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45
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李大磊1,史文华1,刘志峰1,2;1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烟台大学药学院山东省烟台市264005;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Theinfluenceofhemolysiso;LIDa-lei1,SHIWen-hua1,LI;1.ShandongEngineerin
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大磊1,史文华1,刘志峰1,2
1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烟台大学药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5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长期毒性试验数据的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份正常大鼠血液标本在溶血前和溶血后血清葡萄糖(GLU)、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Cre)、尿素氮(BUN)、胆固醇(CHO)、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钙(Ca++)、镁(Mg++)、钠(Na+)、钾(K+)、氯(Cl-)的值,并进行了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溶血后AST、TBIL 、ALT、K+的值比溶血前的值高,具有统计学意义;Cre的值比溶血前的值低,统计差异显著;GLU、TP、ALB、BUN、CHO、ALP 、Ca++ 、Mg++ 、Na+ 、Cl-的值溶血前后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溶血对血清AST、TBIL 、ALTK+、Cre有明显的干扰影响,提请在分析测定结果时注意溶血情况。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
The influence of hemolysis on sericem biochemical tests
LI Da-lei1,SHI Wen-hua1,LIU Zhi-feng1,2
1.Shando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Drugs, Yantai, Shandong 264003
2.School of Pharmacy,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Abstraet:Aim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hemolysis on the results of biochemical tests. Methods The blood collected from the rat divided into 2 samples, one of which is to process hemolysis serum, the other is to process normal serum. The serum biochemical data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which include glucose(GLU),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total protein(TP), albumin(ALB), creatinine(Cre), Blood uric nitrogen (BUN), cholesterol (CHO), alkaline phosphal ase (ALP), total bilinibin(TBIL ), calcium (Ca++), magnesium (Mg++), natrium(Na+), kalium (K+), chlorin(Cl-). The data were treated with
paired-test. Resluts The level of serum AST, TBIL, ALT and K+ increased in hemolysis samples than normal. The level of serum Cre in hemolysis samples is lower than normal.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GLU, TP, ALB, BUN, CHO, Ca++, Mg++, Na+ and Cl- .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emolysis could interfere the results of serum AST, TBIL, ALT, K+ and Cre. The significance of hemolysis on serum biochemical analysis should be regarded in drug safety evaluation.
Key words :Hemolysis;Biochemical analysis
在新药安全性评价的长期毒性试验中,血液生化指标的分析对药物毒性作用的了解和毒作用靶器官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评价药物毒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长期毒性试验的血液生化分析具有其特殊性,例如动物尤其是小动物的采血是不可重复的;血液生化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受数据资料数的限制等。在工作中往往因各种原因导致标本溶血,溶血样本不参与结果分析往往使统计资料数偏少,因此血清标本溶血时主要影响哪些指标,测定结果是否可以参与统计数据的分析,是所有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者需要了解的问题。为了能及时客观地分析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应当详细了解标本溶血对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目前国内尚未见标本溶血对药物安全评价所要求的十几项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的报道,本文观察了药物安全评价长期毒性试验中需要测定的生化指标在标本溶血前后检测结果的变化,旨在为标本溶血时血液生化结果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尽量增加生化测定数据的可利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来源
SD大鼠,清洁级。由山东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鲁动质字D20021133。
1.2 仪器与试剂
AUTOLA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MS,意大利)。血清电解质分析仪(MEDICA,美国,EASYLYTE PLUS),试剂原装。血糖(GLU)、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Cre)、尿素氮(BUN)、胆固醇(CHO)、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镁、钙血液生化分析试剂盒,均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溶血的血清标本的制备
取SD大鼠10只,雌雄各半。禁食不禁水12小时,用水合氯醛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6ml,分别注入两支干燥试管各3ml。其中一支让其自然凝固,另一支在血液凝固前用金属棒搅拌
使其溶血,然后以3 000 r*min-1离心10min,取上清液分别为未溶血和溶血的血清标本。
1.4 生化指标的测定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GLU)、连续监测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TP)、溴甲酚绿法测定白蛋白(ALB)、苦味酸法测定肌酐(Cre)、两点动力法测定尿素氮(BUN)、酶比色法测定胆固醇(CHO)、连续监测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TBIL)、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测定Ca++、二甲苯胺蓝法测定Mg++的值,以上指标均用AUTOLA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用EASYLYTE PLUS测定血清电解质Na+、K+、Cl-的值。
2 结果
溶血后AST、TBIL 、ALT、K+的值比溶血前的值高;Cre的值比溶血前的值低,GLU、TP、ALB、BUN、CHO、Ca++ 、Mg++ 、Na+ 、Cl-的值在溶血前后未见明显改变(表1)。
Table 1 The influence of sample hemolysis on biochemical tests (X±SD)
biochemical datum
AST (IU/L)
ALT (IU/L)
T-BIL(mg/dl)
K+(mmol/l)
ALP(IU/L)
Cre(mg/dl)
GLU(mg/dl)
Cl-(mmol/l)
TP(g/L)
ALB(g/L)
BUN(mg/dL)
CHO(mg/dl)
Ca++(mg/dl)
Mg++(mg/dl)
Na+(mmol/l)
3 讨论
3.1. 谷草转氨酶(AST)
人红细胞中AST活性约为血浆中的40倍[1]。当标本溶血时,势必引起血清中AST活性的升高,从而使溶血标本的结果明显高于未溶血标本。AST主要是作为肝损伤的敏感指标,Normal Serum 131.5±19.5 42.8±8.5 0.13±0.05 4.6±0.3 255.5±112.4 0.83±0.18 105.5±22.4 107.4±3.7 60.2±4.6 17.2±1.8 20.5±3.8 48.7±6.9 18.8±7.2 1.5±0.8 133.8±1.9 Hemolysis serum 247.7±27.4** 49.9±6.3** 0.49±0.18** 5.9±0.5** 243.1±108.9** 0.61±0.19** 98.7±21.5* 109.0±2.6* 61.2±2.9 17.2±1.3 21.6±4.9 50.7±6.0 20.9±7.8 1.7±0.7 134.9±4.4 % 91.7 18.9 315.0 27.2 -5.1 -27.7 -5.1 1.5 2.1 0.8 4.9 4.6 27.0 42.1 0.8 Compared with normal serum *P<0.05; **P<0.01.
