境,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和课文背景。
(1)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融入课文情境中,和凡卡产生共鸣
检查朗读情况
4
指导朗读,读通读顺
1、让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及时进行点评。
3、指导小组学习文本
学生流利的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学习文本、生成问题
5
创设问题生成情景(引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目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完成组内提出的问题。并完成问题导读单。
将较难的问题提炼成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1、下发《问题导读单》组内完成。
2、组内交流
3、通过查找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共同完成“问题导读单”上的问题。
4、写出自己的困惑,组内交流。
5、不懂的记录下来。
1、解决学生自己的疑难问题;
2、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问题导读单》的问题。
3、发挥小组作用,相互帮助进行评价和指导。
小组评价、提炼问题
3
创设组间评价情景
1、评价各小组导读问题完成的情况,
2、给予及时表扬,激励小组合作的意识。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1、读中感悟
2、学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把握重点。
体验内容,再度品味
2
创设思考与体验情景
1、让学生再次品读。
2、让学生体会文本意义。
3、引导学生根据归纳的问题初步思考
1、体验性品读;
2、让学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
3、学会把握重点;
4、学生自我归纳和反思
第 二 课 时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4
了解内容,
明确目标
1、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2了解作者
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问题训练,理解内容
10
创设训练情境
1、下发《问题训练单》小组讨论交流。
2、在组间进行巡回指导
3、帮助差生解决问题
1、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完成训练单。
2、小组评价解决问题
小组展示,重点指导
15
创设展示情景
1、倾听学生展示
2、适当指导
1、小组代表展示。
2、互相补充,评价
归纳拓展
深化情感
3
创设拓展与总结情景
教师组织讨论:是什么造成了凡卡悲惨的命运?
让学生产生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憎恨,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课外
拓展
凡卡是我们的同龄人,我们读了他的故事,没有一个人不为他的命运感到悲哀的。假如凡卡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做些什么呢?
板书
设计
凡 卡
写信前(担心) 思念爷爷
挨打
受尽折磨 挨冻 生活悲惨
挨饿
写信时(伤心)
受不住了,死路一条
没有指望,连狗不如 社会黑暗
写信后(希望)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