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常考经典题之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描述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根本指导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在研究心理活动时,反对把心里现象看做是凝固的、静止的、孤立的东西。(3)实践性原则:在实践活动中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3、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兴奋和抑制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
2、诱导5、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1)感觉与知觉的联系首先,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其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另外,感觉和知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2)二者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再次,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6、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与联系观察与感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观察使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两者的区别是:(1)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
3、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所以,观察比知觉更具有理解性。(3)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4)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7、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第二、对象的活动性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8、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适应是指适应值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暂时起伏波动的现象,适应是较普遍的感觉现象。(2)感觉对比:指统一感受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发生起
4、伏活动的现象。(3)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某一微弱的刺激物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而某一强烈的刺激物则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9、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1)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3)避免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4)注意科学用脑10、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第一个研究遗忘规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用两千多个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以自己为被试,用节省法测量了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把材料完全熟记之后,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间隔重新学习这些材料,结果发现,遗忘的
5、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满,先多后少。11、简述如何进行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其次,复习要多样化最后,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12、简述识记的规律(1)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识记对活动的目的、任务有明显的依存性。识记的目的、任务不明确,一会影响实际内容的清晰性,二会影响保持过程的巩固性。(2)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每次识记的材料过少,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识记潜能(3)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4)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5)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6)合理选择识记方法(7)运用尝试回忆(8)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13、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2
6、)适当超额学习(3)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4)正确组织复习14、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等对事物和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15、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1)语言与思维的联系思维是以语音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语言对思维的主要作用是: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室标记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2)语言与思维的区别。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外部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个人头脑中进行的思维却不能与别人直接交流。思维与外部世界时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言与外部世界则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16、
7、简述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17、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1)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和明确新问题(2)解决新问题: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然开朗阶段、检验假设阶段18、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1)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19、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中去,使注意合理分配。(2)注意分配的水平低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
8、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20、影响注意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1)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3)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4)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21、简述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2)激发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22、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启动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23、简述抑制过程的分析采取决定阶段:动机冲突、确立目的、制订计划选择方法执行决定阶段24、简述的意志品质有哪些良好的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不良的意志品质:盲从性与独断性、武断性与优柔寡断、动摇性和顽固性、易冲动和闹情绪。25、简述意志
9、行动的特征(1)有自觉的行动目的(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3)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4)克服困难26、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向学生提出课题,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觉地探索问题的结果,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一是语言提示方式:有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而且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带着问题来学习。二是活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参加有关的活动而产生问题,自觉地要求探索结果,让学生自动动手求得结论,他们感到新奇和有趣,这样就就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的动机。27、简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1)影响活动的选择(2)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
10、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4)影响任务的完成28、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通过学习的搅匀,启发学生的自觉性(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班(3)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5)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29、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有哪些表现(1)积极动力作用与消极阻力作用(2)肯定与否定性质(3)激动与平衡状态(4)紧张与轻松作用(5)情绪的强弱两级状态30、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1)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联系: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影响作用(2)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
11、的区别:反映对象不同: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是对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随意性程度不同:认识过程随意性强,情绪、情感随意性弱。机体表现不同:情绪、情感比认识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31、怎样控制激情(1)自我意识调控(2)理智调控(3)合理释放(4)艺术升华(5)适当转移32、如何提高学生情商水平(1)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2)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3)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33、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34、简答人的外部表情的变化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35、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联系:(1)知识、
12、技能推动促进能力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基础。(2)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区别:(1)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范畴,而能力属于人的心理特征。(2)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36、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人的智能是由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智能形成的: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2)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且它们的表现程度不同(3)对某些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带动或迁移至其他智能的发展(4)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超越37、如何培养中小
13、学生的能力(1)在教育与教学中培养(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3)在勤奋努力中培养38、简述影响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1)家庭教育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家庭的气氛(2)学校教育影响:校园文化、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3)社会教育影响(4)自我教育影响39、简述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具有一种“成人感”(2)发现“新的自我”(3)具有强烈的自尊心(4)性意识开始觉醒40、简述人格的特征(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独特性(3)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发展性(4)人格的生物性与社会性41、如何理解学习这一概念(1)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准的(2)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3)表现为
14、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42、学生学习有何特点(1)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3)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43、简述学习策略的形成条件内部条件:(1)学生原有的(2)元认知发展水平(3)学生的动机水平外部条件:(1)变式与练习(2)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44、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1)特定性原则(2)生成性原则(3)有效地控制原则(4)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5)注意个体的年龄差异原则45、简答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有哪些(1)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2)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3)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4)注重
15、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46、简述知识学习的标准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47、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2)呈现学习材料的教学策略(3)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4)促进知识保持的教学策略(5)测评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48、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2)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4)指导作用(5)定势作用(6)对学习情境的理解(7)认知结构的特点(8)认知策略与元认知49、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型阶段(4)自动化阶段50、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16、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2)能利用细微线索(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51、如何培养动作技能(1)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2)示范与讲解(3)练习与反馈52、简答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形成的理论(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53、简答在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智力技能进行培养(1)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4)科学地进行练习54、简答道德认识的形成(1)道德知识的掌握(
17、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3)道德信念的确立55、简答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1)家庭因素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2)学校哦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3)个性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56、简述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1)先天和后天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的关系57、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心理发展经历了相互连续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以及都以一个特定的任务:第一阶段:乳儿期(01.5),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第二阶段:婴儿期(1.53),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怯和疑虑第三阶段:学前期(36.7),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
18、感第四阶段:学龄期(6.712),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的混乱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基本的亲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0),基本的繁殖感对基本的停滞感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0),基本的自我完善感对基本的绝望感58、简答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59、简答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首先,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其次,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再次,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发展。60、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3)意志健全(4)人格完善(5)自我意识客观(6)人际关系协调(7)反应适度61、如何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面对现实,适应环境(3)广交朋友,与人为善(4)努力工作,学会休闲62、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1)使教师真正体验工作价值(2)使教师工作内容多样化(3)适当地增加一些工作的难度(4)给教师应有的自主权(5)将教师的能力发挥与兴趣统一起来(6)及时运用信息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