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程创新 和雅同行
——打造“儒雅”师训课程,提升教育情怀与智慧
芙蓉区育英第二小学副校长:郑荣晖
大家好!我是芙蓉区育英第二小学副校长郑荣晖,很荣幸能向各位介绍我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方案之师训课程。
育英二小传承育英学校60年的办学文化,承载着几代育英人的希望与梦想,于2010年9月在荷花路上扬帆起航。学校以“善学笃行,修身致雅”为校训,以“尚雅”教育为学校文化核心,践行“让教育的每个细节传递生命的温度”的育人理念 ,打造高雅校园,塑造儒雅教师,培育文雅学生,滋养和雅家长。
学校现有10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29岁,面对一个年轻的教师团队,如何建立一个多元而有实效的的课程培训体系,这是学校要着力思考的。于是,我校 “儒雅师训课程”应运而生。下面,我从“雅言雅行”修为篇和“雅情雅趣”提升篇两大方面来介绍,并着重介绍我校的“研训共同体”教研模式。
一、儒雅课程之“雅言雅行”修为篇
(一)“雅言行”,温润内心。老师鼓励的话语,谆谆的教导,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力量。为了呵护孩子们对老师满满的崇敬和爱戴,感受老师和风细雨般的教育滋润,学校在全校发起了“温馨用语、温情行为”大收集、大讨论活动。经过学校的整理与修订,最终凝练出“十句温馨用语和十个温情行为”;为了更好的实施,我校举行了“巧用十句温馨用语和十个温情行为”专题讲座,讲授活动的意义与具体做法,同时将其制作成刊物悬挂在走道上,制成手卡发给教师,我们力求用关爱、尊重和温暖感染孩子,真正做到“让教育的每个细节传递生命的温度”。
(二)交心单,和雅内心。为了更好倾听老师的心声,工会每月开展一次“感谢,因为有你”交心活动,收集老师的感动、困惑或建议,分享感动,并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在回复和反馈中增强了理解和沟通,老师们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专业素养也在稳步提升。
(三)俱乐部,育雅气质。根据教师特长和老师爱好设定“舞蹈、瑜伽、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操”等俱乐部活动,每周二下午4:30,工会主席准会提前通知,俱乐部负责人认真组织,参加活动者每次发放一张积分卡,定期兑换奖品,极大激发老师参与热情,更让老师们释放压力,活跃了身心,培育了雅气质,老师们用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二、儒雅课程之“雅情雅趣”提升篇
言行在表,情怀于心,在这个功利的大环境中做一名真正纯粹的教育者,是我们一贯的追求。我校在行政、老师不同层面,通过“国学经典启智,诗歌润泽心灵,论坛明晰道理”开展经典分享活动。
(一)国学启智,儒雅同行
为了让国学更好入脑入心,每周行政例会前30分钟,开展以分享《庄子》、《诗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活动,由全体行政轮流主讲。每个行政积极准备,深刻透彻理解分享之精华,联系实际侃侃而谈。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行政工作的科学性、人文性,让管理更富思想,让思想充满魅力,让魅力成为每个行政成长的不竭动力。
(二)“诗意人生,儒雅论坛”
或围绕“四有”教师的深刻内涵,或紧扣“爱心与责任”师德核心,或举行“我爱我的学校”演讲比赛。一月一次的论坛,一学期一次的演讲,进一步明晰教育魅力之所在,师德魅力之永恒。
(三)“为你读诗,儒雅情怀”
每周教师例会前5-8分钟,由文学功底深厚朗诵水平高的老师带头开展“为你读诗”活动,一首首诗歌,犹如一条条清澈的河流在心中流淌。读诗,纯净了老师内心,美好了教育生活,提升了教师情怀。
(四)研训创新,携雅同行
创新是学校发展之魂。说到“研训创新”,开创 “共同体”研讨模式是我校校本教研的最大亮点。
“共同体”模式就是同学科组、年级组几位老师围绕一个研讨主题,开展研究实践,最后共同来展示研究成果的研训形式。它更注重“研究的过程”,指向“研究的成果”。以六年级语文 “共同体研讨”为例,五位语文老师以“作文训练”为主题展开研究: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她们共读管建刚等名师作文教学专著,进行“习作导写和讲评课”课堂实践,指导学生办班级“作文周报”、写“生活日记”、“纸质微博”、“每日简评”,通过一个学期的共同研讨,最后以“永不落幕的习作教学”为题进行成果专题汇报。通过课堂展示、主题讲座、学生成果展示等多样形式向全体语文组展示她们的收获与思考。
学校各个学科以“学习共同体”为模式开展的教研活动精彩纷呈:低语组共同体的“字理识字”研讨、中高语组的“群文阅读”“课外阅读进课堂”研讨、数学组开展的“数学教学怎样与生活相联系”的研讨、英语组的“英语教学的活与实”研讨、科学组开展的“单元整组教学”研讨、音乐组开展的“新体系课堂教学研究”等,这些形式新颖、过程扎实、成效显著的共同体研训,带来教师专业能力的拔节生长!
浓厚的学习和研讨氛围,也为学校生本课堂建设、课题发展带来一片生机盎然:在共同体研讨中,各个学科组积极探寻本学科“生本”呈现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教学内容重组”、“创新课堂模式”、“变革学习方式”等方式让课堂“生本”落地生根:体育大课的实施、音乐课新体系教学模式、语文的群文阅读、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科学的小组学习探究形式、数学英语等学科引入的“前置性作业”、“小组学习方式”等,使“生本课堂”的特点逐步明朗,学科特色更为彰显。今年我校科学课题通过论证成功立项为长沙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已结题的语文课题荣获长沙市友谊教育科研奖、长沙市课题成果二等奖。同时,深入开展已立项的体育课题研究,学校体育组也被授牌成为区“体育教学研修基地”。
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拓宽成长途径,搭建锻炼平台,全面实施“儒雅师训课程”,引领教师幸福前行!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