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物种起源绪论.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89672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种起源绪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种起源绪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许) 教学目标: 1、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重点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 2、德育目标: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请一位学生说出其所画的关键句,而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揭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例如: 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第4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如:第4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  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2)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3.欣赏品味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学生讨论,圈点。  明确:  第1段,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生活动 请一位学生说出其所画的关键句,而后集体加以确认。 学生思考 1.什么是关键句? 2.有哪些类型? 3.如何筛选关键句?  4.学生讨论,圈点。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5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长期考察,实事求是,谦虚审慎,决不轻率,亲身实践,不避缺陷,毫不动摇 课 堂 练 习 印发以下材料(或投影),课堂讨论完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982年,英国伊丽莎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a),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b)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2.25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出来的,因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爬行动物更接近。与众不同的是,加德纳提出这一学说时,并不像以往的动物进化研究者那样主要依据古代动物的化石资料,而是依据对不同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  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  1.认为(a)  2.认为(b)  提示: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从本质上说,就是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把握两种不同学术见解。要正确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可以借助句子结构分析。画线句子是复杂单句,作为谓语“认为”所认定的内容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伎观点所认为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认为(a)”所认定的内容包括“不像”、“而是”两个侧面,也就是从否定和肯定这两个角度说的。“认为(b)”所认定的内容正好是“认为(a)”所否定的内容。可见“认为(b)”所认定的是“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                  整理成书的过程(1)    长期考察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实事求是    (1—3)   内容过简的说明(3)    谦逊审慎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决不轻率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亲身实践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不避缺陷                 强调观点的正确(7)     毫不动摇    测评矫正 1.完成课后“练习”  2.《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  课堂板书设计:  学生完成有关练习 一、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写作经过:整理成书的过程           提前发表的原因           内容过简的说明 基本观点:物种由演变而来           介绍研究的方法           家养变异的作用           强调观点的正确 二、 每段中找出关键句子,透过关键句,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 第一段的关键句,从“远航”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经历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段的关键句有“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们完全相同”,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段有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逊的精神。 第四段关键句有:“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五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六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七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三、 阅读练习 一、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参加”的宾语是“环球航行”    B.“在南美洲看到”组成一个偏正短语 C.“给”的主语是“关系”          D.全句有四个介宾短语 二、我极其盼望……但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 判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样的需要”是指把将来能根据的事实和文献全部刊印出来。 B.达尔文认为自己书中所有论点都可以引用事实来作证。 C.“显然往往会引起”表明人们面对同样的事实,却常常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D.达尔文认为每一个问题必然由两个部分构成,因此,在处理的时候,也必须叙述并比较问题的两个方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哪几项不属于概括要点的项: A.对物种起源的不同认识。 B.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 C.对错误学说的批判。 D.对物种起源的推断。 E.研究物种起源的背景。 F.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 四、又如槲寄生……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槲寄生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及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如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定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到合理的解释。 五、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必须举出大量的事实。 回答问题: 1、 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 2、 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是什么? 3、 作者论述生物变异有几种类型?是什么? 4、 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是什么? 六、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回答问题: 1、 作者指出,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还“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而且在未来长期内还弄不清楚”。 试问:①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归纳了这些问题? ②文中“还有很多不了解达到”,“所知道的就更少了”以及两个“对于”等短语或词,对回答上面问题有什么作用? 2、 文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 3、 “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与“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即使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之间是什么关系? A.并列关系   B.因果关系   C.递进关系   D.假设关系 4、 筛选出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的三个主要观点。 答案:一、C;二、C;三、AE;四、B  五、要明确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两种,家养变异,自然变异;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可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起来。六、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