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镇江市第十中学“生本课堂”(九年级政治)教学设计
《学会尊重他人隐私》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纪 君
(一)教学目标:
1、 尊重他人隐私的表现;尊重他人隐私,不等于隐瞒和包庇犯罪。
2、 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3、 提高依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尊重他人隐私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难点: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隐私与成年人的教育之间的矛盾。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讨论合作探究为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询问学生平时节假日都喜欢干什么?
生答:有的喜欢看书,有的喜欢上网聊天。
师问:班上的同学有互为网友的吗?
老师认识一个同学叫荣荣,跟你们一样在班里也有很多的网友。在她身上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二、新授
1、课件展示荣荣的烦恼一。
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针对父母翻看你聊天记录的做法,你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有的同学很气愤,甚至跟父母吵架。这样做显然不好,那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2、过渡:作为未成年学生我们的隐私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那么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尊重别人的隐私呢?展示烦恼二。
问:女游客为什么不搭理荣荣?
答:因为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个人的隐私。
拓展:你知道哪些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吗?(课件展示)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避免问别人以上这些有关隐私的问题,不要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
4、 展示烦恼三。
问:荣荣为什么哭呢?肖肖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回答)
总结:当你无意中听到或看到他人的隐私,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
5、 过渡:那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人的所有的隐私我们都要尊重,都要保护呢?
教师举例,比如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法院对其进行了公开审理。警方的做法并没有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结论:隐私权是相对的,有限制的,即个人隐私不能涉及危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尊重他人隐私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隐瞒和包庇犯罪。
6、 学以致用:学生小组活动,分组完成。判断下列图片中哪些是侵犯人隐私权的行为?并说明理由。
7、 教师寄语
(五)板书设计
学会尊重他人隐私的表现:
1、要尊重未成年学生的隐私。
2、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
3、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不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
4、当一个人的隐私涉及危害他人,危害国家利益时,我们不应该包庇和隐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