测定结果的偏高会导致假阳性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药物毒性的判断。故溶血标本AST的测定结果不能用于统计结果分析,若出现溶血标本,应当在报告中注明。
3.2 谷丙转氨酶(ALT)
细胞内ALT含量比血浆中高约7倍,因此溶血后ALT含量测定的增高主要来源于细胞内ALT的大量释放。可见与AST相比,ALT受溶血影响轻些,故对样品的要求低一些,如果标本溶血不很严重,可以参与统计资料的处理,但在分析结果时要注意考虑溶血的影响。
3.3 总胆红素(TBIL)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测定试剂盒是用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的,最后生成红紫色的偶氮胆红素,主要在波长为540nm~560nm处有光吸收。而血红蛋白在波长540nm~550nm处有光吸收[2],恰与偶氮胆红素的比色波长相近。因此溶血后红细胞破裂时大量血红蛋白进入血清,势必造成总胆红素测定值的升高,是总胆红素测定的正向干扰因素。此外,由于血红蛋白与重氮试剂反应形成的产物可破坏偶氮胆红素,溶血对重氮法测定胆红素同时存在负向干扰,使测定结果偏低,但该作用较轻微[3],因此溶血后由于血红蛋白对测定结果的干扰,胆红素的测定结果往往偏高。
3.4 钾(K+)
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约98%的钾存于细胞内,红细胞内钾浓度约为105mmol/L,而血清中仅有3.5 mmol/L~5.4 mmol/L[4]。因此溶血造成血清钾测定的增高主要来源于红细胞内中钾的大量释放。有报道表明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在 2.5~2.8g / L时血清钾增高14%~16%,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达 6.6g / L时血清钾增高可达41%[5],因此在分析血清钾的结果时引起注意。
3.5 肌酐(Cre)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测定试剂盒是采用苦味酸法测定Cre的。而苦味酸特异性较差,易受其它还原性物质影响,主要是维生素C、酮体、丙酮酸等假肌酐干扰[4]。假肌酐物质亦可与苦味酸形成颜色反应,导致测定值发生偏差。这种假肌酐物质红细胞中最多,血清中较少,故溶血后红细胞中假肌酐物质的释放是造成测定值发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3.6 血清葡萄糖(GLU)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测定试剂盒是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GLU,葡萄糖氧化酶法的特异性较强,干扰物较少,而过氧化氢酶易受到其它物的影响,如维生素C、谷胱苷肽均因能竞争H2O2而导致负偏差[4]。
3.7碱性磷酸酶(ALP)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测定试剂盒是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ALP的。连续监测法测定ALP是通过在405nm处连续监测生成的黄色对硝基酚氧离子,根据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增加来算出ALP的活力,因此排除了血红蛋白在波长540nm~550nm处光吸收的影响。故溶血样本ALP测定结果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红细胞破裂逸出了抑制ALP或底物反应的物质。
3.8 氯(Cl-)
血浆中氯约为103mmol/L,红细胞中氯约为49~54mmol/L。溶血会导致细胞内的氯离子转移到血清中,从而引起了血清氯离子测定值得升高。[4]
3.9溶血后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的项目主要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胆固醇(CHO)、Ca++、Mg++和Na+。溶血后测定结果与未溶血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原因是这些项目的测定方法受溶血影响不大,因此在新药的安全评价时可以列入统计资料中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判定。
3.10 溶血原因及其防止
高亚英[6]等认为溶血的原因主要是操作不当和抽血器具不合格造成的。结合我们日常工作分析造成溶血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1)由于抽血困难,采血时定位进针不准、针尖在血管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等而发生溶血。(2)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在抽取的血标本中混有泡沫,这种混有泡沫的血标本,放置一定时间后泡沫破裂或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3)血标本在运输过程中过度振荡或贮存不当。(4)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合不完全而具有毒性,这种毒性可造成溶血;(5)试管质量粗糙。
因此,在采血、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细心操作,并注意注射器、针头和试管的质量。样本发生溶血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不能参与统计结果的处理,其他指标在参与统计结果处理时,注意分析溶血的影响,并在数据中加以标注。
参考文献
1. Thomas L, Haemolysis as influence and interference factor. 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J],1999,13(4)
2. 张敏,蒲彦武,阚玫. 不同溶血度下20项生化试验结果分析.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J],
1997,18(4):273-274.
3. 邱谷.溶血对重氮法血清胆红素测定的干扰分析.上海医学检验杂志[J],2000,15(6):350.
4. 李影林. 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上卷)[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41-860.
展开阅读全文